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的理念区别?实践浅谈

2023-07-06 22:13 作者:小马职考  | 我要投稿

很多朋友认知中音乐教育是从课堂教室中接触到的,如果按照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观点去看,音乐是原本性的,就是游戏,是最能让人感知和启发人智慧的语言。传统教育模式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特点,但回归到音乐的原始本来去看,它离不开自然和人的天性,特别是纯真充满创造力的儿童更需要一种融合其中的感受。



国外有的人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曾提过一种说法,“认为它将钢琴凳和板凳上的老师、学生解放出来,通过本真的天性去学习感受音乐旋律”。

这种观点其实就是奥尔夫思想的精髓,原本的、即兴的,结合本来的语言、舞蹈与动作融入的一场音乐活动。这种理念符合儿童的天性和感知规律,即使不借助乐器,也可以通过节奏、律动的引导,通过四肢、嗓音等“天然乐器”来让孩子们感受旋律的美感。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也尽可能的将其贴近为一次游戏、有趣的探索,而超越传统课堂的知识灌输。

所以当我们去理解奥尔夫时,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火花甚至纠结,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我们习惯了技术学习的工具式思维而弱化了本能中的强大的想象力?



从奥尔夫的生平中,你会发现他的成就和思想基本都来自于自学,也就是来自于实践!他涉猎较广,作曲、指挥、戏剧甚至舞蹈都有浓厚兴趣,并且擅于整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不限制于某一专业的条条框框。所以后来奥尔夫对其音乐教育的定位就是开放性,开放和回归原本。

小编认为,或许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定位,奥尔夫从未对其教学法撰写过教材,只是在1963年一次学术演讲中,对其原本性、学校教育的方式做出过论述,这也是他创立京特学校后确立其音乐理念的总结。

奥尔夫的不凡之处,我认为,在于他追求适合每个人最自然原始的音乐感知力,不推崇某一种音响或复杂曲式,而是简单朴实的,更接近土壤的表现过程(非制造成品),也更适合孩子。

同时,他的开放性定位,尊重不同国家本土的文化元素,并不倡导生搬硬套的形式,让不同文化背景和个性的老师,都能发挥独特的设计能力和想象空间,把传统音乐课堂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和老师一起编创、构思、表演,体验音乐的美妙旋律,这不仅是和传统教育模式区别的地方,应该也是奥尔夫所倡导的教学思想的初衷所在。 

谢谢阅读!


如果你对奥尔夫音乐指导师学习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的理念区别?实践浅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