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纹锯锹饲养记录2.0版

2021-04-23 13:22 作者:广door叁叉  | 我要投稿

上回↓

回想当年第一只从幼虫养大的锹甲就是黄纹锯锹,在来到B站后写的第一篇专栏也是黄纹锯锹的饲养记录,但现在再回看当时第一养的数量不多就三只,第二两只公虫养出来的体型讲真也并不太理想...

现在时间来到2020年也就是去年的9月底,UP又在朽木里掰出了几条黄纹锯锹的幼虫

最小的一条体重1.1克,其它基本都在2-3克,最重的一条3.7克,就这样2.0版本的黄纹锯锹饲养记录开始了~

然而这次开局并不顺利...当时用的是比较便宜的H1木屑,结果当差不多一个月后换土时发现幼虫们集体都出现了拒食的现象Σ(  ̄□ ̄||) 死的死瘦的瘦(死的还是当初最重的那一条woc心疼啊)没死的几个体重也全都掉到了2克以下......有一条更是直接都瘦成干了。。

本来我还以为这条活不了了,结果它选择了在11月时提前化蛹,但个子自然是惨不忍睹

2020.11.5

是只母虫

2020.11.20

其实当时我都还不确定这些幼虫到底是哪种锹甲,这只提前化蛹的母虫最终也为我提前揭晓了答案(果然分布在这片地区的锹甲只有黄纹么... 其实还有矮锹

2020年11月21日羽化,体长19mm......

史上最小黄纹锯锹诞生

现在时间回到2020年10月27日,这一天我又挖回来了十几条新的幼虫

但经历过前面那批幼虫的集体拒食后这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家里剩下的H1木屑拌好把虫下了然后又在木屑的表层放了几块碎产木和在野采这批幼虫时一起带回来的朽木块...

之后发现果然这些幼虫基本都聚集在了表层啃木头而不肯往下钻去吃木屑

这里插点题外话,其实UP之前在2019年3月时也野采过一条黄纹锯锹幼虫

但放到H1木屑里一个多月后成虫出来体型简直是不忍直视......

是只公虫

体长仅23mm...比例更可谓是短牙中的短牙

但这只由于是三月份才挖回来,还有可能是因为本来就临近化蛹了+在野外时吃的不好所以才导致长出来这么小吧。。

亲代分别是40.3mm和25.8mm

但之后繁殖陶彩锯锹时也是全程都用的H1木屑,结果就是首先折损率挺高...不过本身可能是因为用的产木比较碎所以也就生了7个(UP繁殖锹甲日常翻车所以这次没空军感觉也已经是有进步了),成功孵化的就4个,两个月后第一次换土时又只剩3了...

化蛹前的最后一次称重:

这三条幼虫虽然是都活下来了但最终养出来的成虫体型同样是惨不忍睹。。

母虫倒还勉强说得过去吧(但还是比它妈小)

公虫就真的是●●●●●●(눈_눈

这一系列事情下来现在感觉H1这款木屑恐怕真的不适合用来养锹甲幼虫...于是赶紧去买了两包牧野的浅度木屑,到了以后同样是试着在表层放了些朽木块

而这次的结果就截然相反了,过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看到幼虫们都已经钻到了容器下面,上面的木头没虫去吃了

这一刻我才终于放心了( ´_ゝ`)

自此这一次的黄纹锯锹幼虫饲养才终于开始步入正轨←_←

由于这次挖到的幼虫数量比较多没那么多大布丁碗因此就只挑了四条体重达到3克以上公虫和最重的一条母虫出来单养,剩下的七条公虫和七条母虫分别用两个大盒子混养

当年第一次养黄纹锯锹时还不太懂,天冷时就傻不拉几的把俩公虫扔去加温了,结果最后两只养出来体长都卡住了29mm...(比它俩早羽化的母虫体长是27mm并不小,可见当时用的虫林木屑是没毛病的,公虫养出来体型不太理想应该就是加温催过了的原因)这次当然就不会再犯整个错误了,整个冬天全程不加温任其自然过冬生长

现在回想一下也真不知当年的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黄纹锯锹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本土物种怎么可能会被当地的气温给冻死呢......

2021年1月初时换土称重,长势喜人

混养的母虫体重长到了2.8-3.7克

混养母虫中最轻的一条
混养母虫中最重的一条

混养的公虫体重3.2-5.3克

混养“公虫”中最轻的一条
混养公虫中最重的一条

而单养的四条公虫体重就更是直接5.6克起步了,最重的一条更是达到了6.6克

单养的母虫3.5克

2021年3月,开始陆续做蛹室和化蛹

蛹室
蛹室
前蛹期
化蛹


2021年3月29日,第一只单养的公虫羽化

由于当年养出来的黄纹锯锹确实也不大,再加上家里某本从日本买回来的图鉴上面写的体长数据导致了我很长时间里都一度认为黄纹锯锹的体长上限也就是40mm左右

因此这次挖了这么多幼虫回来就想着希望能出一只体长上35mm的公虫(还有那么多公也盼着能不能刷出点长牙或中牙的个体),结果这第一只羽化成虫后上卡尺一量瞬间惊了

39mmΣ(゚д゚;) 我这是持平纪录了?比当年那俩公虫足足大了一厘米,牧野的木屑实在是很给力

虽然还是短牙个体但这颚牙的比例也比当年那俩公虫好多了

至于追平纪录神马的当然是说笑的啦...从四年前养出来的那只27mm母虫这点上就能看出那本图鉴上面写的显然已经是老掉牙的数据了,之后仔细查了下现在黄纹锯锹的体长纪录已经刷到47.7mm了

2021年3月31日,第二只单养的公虫羽化

38mm短牙个体

2021年4月2日,第三只单养的公虫羽化

这第三只总算是有点中牙的范儿了,大颚基部长出了一个大齿突,但美中不足的是右鞘翅上长了个水泡...

体长39mm

2021年4月3日,最后一只单养的公虫羽化

同样是长出了一个齿突的中牙个体,体长更是突破了40mm!是这批里最大的一只

养出这样令人惊喜的个体可谓是带甲虫幼虫的一大乐趣之一了

2021年4月8日,单养的母虫羽化

体长27mm,跟当年养出来的那只母虫差不多嘛...(或者稍大那么一丁点)

4月时混养的两盒虫也开始陆续羽化

2021年4月11日,混养的公虫开挖

然后我尴尬的发现这原本以为的七条公虫里居然混进了两个假小子...其中一只还长到了28mm,比单养的那只母虫还大

其它五只公虫体型如下,没有再出中牙个体了

最小的一只体长33mm,右后腿跗节发育不良

(这里再容我吐槽一下这批黄纹锯锹里体型最小的一只公虫都还是比之前用H1养出来的那只陶彩锯锹公虫要大... ←_←)

35mm
38mm,右前腿跗节发育不良
37mm
38mm

最后2021年4月13日,混养的母虫开挖


最小的一只25mm,最大的一只29mm,体型都赶上当年那俩公虫了。。


最后总结一下

锹甲幼虫终归不像独角仙、姬兜幼虫那么垃圾桶,因此还是选些好点的食材吧,想养好的话这点钱该花还是得花的......

还有就是不要图速成,加热催出来的甲虫个子是不大的,只要气温没跌倒真能把虫冻死的程度那就没啥必要加温,稍微低温(18度左右那样)拖长一下幼虫期还更可能出大个体

至于长牙个体嘛......这就真不是我这种新手养功能养的出来的了,这次能出一只体长上4cm的中牙我已经挺满意了


黄纹锯锹饲养记录2.0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