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 龙池里的五色金鱼去哪了

2022-09-26 08:00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200篇

“龙池金鱼”,位于今洛阳西郊30里的辛店乡龙池沟村北的龙池沟里。这里南临延秋,北接龙潭寺遗址。龙池沟位于辛店镇延秋村北面秦岭的一条幽谷中。龙池沟也叫龙潭沟,此沟无论旱涝水位不变且清澈见底。这里池清花馨,景色秀丽。尤为奇特的是,谷深处有一深潭,人称“龙池”,池中有泉,清水终年汩汩流淌,龙池泉水终年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的恒温,里边有红、白、黄、青、黑五色鱼360条。千年来,潭中的鱼数量、颜色不变,成为河洛一绝。五色金鱼,为天然所生,无需人工饲养。“龙池金鱼”由此而来,历史上被定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龙池”后边就是龙潭寺,又名九龙圣母庙,殿堂华丽,规模庞大。龙潭寺正殿是九龙圣母殿。“九龙圣母殿”,殿内木柱上雕饰着滚龙,主神为“九龙圣母”。再往后是玉皇阁。“九龙圣母”有个神话传说。很早以前,龙池沟附近住着一户人家。有一天,这家的姑嫂二人在山谷中游玩中,发现了各色各样的奇花异草,情不自禁地就采摘几朵鲜花。玩着走着,嫂子累了就坐在龙池边,顺手喝了几口清澈的泉水。谁知泉水入肚,嫂子忽觉小腹阵阵作痛,就如孕妇临产一样。赶紧叫来小姑子。小姑子不知所措,连忙跑回家,喊哥哥。兄妹二人匆匆赶回龙池,只见龙池旁金光闪烁,嫂子躺倒在地,肚皮裂开了,身上有九条小龙爬来爬去。不久,嫂子化作金光飞入池中,九条小龙飞上蓝天。


龙潭寺始建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些年,辛店镇龙池沟村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在古龙潭寺附近意外挖出数通古碑,碑文明确记载龙潭寺始建于汉武帝元光二年,其中一通明代古碑上点明了“龙池”的位置和周边建筑。古碑上还有“五瘟诸神”,春瘟为张元伯、夏瘟为刘元达、秋瘟为赵公明、冬瘟为钟士贵、总管中瘟为史文业。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听说洛阳西南的龙潭沟青竹依依,流水潺潺,夏日凉风习习。于是,武则天便下令在此修宫殿、建粮仓,将此地辟为别苑,每年夏天都要到此避暑。有一年夏天,武则天住在这里,感到胜过皇宫,流连忘返。希望秋天再回皇宫。延秋村名由此而来。“郭外探芳径,悬挂万树清。台高风气肃,龙卧水华磬。翠阁凌霄汉,雪山列障屏。倚栏频送月,瑶草媚沙汀。”这是明代张美写的《九龙含翠》诗。诗中描写了洛阳龙潭寺和龙池沟高台翠阁,池清花磬,葱树高悬,雪山列屏,且有幽曲芳径相通的宜人佳景。


据考古资料《洛阳西郊龙池沟唐代西苑宫殿遗址调查》介绍。遗址坐落在龙池沟村东北100米一条黄土岭上。其北部、西部是绵延不断的黄土丘陵,龙池沟村北7公里是东西走向海拔440.5米的秦阳岭,为这一地区最高峰。遗址南部、东部是宽阔平坦的洛河谷地,洛水自西南流向东北。遗址距洛河河床3.5公里,在河北岸有一条联系隋唐东西两京的古道今郑卢公路经过此处。遗址所在的这条黄土岭为南北向,总面积约有30余万平方米。西侧、北侧是二条黄土冲沟,南侧、东侧有秦岭渠环绕。考古人员通过调查发现这处遗址有双阙、前殿、后殿等4座建筑基址,并采集到大量的唐代筒瓦、板瓦、瓦当、脊兽、条形砖等遗物。结合文献记载,龙池沟唐代西苑宫殿遗址为唐代的合璧宫遗址。《旧唐书·地理志》说:“禁苑,在都城之西。东抵宫城,西临九曲,北背邙阜,南距飞仙。苑城东面十七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里。苑内离宫、亭、观一十四所。”《两京新记》《大唐六典》《河南志》《唐两京城坊考》等史籍中亦有记载,内容大致相同。



深度洛阳游 龙池里的五色金鱼去哪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