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好了口吃,只是我优秀的开始
大家好,我是李杉,来自湖南。今天我接到老师的邀请,来分享一下我的口吃经历。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与大多数孩子一样,整天在村里跑跑闹闹,好不热闹。我的口吃是跟村里的一个小朋友学的。
记忆中,他说话结结巴巴,那时候,每当我看到他说话结巴,他就会脸红、紧张的磕磕巴巴的,周围的孩子就会一起笑的,我就会出来护着他。
因为我爷爷与我爸曾经都是村里的老师,他们的父母或者自己,或多或少都是我爷爷或者我爸的学生,他们也是敬我三分的。
所以,我也是众多孩子王中的一个,因为我从来不嘲笑他,所以他也喜欢跟着我玩。
就这样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也就被他“影响”了,我爸当时也有点担心,也特别拜托在市医院的表姑父问过相关的医生,医生说小孩子语言能力并没有发育完全,让我爸不用担心。
从此,我因为说话口吃带来的悲剧就开始了。我以前也自责过,也责怪过我爸妈,为什么当时不带我去治疗。
但是经过几年的经历与对口吃的了解,我也是理解了他们,也原谅了自己。
在那个每天有肉吃就算不错的年代,医疗资源过多倾注在物质层面上的,精神方面大多数都归于心态不好。
何况成因异常复杂的口吃呢?就连现在的心理科医生也不一定会有较为客观的认知。
我的口吃加重是在初中,我接触与了解到的吃友,好像也基本在这个时期加重的比较多。
初中时,我最怕的就是每天一次的读报课,按照学号依次每天一人轮流上台,内容不限,分享什么都可以,按学校想法,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初一时,我对于读报没有什么压力,之后青春期的来临,自己开始逆反心理的出现,导致自己特要面子。
因为我妈很少打扮自己,皮肤黝黑,我甚至嫌弃她参加家长会,我都会叫我帅气且得体的爸来参加家长会。
这样想想,当年的自己真的是太幼稚了。
我说话出现口吃,有的同学就会调侃我一句,或者模仿我一下,虽然我不会有生气,但是会默默记下来,并默记下来,下次一定不能出问题。
我发现,我越是注意,我的口吃就越严重。
我到了初二下学期时,那场面记忆犹新。也是一次读报课上,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我还记得,我当时,站在台上,惶恐不安的望着台下,连忙调整自己的呼吸,深呼吸后,又发现自己嘴角僵住了,就是说不出第一个字。
我紧张地在台上站了半分钟,台下的同学可能半分钟还没听到台上的讲话,原本挺无聊的读报课,很多同学都是各干各的。
但那一次,因为长时间的说不出话,他们不约而同的看向我。我能够感觉到了自己的呼吸节奏出现的混乱,心跳加快。
最后我只能强迫自己发出“呜呜吱吱的杂音,才带出第一个字,这篇演讲稿多少字已经忘了,如果是四百字,那天我可能念了五百字。
我从来没有那样磕巴过,那次,成为了口吃对我人生影响得转折点。至此,我的口吃由轻度转变为了中度。
后来,我也挺幼稚的,我以为只要我不说话,我就不会口吃。我的性格也开始出现了转变,我爸其实挺重视我的心理的,但是那时候固执的我,拒绝了他们的帮助。
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我爸拿着一本口吃矫正的书籍与一盒光盘,这是他从网上买的,他希望我能正视口吃,不说矫正,起码可以尝试一下。
之后,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打开了那本书。因为我也即将步入高中,又得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还有新的朋友。
那个暑假,我的注意力几乎都在矫正口吃。我还记得,它教我的是气息法,我跟着学了一个多月。
当我自以为是说话正常了,接下来的高中生活狠狠打了我的脸。因为提前开学,教材都没有下发,老师用了一天的时间跟我们宣言学校历史,以及上台自我介绍。
没错,我又出现了问题,这次的问题虽然比初中好一点,但同学们对我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同学怎么是个结巴。
好在,高中生活,需要的是努力与毅力,我在沉迷于知识的海洋中时,也会忘记自己的口吃,同学们也能包容我的口吃,讨论问题时,也会等我磕磕巴巴的发言。
我也挺感谢我的班主任,他知道我口吃,我们也有阅读课,也需要学号依次发言。他在我第一次发言后,看到了我的紧张与不安,所以找我聊了下,就免去了我的上台发言。
上大学后,需要上台的机会其实太多了,第一个学期我是能逃则逃,有的是需要与老师交流的,我打字告诉老师。
我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大学中的交流,可是现实中,需要说话的地方太多了,躲也躲不过去。让我不得不面对口吃。
我是在看到老师的文章开始了解到的,最引起我的共情的,是一位师兄,他也是被高中的演讲给整破防的,他在文章中的讲述,我很有感触。
我在和老师的咨询中,老师的理念与我对于口吃的理念较为契合。很重要的事,老师的一对一线上训练解决了我不能到线下训练的问题。
咨询中,老师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训练是枯燥的。以及多次问我有没有执行力。我知道,老师收学员的要求比较高。
那个时候,我考虑了近半个月,才下决心。不论训练多么枯燥,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要改掉口吃!我要流利地说话!
训练中,老师一对一每天给我做训练,老师很有耐心,不但手把手教我训练,而且还教我训练以外的知识,让我收获很多。
老师讲课很幽默,也很严肃。现在,我虽然没有了说话的问题,但是,我一直没有忘记老师说的:把优秀形成习惯。
而且,现在我每周都在看老师写的文章,感觉依旧是受益良多。
没人会在意你的失意,也没人会在意你的过程,只有人会看到你的结果。
END
如果,你有口吃;如果,口吃给你带来了影响;如果,你想改掉口吃且已做好了付出的准备,可以随时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