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闸北-新闸路-消失的水闸,闸北的历史

2023-04-08 12:00 作者:鹰酱落进了兔子群  | 我要投稿

如何看待闸北区?这个命题在如今的上海1000人中怕是有1000种看法,闸北区在2015年11月时与静安区与撤二建一,建设新“静安区”,因为撤立时间较短的原因,如今在所谓新静安区的很多地名仍然保留着闸北元素。纵观闸北的历史,其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中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闸北二字便是伴随着铁路以及工业所成长起来的,那么这一节就让我们从清朝的两个水闸开始讲起,来浅聊一下闸北区的近代历史吧。

 

闸北其实从字面上理解很简单便是水闸以北,那么“闸”是什么呢?

1570年,明朝疏浚吴淞江,在江流入黄浦口附近建造一座闸桥,潮退时开闸放水,潮涨时闭闸拦沙。在建闸的同时于闸桥南岸建造了一座金龙四大王庙(此庙如今已不存在)。因为寺庙的建成,吸引了大量客商往来于此(寺庙在古代存在的地方周边一定会形成市镇参考静安寺、真如寺),便形成了最早的集市,我们可以说这是闸北区的历史雏形。

上海开埠后,工部局在此建六孔简支木桥一座,此桥北通现在的福建北路,南接现在的福建中路,虽已不是闸桥,但上海人仍然习惯把它叫做老闸桥(1946年,改称福建路桥)。自该桥建成后,原来的集市日趋繁盛。久而久之,该桥南堍一带地区也习称为“老闸桥”。

1735年,金家湾有一座新闸被建起,原先的闸桥就被称作老闸。相比老闸桥,新闸桥则“年轻”了不少。新闸桥连接新桥路和大统路,因为东边老闸的存在,故这座石闸就命名为“新闸”。新闸的位置处于嘉定、太仓、宝山诸县通上海的要道,因此在新闸南北逐渐也形成了市集。1862年新闸桥改建为三孔吊桥,中间一孔木板桥面系有铁链,两岸架设盘车,遇有大船通行时即用盘车将桥板吊起。

“闸北”一词,也正是源自于苏州河上的这两座闸桥。“闸北”一词本为“老闸之北”的意思,发源于老闸街。新闸以北也有一条老街通向老闸街,因此,两闸以北都被通称为“闸北”。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为抵御租界当局扩张,清政府开辟闸北商埠,设闸北工程总局于老营盘(今共和路华康路东北首),从此闸北地区开始城市化,从此,闸北地区从农村集镇发展成了一片成熟的片区,与周边的其他城区融为了一体,构成了今日上海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闸位置
新闸位置

如今在静安区的北部仍然保存着关于闸北的印记,诸如新闸路,新桥路,老闸路等等……这些地名对于不懂闸北历史的朋友们来说,其实是比较无所谓的,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这些关于闸的地名是对于历史的尊重。闸北以及两个闸的相关地理位置大家可以参考地图,而被点划线围起来的则是狭义上的闸北,也就是闸北的核心区域。

 

好的,其实讲到这里真的没什么,很正常的一段历史,但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才是我真正尊重敬佩闸北的点,也是我为什么成为坚定的“反静复闸主义者’’的原因(现在怕是没人会为闸北来开文章讲了),便是两次战争摧毁了这一片独属于中国人的土地。

上面的这张图片是清末的上海的租界以及华界地图,我们不难看出,闸北区就像一条尖刀一样深深地刺向了租界当中,租界当局的越界筑路也仅仅发生在虹口以及普陀区,而闸北则是租界当局所无法涉及以及占有的土地,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正是这些无法被租界吞并的土地构成了闸北的基本雏形,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我将在下一节介绍上海火车站的时候为大家讲解。在抗日战争之前,闸北可以说就是民国当局与租界对峙的前沿阵地,但是这一切在抗日战争中全部付之一炬。

 

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会战”日军入侵上海,闸北是当时市区与南市相望的两大华界地区之一,是上海华界的“工业大本营”和“新文化运动基地”。特别全国最大的印刷、出版文化企业商务印书馆,“亚洲第一”的东方图书馆坐落闸北,这种新思想以及蓬勃发展的生态正事日军所不想见到的,所以引起日本军国主义的忌恨。出于灭我中华文化、毁我民族工业的罪恶目的,因此,日军对闸北实行极其野蛮的肆虐。侵华日军在地面入侵的同时,调集飞机、军舰对闸北进行了地毯式的进行轰炸、炮击。在真如军部处蒋光鼐、蔡廷锴指挥的19路军十四捍卫闸北(此部分我们在真如章节已经讲过),闸北战场持续了28天。

 

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侵华日军再次发难于闸北,进行更残酷的毁灭性破坏。入侵日军在上海站狂轰乱炸、商务印书馆再次被炸毁,5年间建成了做多薄弱的基础设施再次地被摧毁。在“八·一三”淞沪抗战3个月中,入侵日军在闸北施虐80天之久。居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者达数十万,大量人才和资金流入租界地区。工商企业几乎全遭毁损,区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所有建筑物几成废墟。至此闸北华界地区元气丧失殆尽,失去昔日的繁盛景象,成为上海最穷苦之地。闸北地区彻底沦陷后,1300余亩土地被侵华日军圈为军用,百业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不少居民处于饥饿状态,倒毙路旁者甚多。战争结束后战争废墟逐渐成为灾民、难民聚居的棚户区。日本的侵华战争不但中断了闸北的现代化建设,还直接导致了该地区的长期沉沦以致被人讥讽其是一个“光有躯体”的“赤膊区”。

 

90年代后,随着上海城市改造的加速,闸北“棚户王国”的面貌已有所改变,但因日本侵略而制造、涌现出来的棚户至今仍在。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在抗日战争开始前,闸北这片华界其实有着不输于千里洋场地别样繁华,只是这种繁华无情地毁于了战火。而静安区卢湾区等区域因为属于租界的原因而没有收到战火的波及,其历史风貌得以长久保存下来。

 

如今我们漫步在静安区或者卢湾区中,或许我们会面对富丽地老洋房时发出阵阵赞美,我们会认为武康大楼是多么地海派气息,认为这便是上海的底蕴。在闸北区则完全没有这种建筑,于是闸北区一直不收人待见,但是老洋房之所以美丽,只是因为它没有受到损坏,如果闸北没有在战争中收到轰炸,是否也会产生不输于租界的繁华呢?我们大可不必嘲笑闸北的落后,因为我们往往不曾知道闸北的经历。

 

讲到闸北的历史我们其实不得不提到铁路,那么下一节我们将聊到上海火车站的相关信息,相信大家在在明白闸北区与火车的历史后,一定会对这片土地产生别样地热爱。敬请期待!

 

 

本文初稿完成与2023.4.7

 

参考文献:

[1]曹济南.闸北商业行政管理机构历史沿革[J].上海商业,2014(08):67-70.

[2].开发利用闸北区优秀历史建筑的建议[J].上海房地,2010(06):46-49.

[3]蒋明宝.上海闸北区举行历史原貌档案展评会[J].上海档案,1995(02):20.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518330601123577&wfr=spider&for=pc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11/10/76938640_995022470.shtml

[6] https://www.sohu.com/a/462497859_100258418

[7] https://www.shtong.gov.cn/n87338/20210701/132371.html

[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754492635793683&wfr=spider&for=pc

[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Z4y1m7Ht/?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c337bb965cd645e6e2036a24d67cf07a

[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770587327153920&wfr=spider&for=pc

 


闸北-新闸路-消失的水闸,闸北的历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