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1.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 优点:(1)强度高,耐久性好费用少(2)稳定性好(3)平整度和粗糙度好(4)养护维修 缺点:(1)接缝多(2)修复有困难(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较多(4)养护期长。 2.什么叫“有效压实时间”? “有效压实时间”是指从摊铺后混合料温度降至80℃所经过的时间。 3.请简述路基压实的影响因素及路基压实的醌压方法? 答:①、路基压实的影响因素:土质、含水量、压实功(压实工具的质量、碾压次数、落锤高度、作用时间)、压实厚度。 ②、路基压实的确压方法: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稳后振、先边缘后中间(超高路段先内侧后外侧,先低后高)、前后两次轮迹重叠1/3,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4分) 4.开工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放样合格(3)材料报验合格(4)机械设备报验合格(5)已落实必需的流动资金(6)已建立自检质量保证体系 5.简述路面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3)具有足够的平整度(4)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5)具有足够的耐久性(6)具有尽可能低的扬尘性。 6.请简述路面透层的作用? 透层作用 1)填补基层表面的细小缝隙:透层油中含有一些量的沥青,下渗后具有填隙的作用。 2)固结基层表面松散:基层表面细集料松散不可避免,且不能消除,透层油中的沥青具有固结作用。 3)提高基层表面强度和整体性:基层表面是其整体强度的薄弱环节,透层油对其有良好的补作用。 4)增加基层和面层的联接: 5)提高基层抗冲刷能力 6)基层护养功能。 7.请简述土质路基压实的碾压方法?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稳后振、先边缘后中间(超高路段先内侧后外侧,先低后高)、前后两次轮迹重叠1/3,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 8.油石比: 油石比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与矿料的比值。 9.简述扶臂式、悬臂式挡土墙的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严格按道路施工中线、高程点控制挡土墙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面高程; 2)挡土墙基槽开挖做好排水、防止塌方、确保基槽边坡稳定; 3)挡土墙模板安装牢固、严密,模内清洁; 4)挡土墙钢筋按设计要求成型, 5)浇筑挡土墙混凝土基础,其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6)当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强度的75%后安装挡土墙板,(7)按道路纵断面高程控制模板高度,浇筑挡土墙顶混凝土;(8)墙帽与护栏安装。 10.砂率: 砂率是指水泥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1.石质路堑爆破法包括哪些施工流程? 平整工作面→孔位放线→钻孔→孔位检查→装药→填基→布线连接→安全警戒一发令起爆→爆破后检查→解除警戒。12.请论述路基压实的影响因素? 土质、含水量、压实功(压实工具的质量、碾压次数、落锤高度、作用时间)、压实厚度 13.为什么在稳定土基层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通过铺筑无机结合料的集料基层试验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的铺松系数、标准施 工方法、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等关键控制项目。 14.简述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基底测量放样→清表压实→施工准备→搅拌机定位→预搅下沉→制配水泥浆(或砂浆)→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直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清洗→移至下一根桩、重复以上工序。 15.简述路面基层的主要种类和技术要求有哪些? (1)水泥稳定类基层(2)石灰稳定类基层(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4)级配碎石层(5)填隙碎石基层。(1)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有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3)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4)收缩性小(5)有足够的平整度(6)与面层结合良好。 16.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2.具有足够的强度;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17.简述填隙碎石干法施工的工艺流程。 准备下称层→施工放样→运输和摊铺粗碎石→初压→撒铺填隙料→振动压实→再次补撒填隙料→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酒水→终压。 18.简述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的实测项目。 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强度 19.简述挡土墙有哪些分类形式? 挡土墙按其使用的建筑材料可分为砖、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臂式、加筋土式、锚杆式和垛式等。 20.请简述路面下封层、粘层的作用? 粘层油作用是连结两层沥青混凝土,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的受力工作。 下封层是连结沥青层和基层的,并且还有防水功能,既防止路面渗下的水进入基层,也防止 路基的毛细水上升至路面层,破坏结构使用。 21.什么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路面,及其主要分类?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或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及水,拌和得到混合料经压实和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其铺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路面。 主要分类:石灰稳定类材料、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材料。 22.简述路面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具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具有足够的低温抗裂性、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大气稳定性(抗老化性)(3)具有足够的平整度;(4)具有足够的抗滑性;(5)具有足够的耐久性;(6)具有尽可能的扬尘性;(7)满足规范要求。 23.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按照加固机理可分为几种。(至少回答五种)。 ①浅层换填法,包括浅挖换填、加筋换填、轻质填料换填路堤等方式;②挤密加固法,包括抛石挤淤、爆破挤淤、强夯挤淤、挤密砂桩等;③排水加固法,包括砂井、砂带、塑料排水板及联合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等;④拌台改良加固法,包括水泥搅拌桩、石灰桩、粉喷桩等; ⑤桩承式加筋法,包括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塑料套管桩、素混凝土桩。 24.简述常用的路基翻浆处理方法。 (1)挖晒土:把“橡皮土”或翻浆路段上的土挖出来,摊开晾晒,待含水量接近该土的最佳含水量时再分层回填并压实; (2)挖换土:将土质不良的土挖出来弃掉,另行选用含水量满足要求的土进行回填、压实;换铺粒料:挖出不良土填以石块、砂砾、或碎石等粒料。 25.简述沥青透层、粘层和封层的作用。 (1)透层是为保证沥青面层与路面基层的结合良好; (2)粘层是为加强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的粘结; (3)封层是为封闭路面结构层的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面层或基层而铺筑的沥青混合料薄层。 26.简述半刚性基层路拌法施工程序。 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粉碎土或运送摊铺集料→洒水闷料→整平和轻压→摆放或摊铺水泥 →拌和(干拌)→加水井湿拌→整平→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 27.简述石砌重力式挡土墙的质量要求。 (1)石料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2)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砂浆或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试验规定; (4)砌石分层错缝; (5)墙背填料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6)沉降缝、泄水孔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砌体坚实牢固,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28.简述粗集料压碎值试验步骤 1、选取过9.5mm~13.2mm的试样3组分别为3000g备用。 2、每份试样分三层装入标定筒,每次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在表面均匀的捣实25下,整平表面称取试筒中的试样重量M0。 3、将标定过的试样分三层装入试模中,每层用金属棒在表面均匀的捣实25下,整平盖上压头。 4、将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开动压力机,使之均匀的施加荷载,在10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载。 5、取下试模,取出试样,过2.36mm的筛,称取筛下量M1。 6、结果计算:集料压碎值Qa= M0 /M1×100,精确至0.1%。 29.简述土质路堤填筑压实的基本要求。 (1)严格控制碾压最佳含水量; (2)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3)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 (4)掌握压实方法。 30.简述路基的基本要求。 (1)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 (2)具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变形与破坏能力;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和温度的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