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理想主义爱情的破灭

刚刚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不少想说的,于是抓紧写下来,在情人节前扫扫各位的兴。
4个小时的电影内容很多很复杂,其主线情节倒可以顾名思义:1960年代的台湾,一个混帮派的少年张震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生小明——这一切都在最后20分钟发生,前面近三个半小时的内容则全是铺垫,讲述了当时台湾的社会、学校、家庭如何塑造一个少年的价值观,爱情观,他的理想;为最后20分钟他价值观在女友影响下崩塌的情感爆发做铺垫。
张震当然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学生,但也不算特别的浑,他属于那种随大流,但是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还带有少年的戾气的一个人——这当然不足以使他杀人。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父亲—— 一个大陆来的知识分子,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想主义与坚定的价值观,敢于为了自己的价值观挑战权威;虽然最后在秘密警察的威吓下屈服了,但他无疑塑造了张震的价值观与理想主义,使他对于理想有一种超乎这个年龄的认真。
小明则恰好相对,家境清贫使她以依附他人为一种生存方式。她比这个年纪的人早熟,或者说现实主义。她可以为了不受欺负做社会老大的女朋友,可以与校医搞暧昧从而让她多病的母亲免费看病,这当然谈不上完全的错误,但是与张震的爱情观是相悖的。这就不得不夸一下她的选角了,演员不是最漂亮,但是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张震就是爱上了她的清纯,他爱她的纯粹。
真正引爆这种矛盾的是张震朋友小马的一句话:「女人嘛,给她们吃好的,穿好的,鬼混一下,还能怎么样?」(小马与小明的关系当时有一些流言)张震无法接受他的爱情在别人手中如此物欲,他爱的人在别人眼中如此下贱。他遇到了小明,尝试用真诚改变她,将自己当作了她的救赎者。他开始折磨自己,跟自己对抗,他不断的给自己挑战,试图证明给对方看自己是多么的爱。这个过程有时候带来的那种刻骨铭心,其实是自己在求证自己,求证自己有多爱,似乎它不是爱情本身了……「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小明的这句话无疑为张震的英雄主义判了死刑;于是他杀了她,一边承诺着不会让她被任何人看不起——现在的她终于不会被任何的物质玷污了。
「他想要对抗的,是这个世界的苟且,是理想主义的覆灭,是所有被世界改变的人们。」
父亲的遭遇让他的理想世界摇摇欲坠,他害怕认清,所以他将满身的少年戾气抽刀插入了那个对他说世界不会改变,她也不会改变的人。 这不是一次情杀,而是对现实世界的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