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歌乐的低声缓和更有远传功力(洪老师语录)

2023-06-28 21:23 作者:儒鼎木蘭  | 我要投稿

论语的奥妙之一,是其中的描述,多是亲切日常。在朱子之后,大学一章,举为国子必须教程。其原始设计,很明白的是为了十四岁以上的学子,保有家国一体的宏观格局而为。又在自然状况中,低音才有远传的作用。一般而言,青春期之前的童子,对于生活场景的诗文,都容易表现得不错。若有了社会建设的经验,或是为母之后的女性,就会容易感触到大学的意义。由于生命经验的痕迹,也就自然的会影响到记忆的形成。

乐记有云,歌乐者直陈己心。同一条路径中,两端相循之后,心和即歌和,对乐则旋律行得。原本我设计的大学首章,是音调更低,气量充沛的模样。在上两个月,重新检视作品的适用性时,调整了一下所以就有了上周的样板。随着学伴是母亲也是教师的确实推进,也就多说几句,方便歌乐养德的路径被完整重现。

也因為理解了文義,才能唱得盡興,怡然自得,三月不移。

补充:有一條能灌溉德行的道路是這樣的:日常中歌時節詩,歌詩便與生活同在,生活中現實感被緊密。人人之間會交談,媒介是語言,語言會干涉政事,所做的事情透過三省會有文章,德性在精神與行動中持續豐富。(日常→歌詩→生活→交流→語言→政事→文章→德行→經常日用。)

人是活的,不是死的。經文是活的,不是死的。只有行歌才能把給經文大量的活絡起來。又聲音是無形的,樂音是豐富的。精神是無形的,生命也是豐富的。

歌乐的低声缓和更有远传功力(洪老师语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