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现代社会,早起可以说是一种公认的“良好习惯”,早上五六点起床的人,总能引发周围人的赞叹。而一觉八九点的人,在人们眼中,通常与懒惰挂钩。
也许看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一部分人群,可以为他们所谓的“懒惰”找到理由(借口)。因为这是自然进化的选择,早期的人类不能所有人都在夜晚进入睡眠,需要有人交替守夜,才能更好地生存。自然,那些“守夜人”的后代,就是通常说的“夜猫子”。
每个人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却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浪费着本就不多的睡眠时间。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属于“夜猫子”作息的人群。但是不管是早起还是夜行,在现代社会的大机器中,人们被同一种作息“绑架”。早起的人本该休息的时候还在工作,夜行的人本该睡眠的早晨强行起床,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
不充足睡眠的损害,比人们想象得严重的多,除了黑眼圈,面容憔悴,精神不振,更大的伤害还在身体内部,在人们感知不到的地方。并且它不可逆转,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补一觉就能恢复的损伤。
小学看过一本书,应该说很多人都有印象的,流行的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有一章介绍从来不睡觉的人,他们不像正常人一样有醒和睡,他们一直保持清醒。当时就很羡慕,人一生的三分一都用在了睡觉上,如果能省下来,那能多做多少事情!
按照作者的介绍,以及那些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无法入睡的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这个过程,只需要几个月。同样的,睡眠的减少,伴随着的也是寿命的缩减。
现实状况是,一个每天五六个小时睡眠的人,在现在的大众认知里,是可以打上努力奋斗的标签,人们鼓励这种行为。人们一边吐槽着某企业家表示自己每天只睡4小时,一边把网传甚广的科比凌晨四点洛杉矶当做典范。
合上书,我确信自己开始反对这种认知,无论工作还是学习,这种行为可以被肯定,但不能被鼓励,它的代价太高,高到我们获得的和失去的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此书,值得所有人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