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找活着的理由

2023-07-24 22:51 作者:幻想境地  | 我要投稿

(刚用上知乎,在那里发完来B站问问去知乎写文怎么样,因为小说写的太无聊了) 人是社会的动物,即需要被他人认同,也需要在社会中有获得感。 活着,就是件最低的社会活动,只要活着便有无限的可能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如果还需要一个理由,那不妨从自己目前的需求找起,便能收获最近也最能理解的积极情感。例如:从饿了想吃顿饭开始,理由就是为了目前不饿肚子而先暂时活着。 老套路还是先找个极小的目标,谨做点燃生命活下去的第一动力。而所谓理由,不也是只有先活着,才能思考有用正确与否是吧。 还有就是相信,只要一切尚在改变,就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生命活下去的行为本身也是在激流中保持动态平衡,纵然有其终点目的地,但也只是在整条名为“自然”的河流中维持秩序、保持平衡。 无论如何,苦难都仅是美好人生中的一个插曲,它是不能代表人的一生,更不能为此停滞不前,步入后尘。 而如果此时你还需要我的一个理由,那在实际上,你的目的就已经变成了“只是想知道人生该如何活着更有价值了”。 能看到这里,应该也是一个迷茫的人,正用好奇的眼光思索着,人应该对未来怎样规划。但希望,至少不应该再是需要劝慰的求死者。 人需要融入社会,这是首先的。 那我先给个武断的理由让各位惊奇一下吧——活着是为了社会发展。 有人说,这不对啊。我应该为自己而活,毕竟如果我没有活着的动力,社会与我何干? 但实际上这是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因为人的一切行为均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即使是日常的生活生存外,其实连追梦为自这都是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这不是说这仅是提供与被提供的关系,消费是连接了生活方方面面,也促进了方方面面,但这只是基本的浅认识。 从政治课本中,我们就背过“理想要融入社发展潮流中、个人与集体相互促进”等揭示人生如何规划的句子。 而我们知道,看过认识过为初步,理解为中,应用为上。 那让我们开始应用一下——首先是你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很关键,但也常见。 与你交往者会问,你的友人妻子会想。 有趣的是,如果你去让他构建你的思想,预测你的行为,你会发现那都不是绝对的我们。因为你知道,最终行为实施者是你自己而不是他人。 人是立体的,而贴标签行为是人初级的记忆习惯,并不是认识准则,更不是以此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人生规划需要人对自己有一定认识,但我可以不需要你对自己有多了解,兴趣爱好具体是什么,天赋点点在了哪方面。 先提说这不是跑题,我们的探讨仍是:(活着)活下去→为什么活下去→活下去干什么? 核心仍是人的价值如何被实现,人如何融入社会之中。 从求死者到求生者再到求理想者,为人步步解惑,引人步步思考,深入人生痛点才是我们的目的。 这样吧,我先抛一个我的理想,让大家自行引玉。 如果社会需要我的文字,我可以为其效力。我希望我的读者能有所收获,能帮忙他们,纵然不能解惑,我也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为身边人解闷。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向社会提供文创产品,丰富中国文化内容,增强文化软实力。 各位意下如何? 这不是仅仅的口头标语,这是我思考后,了解自己所产生的结果。 我知道我阅历仍尚浅,目前思考带有较大的理想主义。但作为一个文科生,这我最高的报国融入社会的思考成果。 我可以跟大家谈谈思想心路历程,但这也可以仍是为补充“活着后而不迷茫”的论述。 人生规划最早我在高中上过此课,但很敷衍。作为一名艺术生,我们的人生早已有了选择,无论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 但高中的我仍对此感到很迷茫,我仍然不知道我未来该做些什么,职业规划如何? 学习生活有时很压抑,因为我不爱说话,这两年半的文科生学习生涯让我很渴望找到知音。当时,全班二十几个艺术生,人数占一半的男生都跟我没有太多话可话,而同桌却并非是我所认可的,以至于我常常是单机学习,显然有些孤立(当然,大家都挺好的,我的问题)。有时,我也会想是不是我太偏执了,不喜欢的人,就想出淤泥而不染,不融入“集体”(小团体)中。 有难过时,我也有想过就此了结吧。 但我没有,因为政治课本中的哲学版块支持住我抗过了这段漫长的生活,知道我尚年轻,未来尚好。 可坚持活着,也仅是给予我反应过来的时间,但这仍不能解决“我活着价值何在?”的问题。高中毕业后,未成年的我在家中并非无所事事,因为在高考前的三个月,为了排压解闲,我一直有在想些有趣的故事。 从初中开始,有我便接触过小说,同桌更是直接上手有写小说,在班上还小有名气。当时我就有萌生写小说当作者的想法 有过初始想法,也有过一些经验(很早写过一次,放弃了)那便开始吧。 这生活总要过下去,想死也等开学再说是吧。 由于有一个半月的准备大纲,我写起来很方便,甚至是坚持一天一更。只是由于题材(科幻)的小众和投送的平台不合适(菠萝包),所以看的人很少。 以至小说二十万字完结,认识的读者不过五个。 (这不是推书) 由于小说写的主人公是以我理想中的自己为蓝本,所以凭借爱好与代入舒发情感,我像我之前求生的人生一样,一直坚持了下来。 我不知不觉中,有了目标。 纵然观者少矣,但我知道,我能用文字给他人带来些什么。 一天,在番茄完结书时,为了替换错误的一章,我粘贴了一段我写书的感想,为了凑字数,我为此继续写了下去。 当时正值小说完结,主人公最后向世人警示的话语,正好让我借此机会向自己发问——自己是否在为自己而活?又是没有目标而在畏惧生死、苟延残喘? 我越写,心里越清晰,并结合我的专业,我向自己提出了一个目标,用自己的文字向有需要的人服务。 这是结合了我当时的需求——我很孤单,我渴望与人交流。那干脆这样吧,如果与人交流能为社会作贡献,那我也好借机与人寻寻快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岂不是完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以重新回来了,各位。 那么,我们也许可知,迷茫的人或许不是迷茫他们要做什么,是迷茫他们想要什么。这也是我为什么之前会说人生规划需要用上,这个思考一生的问题——你是什么样的人。 需要什么便解决什么,渴望什么便去做什么。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初始为自,然后才为公,而高低也只是因为有了过程。 让我们重新探讨一下活着吧。 如果告诉一个正常求死者,活着能帮助社会,帮助他人,求死者是否愿意再去赴死?捆绑下的人生固然失去些自由,但没有秩序的社会又何来安定?而像是家庭捆绑了更多人,但它仍需要存在,并继续成为消费单位推动社会发展。 (人是不仅能理解抽象事物,也是能认同抽象事物。初始,人由一个简单的概念组成了家庭单位;后来,信息增加沟通量变大,人们又聚成部落,相互认同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再加上文字出现与生产力进步,社会分工协作进一步强化,随之国家和近现代社会形态逐步出现,大量抽象概念也一并深入人心) 好吧,我确实跑题了,思维发散了点。 但写都写了,我也懒得删了。 继续刚才的问题。 与社会挂钩后,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才能高效率运转,并进而产生更多有益生存的思考与活动—— 会不会有人需要我?我也会不会需要他? 如果我的梦想和需要,能与社会他人的需要捆绑在一起,那我是否会有活下去的动力? 倘诺我能坚持下去,坚持活下去,人生是不是还能遇到几个知音? 好吧,让我又又又回到我们的讨论开始,要总结了。 如果有人问: 一个活着的理由是什么? 那请告诉他,如果活着能让自己有机会投身集体,加入进社会分工当中,能为自己和他人谋得福利、寻得幸福,并为一切美好而奋斗,这便可令其再无想法,不必多言。 欢迎在评论区聊天。

寻找活着的理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