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是割韭菜吗?还能操作吗?
什么是割韭菜
随着知识付费产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到一种观点,即许多人认为知识付费就是割韭菜。

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偏颇,但仔细思考后,我们会发现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知识付费被认为是割韭菜,实际上是存在一定内在必然性的。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户会觉得自己被割了韭菜呢?
无非就是购买完商品后,消费者觉得自己的花费不划算,感觉被骗了,就会认为自己是被割韭菜了。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消费者觉得自己的钱花的不值当”,这是主观感受。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即使你被骗了,你可能也不会察觉到,也就是说,即使你被割韭菜了,你也可能不会意识到。

举个例子,钻石是一种商品。
实际上,世界上的钻石储备量非常大,可能几百年都开采不完,根本不像宣传中那么稀缺!!
既然这个物质并不稀缺,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那么理论上来讲,这个东西应该是不值钱的。
然而目前全球市场上,这样一个并不稀缺、不应该值钱的东西,价格却特别昂贵。这是因为全世界的相关商家都在宣传“钻石代表爱情”、“钻石一颗恒久远”等等,把钻石和爱情联系在一起。消费者认为,爱情这么珍贵,钻石当然也珍贵,因此不惜花高价购买钻戒或送钻石,只是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承诺。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说钻石割了全世界消费者的韭菜。尽管原本不应该值钱的东西却被卖得很贵,但是全世界的人却不认为自己被割了韭菜,因为他们已经被商家灌输了“钻石代表爱情”的思想。
再比如奢侈品。
以LV包为例,一个包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出门装东西用的。一个装东西的容器需要花费几万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买这个奢侈品包的人并不是看重它能装东西的功能,而是看重它的品牌。它是奢侈品,所以是身份的象征,能在人群中彰显自己的品味,成为互相攀比的筹码。也就是说,成本价可能只有几百块的商品,卖了几万块给消费者,从商家的角度来看,真的是割了一波大韭菜。但在消费者角度,他们却心甘情愿,绝对不会认为自己被割韭菜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这个不对称的商业时代,各种商品和服务都在利用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来获取利益。
究竟是否被“割韭菜”,关键在于消费者的感受。如果消费者感觉自己被骗了,那么就可以说他们被“割韭菜”了;反之,如果消费者没有感觉到被骗,那么就不算被“割韭菜”。

知识付费是割韭菜吗?
对于知识付费而言,由于知识本身是虚拟产品,相对于实体商品而言更容易让人产生被“割韭菜”的主观感受。而且,由于知识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导致了这种被“割韭菜”的痛感比其他领域更为强烈。
那么,知识的哪些特性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呢?
首先,知识是分等级的,它是有适用人群的。比如,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初、中、高。初等级指的是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完全陌生的用户;中等级是指对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达不到如指掌的地步;高等级则是对这个领域完全掌握,类似于专家级别。而知识也可以分为这三个等级与之对应:初等级的知识适用于初级用户,中等级的知识适用于中级用户,高等级的知识适用于高级用户。
显然,初等级的知识对中级用户和高级用户完全没有帮助。同样地,高等级的知识也不适用于初级用户,因为初级用户根本听不懂。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卖的是初级知识,那么在中级用户和高级用户的眼里,这些知识就是毫无用处的,他们如果花钱了,就会认为是被“割韭菜”了。同理,如果卖的是高级知识,那么初级用户和中级用户也不会满意,也会认为是被“割韭菜”了。而且很明显,大多数情况下,知识都处在某一个特定的等级上,不管是处在哪个等级上,都只对和它处在同一个等级上的用户有效,而对于另外两个等级的用户来说都是不适用。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并不是花钱买了无用的知识,而是这个知识并不适用于你目前的这个等级。这就是为什么,就算正常的知识,也都会有人认为它是骗人的,是割韭菜的。
第二,知识是具有阶段性的,它会被大脑逐渐消化吸收。比如说,你刚接收到一段知识或信息时,可能觉得很新鲜、很有帮助。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段信息好像没有当时刚接受的时候那么重要了。

这是因为大脑就像一台机器一样,会对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当这段信息被大脑完全消化时,就会变成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当初的这段信息,就没有任何新鲜感了。所以,当我们通过知识付费获取到某段信息或知识时,过了一段时间回头想,很可能会忘记当初的感受,而误认为自己好像是没有任何收获,完全是被割了韭菜。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第三,由于知识的虚拟属性,导致它的传播可以是无成本的。比如,你把一个知识点或者一段信息卖给了别人。别人心里就会有点奇怪,这个知识虽然你传播给我了,但是你还拥有它,我并没有拿走你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收我的钱?

因为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买东西是产品的移动。比如一瓶可乐,你花钱买了过来,你手里就多了一瓶可乐,卖家手里就少了一瓶可乐,卖家损失了可乐,所以得到了金钱,他的金钱是损失的可乐换来的。但是知识付费打破了这个通常的认知。你卖了一份知识给别人,你的知识并没有损失,产品也没有移动,只是简单地复制了一份,就收了钱。这种交易与我们在实体交易上产生的认知相违背,所以会让别人有一种被割韭菜的感觉。
而且,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的复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收费的,比如一些口口相传的消息或从新闻媒体中得到的一些观点和知识,这些都是没有收费的。然后突然遇到一个需要收费的,人们就会感到和常识相违背,从而感觉到自己被割韭菜了。
知识付费还能做吗?
那么,知识付费项目还能不能做呢?
知识付费的平台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知识星球”,可以把粉丝吸引到自己的星球里,然后在里面分享见解、观点等。
或者懂技术的话,还可以搭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付费网站,通过网站出售教程和学习资料。更简单一点的,直接用“八图片”平台,把一些虚拟资料打包设置密码,然后直接出售给别人。这些都属于知识付费的项目。

诚然,做这些项目会遇到各种麻烦的售后问题,还会经常被人认为是割韭菜。
但是瑕不掩瑜。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肯定会打开一扇窗。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任何项目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
做知识付费的优势非常显而易见:可以无成本起步,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可以开始干了。收款和发货都很便捷,不需要像实体那样要走物流和囤货等等,因此没有任何资金压力。所以在这个人人都能上网的新时代,知识付费肯定是前景无限。因此不要因为被别人说成是骗子或割韭菜就停止前进步伐。
创收猫软件中,就有专门的虚拟产品教程和资源,专为小白网赚用户打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