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插班生考试】复旦大学插班生孙楚凡:积极的行动,躺平的心态(原华东师范大学)
积极的行动,躺平的心态

上海插班生考试备考经验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没有对文史哲一定的兴趣,不建议报考复旦文科。可能刚听说的时候会有一腔热血,但是鸡汤管不了多长时间的用,一年毕竟比想象的要长,人往往都会高估自己的自制能力,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大多是兴趣所在。所以还是要对自己原本的专业课程也好,学习能力也好,理性评估一下。”
作者:孙楚凡
考插年份:2022
考入专业:汉语言
写在前面
1.难度的问题:刚开始备考的时候看经验贴,说是考研水平,心里很发怵,但踏实走下来的话,其实绝对的卷面难度并没有特别特别高。
相比高考来说,插班生考试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每年政策可能有变化(复旦目前看来比较稳定),今年上海疫情,平时必须兼顾学业留后手,社团游戏电视剧手机平板谈恋爱的诱惑,而且平时也很难模拟,没有完整的真题,每年卷面难度也波动等等等等,很难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能力进行考量,所以能上岸的话多少运气加持。我的上岸就非常非常侥幸,平时看到课程群里面有好多努力又优秀的同学,问的问题很多我没见过,实力也非常强,我自愧不如 ,但是他们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2.没有对文史哲一定的兴趣,不建议报考复旦文科。可能刚听说的时候会有一腔热血,但是鸡汤管不了多长时间的用,一年毕竟比想象的要长,人往往都会高估自己的自制能力,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大多是兴趣所在。所以还是要对自己原本的专业课程也好,学习能力也好,理性评估一下。如果开始的时候就纠结,那我个人建议还是不要考。
3.不用太过在意报录比,因为很早开始又坚持到最后的人少之又少,毕竟是择优考试,再多人坐在考场里,最后都是那一小半的同学在竞争。
4.专业相关会占很大的便宜,比如英语、文史哲等等,可以避免双线作战
英语
英语学习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背单词,一部分是做题。
建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掌握六级考研词汇(我听了科兴的千词和强化班,强化班可以倍速听,听完之后走了一遍考研词表,千词的强度大,能提高掌握词汇的效率,我觉得质量不错,强化班讲一些做题的方法也有帮助),并做考研真题里面的阅读和完型部分,同时走完语法部分(往年有学长学姐说也可以练习考研的单选)。
第二阶段,掌握托雅词(我听了科兴的高词班,然后在有道词典上背了托雅的单词)并作对应难度的阅读练习,我只做过专八。
词汇方面,考研考纲内的单词,在掌握第一的情况下,建议掌握2到3个释义,尤其是和原意差别很大的,并进行对介词搭配的记忆、近义词的辨析(这一步可以通过听课、整理专四语法与词汇里的词汇部分的选项完成)。
托雅词只需记住常用的第一义即可,把掌握不好的标记好,方便复习。如果备考时间很长,有余力可以记一下GRE的核心词,相当于一个托雅的查漏补缺,那些特别偏门的专业词就不需要记。
今年30个单选里面有15个是词汇题,我在app上测词汇量一万一左右,最后的高难词基本上没有认识的(都选了b笑死),往年有学长词汇量13000左右,仍然感觉有很多生词,可以参考一下。
做题方面,数量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每做一个题,都要进行文章精读(可以掌握词汇和地道的搭配)和选项分析(题干的类型,定位的设置,干扰项的设置),尤其是错题,这样不必做很多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技巧,形成自己的固定的体系,并不断完善。
我个人的方法是先标自然段,再看阅读的选项,有一些题不用读可以直接看出定位的地方,把这些题的题号标在文章旁边,那样剩下的定位点基本就是插空,然后开始通读全文;做完复盘的时候有意识的分析每一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这样通读文章的时候,大致就可以知道下面的这句话想说什么有没有用,没用的就跳过去不理)。阅读刚开始可以不必追求速度,提升正确率,在做了一定数量的考研和专八之后,可以返回头来追求考研的速度。完型同理,其中的近义词可以当做词汇题来整理。
我在下半学期的四个月里一直没有看英语所以做题的时间不够,做了考研15年,专八10年、华研的专八二十篇左右,没有达到宣老师说的300篇,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完型做了考研的不到十篇,华研的30篇左右。最后大约35分钟一套考研,正确率80%到90%,半小时一套专八阅读,正确率80%,水平很菜,供参考。
考试前要提前规划好时间,因为举棋不定的时候,时间真的过的很快,我来当一个反面教材。前面的单选我做了20分钟,语法题正常做,前面的词汇辨析感觉和专四语法与词汇那本书上的感觉不一样,其实可以蒙的更快一些,因为高难词都不会。阅读前五篇做了45分钟左右,前三篇大约是考研难度,第五篇就已经是半蒙半做状态,第六篇一眼都没看全写的b。最后完型根本来不及,没有时间上下文定位了,都是先看选项,发现都是一些高难词的近义词辨析,印象里需要结合语意上下文定位的好像也不大多,然后就在空的前后几个词里面扫,开始盲选,飞速的写也没写完,甚至没做完的都涂上b也没涂完。
用过的资料和app
考研一、专八真题(tb有电子版)
《华研外语考研完型阅读100篇》、《华研外语专八阅读180篇》
《专四词汇与语法》
有道词典、墨墨背单词(我个人不喜欢百词斩)
文综
我个人的文综学习过程基本就是看各种各样版本的通论书,看的很快很多,基本没有刻意背诵过什么东西(因为背东西实在是太痛苦了)。
这样的好处就是拥有对脉络的认识,对于超重点的东西有多样的理解,坏处就是很多细节记不住,囫囵吞枣,很多东西只是有一个朦胧的印象,效率不算高。
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模式应该是第一遍通读简明的概论教程,目的是建立知识框架,重点关注目录和小标题,正文内容关注每段大意,下面的一目十行地过就好了,不必对具体细节过于纠缠,我自己在前面是犯了这样的错误的。看
第二遍可以进行深入的学习,时间允许的话参考多版本的概论教材,时间紧张的话以名解为主。我没有写过笔记,我认为笔记的根本目的是节省时间整合不同地方的内容,不能舍本逐末,所以最省事的方式是用思维导图的app语音输入。笔记的具体形式,可以以单个的名词解释为单位,而每个板块的名词又有几个比较固定的方面。
比如:
文学作品:时间国别、流派、风格特征、继承与反拨、代表人物、影响等等
历史:时间,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等
哲学(很成体系,比较好整理):内容,继承、反拨、影响等等。
这样后面的简答、议论题其实就是名词解释的组织与深入。
第三遍的话,其实概论书是很重要的,因为选择题会涉及到很多零碎的知识,比如今年历史的冰河时期出现在哪个朝代,还有古都什么的。
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读一些论文或者简单的专著,目的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收集学术观点,在卷面上会是亮点,同时方便论述题形成思路,但是不必深究。
考场时间非常紧张, 很多学长学姐都说过,考试前按分数比例分配时间,多长时间做到哪务必心里有数,开始前把不会的直接去掉,有时间多在论述上发挥,能把会的发挥到极致就是大胜利。我比较菜,有驼峰航线,交往行为,黑格尔的大题,三四十分的题一点都没写,出来听见n多人都一样(以至于我想不明白为啥上岸的是我23333)
推荐书(括号里是我自己的想法)
文学 (汉语言汉语言,中国文学的比重远大于外国文学)
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精简版通论教材)
章培桓/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详细版,有余力可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细节太多,可以不必关注,去考研帮之类的地方找笔记效率高一点)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不必细读,关注重点作家作品即可)
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外国文学的精简通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有两册,长一点)
朱刚《中国文学传统》(补充阅读书,复旦中文系选修课本,划一波重点)
刘加夫 考研名词解释(内容比较简略,需要自己深入补充重点的内容)
历史(历史内容实在太多,内容还是名解书全,通论教材的作用就是建立一个框架,还有缓解看名解书的痛苦)
《国史概要》
《世界文明史讲稿》
长孙博名词解释(尽量买20版单册的,21年之后分两册内实在太多)
哲学
赵林《西方哲学讲演录》(吐血推荐,好懂而且脉络清晰,非常适合入门,读几遍不亏)
赵林,邓晓芒《西方哲学史》(有点难懂,从头读到尾性价比不高,可以当做答题辅助书)
《中国哲学的历程》(流畅阅读的中哲入门书,建立框架,而且有很多观点)
复旦教研室的中国哲学史(是哲学专业的教材,两大厚本,脉络清晰,内容全)
关于心态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为了这次考试押上了很多,而有的人比如我对原学校比较满意,出于兴趣考一考,考不上才是意料之中,心态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也很难就不同的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但是就今年的情况来说,面对这种考试的不确定性,心态确实很重要。
准备考试的每一天,我都在问自己是为什么要考。开始确实是有不甘的,尤其是刚经历高考,在一帮人均985高中同学周围感觉有一种普遍的焦虑…然后有各种互联网灌输给你什么一直努力走在同龄人之前才是有意义的各种鸡汤。
确实鸡汤有一点用,但是一件让自己难受的事是无法长期做下去的(也许会考上,但这个过程会产生无数的怨气,而且这种痛苦会一直持续)。名校谁都想去,但是能走很久靠的真的不是毅力,是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让我说,学一点就赚一点,考不上也绝对不亏,平和地走到最后就可以了。
在决定要不要考的时候综合考虑谨慎决定,花一些时间想清楚为什么考,开始之后就把自己能决定的因素发挥到最大,不去关注自己决定不了的。考不考得上,别人的情况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不必关注,但是信息搜集、时间安排、学习方法是自己可以改变的,能做到积极的行动,摆烂的心态就好。
我自己觉得也不用太多的自我感动,实事求是一点,不要那么多悲壮的内心戏,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幻想一些有的没的只会平添焦虑和痛苦。人喜欢给自己做的事赋予一堆意义,学个习有效果是最重要的,不用觉得自律了人生就改变了,也不用觉得高人一等了,平常心就好,毕竟努力了也不一定考得上2333。
一场考试能改变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多,重要的是经过探索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并照做,选择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附上一张考试前一天拍的一张五角场的照片,当天对这个城市的繁华有种不真实的眩晕感,百感交集。之后再见,不由得想起复旦新生报到时看到的一句话“你计划中的秋天已褪去童话的色彩,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欲想了解更多关于“上海插班生考试”相关信息,请点击我的主页查阅插班生专栏或向我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