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敬这个平凡的世界

2020-03-20 23:38 作者:小白船警告  | 我要投稿

        生于土地上的子民,谁不向往碧海蓝天?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可谓是一部挖掘现实,打动人心的作品。虽是平凡,又怎会终止于结局的平庸。当我每每读到似乎带着明显悲剧色彩的这部作品,总会感觉心中隐隐作痛,鼻尖酸涩,泪水会不自觉盈湿眼眶。

        是啊,难道这部小说只是在讲农村平民的平凡一生?或者说他们的命运就是如此残酷,只能扎根于平凡?或许是,但不止。我们能看到孙少安的勤劳与能干,看到秀莲的贤惠和善良,也能看到润叶那让人感伤的命运与最后依托于家庭的安稳结局。相信感受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被少安和润叶那样的所谓悲剧爱情所打动,其中是人物地位与文化观念的折射,而文化的缺失影响着人观念与处世态度,家庭的背景更扎根于人的精神命脉。这些也让我们不得不感伤于现实的残酷。书中,我们见到了双水村这个土地的变迁,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大跨度的时代沧桑与其中政府的缩影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过去的种种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面貌。那些政府官员阶层与农民百姓阶层发生的有趣碰撞,都让人印象深刻,而又有很多典型形象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启发,如告诉我们不要封建迷信,不要偷鸡摸狗等等。至于重要人物,少安确是一个能干善良,纯厚踏实的人物,白手起家,经历了人生中重大的破产危机,最后仍可以站到绚烂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他完美地诠释了‘‘实干兴邦’’的意义,但最后他的秀莲却死于疾病。或许人无法逃脱平凡的命运,但我们似乎能从侧面理解到,只有突破了自己,才能生活得更精彩,世间的不如意都应是自己的动力。除了少安对土地的坚守,还有少平自力更生,在外拼搏的行为态度,更有兰香大学成才,生活质变的典型实例。孙玉厚的孩子们,他们又是如何从农村观念走出来,决意追求外界的绚烂?

        兰香,家庭背景让她固有的思维仍在存在,但全家出力让她能读到大学便是她命运的转折点。过去的农村人,靠什么过的更加精彩,除了对于他们生活的土地拥有摆弄的能力,或许便是充足的文学修养。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兰香,即便出身一个贫困的农村,也能与具有出色才华和品格的吴仲平心心相印,也能被仲平的家人欣然接受,那是政府高层的家庭。更有金秀等大学生的典型,他们都有这更加美好的未来。纵观全书,兰香可谓是最终唯一的一个具有美好结局的人物。作者在这里似乎要强调:读书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在文学观念还未遍地开花的时代,拥有文化便拥有了成功的钥匙。而放眼现在,谁不明白,上了大学的学子不出意外能比没有文化只得当打工仔的人前途光明。

       兰花其实文中出现的少,一个吃苦耐劳,几乎靠自己养活全家人的女强人,这里我们必须谈到王满银这个小混混。他在外花天酒地的生活是那么的让人耻笑,而最后因为家庭的羁绊,还是对待外界的霓虹灯眼光有所改变?总之,他回到了双水村,与家人团圆了下半生。作者似乎要告诉我们,家庭是游子灵魂的渡口,它是那么的无私。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懂得感恩。接下来,润生和红梅的爱情便可以略过,我们仍未知爱情它当年的秘密。这里必须插入王有才的一家人,他们是典型的拥有平稳生活的平凡的一家人,但最后王有才为救人而死,少平对惠英和明明负有浓厚的责任感,是我们还需要时间积淀,慢慢品尝的情节。它充分引导了少平最终甘于平凡的生活,那是必然的,是书中当时社会和年代的必然性。我们不难思考出,少平和晓霞的爱情终究是悲剧,起初我本以为少平进矿坑工作时对矿坑危机的描写是少平悲惨结局的伏笔,结果是晓霞牺牲!但不管怎样,书中的理想与现实完美契合,我们不能抨击这个悲剧,甚至我们需要赞颂作者的文笔,他既反映了现实,又表达了理想。

        那么我们展开少平这个重要的角色,那绝对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既有农村典型劳动者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品格,又有超越局限,追求发展的文化修养。他是读过书的,但省下了钱没读大学,作者将他这一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少平到外地立户,到大牙湾挖矿,而且结局仍然在矿中,或许是他固有的平凡,但我们必须注意一个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田晓霞。她是我书中最喜欢的一个女性,自然的美貌,高尚的情调,灵性的智慧,但当她和少平走到一起,凸现的更是无尽爱的甜蜜。一个大学记者,一个打工平民,却因为彼此的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相互眷恋。书中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无关地位,金钱,权利,而是两人之间那微妙的联系。而少平也有他的好兄弟金波,是可以同榻而枕,彻夜长谈的朋友。还有金秀最后对他的情意与照顾。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困难中也能随时找到幸运和幸福。他心中放不下的惠英和明明,又是他需要照顾的胜似亲人的两个人。他拒绝了金秀的表白,原因作者给我们留了白,思考是无限的,我也不点明,因为原因也是无限的。这里,我不得不去敬仰少平这样的气魄,不愿去大城市或许是他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丧失晓霞之后精神缺失感,又或许有那浮于表面的伤残的自卑感。这些都使得他走不进大城市,而把精神寄托到大牙湾的矿坑,只有那里,他才能通过劳动感受心灵的抚慰。归根到底,一个平凡的人最终还是平凡着。或许他的心已经稳稳扎根于现实的平凡。无法褒贬,作者写出的是纯正劳动人民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一生,让人体会到的更是一种对爱真谛的思考,突破界限,突破世俗。

        我们都是平凡人,或许看这篇文章的你会疲惫于冗杂篇幅的叙述,甚至没有一幅图的修饰,但这是我没有任何手稿的信手拈来。谨以此篇,寄托我读后深深的触动和接下来对生活的领悟。

         高三生活的我,学习确实让人提不起过多的兴趣,而千丝万缕的情感又时时困扰着我。但是我知道,我毕竟是一个平凡人,可能走向更加出色未来的方式莫过于上一所好的大学。80天的时间内,我愿和所有的毕业生一起努力。我希望,走出平凡的界定,我可以活的更加精彩,过去那些懵懂的,无知的,天真的,幼稚的,毕竟是过去式了。只有走出精神的枷锁,才能真正找到或许每个人都渴望的金波一样的朋友,晓霞一样的但不是悲剧的爱情,一种怀揣理想,动人心弦的爱情。新的明天总是会为自己敞开不一样的分岔路口,选择沉淀还是升华,取决于自己。

      致敬经典,一生受用。3月21日发表,致这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我们。

致敬这个平凡的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