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行无成
疑行无成
疑事无功
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
【原文】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以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今译】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所以也叫卫鞅。他先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后来到了秦国,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
一次,秦孝公与商鞅、甘龙、杜挚三人商讨治国的方法。秦孝公说:“为了把国家治理好,把百姓教导好,我想变更法度,改革礼制,可是又担心人们会议论我。”)
这时商鞅鼓励他(秦孝公)说:“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有成就;办事犹豫不决三心二意就不会收到效果)。
“君亟定变法之虑 (君王您应该赶快考虑变法的事,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
“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不必顾虑人们的议论),
“况且行事过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眼光所非议的;思虑独到的人,也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必被一般人所诋毁。
“俗语说:‘愚笨的人对已形成的局面都搞不明白,而智者在事端尚未显露、事物尚未萌芽的时候就已能先预测觉察到 '。
跟百姓不能讨论创新、商量如何创造新事物,却能够同他们一起安享成果,欢庆事业的成功。
(秦孝公采纳了商鞅的建议,并委任商鞅起草变法条令,实行变法,终于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行动迟疑不决,做事犹豫不果断,就不会有成就 it is unlikely to achieve success if one hesitates in action;对事情有疑虑,犹豫顾忌太多就不会有效果。much hesitation leads to little effect. 后用以告诫人办事态度要坚决、果断,不可优柔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