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公司称:乌克兰冲突让商业间谍卫星更加强大,而中国毫不落后

2023-01-30 14:07 作者:包明说  | 我要投稿

美国的一家咨询企业量化分析公司发布报告称,乌克兰冲突让世界意识到,卫星遥感有着巨大的地缘政治、社会和军事影响力。与此同时,航天业正在引入“超高分辨率图像”的新功能,这将使商业观测卫星更加强大。报告还提出了几家在乌克兰冲突中非常活跃的西方卫星遥感企业,包括欧洲空客公司、美国麦克萨尔公司、黑色天空公司和行星实验室公司,等等。

商业遥感产业能够在乌克兰战争中发挥这么重要的作用,是有着复杂背景的。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发了陆地卫星5号,遥感图像可以共享给全世界,这就打开了卫星对地观测在民用领域应用的大门。中国遥感部门也大量使用了陆地卫星5号的图像。


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推出了民用的斯波特卫星系列,向国际市场公开销售图像。当时的斯波特卫星分辨率只有10米,但是用来识别大型舰船、大型军事活动是可以满足要求了。斯波特卫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刺激了商用遥感业的兴起。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几家企业把卫星对地观测的分辨率提高到了军用水平,首开局面的就是美国数字全球公司伊格诺思二卫星。这家公司几经辗转收购与合并,如今成了麦克萨尔公司,乌克兰冲突当中人们所看到的高分辨卫星图像,多数都是他们提供的。

高自从伊格诺斯二卫星之后,美国和欧洲发射了大量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这些卫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靠民用市场上的图像销售收入,就能够实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


对军方来说,就不需要发射那么多侦察卫星,需要的时候直接花钱购买就可以了,而且价格还很便宜。比如说后续法国的斯波特卫星,一张照片的价格只要7000美元。当然在分辨率和机动能力方面,民用卫星还是比不上军用卫星的,但是也能够满足大多数的军事情报需求了。

在美国之外,另一个拥有强大的卫星遥感产业国家就是我们中国。中国很早就重视卫星遥感产业,但是由于一些关键技术没有能够突破,所以长期以来都需要进口美国卫星的图像,用在民事目的上。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高技术产业急起直追,突破了很多的关键技术,如小卫星技术,高性能感光元器件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高分辨率的小卫星立刻遍地开花,推动中国商业航天界涌现出了一大批高分辨率的小卫星系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吉林1号星座和高景星座,这两个星座能够近实时覆盖全球,提供0.5米分辨率的图像,已经达到了国家管理政策所允许销售的上限,具有相当高的战略甚至战术应用价值。


在遥感卫星民参军这个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是并驾齐驱的。

而俄罗斯因为电子工业的严重滞后,如今基本上已经没有能用的遥感卫星了,否则也不会在乌克兰战场的信息对抗当中吃这么大的亏。

乌克兰冲突的持续和对卫星侦察的需求,重新点燃了伊拉克战争时期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卫星如何才能支持战术部队的需求。当时美军提出了快速响应航天的概念,主要的思路是能够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发射一颗侦察卫星,能够把图像提供给伊拉克现场的部队。

然而在那个时候,美国用了很大的力量也没能实现这个目标。如今在乌克兰战场上,双方的攻防变换激烈、战线犬牙交错,对侦察图像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双方都拥有相当强大的地空导弹力量,战场航空战术侦察风险很大,无人机用不了几天就被击落了。在这种情况下,防空导弹打不着的遥感卫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但是,如果从提出需求到卫星上天要7天的时间,也是没有战术意义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靠大规模部署的星座,实现对战场的不间断覆盖。夜间用红外遥感卫星或者雷达遥感卫星来补充。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卫星图像的处理要采用人工智能。因为把一张照片发给前线指挥官,他需要费尽眼力从当中找到对方的目标啊。在激烈交战的前线,没有受过卫星图像判读训练的基层指挥员,往往不具备这个能力。


因此人们现在倾向于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在卫星图像上把目标标识出来,再交给一线指挥官去决策。量化分析公司指出的几个独角兽企业,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上述理念,开展技术研发和星座部署的。

所以中国的卫星企业不但要发射星座,还需要高度关注乌克兰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从双方的表现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的产品开发更好的服务功能。

美公司称:乌克兰冲突让商业间谍卫星更加强大,而中国毫不落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