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码,牵你的手,一起去纽约!

背景介绍
学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应用数学
Gpa 3.95/4.0
T: 102
G: 334+3.5
录取结果: Columbia CS,IC Computing, Duke ECE Meng, NEU CS-Align, NYU tandon CE, UPenn Systems Engineering, UCI MSWE
想法的曲折转变
挺早就有想要出国的想法,了解到数学系未来偏就业的方向主要有金数、金工、Machine Learning、 数据分析,于是当时大一首先尝试了偏金融的领域,但是当了解到这个方向的就业情况,并且结合自身性格考虑后,在大二准备换到DS这个方向。同时,经过朋友(后来成为了男朋友)介绍了解到世毕盟,被世毕盟在金工、DS、CS领域漂亮的战绩所吸引,在听了很多场分享讲座后和朋友一起选择了它。
当时有点顾虑世毕盟的战绩好主要是因为不少学生是清北复交,而我的学校不占太大优势,然而这些顾虑都随着我与培训师,mentor姐姐的交流过程中慢慢地消散了。然后在大三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逐渐对CS感兴趣,在和mentor、培训师商量后决定把方向换到CS。世毕盟也很快给我重新匹配了在CS领域非常专业的mentor姐姐。
硬性成绩:
GPA:
我觉得无论是转专业还是科班生,GPA都很重要。虽然我们看到过很多低GPA逆袭的案例,但是申请的时候就会知道,GPA高的同学就会更有底气,并且大一到大三的课学得好,能帮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硕士,工作阶段都有益无害。对于转专业的同学,学校也能通过你的GPA看出你的学习能力,也能让招生官相信你未来在新的领域也能够更快地适应。所以好好学习,别浪费光阴。
GRE & Toefl:
对于英语基础不差的同学,功利来讲,这种标化最好能短期突破(1-2个月),不能拖的太长(半年),容易荒废,比如趁寒假抓紧考出来。建议GRE开始准备时,就报好1-2个月后的考试,给自己一些压力。感觉语言考试也挺玄学的,状态好的时候就容易出分,所以也不一定要考一次就成功,没考到理想的分数,赶紧再报一个最近的场次,再突击一下。我GRE考了3次才考出理想分数(前两次AW太低)。GRE其实看自身情况,转码的同学考出一个不错的GRE成绩配合上GPA能给招生官留个不错的印象,比如宾大的MCIT项目尤其看三维。我托福也只准备了一个月,过线了就不再考了,准备的过程实在太痛苦了555。另外,中外合办大学可以仔细看看院校官网要求,有一部分项目可以免除语言成绩。
文书:
对于转专业的同学,写好一篇动人的文书是重中之重。我写文书的过程也特别痛苦,不知道如何把以往的经历串成故事线讲出来。在看了很多优秀的文书案例后,我逐渐有了一些思路,提笔写下了初稿。当我很满意地发给mentor时,mentor却指出了很多问题。mentor是CMU MSCS毕业,已经在google工作,给的修改意见是非常的专业且犀利。她会指导我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不是像常规套路那样写文书。网上流传着一些文书“套路”,比如第一段用小故事引入,第二段说一下成绩,…诸如此类。但是mentor给我的修改意见让我跳脱出了这些套路,她第一眼就挑出我最亮眼的经历并把它放在最开头,取代了之前毫无信息量的introduction, 然后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一些赘述,结尾点明未来的理想抱负,让整体文书格局变大了许多。她也会告诉如何避免unprofessional 的表达,她在批注里提出的问题尖锐又犀利,我,尤其是作为转码选手,很多时候都答不上来。她让我意识到我的文书不能按照正常的套路“糊弄”过去,并且迫使我去找更多资料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
那段时间压力很大,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改文书,情绪也特别不好。Mentor姐姐观察到后马上安慰了我,之后都尽量连线帮我改文书,并且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转专业就不自信。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后终稿的文书和我当时的初稿放在一起看只能说毫不相干了。作为转专业选手,没有亮眼的科研经历、相关的实习,如何将自己有限的经历串成一个有说服力的文书,在招生官里展现那个独特的、有理想抱负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原先那个按照“套路”的初稿,配合上我不硬核的背景,应该会很普通。
最后,建议在大学四年过程中, 每一件事,每一个项目做完,最好能记录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触。这些细小的感触或许能给你的文书带来启发和灵感,更重要地,这些思考的过程能帮助你理清下一步的方向。
写在最后: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尤其是我所在的中外合办大学,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出国深造,申研也许大学四年最重要的目标,甚至我大一的目标就是申请到一所“好”学校。但是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去到一个“好”的大学、好的项目不是人生的终点,申研也不是大学生涯的唯一目标。在学生时代,去探索自我,探索未来可能的职业方向比“进入top院校”这件事更重要。
我的方向换了三次,一开始我向往进入金融领域,但在了解到未来的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并且做了相关的项目,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我开始犹豫和纠结。继而我选择了另一个热门的方向DS,于是我去到了业界,做了相关实习,发现自己只有在写代码的时候是最舒服的。于是我开始在想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我开始考虑转码,在上了UCBerkeley 的CS61B夏校后,我才明确了将CS作为我的最终方向。虽然这样探索的过程很曲折,但是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越来越自信,坚定了。我把这一系列探索的过程写在了很多转码项目的文书里,即便语言很朴实,但内容足够真挚。
回过头来想,我很感谢当时那个不安分的自己,对什么方向感兴趣就去尝试、去了解。虽然放弃一些相对有优势的方向也会很可惜,但能做自己热爱的方向、在湾区当码农更令人向往。也许几年后喜欢的方向又变了,我仍然不会后悔现在的付出,我也仍然会继续追逐,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经历的一部分。
感谢世毕盟对我申请上的帮助,我背景提升的一步步都有参考培训师给我的规划,我在找实习,换方向的过程中他们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培训师姐姐很专业、负责,会在我一团乱麻的时候帮我理清申请步骤,会在做了一定research后再帮我解答疑问,在我低谷时也会鼓励我。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姐姐也让我的文书升华了很多。我觉得非常幸运能在申请季遇到这两位好老师,感谢世毕盟。PS: 当时与男友因为世毕盟结缘,后来也一起选择了世毕盟,现在一起申请到了纽约的学校,也算圆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