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孟郊和大历诗风)

“韩孟诗派”之“诗囚”盂郊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韩愈说他:“横空盘硬语, 妥帖力排。 ”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昌黎、东野两家诗,虽雄富清苦不同, 而同一好难争险。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从诗歌风格上来说,其一,古朴凝重,避熟避俗。孟郊诗歌与当时盛行的浅俗流易不同,具有古朴凝重的特点, 在古朴自然中又营造出新鲜的艺术效果。其二,险奇艰湿。精思苦吟。孟郊诗歌硬语盘空,他惯用死、 剪、烧、骨、录、折、断、攒等狠字、硬语,营造奇崛的艺术感受。 其三,情深致婉,气势磅礴。孟郊并非终身苦吟,其诗也并非全是硬语,韩愈看到他“敷柔肆纡余”的一面,苏状喜爱他“鄙俚颇近古”的诗歌。孟郊愁苦之诗所获褒不一,而他古淡闲雅的诗歌获得较为一致的好评。与情深致婉相对应,孟诗还具有气势雄健的特点。
韩孟诗派的以文入诗:韩孟诗派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以外,还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韩愈不仅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而且还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触诗与文的界限。在以文入诗的同时,韩愈还无视古典诗歌重形象、重比兴、重趣味的传统,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直接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形成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考点十一、中唐其他诗歌的发展概述
中唐诗歌有一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而到了中唐,我们才看到了有意识的字锤句炼。盛唐存在着审美趣味相近的不同的诗人群落,而到中唐,我们却看到了有相近理论主张不同的诗歌流派。中唐诗人在盛唐诗那样的艺术高峰面前,表现出拓展新的诗歌艺术领域的巨大努力。①“大历诗风”和大历十才子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大多数青少年时期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 同时安史之乱使他们心理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全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作品多为题赠运别之作;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佑,戴叔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