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宋诗那点事儿3:好句子都是有出处的 | 钱锺书《宋诗选注》

2023-03-03 09:25 作者:张连春作曲  | 我要投稿

先侃点闲篇儿,继续说点钱锺书的人际关系。


《陈寅恪》.张克伟“问道大师”系列



🏷️钱说人


陈寅恪“二十七八年前,他忽然寄信给我夸奖《谈艺录》,并赠《元白诗笺》一本,我回信谢了。我和他的交往仅止于此。虽然他父亲和我父亲是有些交情的,但我一向不敢高攀名流,错过了向他请教的机会。”

再后来钱锺书提到陈寅恪时说:“我很佩服他的博学,而对于他的思想始终抵触。”


1946年,老舍与曹禺同赴美国讲学在耶鲁大学



曹禺

《围城》里范小姐和赵辛楣谈论大剧作家曹禺的《这不过是春天》,其实这部剧是李健吾写的。

钱锺书评论剧作时故意提倡李健吾而贬低曹禺,但是曹禺却说他“学问渊博,比起来我写剧本只是雕虫小技。”

据说有一次,曹禺在食堂见吴组缃进来,说:“你看,钱锺书在那里,还不赶紧叫他给你开几本英文淫书?”吴组缃听罢,便走过去,请他给自己开录三本英文黄书,钱锺书也不推辞,随手拿过桌上一张纸,写满正反两面,四十多本。


🏷️人说钱


吴宓像



吴宓: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锺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余英时:钱锺书的学问是一地散钱——都有价值,但面值都不大

他到北京时问钱锺书为何用文言文写《管锥编》,钱说是要“减少流毒的传播”。

合着钱锺书用文言文写作,是为了加大阅读难度——看不懂文言文的就不要瞎耽误工夫了。再者当时的“小将们”经常去字里行间找作者的罪证,这下好了,完全不知道《管锥编》写的是啥。



《冯友兰》.张克伟“问道大师”系列



冯友兰当时在西南联大不遗余力的招未归国的钱锺书来当教授,给梅校长写信说:弟意名义可与教授,月薪三百,不知近聘王竹溪、华罗庚条件如何?钱之待遇不减于此二人方好

而钱锺书在联大待了半年就说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骂了一个遍,然后不辞而别,冯友兰和吴宓一再写信请他回来。

钱锺书后来用英语骂冯友兰坑人使妻小俱死,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人缘扫地。


宗璞是冯友兰的闺女,她在《南渡记》里说:“他们(夫妇)以刻薄人取乐,凌驾于凡人之上,不免飘飘然而毫不考虑对别人的伤害。”



《任继愈》.张克伟“问道大师”系列



任继愈:钱锺书的学问是老师教的,应该把他回馈给社会,而他一个学生都不带,所以叫他自私。



早已有“绿”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丞相王荆公安石.故宫南薰殿藏历代名臣像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才选定这个“绿”字,最初是“”字改为“”字,又改为“”字,又改为“”字等等。王安石《送和甫寄女子》诗里又说“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汝过江时”,也许是得意的话再说一遍。

但是“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已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州草”;常建《闲斋卧雨行乐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

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它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其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

王安石是解放后被捧得非常高的历史人物,有的宋史专家甚至按照现代路线斗争模式,将他树为正确路线的代表,有不同意见的司马光为保守派,定为错误路线的代表,学术界谁敢说王安石一个不字,那就是立场站到保守派、错误路线去了。然而,这本书在肯定王安石文学成就的同时,却毫不客气地指出“后来宋诗的形式主义却也是他培养了根芽”。(41页)敢说这样的话,在当时需有很大的勇气。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长期以来被视为讲究修辞的范例,而钱锺书举例说明“绿”字这种用法,早在唐诗中已经多次出现,并非王的新创。——《李裕民〈宋诗选注〉》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陸游.肖像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景象前人也描绘过,例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伦《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耿𣲗《仙山行》:“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周晖《清波杂志》卷中在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见有村”。还有前面选王安石的《江上》。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胜意”。



陆游《剑南诗稿》.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古今传颂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不过第三句写的比陆游的新警。

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的来的具体。

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杏花》:

杳杳燕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杂排列,或者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的这样醒豁。



📜关于《宋诗选注》书名



1950年代文学研究所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编选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余冠英(时任古典文学组组长,后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认为丛书里别的书都称作“某某选”,例如《诗经选》、《史记选》、《唐诗选》与《话本选》等等,他想是不是请《宋诗选注》的编者钱锺书先生改一改书名,将那个“”字删掉。

余冠英让助理去向钱锺书传达这个意见,钱不肯,他说:“我这部书不能去掉‘注’字。要知道,我最得意的是‘注’,而不是‘选’。”后来,这部书就一直保持着《宋诗选注》的书名。




沈尹默解放后作品


那时候不光钱锺书在翻译毛选,大家都在与时俱进。



往期


钱锺书呈给毛主席过目的:《宋诗选注·序》


宋诗那点事儿2:这些比喻忒那啥了 || 钱锺书《宋诗选注》




参考书目:

钱锺书《宋诗选注》

宋以朗《宋家客厅》

谢泳《钱锺书交游考》

李裕民《钱锺书《宋诗选注》发微》

汪荣祖《槐聚心史:钱钟书的自我及其微世界》



宋诗那点事儿3:好句子都是有出处的 | 钱锺书《宋诗选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