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太挑刺了吧…(图片见封面)
事情是这样的。经过了100来天的艰苦备战,我也是于本月的20号迎来了地生中考。我是在陕西考的试,总体来说,个人觉得这次陕西中考地生试卷难度不大,但是地理的这道题,我实在想不太通……
正如图片所见,本题的第二问说的是山体部位的名称与相对高度范围。其实第一个空还好,最让我疑惑不解的是第二个空。从图上可以看出,代表终点的Q地下方的等高线为2150,而带表起点的p地高度,因为与1450重合,可以直接看出来它的高度。那么想求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就要从q点的高度范围入手了。图上也可以看出来,2050与2150中隔了一条等高线,那么算上它们本身的两条可以算出一条等高线与另一条等高线的高度差为:(2150-2050)÷3=50(米)2150上方的等高线为多少并没有告诉,照理来说是要考生去推的。可是这块算严谨一点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高线为2200,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就在700与750米之间。另一种就是等高线为2100,那么,两地相对高度范围就在700到750米之间。那么把这两种情况都算上,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应该是第一种情况的值最大到第二种情况的最小值,也就是750到650米之间。可是考卷的答案却是700到750米。呃😓这我就有点纳闷了。开头也说了,我不是挑刺,反正现在也改变不了分数了。可是我感觉这题真的有一些不严谨啊!照理来说(虽然可能性不大)这块也有可能是个鞍部地形,可是就算他可能性为0.1%,但像中考试卷以这么严谨的试卷,应该也把它算上吧!我真的不理解!假如从题目杀入手的话,那唯一能找到漏洞就是p点与Q点分别是索道的起点与终点这句话了。可是索道的终点不一定必须非要是在相对高的地方啊!而且退一步讲,等高线这种东西实际上来丈量地形高差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有可能这块地面凹凸起伏(只要起伏不要高于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就行),不适合做索道的终点也是有可能的啊!
作为一个普通的初中生,这已经是我绞尽脑汁能想出来最合理的解释了,如各位看此照片的人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或者与我私聊,就多多见笑了🙏(⁄ ⁄•⁄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