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哥:《商君书》阅读感悟31条
“显赫的东西”要让老百姓羡慕不已,不能让老百姓轻易得到。轻易得到就不会珍惜,百姓也就不会内卷。“内卷”是控制人行为将“主要矛盾”转移成“阶级内部矛盾”的好方法。案例:郭德纲的三人相声,郭德纲是“皇阿玛”(锚点效应),于谦和高峰在争谁是“太子”。“谁是太子”就是“显赫的东西”。
不给有功的人赏赐,有能力的人就会“躺平”。
谁掌握“锚点”,谁就掌握游戏法则。
军事三大要素:法度、民心、军备。
多奖励战功,少谈论道德。
华丽的生活过多,从事商业的人过多,生产就会懈怠。
有官爵也不能忘了劳动,不可懒惰,保持艰苦奋斗。
有人宁愿饿死冻死而不愿意为国家战斗,这是亡国之兆。
力量—强大—威势—恩德—力量。恩德来源于实力。
批判后的修正:当需要战争的时候,就要宣传战争的正当性,战士的英勇。当没有战争的时候,就要歌颂和平。
君主喜欢私议,则官员隐瞒民情。
中层的问题:不想与百姓分享发展成果,为了自己贪图享乐,政策上不发扬艰苦奋斗。
招揽敌国百姓,为自己务农。战士就可以长期在外面打仗。(人才争夺战)。没有农民工,大城市的本地人就要参与一线劳动。
用天下的物质资源来赏赐天下人。给民众土地,而不是自己仓库里的粮食或者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思考:把销售、市场营销的酬劳定得高高的。哪些都是外面争夺过来的资源。
功过不相抵。防止投机取巧。
圣人,不是通晓一切,而是知晓万物的要领。圣人治国的方法,容易明白但是很难做到。
思考:所有的现象,政策,法规之所以会出现,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现象、政策、法规就会变得不合理。所以,“存在”即是客观,但不一定在当下合理。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争论其对与错,而是分析此时此刻,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如何取舍?
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
古代,如果百姓看到打仗,就像是饿狼看见肉。说明百姓在战争中就被充分利用起来了。
国家不是说有了法律就行。法律还要执行得下去。对于恶人惩罚太轻,奸邪之事就会屡禁不止。
穿衣饮食支出要有节制。
依赖天下的人,会失去天下;依靠自己的人,能得天下。
制定法律要顺势而为。仁慈的人可以对他人仁慈,但是不能使别人互相仁慈。道义的人能够爱人,却不能使别人相互爱护。光有仁慈与道义不能治理天下。
君王的本职工作是推广法度。仁慈、道义的事情让贤者去做就是了。
短兵相接,原义是指战斗已经到了白日化的程度。短兵:秦国用于保护将领的护卫队,占到将领管辖的10%。将领战死,短兵都要被杀头。短兵都开始拔刀了,说明将军已经很危险了。
军功需尽快核实、过三天不落实就要革职。(时间效应)
攻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量化、鼓励进攻,胆怯者被当众羞辱。特殊时候中军听专业人士调度。接受请愿的人,不设置门槛。有效防止了官僚主义。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
用税收来引导人们种地还是行商。
利益链相同的人,不相互监督。
只有智者、贤能的人所能理解的事情,不能作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