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笔记】汉语方言学(1)
汉语方言学的先导课程:汉语音韵学、语法学、历史语言学、方言调查(如实地接触比较陌生的语言)、吴语研究(主要是一手材料的整理与分析)
比较推荐阅读的书籍: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王洪君《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Campbell《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什么是“方言”?通常说法:方言是一个语言的变体(variety)。适当的定义(袁家骅):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语言的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其中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存在一个类似原始印欧语的Proto-language(如《切韵》音系),分化出各地方音。
2)“方言”相对于“标准语”而存在【以扬雄《方言》为例,已经暗含二者的对立了】。
p.s.在判定两种语言系统是亲属语言还是方言的标准,主要就是有无共同语/标准语。
方言存在多种变体:
1)地方变体(地域方言):汉语学界的“方言”多指地域方言。
2)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当代西方学界的“方言”多指社会方言。
3)个人变体:受到语言本体之外因素影响较多,如生理差异、社会差异(语言经验等)、个人风格差异(如口头禅)。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有规律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4)历时变体:现代共同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体。
一些特殊的地域方言现象
1)东干语(汉字记为“回族语言”):中国西北汉语的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在境外的特殊变体,主要融会了俄语词汇,也融会了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的部分词汇,近年来也吸收了不少普通话词汇。东干语其中又可以细分为甘肃方言和陕西方言变体。
2)裕固语:裕固族之间不能彼此通话,因为西部裕固族的语言属于突厥语族,东部则属于蒙古语族,于是语言学家重新使用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作为区分。
3)壮语的南北分立:南部和北部两组土语群存在沟通的困难。北部的各种壮语(包括布依语)形成方言连续体——北部台语支;南部的各种壮语,与越南境内的侬语、岱依语和高栏语形成方言连续体——中部台语支。
4)比利时国内的弗拉芒语从独立于荷兰语的语言降格为荷兰语的一种方言。
“方言学”何以为学?
“方言学”研究系统有待构建,基于四大要素:系统、时间、空间、人群。
↓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方言谱系):系统+时间
方言地理学(语言地理学、地理语言学):系统+空间
社会语言学:系统+人群
接触语言学:系统+系统
类型学与方言学的关系:方言学整理特殊事实,通过类型学的通则得到印证;类型学寻求不随时空而变的通则,需要方言学材料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