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博真题/参考书/招生人数
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博士招生方式、考试科目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博士考试科目:
专业知识70分
研究方法30分
外语50分
2.人大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博申请主要采取“申请—考核制”,即提交材料,然后参加笔试、面试。这几年,根据育明考博统计,人大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博开始采取申请考核制。所以相比之下,申请资料的撰写就显得格外重要。每个“综合 考核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博导或教授(包括考生申请导师在内)组成。
3.人大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博导师组:刘颖、刘昕、李超平
2024年人大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博参考书目
基于过去五年人大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博真题的分析,尤其是对面试真题的分析,育明考博给大家推荐了如下参考书书目:
张成福:《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李国正:《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李国正:《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
丁 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刘昕:《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李超平:《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李国正:《公共经济学》,首师大出版社,2024年版;
高波:《中国财政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李国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李国正:《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辅助资料: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师大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西方经济学:考研笔记,习题详解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考博笔记:
领导工作
一、概 述
1、什么是领导工作?
指导、影响下属努力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实质:影响力
•领导工作的三要素:
领导工作 = 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领导与管理: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职权基础上对下属行为的指挥过程,下属必须服从管理者的命令,但不一定尽力。
领导则是一种影响力,使下属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管理的范围较大,领导的范围相对较小
•领导者的双重角色:领导者必然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者,但应努力成为领导者。
2、领导的作用
(1)指导作用:认清环境、指明方向、统一思想认识。
(2)协调作用:步调一致
(3)激励作用:以高超的领导艺术诱发成员的事业心、忠诚感和献身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3、领导者的影响力
来源:
(1) 正式的权力 ---- 职权
包括支配权:职责范围内拥有的决策指挥权、人事调配权等。
强制权:与惩罚权相联系,利用下属惧怕惩罚的心理。
奖赏权:有权利用物质的、精神的奖励手段来换取下属的遵从。
职权通过组织正式渠道发挥作用,一旦领导者失去管理职位,这种影响力就大大削弱或消失。
职权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大家理解这种权力是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
(2)非正式的权力 ---- 威信 :由品德、知识、才能、个性等因素构成。
4、领导工作的原理和要求:P291
二、沟通联络
1、概念
信息交流的过程。(消息、思想、观点、态度、情感等)
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七个环节:
主体 编码 媒体 译码 接受者 反应 反馈
•关键环节: 编码、译码、媒体(渠道)。
---- 沟通中的障碍主要发生在这三个环节。
•有效的沟通: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出者基本一致。
有效的沟通 ≠ 意见一致! ---- 争论
2、沟通的方式
①口头方式:交流深入、反馈及时;但易忘记,如果经过多人
则易失真。
②书面方式:正规、严密、准确、持久;但费时、缺乏反馈、
文字表达要求高。
③非语言文字方式:手势、表情、语调、符号(红绿灯)等。
④电子媒体:闭路电视、计算机等。
3、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沟通与管理成效密切相关,管理者每天都离不开沟通,每件事都离不开沟通。
决策前 ----- 得到信息
决策后 ----- 有效执行;(最好的想法、最优秀的计划,不通过沟通都无法实施)
美国曾对500家公司中的191名总经理作过调查,发现导致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技术能力的欠缺,而是缺乏沟通技能。
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必要研究和掌握沟通的技能以及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认为你是什么!)
1、 正式沟通:
按正规组织程序进行的沟通,包括上向、下向、横向等。
------ 权威但刻板!
非正式沟通:正式组织途径以外的信息交流。
存在的必然性:满足人们的需要(信息、情感、友谊、思想交流)。
优点:形式不拘,传播速度快
缺点:难以控制
信息不确切易失真
影响组织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管理上的对策: 使正式沟通渠道畅通 ---- 正本清源
制止流言的唯一手段 ---- 澄清事实
避免使员工过分闲散、单调
培养员工的信任感。
5、沟通中障碍
(1)主观障碍:个人的性格、知识差异、态度、不信任等,也包括有意歪曲、截留。
(2)客观障碍: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传递路线太长(中间层次太多)。
(3)沟通方式的障碍:语言方面、信息含糊混乱、方式不当(如在大会上通知每人做一大串事情)。
(4)信息超负荷:文山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