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之起源
中元节之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之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民间称之为七月半,道教则名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此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为中华民族传统之祭祖大节。中元节之节期,固定于七月十五。 《易经》云:“七日来复,反复其道。”七者,乃变化之数,阳之数,天地之间阳气绝灭后,七日可复生,此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之数有关。 中元节之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其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为吉祥月、孝亲月,民间于此月祭祀先祖,以新稻米等祭供,报告秋成。此乃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在于敬祖尽孝。 中元节禁忌有:床头挂风铃,易招鬼魂,睡觉时最易入侵;夜游;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忌偷吃祭品,此属鬼魂之食;忌乱踩冥纸,冥纸乃献给鬼魂之祭品。 昔时,七月半为民间之祭祖节,追怀先人之节日,未有诸多禁忌。此些禁忌乃后世附会于节日发展演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