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菠萝包会有的,纯牛奶会有的
今年2月下旬的时候,SY从西安飞来南京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周一开始,周五结束。他在百无聊赖时拍了一段现场的视频给我,“像极了传销组织的动员大会。”当时我这样打趣地说道,他表示很无奈,这是公司的“政治任务”。
自19年大学毕业之后时隔两年的重逢,即便同在南京,这次重逢也称不上容易。平日我是不大爱出来的,加上周内要上班又身处新区的缘故,去南京主城区来回动则要花费1个多小时,对于一个通勤工具仅为“二轮小刀”的上班族来说,进城实在是件麻烦事,耗时又费力。
不过,正因为麻烦才要去会面,正因为麻烦,这样的会面才承载了某种意义,对于时间不属于自己的社畜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大家是抱着非常高的期望点开此篇文档,那恐怕要令你们失望了。本篇记述的故事,不过是我平淡冬日里偶然间拾得的一小簇火苗罢了。 在此将这份微不足道的火苗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尽情地、毫不吝啬地将这簇火苗传递下去吧。
吃完饭从建邺区赶到上海路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上海路附近藏匿了许多氛围还算不错的清吧,环境较之于新街口也安静得多。想着明天就是周六,晚上可以呆到差不多下半夜再回去。可别误解,要是放在正常工作日的周五,我可是老老实实12点前就睡觉的。
由于不是夜行动物,加之上海路也不在我日常活动范围内,清吧寻觅起来并不顺利。故事发生在我们去到第一家清吧,发现它临时停业整顿,无奈又辗转奔赴第二家清吧的路上。这样写着,仿佛把我和SY记述成了两位冬日夜深还不回家、不见酒精不死心的酒鬼,大家不要学习,我们是赤裸裸的反面教材。
彼时冬季将尽,道路两旁年迈的法桐光秃秃的,像是一群还未从冬眠中醒来的巨兽。凌冽顽皮的季风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在彼此交错的枝干间穿梭者、嬉闹着,发出嗖嗖的声音,走着走着,不由地裹紧了身上的外套。
虽说是市中心,但临近十一点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已经不多了,唯独连绵不绝的路灯还在兢兢业业坚守着岗位,时不时可以看到几盏悄悄偷懒或者累得不行站着睡着的,看来暂时是不会再亮的样子。人行道两侧的商铺大多都关了门,经过一家时装店的时候,门头下有一把卧倒在地面上的巨大彩色雨伞,不是折叠式的那种。伞对外撑起,地面铺一席质地还过得去的蓝白条纹塑料垫,从塑料的折痕来判断应该被反复使用很多次了。伞的里侧被完完全全的遮掩住,未被遮住的部分一双瘦削的腿径直探了出来,小腿根部附着新鲜的泥泞,麂皮的球鞋被泥浆包裹住,已经辨别不出品牌。隔着那把伞,仿佛能听见另一侧传递而来的微弱鼾声。
正想着:“这么冷的天就这样在外头睡觉没事吗?”的时候,一位身着校服的女孩拎着一整袋菠萝包迎面走来,朝着方才视线逗留的角落走去。
我和SY往前走了一段路之后不约而同地转过身看着她,她小心翼翼地踱步到雨伞旁,蹲下来,从袋中取出一袋菠萝包,侧身解下书包,从里面取出一盒纯牛奶,整齐地堆放在雨伞的外侧。最后又从刚刚放菠萝包的纸袋里变出文件夹似的,在打印的纸质文件上短暂记录了什么之后便迅速离开了。看起来菠萝包公主还有下一个配送点的样子,整个过程前后不消四十秒,动作娴熟且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一个小女孩这么晚在外面给流浪汉送吃的真得安全吗?”SY不乏担忧地说。
“的确有个大人一起会更安全一点,应该是经常在这一带做公益的,看样子不是第一次送了。”
之后暗自在心底补充了一句:“菠萝包女神啊!”谁说女神,不能是身穿运动校服,扎着马尾的小女孩呢?像是向冬夜街道里无家可归的人们施展了某种魔法,哗的一下,一觉醒来,大家身边便多了一袋菠萝包。
等我们从清吧出来的时候,外头下起了毛毛雨,不胜酒力的脑袋早已晕乎乎的了,酒盏间的闲话也是忘得一干二净,不过至少是安全到家了。
转眼间已身处六月,现在晚上十一点过半,外头正下着和当时一样的毛毛雨,脑袋里重又回想起那把彩色雨伞外整齐堆放的菠萝包和牛奶。女神现在是否正在哪个角落施展魔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