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流域工程·河道·永定河系 大清河系 北三河系 漳卫河系 海河干流
永定河系

一、基本情况
永定河系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位于东经112°~117°45’、北纬39°~41°20’,东邻潮白河、北运河,西邻黄河,南为大清河,北为内陆河。流域面积47016k㎡,其中山区面积45063 k㎡,平原面积1953k㎡。永定河全长747km,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自治区的43个县市。
永定河上游有桑干河和洋河两大支流,至怀来县朱官屯汇合后称永定河,在延庆县纳妫水河,经官厅水库流入官厅山峡(官厅水库至三家店区间)。从官厅至朱官屯河长30km,官厅山峡河长108.7km,至三家店流入平原。
上游洋河是永定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内蒙古兴和县,上源有三河,即东洋河、西洋河和南洋河,三河于柴沟堡附近岸庄屯汇流后称洋河。洋河流域面积16933k㎡,干流由岸庄屯至朱官屯河长106km,东洋河河长135km,流域面积3674k㎡;西洋河河长56.3km,流域面积980k㎡;南洋河河长100km,流域面积2890k㎡。
桑干河是永定河另一主要支流,上源为山西的元子河与恢河,两河于马邑附近汇合后称桑干河,河长437km,流域面积26547k㎡。
洋河和桑干河汇入官厅水库,以下称永定河,官厅水库至屈家店河长250km,洪水传播时间约为70小时左右。官厅至三家店河长108.7km,洪水传播时间为6~8小时。官厅山峡区间流域面积为1600k㎡,纵坡平均为1/320,位置在北京西郊门头沟区,山峡区间内流入永定河的支流有清水河、湫水河等。
二、河道情况
三家店以下河道全长约200km,分为三家店至卢沟桥、卢沟桥至梁各庄、永定河泛区和永定新河四段。
1、三家店~卢沟桥段
三家店至卢沟桥段全长17km,三家店至卢沟桥段左堤为石堤,已按可能最大洪水的标准设防,堤防超高0.7m,1993年北京市完成了该段河道疏挖整治,修筑了右堤,右堤按50年一遇洪水位超高1.50m的标准,修筑堤防15.2km,局部进行了护砌,已基本达到五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为确保左堤安全,在右堤下段预留了刘庄口门,口门上口宽700m,底高程为五十年一遇洪水位,当来水超过4000m3/s时,启用口门分洪。当永定河发生五十年一遇洪水,流量达到4380m3/s时,左堤超高为2.6~9.2m,右堤超高大多在2.0m以上,基本满足原设计行洪要求。
2、卢沟桥~梁各庄段
卢沟桥至梁各庄段河道长约57km,经过逐年治理,两岸堤防整治培修,左堤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超高2.5m,顶宽10m;右堤基本达到设计标准,超高1.5m,顶宽8m,个别险工段背水面作了后戗。该段河道纵坡为1/1000~1/2500,河道为地上悬河,河床较堤外地面高出5~7m。河床及堤防多为沙质,中泓游荡,极不稳定,河道险工多,抗洪能力很差。卢沟桥至梁各庄段河道的设计治导线已经形成,沿岸有各类护滩护岸工程380余座(组)。两岸堤防经过整治,部分内坡已完成护砌,左右堤已基本达到泄流2500 m3/s的标准,左堤超高2.5m,右堤超高1.5m。
3、永定河泛区段
永定河泛区自梁各庄至屈家店枢纽河道全长约67km,是永定河中下游缓洪沉沙的场所,泛区内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微地形变化大,河道纵坡具有上、下段较陡,中段较缓的特点,左右大堤堤距一般为6~7km,最宽处达15km,总面积约500km2,左岸有天堂河、龙河,右岸有中泓故道等排沥河道汇入。
4、永定新河
永定新河自屈家店至北塘镇入渤海全长约62km,开挖于1971年,左岸有机场排水河、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蓟运河汇入,右岸有金钟河、北塘排污河、黑猪河等排沥河道汇入,各支流汇入口均设有挡潮闸以防海潮倒灌。永定新河全部是深槽行洪为主的复式河槽,大张庄以上为三堤两河,其中永定新河宽300m,新引河宽200m;大张庄以下河宽500~600m。河底纵坡上段26km为1/13000,下段36km为1/9000。右堤是天津市城市防洪堤的北部防线,直接关系到天津市和京山铁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
永定新河河道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百年一遇洪水校核。28+192挡潮埝以上河道已于近年按设计主槽断面进行了清淤,在设计和校核水位情况下,河道行洪能力分别达到1400 m3/s 和1800 m3/s。28+192挡潮埝至53+000段河道清淤工程完成后,在清淤末端53+000修建临时挡潮埝。河道水位按校核洪水位控制,挡潮埝以上过流能力已达到900 m3/s。同时,由于53+000挡潮埝的修建,加速了埝下河道的淤积,使埝下河道的过流能力下降至600 m3/s。当上游来水超过河道下泄能力时,打开七里海分洪口门向七里海临时滞洪区分洪。
官厅水库遇100年一遇以下洪水,经水库调蓄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600 m3/s。官厅水库下泄洪水与官厅山峡50年一遇洪水组合后,其洪峰流量为4930 m3/s至卢沟桥,由卢沟桥拦河闸控泄2500 m3/s经原河道下泄入泛区,其余2430 m3/s经小清河分洪闸入大宁水库,经大宁水库调节后控泄214 m3/s入小清河。50年一遇洪水经泛区调蓄,并纳天堂河、龙河沥水,至屈家店洪峰流量为1800m3/s,其中400 m3/s由北运河经海河干流入海,1400 m3/s经由永定新河于北塘入海。
三、拦河枢纽工程
永定河上建有三家店、卢沟桥、屈家店三座大型枢纽工程。
1957年建三家店拦河闸。卢沟桥枢纽工程1985年 1月开工建设,包括永定河拦河闸、小清河分洪闸改建、大宁滞洪水库工程三个组成部分。拦河闸、分洪闸于1986年竣工,大宁滞洪水库于1987年基本建成。屈家店枢纽工程包括新引河进洪闸、北运河节制闸、永定新河进洪闸三个组成部分。
下面二图均为永定河系永定新河段景色

永定新河段景色

永定新河段景色
大清河系

一、基本情况
大清河系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区,东至渤海湾,北界永定河,南临子牙河。流域面积43060k㎡(其中山区占43%,平原占57%),流经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上游分为南、北两支。
北支为白沟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南、北拒马河、小清河、琉璃河、中易水、北易水等。白沟河与南拒马河在白沟镇汇合后,始称大清河。北支洪水经新盖房分洪道汇入东淀。
南支为赵王河水系,主要支流有瀑河、漕河、府河、唐河、潴龙河等,各河均汇入白洋淀。南支洪水经白洋淀调蓄后,由赵王新渠入东淀。东淀以下分别经独流减河和海河干流入海。东淀、文安洼、贾口洼为大清河中游洼淀,汛期用于缓洪蓄洪,减轻下游洪水威胁。
独流减河位于天津市区南侧,河道从第六埠开始经天津市西青、静海、大港等三个区县至海口防潮闸,全长67km。其左堤是保卫天津市防洪安全的南部防线。
二、各主要河道工程现状:
1、白沟河
白沟河是大清河北支的主要行洪河道,从上游二龙坑起经涿州、固安和高碑店等三市县,全长53km。河道为复式河槽,主槽宽200m左右,两堤距在代屯以上为270~540m,代屯至白沟540~2840m。最窄处在东茨村不足300m,其次是东务和代屯村均为520m。河底纵坡约1/4000。1970年根治海河时曾对白沟河按行洪流量3000m3/s进行过整治,由于投资所限,左堤小营以上堤防超高仅1.0m,大部分险工段未经整治。原设计左堤为主堤,从二龙坑至白沟全长55.45km,堤顶宽多为7m,仅有白沟镇以上的18km堤段顶宽为8m。设计堤顶超高,左堤自白沟大桥起以上2.5km超高为2.0m,再往上渐变至1.0m。右堤为次堤,从西茨村起至东马营止,全长47km,堤顶宽5~6m,堤防超高0.5m,左右堤设计内外边坡均为1:3。上游右堤西茨村至小柳村无堤防,是向刁窝套分洪及退水的口门。小营横堤从西茨村向西经小营至东冯村西总长4.1km,是洼套分界堤。堤西与幸福渠左堤相接,堤北为刁窝套,堤南为兰沟洼。小营横堤的主要作用是不分洪时防止小水从套区漫入兰沟洼。
白沟河共有险工23处,总长12150m,其中左堤12处,长7155m;右堤11处,长4995m。穿堤建筑物共计15处。
2、南拒马河
南拒马河自铁锁崖分流后向南,经北河店向东,至新盖房枢纽全长83.7km。其中北河店以上河道长51km,两岸无堤呈地下河,河宽100~200m,纵坡为1/300~1/800;北河店至新盖房枢纽河道长32.7km,河底纵坡为1/4000~1/6000,堤距500~2300m。建国初期,南拒马河北河店以下左右堤残缺不全,安全泄量仅为500m3/s。五、六十年代,经过几次培修加固,南拒马河左右堤标准逐步提高。特别是到了七十年代,结合大清河北支治理,南拒马河按设计流量4640m3/s对左右两堤进行了加高加固。其右堤为主堤,自北河店至新盖房枢纽白沟引河闸,长35.69km,堤顶宽8m,设计超高2m;左堤为次堤,自北河店至东马营,长27.27km,堤顶宽8m,设计超高1.5m。左右两堤纵坡分别为1/4200和1/4000,内外边坡均为1:3 。河道共有险工16处,总长10102m。其中左堤7处,长3915m;右堤9处,长6187m。河道共有穿堤建筑物2处,位于南拒马河与白沟河交汇处的东马营倒虹吸,是兰沟洼排沥工程,设计流量192m3/s。南拒马河北河店保证水位24.74m(大沽26.30m),相应流量4640m3/s,超过保证标准时,在南拒马河左堤北田附近扒口向兰沟洼分洪。
3、赵王新河(渠)
白洋淀枣林庄枢纽至东淀主要包括:枣林庄分洪道,赵王新河和赵王新渠。
枣林庄分洪道:分洪道从枣林庄至苟各庄,长8km。1965年建成,原设计流量2000m3/s。1968~1970年根治海河时,设计流量扩大至2300m3/s。上口接枣林庄枢纽,四孔闸设计流量460m3/s,二十五孔闸设计流量1840m3/s。分洪道纵坡1/8450,两堤间距1500m。右堤(千里堤)为主要堤防,从枣林庄至苟各庄,长8.39km,堤顶宽8m,堤防设计超高1.5~2.0m;左堤为次堤,从枣林庄至大沟咀,长8km,堤顶宽8m,堤防设计超高1.5~2.0m。左右堤的临水坡和背水坡边坡均为1:3。
赵王新河:上起苟各庄,下至王村闸,全长10.68km。1962年建成,经1968~1970年扩建后,设计流量2700m3/s。该河左堤为弃土堤埝,右堤为千里堤。主槽底宽110~394m,边坡1:4。新河为复式河床,呈地上河。航道沟位于河槽右侧,底宽15m。河槽及航道沟底纵坡均为1/26600,堤距1100~1800m。
赵王新渠:为赵王河的分流泄洪工程,王村闸至西码头闸,河道长21km。扩大治理后,底宽400~530m,纵坡1/26600。左右堤间距630m,设计流量2700m3/s。其右堤为千里堤的组成部分,王村闸至西码头,长21.77km,设计超高1.5~2.0m,顶宽8~10m;左堤为牛角洼的南围堤,王村闸至崔家坊,长20.18km,设计超高1.5~2.0m,堤顶宽8~10m。两堤内外边坡均为1:3。
4、潴龙河、陈村分洪道
潴龙河是大清河南支的主要行洪河道,由沙河、磁河及孟良河在河北省安国县北郭村汇流后称潴龙河。自北郭村始至白洋淀入口马棚淀全长80.5km,流域面积9430k㎡,其中北郭村以上8600 k㎡。其右堤(千里堤)为主堤,是河北省一级堤防。
“63.8”洪水后,1965年对千里堤进行了加固治理,并对潴龙河部分河段进行了整治。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并采用1963年洪水校核。北郭村站设计流量3000m3/s,陈村分洪道以下设计流量1500m3/s 。原设计右堤为主堤,堤顶宽8m,超高1.5m;左堤为次堤,堤顶宽8m,超高1m。
陈村分洪道始建于1956年,分洪口门设在河北省蠡县潴龙河左堤北陈村,口门至高阳县城南分洪道全长28km。原设计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分洪流量1500 m3/s 。左右堤堤顶超高均为1.0m 。
5、唐河、新唐河
唐河是大清河南支的一条主要干流,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于安新县韩村入白洋淀,全长273km。流域面积4990k㎡,其中,西大洋水库控制面积4420 k㎡。西大洋水库以下河道长125km,其中,西大洋水库以下至东石桥段称唐河,长101.7km;东石桥至韩村闸称新唐河,长23.3km。西大洋水库至清苑县温仁段为地下河,自清苑县王力村起筑有堤埝。
唐河、新唐河原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唐河设计流量为900m3/s。1966年将清水河并入唐河,新唐河按10年一遇设计流量2300m3/s进行了治理。1973年牛角以下新唐河又按20年一遇设计流量3990 m3/s进行了整治,两堤顶宽8m。1975年在唐河两侧开挖了深水河槽,并在河滩筑了新堤,建成南北两个蓄污水库,北库工程建成后即已运用,常年存蓄保定市排放的工业污水,南库尚未启用。
6、 新盖房分洪道
新盖房分洪道是大清河北支洪水的主要泄洪通道。自新盖房枢纽起至雄县陈家柳扬水站止,全长32km。下经溢流洼进入东淀。分洪道始建于1951年,并于1956年扩建,原设计流量2000m3/s,1970年大清河北支治理,修建了新盖房枢纽,并完成了新盖房分洪道复堤工程,设计标准达到20年一遇,设计流量5000m3/s。左堤为主堤,长32km,顶宽8m,设计堤顶超高2m;右堤为次堤,长32.3km,顶宽8m,设计超高1.5m。堤防的内外边坡均为1:3。分洪道河底纵坡为1/3700~1/5900,两堤间距700~2700m。
7、白沟引河
白沟引河建于1970年,是沟通大清河系北支和白洋淀的输水工程。自新盖房枢纽引河闸开始至白洋淀新安北堤(容城县留村东)止,全长12km。河底宽100~150m,纵坡1/12000。引河闸以下至复兴庄段两岸无堤。复兴庄以下至留通段两岸筑堤,右堤长9.3km,左堤长9.5km。其右堤为主堤,顶宽8m,设计超高2m;左堤为次堤,顶宽6m,设计超高2m。堤防边坡:临水坡平台以上1:3,平台以下1:5;背水坡均为1:3。两堤堤距244~268m,设计流量500m3/s。
8、东淀(千里堤子牙河右堤、北大堤)
保护范围:华北油田,北京输气管道,青县、霸州市、永清。
9、大清河
大清河从新盖房枢纽开始,至东淀第六堡结束,共分三段:新盖房~任庄子段,设计流量67m3/s;任庄子~台头镇段,设计流量800m3/s;台头镇~第六堡段,设计流量400m3/s。
大清河任庄子以上段已改为灌溉渠,汛期基本不承担泄洪任务,仅承担宣泄部分小洪水任务。任庄子~台头镇段1970年河北省进行过扩挖、疏浚,现状行洪能力为800m3/s。台头镇段尚未扩挖、存在卡口,大清河台头镇~第六堡段现状行洪能力为400m3/s。
10、独流减河
独流减河建于1953年,为东淀分流入海的泄流工程。进口建有8孔进洪旧闸一座,设计流量840m3/s。河道从第六堡开始至万家码头,与马厂减河平交后经北大港入海。原设计流量1020m3/s,河道全长43.5km。1969年治理大清河中下游时,进口建独流进洪新闸一座,设计流量2360m3/s。并对独流减河按3200m3/s规模进行了扩建。上段独流进洪闸至管铺头长约18.5km进行了深挖、展堤和复堤。两堤堤距850m,下段管铺头到万家码头进行了疏浚和堤防加固,河内开辟了南、北两个深槽。其中管铺头18+450~32+000深槽底宽各260m,32+000~43+500(万家码头)深槽底宽各为320m。两堤堤距1020m。万家码头以下北大港段辟有宽5km的行洪道,行洪道长18.7km,其南北两侧分别开挖了一个40m和35m宽的深槽。行洪道下口东千米桥以下至独流减河防潮闸河道长5.6km,堤距1000m。河内辟有底宽各为120m的两个深槽。海口建有设计流量为3200m3/s的防潮闸一座(1994年按原规模改建完毕)。防潮闸以下独流减河尾渠长2km,底宽260~50m。
整个河道自独流减河进洪闸至独流减河防潮闸,全长67km。其左堤为天津市的南部防线,堤防长度67.2km。1994年以来,对独流减河左堤东千米桥以上堤防进行了加高加固。设计堤顶超高:西千米桥以上按3200m3/s水位以上超高2.8m;东西千米桥段按3600m3/s水位超高2.3m;左堤顶宽均为10m。右堤为次堤,堤防长度70.2km。设计堤顶超高1.5m,顶宽8m。
下图图一为大清河系西河景色;图二为大清河系白沟河景色

西河

白沟河
北三河系

北三河系是海河流域北部的北运、潮白、蓟运三条河系的总称(河系状况详见北三河系图),地跨北京、河北、天津三省、市。北三河系介于永定河、滦河二水系之间,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流域面积35808k㎡,其中山区和丘陵地22115 k㎡,平原13693k㎡。
第一节北运河
一、基本情况
北运河位于永定、潮白两河之间,为海河流域主要河系之一。北运河在北京市通州区北关闸以上称温榆河,北关闸以下为北运河。流域面积6166 k㎡,其中山区丘陵地952 k㎡。
温榆河发源于北京市境内燕山南麓,地形起伏大,地面坡度较陡,有大小支沟数十条,分别汇流成南沙河、北沙河和东沙河,三条沙河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河闸处汇流后称温榆河。温榆河两岸汇入的主要支流有蔺沟、清河、坝河、小中河等。北关闸以上流域面积2478 k㎡,其中山区753 k㎡。沙河闸至北关闸干流全长46km。
北运河干流自通州区北关闸以下,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的首段。沿河右岸有通惠河、凉水河、凤港减河、龙凤新河等平原排水河道注入;左岸有运潮减河(北关闸上)、青龙湾减河、筐儿港分洪水道等,至屈家店汇入永定河,于天津大红桥入海河。自北京市通州区至天津市大红桥,河道全长148km。
北运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洪水主要来源于汛期暴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11mm,全年80%~90%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又以7、8两月降水最多,降雨分布也极不均匀,暴雨多发生在山前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由山前高值区向两侧呈递减趋势。洪水年际变化也很大,据通州站1918~1989年资料统计,1955年最大洪峰1210m3/s,1919年最小流量1.88 m3/s,最大最小比值达644倍;实测7天洪量,最大1956年为5.03亿m3,最小1955年仅0.05亿m3,比值约100倍。
二、堤防
1、河道设计情况
主槽:干流河道10年一遇洪水流量设计。
堤防:干流河道20年一遇洪水流量设计,50年一遇洪水流量校核。
堤防超高:温榆河50年一遇校核水位超高1m。北运河按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左堤超高1.5m,右堤超高2m;左右堤50年一遇校核洪水的超高值不小于1.0m。青龙湾减河津蓟铁路桥以上堤防超高1.5 m,津蓟铁路桥以下堤防超高2.0m。
北运河干流通州区至土门楼河长60km,为泄洪排沥河段。当发生20年一遇洪水,土门楼泄量1330 m3/s,经分洪闸全部由青龙湾减河承泄。如遇通州区50年一遇洪水,北关闸上流量2055 m3/s,由运潮减河分泄900 m3/s,其余1155 m3/s下汇平原沥水,至土门楼为1845 m3/s,由青龙湾减河承泄1620 m3/s,其余225 m3/s由木厂闸下泄。土门楼至屈家店河长74km,一般年份已无泄洪任务,仅供排沥和输水使用;屈家店至大红桥河长14km,除排沥输水外,还需承泄永定河洪水400 m3/s。青龙湾减河为清雍正9年(1731年)开辟,分泄潮白、北运河洪水。1971年自土门楼至七里海河段,经整治疏浚后,上段设计流量为1330 m3/s,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下段设计流量为900 m3/s,标准达到5年一遇。当上段来水量超过下段泄量时,利用狼儿窝分洪闸向大黄铺洼分洪。土门楼以上有牛牧屯引河汇入,河长4.5km,天津市引滦工程实施前,为潮白河向天津供水河道。
2、河道现状
(1)干流(北关闸~土门楼):河床土质为粉细砂,河身蜿蜒曲折,堤距宽窄不一,约在500~2000m之间,主槽宽度60~100m。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区耿楼至合店一带的旧堤防,使地基液化,堤防产生裂缝,地震后虽经灌浆处理,但并不彻底;1977年结合扩建京津公路修建的梁各庄~马头段13.5km的浆砌石防浪墙,因基础埋深浅,墙身单薄,每逢汛期都有部分墙段倒塌,墙顶高程经实测有些断面低于设计标准;1988~1992年北京市对左堤进行全面复堤,并修筑柏油路面。河北省香河段堤防堤身质量较差,堤顶宽窄不一,堤顶比设计高程低1.0m左右。
近些年来,随着北京地区城市化区域的不断扩大,北运河支流通惠河、凉水河陆续疏挖整治,排涝流量增加。据1995年北京市水利设计院《北运河防洪规划报告》,10年一遇通惠河、凉水河共增加洪峰流量483m3/s,20年一遇增加洪峰流量807m3/s,使北运河及其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显著增加。
根据1997年实测断面资料,按原设计超高控制,部分河段过流能力降低20%左右。
(2)青龙湾减河(土门楼~入潮白新河口):全长52km。津蓟铁路桥以上河段,主槽蜿蜒曲折,两岸险工险段交替发生,左右堤防堤身较高,局部堤顶宽度不够,超高不足,堤顶基本无硬化路面,树根裸露,大堤土质为砂壤土、壤土,局部有粉细砂层,平均干密度1.35~1.53g/cm3;津蓟铁路桥以下河段,大部分堤身断面标准偏低,特别是八道沽以下堤防,堤顶宽度和高度均低于设计标准,大堤土质为壤土、粘土,土质较好,平均干密度1.45~1.55g/cm3。另外,因潮白新河里自沽闸拦河蓄水,造成河道淤积,据1993年测量资料分析,青龙湾减河共淤积600多万m3。
3、主要闸涵
温榆河上建有蓄水拦河闸6座。北运河干流建有调洪、分洪、蓄水拦污闸。
第二节潮白河
一、基本情况
潮白河界于北运、蓟运河之间,上游由潮河、白河两大支流组成,于北京市密云县城南河槽村汇合后始称潮白河。流经北京、河北、天津三省市,于宁车沽汇流入永定新河。河道全长467km,流域面积19354k㎡,其中山区16810 k㎡。
上游白河发源于河北省坝上沽源县丹花岭,东南流经独石口、云州村,至密云与潮河相汇,沿途纳黑河、汤河等主要支流,河道长275km,流域面积约9000 k㎡。潮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西黑山咀,东南流经丰宁至密云县城南河槽村与白河相汇,河道长200km,流域面积约6700 k㎡。潮、白两支河宽一般为100~500m,比降1/100~1/300,流经高山峻岭,高程约1000~1800m,基本上属于土石山区,一般土层较薄,植被尚好,但也有一些地方岩石裸露。
密云以下,河道南行纳红门川、沙河、怀河等支流后至顺义苏庄,全长42km。苏庄以上流域面积1759 k㎡,其中苏(庄)、密(云)、怀(柔)区间大部分为丘陵地带,面积1282 k㎡。
苏庄以下进入平原,苏庄至香河县吴村闸河长40.5km,为半地下河,两岸大部分堤段筑有堤防,堤距1~2km,主槽宽约350m。为承泄北运河超额洪水,由运潮减河(自北运河通州区北关分洪闸至潮白河东堡村)分洪入潮白河。潮白河历史上没有入海尾闾,1912年在顺义县李遂镇决口,大溜夺箭杆河入蓟运河。1925年建苏庄闸,引部分洪水入北运河。1939年苏庄闸被冲毁,洪水再沿箭杆河入蓟运河。由于尾闾泄水不畅,造成大水大灾,小水小灾,甚至积水连年不涸。为解决平原地区洪水出路问题,1950年由焦康庄西至八台港开辟了潮白新河,经黄庄洼、里自沽洼滞洪后,沿导流河、东引河入金钟河至北塘入海。1971年冬至1972年春再次扩大潮白新河,自香河县吴村闸经宝坻县至塘沽区宁车沽防潮闸入永定新河,全长99.2km。此外,在该段河道中,为解决蓟运河支流泃河的超额洪水,于左岸郭庄附近纳入引泃入潮减河;为解决北运河洪水,于右岸里自沽附近纳入青龙湾减河。
潮白河洪水主要来源于暴雨中心活动频繁的山前区,即戴营、下堡、密云间。该区地势坡度大,植被差,河槽处于峡谷中调蓄能力小,因此造成洪水具有涨落迅速,峰高历时短的特征。苏庄、密云、怀柔区间更为突出。
潮白河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到1988年资料)为559mm,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8mm,约占全年降水量80%以上。密云多年平均径流量9.72亿m3,苏庄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1.92亿m3,多集中于汛期。洪峰、洪量在年际变化上,最大最小相差亦甚悬殊。1939年7、8月间受暴雨袭击,洪水冲塌密云县城,苏庄闸被冲毁。密云调查洪峰流量10650 m3/s,下游苏庄调查洪峰流量11240 m3/s。1949年苏庄站实测洪峰流量5470m3/s。
二、堤防
1、河道设计情况
潮白河河道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潮白河苏庄至吴村闸大部分河段筑有堤防,右岸属北京市顺义、通州区和河北省香河县所辖,左岸自燕郊以下为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等县、市所属。1974年按20年一遇洪水2260~2850 m3/s设计,堤顶超高设计洪水位1.5m,顶宽按6~8m复堤加固。吴村闸以下为潮白新河。
潮白新河自吴村闸下至郭庄(22+800)段,河道设计流量2850 m3/s,纳引泃入潮注入洪水后,至柴家铺分洪闸(49+400)段,设计流量为3220 m3/s,经向黄庄洼蓄滞洪区分洪后,至大刘坡(59+200)段,河道设计流量为1920 m3/s,纳蓄滞洪区退水后,至宁车沽闸(99+202)段,河道设计流量为2100 m3/s。堤顶高于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0m,遭遇50年一遇校核洪水时,纳北运河经运潮减河分泄洪水,沿河堤顶高于校核洪水位1.0m。
2、河道现状
潮白河干流全长181.7km(密云~宁车沽),其中潮白河上段为密云至苏庄,潮白河下段为苏庄至吴村闸,吴村闸以下至宁车沽闸为潮白新河。各段河道工程现状如下:
潮白河上段:密云~苏庄河长42km,为半地下河,无固定河槽,洪水期间水面受天然地形控制,向两岸漫溢,洪峰过后,洪水自然归槽。为开发利用潮白河,解决防洪、除涝、灌溉、交通、砂石开采、旅游等问题,1991年北京市对潮白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治理的标准按:十年一遇洪水挖槽(大胡营以上),五十年一遇洪水按1m超高筑路堤。同时,修筑了滨河路堤、200余座穿堤建筑物、水源八厂防护工程、8座橡胶坝等工程,怀河口以上堤距600m,怀河口以下堤距600~2500m。但没有对河道进行疏浚,计划利用5~10年时间,通过开采砂石来完成河道疏浚。
潮白河下段:苏庄~吴村闸河长40.5km,右岸主要为北京的通州和顺义区,左岸为北京的通州区和河北省的三河、大厂、香河县、市。河床土质为粉细砂,河道弯曲,两岸冲刷严重,险工险段多,河床纵坡1/4000,堤距1~2km,主槽平均宽300m,一般行洪1000m3/s
洪水不上滩。右堤1979~1980年北京市结合筑路进行复堤,复堤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超高1.5m,路顶宽8.0m,铺筑10km柏油路面。左岸河北省三河市白庙桥以上基本无堤,1998年结合北京白庙橡胶坝的修建,沿主槽砌筑6.9km浆砌石墙,堤顶高程22m(北京高程),堤顶宽20m,仍有部分河段无堤;白庙桥以下,自1972~1974年河北省筑堤以来,未做较大工程,现状堤顶低于右堤,堤身不及右堤完整。
潮白新河:吴村闸~宁车沽闸河长99.2km,堤距420~800m,堤身土质以壤土为主,堤身断面规整,局部堤段超高不足,堤顶宽度8~10m。里自沽蓄水闸以上河段,非汛期拦河蓄水,成为当地主要的灌溉水源,但也造成河床淤积,影响行洪。宁车沽闸上约2km的河段淤积较重,淤积高度约3.0m。老安甸桥以下堤防,自1985年以来发现堤防裂缝、塌陷,总长7km,1994~1997年进行灌浆处理。
3、主要闸涵
沿河为拦蓄汛后洪水和河道基流,以及为利用黄庄洼滞洪,均建有闸涵控制工程。
第三节蓟运河
一、基本情况
蓟运河北靠燕山,东临滦河,西为潮白河。流域面积10288k㎡,其中山区面积4353 k㎡,平原面积5935 k㎡,流经北京、河北、天津三省市。蓟运河主要支流有泃河、州河和还乡河。泃、州两支于天津市宝坻区九王庄汇流后,以下称蓟运河。蓟运河自九王庄至江洼口东纳还乡河,经芦台至阎庄再纳还乡河分洪道,下行经汉沽于北塘入海,河道全长154km。
泃河为蓟运河上游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将军关外,河道全长160km。
州河为蓟运河上游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罗文峪,州河山下屯(于桥水库)以上,有魏进河、沙河、黎河等诸支相继汇注,山下屯以下为干流,干流全长42km。
还乡河亦为蓟运河上游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迁西县新集,原于天津市宁河县江洼口汇入蓟运河,河道全长121km。1972年于九丈窝辟还乡河分洪道,改自芦台以下阎庄汇入蓟运河,分洪道全长32.5km。
蓟运河位于燕山南麓的迎风坡,属华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本区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南海洋季风补给。因燕山迎风坡的水汽抬升作用,山前区形成多雨带,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80%以上降水集中于汛期,而汛期又往往取决于几次暴雨,泃河上游即处于马兰峪暴雨区。蓟运河多年平均降水量563mm,6~9月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2mm,多年平均径流量3.434亿m3。
二、堤防
1、河道设计情况
泃河辛集以上流域面积1940k㎡。为解决泃河洪水,减轻下游蓟运河干流的洪水负担,1972年自泃河辛撞至潮白新河郭庄开挖了引泃入潮工程。引泃入潮工程,按泃河辛集10年一遇洪水流量1080m3/s,除泃河下游宣泄250m3/s外,由引泃入潮工程分泄830 m3/s设计,按20年一遇洪水校核,辛集洪水流量1330 m3/s,引泃入潮工程按分泄1080 m3/s校核,设计堤顶超高校核洪水位1.4~1.9m,引泃入潮河长19km。
还乡河流域面积1230 km2,九丈窝以上河道行洪能力已达20年一遇。为解决九丈窝以下河道尾闾不畅,1972年将九丈窝至小新河口段按670 m3/s扩挖,小新河口以下另辟新道于阎庄处汇入蓟运河,设计行洪能力734 m3/s(相当于10年一遇洪水,5年一遇涝水)。还乡河自九丈窝至江洼口老河道,供灌溉输水和当地排涝所用,不再担负泄洪任务。
蓟运河干流全长154km,河身蜿蜒曲折,坡度平缓。1972~1973年已将阎庄至北塘44.2km干流河道按1188 m3/s进行了扩挖,并于河口建闸,挡潮蓄淡。江洼口至阎庄段,河长40.7km,已按标准加高了堤防,堤距最窄处约200m,但超高不够,仅高出设计洪水位0.2~0.3m左右。小河口至江洼口段,河道长41.6km,系天津市宝坻区与河北省玉田县的界河,河道设计行洪能力400~600 m3/s,与泃、州河来量和沿河排涝(自排10年、机排5年)基本相适应。
2、河道现状情况
泃河海子水库以下至九王庄河长120km,三河市北务村以下河道长67km。泃河河道一直未系统治理,河床狭窄,蜿蜒曲折,红旗庄闸以上两岸无堤防,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不足,主槽超100m3/s即漫滩行洪,淹没农田,危及两岸村庄安全;三河市区段河道断面窄小,河宽不足100m;桑梓~九王庄闸河长35.2km,堤距43~1200m,堤身单薄,断面标准低。
还乡河邱庄水库至北单庄河长84km。邱庄水库至丰润县城从未治理过,有多处卡口阻水;丰润县城及以下河段过流能力不足,大安乐桥~蛮子营约10km河段无堤防,蛮子营以下至九丈窝33.8km的河道,在1976年地震中堤防发生沉陷、裂缝、滑坡和河底局部壅高等现象,震后虽经整治,现状河底高程仍高于设计河底,堤防超高也不足。
还乡河分洪道(九丈窝~阎庄)河长32.5km,现状堤顶宽4~8m,堤顶高程3.0~6.4m,堤距平均290m,河底纵坡1/10000。分洪道上段河床淤积,下段堤防沉降严重。
蓟运河干流九王庄~防潮闸全长152km。河身蜿蜒曲折,坡度平缓,平均纵坡1/10000,堤距变化较大,约50~1500m,主槽宽50~80m,堤顶宽度2.5~6m,河床土质以壤土为主。蓟运河在70年代的治理中遗留问题较多,其中新安镇至小河口段5.5km,因1974年兰泉河入口由小河口上移至新安镇,加重了本河段排涝负担,并影响了上游涝水下泄;小河口以下至江洼口段42km河道,滩地平均宽度1.5km,弯道多、曲度大,深水河槽断面窄小,超过90m3/s即漫滩行洪,滩地村庄14座,人口11781人,耕地约4万亩,受淹机遇较大,一般年份只能维持一水一麦,洪沥稍大、退水不及,还将影响种麦,农业生产极不稳定;江洼口以下至阎庄43km的河段,1973年治理中虽加高堤防,但超高只有0.5m,还乡河故道仍留有豁口,以村基代堤的堤段,堤顶高程较低;阎庄以下46.7km的河段,震毁严重,堤防平均下沉1.0m,堤身断裂,修复工程不彻底,防潮闸上因底板渗漏而造成淤积。
3、主要闸涵
蓟运河各支流和干流,主要为蓄水灌溉,分、泄洪水和防潮蓄淡所建闸涵。
下图图一为北运河(通县)景色;图二为北运河蓟运河小河口景色

北运河(通县)景色

北运河蓟运河小河口景色
漳卫河系

一、基本情况
漳卫河系位于海河流域南部,由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等五条河道组成。流域面积37584km2(其中山区占69%,平原占31%),流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天津五省市。
1、漳河
漳卫河系位于海河流域南部,由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等五条河道组成。流域面积37584km2(其中山区占69%,平原占31%),流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天津五省市。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境内,上游分清、浊漳两大支流,清、浊漳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始称漳河,自岳城水库至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与卫河汇流,干充河道全长117.4km。漳河原设计行洪流量穿漳涵洞以上2000m3/s,穿漳涵洞以下1500m3/s,经治理后,现状东王村以上3000m3/s,以下河道1500m3/s。
2、卫河
卫河干流始于河南省新乡县合河,于徐万仓与漳河汇流,河道全长283km。卫河现状行洪能力老观嘴以上400~550m3/s,老观嘴以下2000~2500m3/s。
3、卫运河
卫运河自徐万仓至山东省武城县四女寺称卫运河,河道全长157km。卫运河原设计行洪流量4000m3/s,现状油坊以上4000m3/s,油坊至甲马营3600m3/s,甲马营以下3200m3/s。
4、漳卫新河
四女寺至无棣县大口河入渤海,称漳卫新河,河道全长257km。漳卫新河原设计汉量岔河2000 m3/s ,减河1500 m3/s 大王铺以下3500 m3/s ,现状岔河1700 m3/s ,减河1500 m3/s ,大王铺至辛集3400~2200 m3/s 。
5、南运河
四女寺至天津静海县十一堡称南运河,河道全长309km。
二、保护范围
1、漳河
京广铁路、京广公路、京深高速、107国道,河北磁县、成安、肥乡、魏县、广平、临漳、邯郸。
2、卫河
106国道、鲁北港,汤阴县;津浦铁路、津福高速、105国道,河南省内黄县、浚县。
3、卫运河
京九铁路、京开公路,河北馆陶、广平、临西、清河、故城;津浦铁路 、津福高速、105国道,山东冠县、临清、夏津、武城。
4、漳卫新河
吴桥、东光、南皮、孟村、盐山、海兴;津浦铁路、津福高速、105国道,宁津、乐陵、庆云。
下图为漳卫河系南运河道

海河干流

基本情况
海河干流是永定河和大清河洪水的入海尾闾之一,是天津市区主要排沥河道,自西向东横贯天津市区。河道西起子北汇流口,东至海河防潮闸,全长约73 km。大清河和永定河洪水在西河闸和屈家店枢纽北运河节制闸的控制下分别通过子牙河(西河)和北运河汇入海河干流。自1991年开始海河干流按800 m3/s治理(海河原设计行洪能力为1200 m3/s,天津市城市防洪规划审定时设计行洪能力降为800 m3/s,其余400 m3/s由独流减河承泄),目前已基本达到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