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伏》后的一些感受。
刚看完孙姐的全流程,所以来发布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三伏》无疑是一部好作品!质量并不输于前作《烟火》!如果说《烟火》是初见时的惊艳和大胆尝试,那么《三伏》就是作者在尝试迈向成熟的中间作!
1、先说大家都最关心的剧情。在剧情大体上,《三伏》的剧情设定要比《烟火》更加成熟,其中体现在《三伏》的剧情背景更好地结合了与真实年代相关的事件,恶人们的一举一动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迷信愚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每个人都是人精!作者甚至将那个年代深川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体现在了剧情之中,这些都是《三伏》比《烟火》要更加成熟的表现。
相信大家都能感觉到《三伏》的故事背景有着比《烟火》更宏大牢固的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却也有些在向上延申时所不可避免的缺憾:
①邱芜的离去虽然有所铺垫,但是却同样太过突然!铺垫的点在于邱芜本身是第一次行动经验不足(在找到小芸后没有第一时间联络支援,而是试着独自带走,如果不是手机摔坏了导致沈队驰援,徐大师后续应该也无法救回小芸),然后在第二章也有过于冒进的行为(尝试抓张的手臂),以及邱芜自己养的黑猫从窗户跳出去这样的预兆,基本上这些因素都在暗示邱芜后续可能身死的事情,但是问题就在于邱芜被杨伯鸿推下后的演出太过隐晦,并没有直接给出与尸体相关的画面(虽然我想这是对于邱芜的温柔,直接给出尸体画面什么的太过残忍了,《烟火》里也没有直接给出陈老师尸体的画面,以及包括唐雨的遇害也是很隐晦地暗示,所以这其实算是作者一向的风格与独特的温柔,但是由于三伏比烟火有更多的艺术性,并且存在幻象的设定,所以让观众很难一时接受)
然后是徐大师与邱芜分别的那一段,台词上没有什么问题,徐大师并非是男女表白的意思,而是出于担心作为后辈与搭档的邱芜(对面是一个面对小孩子都不手软的杨伯鸿啊)。
但是个人感觉是这一段的配乐有些引导向男女表白的感觉,不过也可能这一段其实是建立在邱芜已经死去,两人最后分别的情况之上,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大,甚至不是问题,只看各位观众怎么去看待理解了。
②沈队方面的剧情没有过多的演出与讲述,仅仅是通过对话来以小见大,但考虑到可能是害怕SZ过多,所以可以理解。(相关的还有关于杨伯鸿的“上面”之类的问题)
另外提一嘴,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黑社会系列电影,在有一部的最后,卧底男主身傍小草面对背靠大山的警察局长官只有无奈继续当黑社会老大的结局。这一幕和李经理最后面对“上面的上面”无奈交代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个人感觉《三伏》的故事虽然完整讲述了出来,但却好像没有展露全貌,仍有些让人感觉还有什么好像没交代完的样子,不过可能是基于第二点才表现出来的。
2、然后再说说《三伏》除去剧情之外的另一个优点,那就是演出!视觉盛宴的演出!
无论是剧情故事的演出(例子太多了!基本每一章都能拿出来说,就单纯拿demo里的那一段墙中佛像就足够表达了!让众多观众足以牵挂两年的演出!更别提还有后续好几章的各类演出!简直是视觉盛宴!),还是游戏场景安排的演出(各类场景的安排都很绝妙,只有大家自己去慢慢品读了),几乎都能感觉到作者那溢出到泛滥的艺术感和设计感!非常推荐大家二刷甚至三刷的时候多多注意游戏所安排的视角乃至于视角上下的边框等等一系列的设计!(例如张被杨伯鸿偷袭后所给的视角里,屏幕上下轮廓是行李箱的拉链)
讲故事的方式也是在基于《烟火》的那种从今望古、两头相连的方式中变得更加成熟和运筹帷幄,添加了大量的演出来辅助讲故事。
3、最后说一说《三伏》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比起游戏,更接近于视觉小说,游戏性相比前作《烟火》少了许多,更推荐大家先看攻略实况和解读再尝试自己上手体验,这样也能更好地掌握故事,然后再去欣赏其中的一系列演出。
也是因为艺术性的溢出,让不少观众都很懵于所展现出来的故事,这一点就体现在当邱芜身死后再出现让部分观众根本无法分清楚是现实还是幻象。(因为几乎故事通篇都是以幻象的方式来讲出的,只有结尾部分是现实的)
希望作者后续可以试着做到游戏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吧!当然如果再搬上来一场视觉盛宴我想也没有人会拒绝!
4、感谢作者月光蟑螂带来的精彩故事!!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持徽作盾的邱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