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伊萨克 安杰洛斯篇

2019-04-16 22:18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在1187剧本中的几位罗马天主教人物之后,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到这个剧本中的东正教角色,也就是拜皇安杰洛斯家的伊萨克二世身上。虽然伊萨克 安杰洛斯统治君士坦丁堡的主要时间,是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前后,但是其实安杰洛斯家的统治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关系更大。因此我们将会以伊萨克作为桥梁,从1187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过渡到下一剧本,也就是1204拉丁帝国剧本的故事。

CK2中1187开局时的伊萨克 安杰洛斯,这属性跟杜卡斯双废有得一拼


一、命属泥鳅善逃足,难得硬气便称帝


首先还是先来看看伊萨克 安杰洛斯的出身,他的奶奶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小女儿狄奥多拉 科穆宁,因此伊萨克实际也算是科穆宁家的表亲。他的父亲安德鲁尼科斯 杜卡斯 安杰洛斯,则是帝国在小亚细亚的一位将军,也是负责和耶路撒冷王国联系的中间人。安德鲁尼科斯一共有6个儿子,伊萨克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除了五位哥哥,小伊萨克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在少年时期,伊萨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开始逐步登上历史的舞台,也是在曼努埃尔一世去世、科穆宁王朝陷入内乱之后。在贝拉篇中已经提过,年少的阿莱克修斯二世在继位后无力镇住局面,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重新出山起兵反叛。而君堡派去领兵镇压的,正是伊萨克的父亲安德鲁尼科斯 安杰洛斯。不过在两个安德鲁尼科斯交手之后,科穆宁家的一位成了胜利者,安杰洛斯则狼狈的逃回了君士坦丁堡。除了这次失利,安德鲁尼科斯 安杰洛斯还被指控贪污军费,因此返回君堡后他只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由于害怕被追究责任,安德鲁尼科斯 安杰洛斯在和自己的几个儿子商议之后,全家逃出了君士坦丁堡,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投靠了刚刚战胜自己的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随着海军提督康托斯蒂法诺斯也倒向叛军,君堡终于对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敞开了大门。

在伊萨克 安杰洛斯其父等人的支持下,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终于大权在握,囚禁了太后玛利亚并把持了朝政。但是由于其为人过于残暴,还毒死了长公主玛利亚和驸马蒙费拉的雷尼尔,因此实际上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并不得人心。再加上他也没有兑现之前许诺给支持者的一些特权地位,于是在叛乱中倒向安德鲁尼科斯的这几位,包括安杰洛斯一家以及海军提督康托斯蒂法诺斯等人,又反过来密谋要推翻他。除了他们之外,伊萨克哥哥阿莱克修斯的大舅哥,传诏官巴西尔 杜卡斯 卡马特罗斯也是这一密谋的核心成员之一。但是由于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的间谍总管实在太给力,这个阴谋很快被发现,康托斯蒂法诺斯和卡马特罗斯均被逮捕致盲,而泥鳅般的安杰洛斯一家再次逃离了君堡。在逃亡的过程中,安德鲁尼科斯和儿子们找到了一艘装着空陶罐的小船。于是他们扔掉船上的货物,乘船摆脱了追兵。

离开拜占庭的地盘后,伊萨克跟着老爹以及哥哥们,首先去了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正在叙利亚征战的萨拉丁,还受到了苏丹的招待和援助。随后安杰洛斯一家又到了阿克,在耶路撒冷王国寻求庇护。不过才安顿下来没多久,安德鲁尼科斯就离开了人世,至少他保全了自己身上的零件。而父亲死后,安杰洛斯6兄弟对接下来的打算,则出现了分歧。老大君士坦丁和几个兄弟不愿意再继续流亡,返回君士坦丁堡和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讲和。只有老三阿莱克修斯不愿向他低头,选择去撒拉逊人的地盘做游侠,寄居于萨拉丁和其他领主的手下。

伊萨克和哥哥们返回君堡后,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并没有再多追究安杰洛斯兄弟的罪行。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安德鲁尼科斯正专心登上最后的权利巅峰。在3个月的时间里,安德鲁尼科斯接连完成了逼死太后玛利亚、加封为共治皇帝、谋杀阿莱克修斯二世的篡位三连,他也终于成为了拜占庭唯一的最高统治者,称安德鲁尼科斯一世。不过另一方面,此举当然也给他招致了更多反对的声音。安杰洛斯兄弟中最年轻的两人,伊萨克和他五哥狄奥多尔,更是分别在尼西亚和布尔萨直接反叛。结果他俩的行动就害了仍在君堡的哥哥们,君士坦丁、约翰、米海尔都被牵连下狱,而后被安德鲁尼科斯一世下令刺瞎了眼睛。不久之后狄奥多尔战败被俘,同样也被下令刺瞎,随后又被流放到塞尔柱的地盘。伊萨克这边同样没能取得什么成果,在一同于尼西亚举事的狄奥多尔 坎塔库泽努斯死后,他选择向安德鲁尼科斯一世投降,才保住了自己的眼睛并继续留在君士坦丁堡。

在坑了自己的哥哥们后,伊萨克在君堡蛰伏了2年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安德鲁尼科斯一世的统治越发不得人心。虽然他老谋深算且经验丰富,与小阿莱克修斯二世相比更能胜任拜皇的角色。但是由于他的残暴和对贵族的控制欲,使得拜占庭内部还是怨声载道。一些贵族更是联系周围的国王,希望他们能出兵推翻安德鲁尼科斯一世。前篇提到过,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便是其中之一。不过他在北方造成的威胁还不是最大的,拜占庭在地中海的另一个宿敌,西西里王国的诺曼人才是他们真正的心腹大患。1185年夏天,都拉斯、爱奥尼亚群岛和萨洛尼卡相继被诺曼人攻破。安德鲁尼科斯一世对此大发雷霆,认为正是由于内部这些贵族通敌才导致接连的失利。于是拜皇下令处决所有囚犯、流亡者及其家属,以阻绝一切可能的通敌行为。这自然激起了贵族们更进一步的反抗,拜占庭内部的矛盾一触即发。

而伊萨克 安杰洛斯,自然也在拜皇的清洗名单上。除了上面提到的理由,伊萨克被针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时君堡内正广泛传播着一则流言,声称安德鲁尼科斯一世将被一位名字以“I”开头的人所取代。拜皇及其追随者认定,这人指的就是数次和他们作对的伊萨克(Isaac) 安杰洛斯。安德鲁尼科斯一世下达逮捕令后,便离开君堡去了小亚细亚的行宫,其手下斯蒂芬 哈吉奥克里斯托菲里特斯前去抓捕伊萨克。起初伊萨克 安杰洛斯被斯蒂芬及其带来的人吓得惊慌失措,不过他立刻镇定下来,翻身上马手执宝剑,冲向前来抓捕自己的人。这下变成来抓捕伊萨克的人惊慌失措了,斯蒂芬转身逃跑,却被伊萨克追上一剑砍在脑袋上,当场毙命。随后伊萨克继续开无双,连伤数名斯蒂芬的手下,原本的抓捕者反而都成了逃亡者。
击退了前来抓捕自己的人后,伊萨克 安杰洛斯并不打算坐以待毙,等着更多拜皇的手下来抓捕他,骑马飞奔到索菲亚大教堂避难。而他也清楚索菲亚大教堂实际是不可能一直保住自己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对君堡的民众发表了一篇演说,号召人们反对安德鲁尼科斯一世的暴行。每当帝国民心有所向时,这样的演说总是能起到巨大的作用,这也算是从古典罗马时期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了。伊萨克发表演说之后,当天君堡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驱逐了安德鲁尼科斯一世的支持者,并一致拥立伊萨克 安杰洛斯成为新任拜皇。这场骚乱的第二天,安德鲁尼科斯一世匆忙赶回,却发现自己大势已去。当他带着老婆情妇乘船准备逃走时,安德鲁尼科斯一世被愤怒的君堡市民抓住,并遭到了人们的疯狂报复。在这科穆宁家最后一位君堡的统治者死后,伊萨克 安杰洛斯由普世牧首巴西尔 卡马特罗斯加冕为伊萨克二世,正式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新主。


二、使尽解数退外患,功臣异族又为敌


当伊萨克二世登基后,他首先要面对的有两大威胁。其一是安德鲁尼科斯一世的次子,也是其继承人、共治皇帝约翰 科穆宁。他此时就领军在色雷斯,随时能够赶到君堡。不过他们父子早已人心尽失,约翰很快被自己的部属背叛杀死。而伊萨克要面对的另一个威胁,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也就是西西里王国的诺曼人。诺曼人对帝国的领地和地中海的霸权垂涎已久,尽管安德鲁尼科斯一世已死,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可并不打算就此退兵。而且他手中还有一张牌,那就是曼努埃尔一世的私生子、拜皇斟酒人阿莱克修斯 科穆宁。威廉二世的大军以为阿莱克修斯打宣称为由,仍然盘踞在萨洛尼卡对君堡虎视眈眈。

为了击败强大的诺曼人,伊萨克 安杰洛斯需要增强自己手里的实力。虽然他授予自己在君堡的哥哥们“奥古斯都般尊贵的统治者”“凯撒副帝”之类的头衔,但这几个已经被安德鲁尼科斯一世刺瞎眼的兄弟显然并不能帮上多少忙。因此伊萨克二世派了一支舰队,前往阿克寻找另一个哥哥阿莱克修斯 安杰洛斯,却被诺曼人拦截击败。同时他为了消灭在塞浦路斯自立的伊萨克 科穆宁而派出的另一只舰队,也被当做是撒拉逊人的援军,同样被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所雇佣的海盗击败,没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曾经无敌的拜占庭海军接连失利,伊萨克二世只能想办法在陆地上击败诺曼人。他继续从安纳托利亚征兵,并任命经验丰富的将军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为统帅。不过武装这支新军及筹措所必须的军费,对于动荡中的拜占庭来说可并不容易。

而伊萨克二世需要花钱的地方,还远远不止这些。为了专心应对诺曼人,伊萨克二世打算首先处理帝国北部边境的问题。他和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达成协议,自己将迎娶贝拉的女儿玛格丽特。匈牙利国王还同意将占领的尼什(纳伊苏斯),作为嫁妆归还给拜占庭。当然伊萨克自己肯定也拿出了相当的筹码作为交换,可能包括放弃对达尔马提亚等地的宣称,及一笔不菲的巨款。虽然这场联姻花费甚多,但是玛格丽特出身足够高贵,对伊萨克来说倒也不亏。不只是匈牙利阿帕德家的血脉,她还有拜占廷、基辅、神罗、意大利、普罗旺斯等数家贵族血脉,无疑能给伊萨克带来巨大的加成。除了把自己作为联姻的筹码外,伊萨克还将哥哥阿莱克修斯的女儿、亲侄女欧多基娅 安杰丽娜,嫁给了塞尔维亚(拉西亚)大公斯蒂芬 内曼加的次子小斯蒂芬 内曼加,来稳住巴尔干西北部的另一个大领主。当然这场联姻,也需要伊萨克为欧多基娅准备一笔不菲的嫁妆。

为了筹备军资及联姻的花费,伊萨克二世只能选择提高税收,结果却导致了帝国北方边境更加动荡。巴尔干东北部的保加利亚人和瓦拉几亚人想要摆脱拜占庭控制由来已久,他们不愿意为拜皇的巨额支出埋单。其中两个保加利亚人首领,彼得和阿森两兄弟,在卡普塞拉和伊萨克二世谈判。他们要求进入拜占庭正规军的序列,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福利待遇,并得到哈依莫斯附近的土地,以确保能有足够的收入支付税金。但是伊萨克二世不仅拒绝了这一要求,而且也没给这二人什么好脸色。于是哥俩返回老家后,便开始谋划发起叛乱,但并没有得到族人广泛的支持。为了拉拢更多人加入叛乱,彼得和阿森在塔尔诺沃建立了一座教堂,并献给萨洛尼卡的守保人圣德米特里厄斯。他们宣称这位圣徒已经不再保佑拜占庭人,而保加利亚人和瓦拉几亚人受到压迫的时间够长了,此时起来反抗拜占庭正是上帝的旨意。如此一来许多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开始攻打拜占庭的城市并俘获战利品。很快他们突袭了原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王城普雷斯拉夫,在此之后彼得也正式给自己加上了沙皇的头衔。

 
提前先把这张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图放在这,因为上面有很多地名是这前后会经常提到的,其中一部分我已做了标识。 

虽然保加利亚的局势愈演愈烈,但是伊萨克二世根本无暇再顾及北方。当拜皇筹资紧急练兵时,诺曼人已经分兵继续东进。除了留守萨洛尼卡的后卫,诺曼中军主力推进到了斯特里蒙河西岸,先锋更是占据了通往君堡大路上的莫斯诺波利斯。由于一路上没遭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诺曼人可能有些过分自信和鲁莽了。因此当伊萨克二世任命的大将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领军前来时,诺曼人的先锋部队连输两阵,拜占庭人重新夺回了莫斯诺波利斯的控制权。阻止诺曼人进军的脚步后,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率军继续向安菲波利斯前进,寻找西西里王国的主力部队进行决战,最终两军在塞雷斯北部的希迪洛卡斯特罗相遇。由于莫斯诺波利斯一战的结果,拜占庭人气势正盛,而诺曼人则在冬季前无心再战。当诺曼人试图进行谈判时,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认定对方已经胆怯,直接发起突袭。诺曼人抵挡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坚持不住溃败而逃。其中一些人阵亡,另外一些淹死在斯特里蒙河里,更多的人则成了俘虏,包括领军的两位伯爵理查和鲍德温。除了这些诺曼人,私生子阿莱克修斯 科穆宁也被俘虏,直接断了西西里王国的宣战理由。幸存的诺曼人逃回萨洛尼卡,心惊胆裂毫无战意,放弃这座重城一路逃回了西西里。失去沿岸港口的控制后,马尔马拉海上由莱切的坦克雷德(后来的西西里国王,理查篇中登场的那位)率领的舰队,也只能选择撤退。随着诺曼人的撤退,拜占庭人收回了绝大多数失地。只有都拉斯等少数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领地,仍在诺曼人的控制中。

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他的根据地就在阿德里安堡,游戏中也被设置为当地总督

赶走了诺曼人后,伊萨克二世总算能安心的过个圣诞冬歇期了。1186年1月,伊萨克和匈牙利的玛格丽特正式成婚。为了融入拜占庭,玛格丽特还改称教名“玛利亚”。然而短暂的冬歇期过后,伊萨克仍然要面对那些遗留的问题。现在北方的保加利亚人,成了拜皇新的心腹大患。叛军首领、“沙皇”彼得率部攻入色雷斯,劫掠俘虏牛羊无数。于是伊萨克二世发起反攻,起初他的攻势并不顺利,保加利亚人依托地形挡住了拜占庭的进攻。不过在一次夜袭后,拜皇的军马还是击败了叛军,并攻入对方的核心城市塔尔诺沃,把叛军赶到了多瑙河以北库曼人的地盘。伊萨克二世还亲自进入“沙皇”彼得的家中,取走了圣德米特里厄斯的圣像,作为这名圣徒仍然守保拜占庭的象征。得胜之后,伊萨克二世继续北上,打算彻底消灭彼得和其兄弟的叛军力量,但是他没能再攻克阿森兄弟在下多瑙河沿岸控制的城堡。伊萨克又担心后方空虚被敌人绕后偷家,只得撤军返回君堡,并庆祝在塔尔诺沃取得的胜利。

保加利亚“沙皇”彼得二世,按记载原名狄奥多尔,他和两个弟弟是这次叛乱的核心人物

然而伊萨克二世斩草没能除根的恶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同年秋天彼得就再次来到多瑙河南岸。而“沙皇”的“秋风”,正是多瑙河以北的库曼人。彼得向库曼人许以重利,拉拢他们帮助自己对抗拜占庭。另一方面,伊萨克二世在返回君堡后,并没有足够兵力在北方分军驻守。于是在强力盟友的帮助下,彼得很快夺下了帕里斯垂恩的大部分领地。此时拜占庭北方的领军者,是伊萨克二世的伯父约翰 杜卡斯。正是他在和阿森兄弟会谈时羞辱了保加利亚人,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而从年初开始,约翰也是和保加利亚人作战的主要将军之一。实际上在此前他的存在感一直就很高,推翻安德鲁尼科斯一世时他本有意自立,但是君堡市民不愿接受另一个老头子成为拜皇才作罢。因此伊萨克二世对自己这位大伯一直也很忌惮,认为其一直有不臣之心。借着这次保加利亚人卷土重来,伊萨克正好走马换将,夺了大伯的兵权,转而让自己姐夫、凯撒副帝约翰 坎塔库泽努斯接替执掌军马,反击北方的保加利亚人。约翰 坎塔库泽努斯是个勇敢且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但是他在之前阴谋反对安德鲁尼科斯一世时已被刺瞎了眼睛,而且他对北方的山区也并不熟悉。当保加利亚人躲进山区的堡垒时,约翰 坎塔库泽努斯过于轻敌冒进,又没有修筑好营防工事,结果被对方劫营导致一场大败。于是伊萨克二世只能挥泪斩马谡,撤除了姐夫的兵权,并改派战胜诺曼人的英雄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接替他的位置。

约翰 杜卡斯,伊萨克二世父亲安德鲁尼科斯的亲大哥。他是第四次十字军后伊庇鲁斯君主国的科穆宁 杜卡斯家的先祖,游戏中也是伊庇鲁斯总督

然而对伊萨克二世来说,这个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同样不是个省油的灯,尤其是在其女儿嫁给了约翰 杜卡斯的长子伊萨克之后。为了制衡拜占庭内部不安分的大贵族们,伊萨克二世打算拉拢意大利贵族中的亲拜派,同时也可以吸收外援补充军力的不足。他提出将自己的妹妹狄奥多拉,嫁给蒙费拉家的“好命”博尼费斯。不过博尼费斯此时已经结婚,而他的哥哥康拉德,正好新近丧偶。于是原本打算前往耶路撒冷的康拉德,改变了计划先前往君士坦丁堡,作为蒙费拉家的成员代替博尼费斯做了拜皇的妹夫。

另一方面,伊萨克二世从撒尔底迦又派出一支军队,转从西边进攻保加利亚人。然而他们围攻洛维奇3个多月,却还是不得不以失败告终。伊萨克二世只得再命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进军,然而这位将军却决定不再听命于拜皇。他在阿德里安堡召集亲随,自立为帝公开举起叛旗。作为拜占庭最优秀的将军之一,布拉纳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然而君堡毕竟是君堡,即使是击退了诺曼人的英雄,也无法轻易突破其严密的城防。而此时君士坦丁堡城墙上的守将,正是伊萨克二世新拉拢来的妹夫,被授予凯撒副帝头衔的康拉德。康拉德不仅挡住了叛军的进攻,还向拜皇请命出城反击。随后他就像一名狂战士那样,只着轻甲,不戴头盔也不带盾牌,亲自率领重装步兵杀入敌阵,犹如狼入羊群。在康拉德的力战之下,叛军开始出现动摇,局势逐渐向伊萨克二世这边倾斜。为了遏制住守军反攻的势头,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打算擒贼先擒王,纵马挺枪亲自前往攻击康拉德。借着战马的优势,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的长枪刺中了康拉德的肩膀,但却没能造成致命伤害。反而康拉德正好借此将攻击自己的叛军主将拖下马,反手一矛打掉了对方的头盔。失去战马机动性的保护,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被康拉德身边的重步随从枭首,战胜诺曼人的英雄最终命丧君堡城下。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死后,叛军自然一哄而散,伊萨克二世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虽然伊萨克二世躲过一劫,但是拜占庭的动荡还远没有结束。康拉德对自己获得的封赏并不满意,他对拜占庭的现状同样十分失望。而且他还要面对帝国内部反拉丁派的攻击,以及布拉纳家其他家族成员的报复。一个凯撒副帝的空头衔显然对康拉德来说意义不大,于是他只在君士坦丁堡呆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抛弃了伊萨克二世和自己的新婚妻子狄奥多拉,乘一艘热那亚商船按原计划去了耶路撒冷王国。这场内耗之后,拜占庭的国力更加凋零,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还失去了好不容易找来的外援。

于是伊萨克二世只能再另想办法,这次他转向了另一个拜占庭的老熟人,始终和君堡关系密切的威尼斯。由于之前连折两支舰队,曾经强大的帝国海军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且根本无力重建。于是伊萨克与威尼斯人达成协议,6个月内帝国将收到对方交付的近百艘加列战舰及其所需的武装和水手。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伊萨克二世拿不出足够的钱来支付这笔费用。因此他只能按照以前的先例,给予威尼斯商人贸易特权。虽然这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无疑拜占庭确实是把海权拱手让出,贸易和船战两大命门都交给了威尼斯人掌控。而在中世纪的地中海,谁掌控了制海权,也就掌控了整个局势的主动权。但是对伊萨克二世来说,他恐怕也没有别的选择,就像当年阿莱克修斯一世和威尼斯人达成协议时一样。

这边伊萨克二世艰难维持,北边保加利亚人则趁机在库曼人的帮助下,重新在多瑙河南岸的领地上站稳了脚跟。直到同年秋天,伊萨克才再次有余力对北方用兵。尽管这只军马取得了一些小胜利,却再也无法将保加利亚人赶过多瑙河。伊萨克二世意识到已经失去了控制保加利亚人的机会,只得在第二年夏天同彼得达成了和平协议。彼得得到了多瑙河到巴尔干山区间的大量领地,不过作为交换,他将自己的三弟卡洛扬留在拜占庭做人质。然而与此同时,共同叛乱的彼得二弟、被加为共治者的阿森,却拒绝这一和平协议,仍与拜占庭间摩擦不断。

兄弟三人中的老二阿森,又被称为伊万 阿森一世。CK2中1187剧本开局为保加利亚东部的公爵,1190年时则成为保加利亚的国王。他的五维比起哥哥彼得,还是要高一档的


三、丢盔弃甲走北境,西墙难补东墙抵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伊萨克二世刚刚要安稳下来发育一下,帝国东部又出了几个帝位的觊觎者,好在都没成什么气候。但是到了1189年,伊萨克又迎来了另一个巨大的危机,神罗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走陆路经拜占庭去东方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前文提到过,安杰洛斯家早先流亡时曾受萨拉丁照顾,双方达成了友好互助的协议。当伊萨克取得权力后,和萨拉丁也是私下里的盟友。此时神罗皇帝要过境去打萨拉丁,伊萨克明面上不好拒绝,但却在境内设置了层层阻碍,以图延缓弗雷德里克一世的进军。在色雷斯耽搁了6个月后,红胡子终于爆发了,他直接占领了菲利波波利斯,作为军队过冬的营地。伊萨克二世只得派出军马,试图重新夺回菲利波波利斯。但是拜占庭的军队人数,大约只有神罗皇帝手下的五分之一,结果毫无意外的吃到一场惨败。随着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介入调停,伊萨克二世才同意将十字军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弗雷德里克一世也将菲利波波利斯交还给了拜皇。

伊萨克二世之所以改变对十字军的态度,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趁着拜皇忙于应付神罗皇帝时,北边的保加利亚沙皇彼得联合了塞尔维亚大公斯蒂芬,打着支援十字军的旗号,从东西两个方向攻入了拜占庭所属的保加利亚军区。因此伊萨克二世只能选择尽快将红胡子的大军送走,好专心应对保加利亚人新一轮的进攻。然而此时无论是军马还是将军,能供拜皇调遣的都不多了。伊萨克二世只得亲自领军,并再度启用了自己的大伯约翰 杜卡斯。

拜占庭在君堡西北方巴尔干地区的军区设置,其中字号较大字体加粗的为军区,字号较小的为本帖中提到过的重要城市

为了绕开保加利亚人在巴尔干山区的布防,伊萨克二世从黑海沿岸进军,首先到达了波莫瑞。随后拜皇率军转西,途径普雷斯拉夫,最终到达阿森兄弟的大本营塔尔诺沃。与此同时,拜占庭的舰队也进入多瑙河,阻止库曼人南下增援保加利亚。这样的战略规划,看起来也挺像那么回事,前篇中贝拉和安德鲁尼科斯 科穆宁 康托斯蒂法诺斯在西里乌姆击败巴奇伯爵其实也是这样的思路。然而伊萨克二世这次对塔尔诺沃的围攻,却十分的不顺利。城中守将是沙皇彼得二世的二弟、共治者阿森,又称伊万 阿森一世。在他的鼓舞下,城中的保加利亚守军士气高昂。反观伊萨克二世手下的拜占庭军马,则由于接连不断的失利、战利品奖金被拖欠、以及居高不下的伤亡率等原因,士气十分低落。阿森还派了一个心腹小军,假扮成从城里逃出的叛军,向伊萨克二世寻求庇护。他还透露给拜皇一个消息,库曼人已经突破拜占庭舰队的封锁,渡过多瑙河正赶来给塔尔诺沃解围。这当然是个假消息,不过伊萨克二世还真就上当了,惊慌失措的下令立刻撤军。

于是在伊萨克二世的命令下,拜占庭的军马开始向离塔尔诺沃最近的特里瓦纳山谷撤退。山谷及河流极大的限制了拜占庭的行军速度,他们的部队和辎重被迫拉成一条很长的纵队,缓慢的向南方前进。结果这就给了对手可乘之机,保加利亚人提前占据了河谷,并在两侧的高地上埋伏了弓箭手。当伊萨克二世发现河谷被占据后,命令先锋部队强攻试图突破对方的封锁。然而两军接战后,预伏在两侧的保加利亚弓手,便居高临下开始放箭掷石,整支拜占庭军马顿时陷入混乱。伊萨克二世无力重整军势,只能在亲卫的保护下,从慌乱的己方士兵中杀出一条血路,才勉强保住一命。

特里瓦纳山谷之战,蓝色为拜占庭一方,红色则是保加利亚一方

此战下来拜占庭损失极大,虽然伊萨克二世保住一命,但是拜皇金盔、皇冠、帝国十字架以及圣十字架的纯金残片等金银细软,全部成了保加利亚人的战利品。且更关键的是,本已疲敝不堪的拜占庭军马,再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反观另外一边的对手则是士气大振,阿森凭借这场辉煌的胜利,成了保加利亚人的新领袖。尽管彼得仍保有沙皇的头衔,但他只能退居普雷斯拉夫,阿森则成了实际上的统治者。而这位新的统治者,跟哥哥彼得比起来一向是更加强硬的主战派。趁着拜皇被打回了君士坦丁堡,阿森迅速扩张了保加利亚人的势力范围,先后攻占了撒尔底迦、纳伊苏斯等地,并南下劫掠了色雷斯。而伊萨克二世对此则无能为力,只能坐视保加利亚人耀武扬威。

不过随着自己一些亲族的加入,伊萨克二世渐渐稳住了阵脚。首先是他找了几次的哥哥阿莱克修斯 安杰洛斯,终于从东方返回了君堡。伊萨克授予阿莱克修斯“奥古斯都般最尊贵统治者”的头衔,希望哥哥能够在宫廷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如果这位皇兄能象当年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哥哥伊萨克 科穆宁一样,本来确实应该会是伊萨克二世的得力助手。当然后来的事我们之后再说,只从此时来看,阿莱克修斯 安杰洛斯的归来还是能一定程度上分担拜皇的压力的。不过这并不能挽回拜占庭军事上的劣势,到了1191年4月,伊萨克在阿德里安堡再次被库曼人击败。

在这一系列的战事中,伊萨克二世的岳父、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也多少介入其中。两人在菲利波波利斯进行会谈,不过并没有达成什么协议。在前篇中提到过,贝拉绝对是愿意介入巴尔干乱局中的,但他显然也不想为女婿白打工。贝拉想要的目标,自然是匈牙利和克罗地亚旁边的塞尔维亚,这是伊萨克不愿接受的。随后在1191年秋天,伊萨克亲自带兵攻入塞尔维亚,一直打到南摩拉瓦河沿岸。然而拉西亚大公斯蒂芬 内曼加撤入山区打游击,不断骚扰拜占庭的军马。伊萨克二世对此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寻求和谈。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伊萨克承认斯蒂芬 内曼加拉西亚大公的合法权利,而内曼加则归还之前在大摩拉瓦河以东占领的所有领地,并承认拜占庭的宗主权。除此之外,大公的儿子小斯蒂芬 内曼加,凭借和拜皇侄女欧多基娅 安吉丽娜的婚事,也被授予通常只授予皇室成员的“奥古斯都般最尊贵统治者”的头衔。总的来说,这样的结果对伊萨克二世来说已经十分不错了。重新掌控纳伊苏斯后,拜占庭可以阻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联系,很好的削弱了自己此时最大的一个对手。

随后伊萨克二世在西里乌姆再次和贝拉三世会面,但是双方仍然没有达成什么明确的协议。不过击败了塞尔维亚人后,伊萨克和拜占庭找回了一些信心,转过年来继续和保加利亚人的战事。他任用自己另一个年轻的堂弟君士坦丁 安杰洛斯 杜卡斯,驻守在的菲利波波利斯整军备战。君士坦丁将手下士兵训练的井井有条,对自己的命令绝对服从,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因此他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成功阻止了彼得和阿森两兄弟对色雷斯的劫掠,而且在保加利亚人中建立了威名。

防守住保加利亚人的进攻后,伊萨克二世又使出反间计,暗中挑拨彼得和阿森的关系,成功导致这两兄弟间产生了隔阂。一如既往彼得想要和拜占庭和谈,而阿森则打算继续动兵交战。两人间的冲突十分激烈,随后干脆彻底分家,将保加利亚人占领的地盘一分为二。其中东部为彼得的势力范围,西部则在阿森的掌控之下。争执过后,彼得直接返回了普雷斯拉夫,而阿森则在塔尔诺沃继续备战。

另外一边,伊萨克二世的老丈人、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举兵攻入了其垂涎已久的塞尔维亚。既然拉西亚大公在名义上已经重新依附于拜占庭,伊萨克二世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趁着自己在对保加利亚人的战事中处于优势,他十分强势的要求贝拉三世立刻撤军,否则双方将全面开战。而贝拉三世并不愿和伊萨克彻底撕破脸,再加上威尼斯人再次进攻沿海城市扎达尔。于是匈牙利国王便给了拜皇面子,撤军离开了塞尔维亚。

然而就在伊萨克二世的局势一片大好之时,拜占庭自己却同样也陷入内讧之中。首先是拜皇的舅舅、财务官狄奥多尔 卡斯塔莫尼迪斯,他算是被动卷入了皇位的纷争。狄奥多尔的财政能力确实很强,教育特质估计至少够得上三级财政的财富创造者。在伊萨克二世的宫廷中,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方面声望甚至超过了拜皇本人。然而实际上,狄奥多尔并没有篡位的野心。在圣母升天节那天,当人们将他推为拜占庭皇帝时,狄奥多尔震惊到突然中风。虽然他后来恢复了意识,但是显然落下了后遗症,没多久就去世了。另外一位则是驻守北境的君士坦丁 安杰洛斯 杜卡斯,也许是被和保加利亚人交战中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也想来一把“兵强马壮者为拜皇”的戏码。然而他显然过于相信自己部下的服从性了,其同伴被伊萨克二世贿赂,囚禁了君士坦丁并将他交给了拜皇。伊萨克二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自己这位堂弟,刺瞎他的眼睛后将他囚禁了起来。而在这场内耗中,最高兴的无疑还是北方的保加利亚人。没有了己方所畏惧的将军,彼得和阿森两兄弟很快重归于好,再次联手南下进军色雷斯。

为了击退再次南下的保加利亚人,伊萨克二世只能重新选人应对北方的威胁。如果说宫廷首席大臣的职位,还能由外交官出身的君士坦丁 美索不达米蒂斯代替,北方防线上指挥官的损失则是难以弥补的。伊萨克二世调派东部军机总管大臣阿莱克修斯 吉多斯,改任西部军机总管大臣,率领帝国东部军团增援巴尔干。他还任命自己的堂妹夫、色雷斯军区总督巴西尔 瓦塔特泽斯兼任西部军机大臣,率领西部军团驻防阿德里安堡。虽然这两位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正是在这两人手中,好歹断送了拜占庭军团的性命。

很快伊萨克二世面对的形势急转直下,1193年底伊万 阿森一世夺下了撒尔底迦(索菲亚),并沿着斯特里蒙(斯特鲁玛)河深入马其顿尼亚。为了重新掌控战事的主动权,新年过后拜占庭的两位将军决定围魏救赵,从东线反攻保加利亚。其中西部军团仍由巴西尔 瓦塔特泽斯率领,阿莱克修斯 吉多斯则指挥带来的东部军团。这一方面体现了帝国取胜的决心,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拜占庭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应付欧亚两个方向的战事。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支大军,单在西部保加利亚战场的东线,也没能取得胜利。保加利亚人此时同样已经攻入色雷斯东部,很快两军在阿卡迪波利斯遭遇,并立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尽管已经拼尽全力,拜占庭还是遭到了一场惨败,几乎全军覆灭。两位将军中巴西尔 瓦塔特泽斯阵亡,阿莱克修斯 吉多斯则勉强逃得一命。此战过后,保加利亚人趁势占领了菲利波波利斯(普罗夫迪夫),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色雷斯。

而阿卡迪波利斯失利之后,伊萨克二世已经无力再独自发起反击,只好转过来向自己老丈人、匈牙利国王贝拉求助。二人约定匈牙利出兵从西北方牵制保加利亚人,拜占庭则从南方发起进攻。很快贝拉这边传来了捷报,匈牙利人先后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布兰尼切沃和维丁。闻讯后伊萨克二世在1195年3月,于卡普塞拉集结军马,准备同阿森兄弟再决胜负。然而集结令下达还不到一个月,皇兄阿莱克修斯趁伊萨克外出打猎不在军营之时,夺权自立为帝,并得到了军队的拥护。得知被自己哥哥篡位后,伊萨克只得尝试逃走,但最终还是在马其顿尼亚的斯塔吉拉被逮捕。


四、引狼入室真眼盲,身不由己祸事缔


伊萨克恐怕怎么也没想到,当初想方设法从安条克接回来的亲哥哥,最终竟会成了夺走自己皇位的人。在已成为新任拜皇阿莱克修斯三世的命令下,伊萨克被刺瞎眼睛后囚禁了起来。和他一起被囚禁起来的,还有他和前妻伊莲娜 巴列奥略的儿子小阿莱克修斯 安杰洛斯。而阿莱克修斯三世的登基,并没能挽回拜占庭的颓势。一方面在帝国外部,除了一直冲突不断地保加利亚人,神罗、匈牙利、土耳其人都在进一步将拜占庭推向深渊。另一方面在帝国内部,拜占庭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即使是重税也无法填补财政上的黑洞,拜皇不得不再次搬出了摸金校尉的老办法。阿莱克修斯三世还指望各地募兵自守,来加强帝国边境的防备力量。然而这却导致了各地纷纷自治,拜皇反而进一步失去了对各地的掌控权。

转眼伊萨克被囚禁已经过了6年,40多岁原本应当正处于壮年的他,身体和精神却都衰弱得大不如前。然而新世纪后的1201年,事情似乎迎来了转机。两名比萨商人将小阿莱克修斯偷偷运出君士坦丁堡,送到了德意志国王、霍亨施陶芬家的菲利普(理查篇中提到过,霍亨施陶芬-韦尔夫南北对立时,德意志南部的领主)身边。菲利普是小阿莱克修斯的姐夫,他娶了小阿的亲姐姐伊莲娜 安杰丽娜。施瓦本的宫廷不仅给小阿莱克修斯提供了庇护所,还给他提供了接触西方世界的机会。第二年的圣诞节,小阿莱克修斯在施瓦本见到了刚刚从扎达尔前来的十字军领袖、蒙费拉家的博尼费斯。他不仅仅之前差点成了小阿莱克修斯的姑父,同时也是菲利普的亲戚(关于这层亲缘关系可以参照腓力前篇的谱系表)。三人商议之后,决定借用十字军的力量帮助小阿莱克修斯救出伊萨克二世,并恢复其皇位。然而十字军自己都已经欠了威尼斯一屁股债,当然不可能为一个流亡的小皇子白打工。因此小阿莱克修斯许诺事成之后支付20万银马克酬金,并派1万名士兵及20艘战舰协助十字军攻打埃及。除此之外,他还答应之后会将东正教会交予罗马教宗的管辖之下。威尼斯人以及大部分十字军的统帅都对这个提议十分感兴趣,毕竟此时这次十字军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如果能有一个合适的出口让十字军继续下去,那么显然是各方都愿意接受的。

冬歇期过后,十字军便打着小阿莱克修斯的旗号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宣称要解救被囚禁的伊萨克二世。起初君堡的的市民选择支持阿莱克修斯三世,然而拜占庭的军队根本无力守城,即使拜皇想尽了办法鼓舞他们。尽管阿莱克修斯三世对臣属们许诺会斗争到底,不过当十字军开始攻城时,他却带着女儿伊莲娜和一船财宝,悄悄跑路去了色雷斯的德贝托斯。阿莱克修斯三世逃走后,君堡的市民从地牢中放出了已被关押八年的伊萨克,重新将他推举为拜皇,尽管他的眼睛已被刺瞎并不能真的胜任。对于这个结果十字军并不愿意接受,他们要求伊萨克将小阿莱克修斯加为共治皇帝,称阿莱克修斯四世,并如数支付许诺的酬金。

对于眼盲的伊萨克来说,将自己儿子加为共治本来其实无可厚非。然而他心里十分清楚,以拜占庭如今的财政实力,根本不可能负担起这笔巨款。再加上小阿莱克修斯几乎没有留给他什么实权,因此伊萨克心里对自己儿子十分不满。转过来再说小阿莱克修斯四世,他当初显然高估了拜占庭拥有的财富,想尽办法才在君堡凑出了10万银马克,自己当初许诺金额的一半。无奈之下小阿莱克修斯只能请十字军宽限6个月时间,亲率6000军马前去攻打阿德里安堡,想从伯父阿莱克修斯三世那里想办法弄出另外10万银马克。但是既无根基也无经验的小阿莱克修斯,想要攻破整个色雷斯谈何容易。虽然他在几座城镇中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只是杯水车薪,仍然远远填不上那个巨大缺口。

另一方面,虽然伊萨克二世仍在君士坦丁堡,但他既无力管理君堡市民,也难以约束十字军。阿莱克修斯四世离开仅仅一个月后,市民和十字军之间的矛盾就爆发了,愤怒的居民开始攻击城里的拉丁人。而十字军的统帅们同样不是好惹的,他们和武装起来的威尼斯人闯入城中,攻击并烧毁了一座清真寺。这场大火烧了3天才熄灭,严重波及了周围的民居,导致城里大量市民失去居所。在这之后双方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尖锐,市民们对阿莱克修斯四世将十字军招来君堡十分不满。

甚至伊萨克二世也不支持自己儿子,他还在城中散播谣言,声称阿莱克修斯四世的性取向有问题。等到年底阿莱克修斯四世返回君士坦丁堡,十字军找到阿莱克修斯四世,要求他兑现当初承诺中剩下的那10万银马克。而年轻气盛的小阿莱克修斯也被拱起火来,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声称“不会再多给他们一块钱”。阿莱克修斯四世甚至准备了十数艘火船,想要攻击威尼斯人的舰队,但是并没有成功。十字军认为自己遭到这个小拜皇的欺骗,威尼斯总督恩里克 丹多洛也趁势煽风点火,宣称阿莱克修斯四世正在集结军队对付远道而来的十字军。然而还没等十字军最后下定攻城的决心,拜占庭自己这边先发生了剧变。1204年一月底,元老院推举城中反拉丁人的领袖阿莱克修斯 杜卡斯 穆泽弗鲁斯,登基成为新任拜皇。而伊萨克二世和阿莱克修斯四世父子俩,很快都被逮捕。其中身体状况不佳的伊萨克二世很快离世,有可能是死于惊恐,也可能是被毒死。阿莱克修斯四世也只多活了10余天,便被新任拜皇下令勒死在狱中。伊萨克二世和阿莱克修斯四世死后,阿莱克修斯 杜卡斯 穆泽弗鲁斯,即阿莱克修斯五世,还是没能挽救君士坦丁堡。2个多月后,这座曾经牢不可破的巨城,最终被十字军攻陷。


由于这篇的主角是伊萨克二世,因此我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他身上。而他主要的活动时期,还是1185-1195第一段统治期的十年,这部分也是帖子里的重点。到这里也许有人或有疑问,为什么绝大多数内容都在叙述拜占庭西部巴尔干地区的事,而很少提及东边小亚细亚的半部分?一方面是由于伊萨克和东部关系相对较融洽,并不像和西边的诺曼人、北边的保加利亚人那样打得那么火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西部发生的事情对帝国影响确实要大得多,且其中的参与者很容易串在一条事件链上。

而伊萨克二世的第二段统治期,着实是短暂而不幸的。在这半年间,伊萨克仅仅是名义上的拜皇,对各方的实际影响都很有限。此时的主角,其实已经过渡为阿莱克修斯四世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了。因此伊萨克篇中的这部分也就比较简略了,关于中间阿莱克修斯三世、阿莱克修斯四世等内容只一带而过。而第四次十字军的内容,我们还是留到下一剧本1204拉丁帝国中的相关篇章再来细看。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其实伊萨克二世登基之时,他面对的情况和一百年前其曾外祖父阿莱克修斯一世初登大统时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两人都是在前任拜皇的逼迫下,举事成功后登上拜皇的高位的。第二,他俩都继承了空虚的国库以及前任和诺曼人的战争,不过也都算成功解决了这两个难题。第三,两人刚登基之时,内部都不乏觊觎者。前面阿莱克修斯篇中,有侄子约翰 科穆宁、伪君士坦丁 迪奥真尼斯、尼基弗鲁斯 迪奥真尼斯、格里格尔 塔隆尼特以及其他一些阿莱克修斯篇中没提到的人。伊萨克二世这里,除了上面提到的阿莱克修斯 布拉纳、君士坦丁 安杰洛斯 杜卡斯等人,还有东部的“愚人”狄奥多尔 曼卡帕斯、伪阿莱克修斯二世、巴西尔 肖特扎斯,以及潜藏在君堡的君士坦丁 塔提基伊,和逃狱的安德鲁尼科斯一世侄子伊萨克 科穆宁。第四,二者的统治都十分依靠自己的亲族。阿莱克修斯有皇兄伊萨克 科穆宁一家、姐夫梅里森诺斯、岳父约翰 杜卡斯一家。而伊萨克有自己的哥哥们和一众堂兄弟,以及岳父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和“一夜妹夫”蒙费拉家的康拉德。

然而阿莱克修斯一世开创了复兴的科穆宁王朝,伊萨克二世带来的却是混乱的安杰洛斯时代。那么两人间又有着哪些差距呢?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伊萨克二世在个人能力上,确实要比他曾外祖父差了不少。阿莱克修斯一世勇敢、果决,极富个人魅力,虽然他并非百战百胜,但无论是战略安排还是战术应变,都不乏亮眼的表现。而伊萨克则软弱、多疑,他似乎还继承了安杰洛斯家擅长逃跑的基因。伊萨克唯一硬气的一次,使他获得了拜皇的高位;而逃跑失败的一次,也是因为遇上了自己本家的哥哥阿莱克修斯。而且伊萨克二世的军事天赋也实在有限,他亲自领军时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胜仗基本靠手下得力的将军。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伊萨克的五维,倒不至于像前面CK2截图中那样的差。因为除了其个人素质外,伊萨克拥有的其他很多资源也不如阿莱克修斯。

比如说亲族方面,伊萨克二世的哥哥们,就比不上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宗亲。皇兄伊萨克 科穆宁完全有争夺拜皇的能力和机会,却始终甘于辅佐自己的弟弟阿莱克修斯一世,而且完美的扮演了拜皇代理人的角色。而伊萨克唯一一个健全的哥哥阿莱克修斯,虽然返回君堡后也帮了弟弟不少忙,可最终却也正是他篡夺了皇位。亲族之外,伊萨克更是不如阿莱克修斯会笼络人心。虽然帝国从来不缺少皇位的觊觎者,阿莱克修斯一世时也有不少叛乱的人。但他在亲族之外,始终仍然有一套自己的核心统治班子。军机大臣帕库里亚努斯、巴列奥略,卫队长塔提基伊,和亲族一样为拜皇立下了汗马功劳。曾是皇位竞争者的姐夫梅里森诺斯,虽然能力有限,但却也没有再生过明显的叛心。而反观伊萨克二世这边,两位驱逐了外敌的将军,最终都将矛头转向了君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除了个人特质和军事能力,伊萨克二世和阿莱克修斯一世在内政外交的政策上,也有许多值得对比的点。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两人都干过挖坟摸金的事,也都向威尼斯人签过贸易特权。摸金的事就不提了,比较有争议的一直是贸易特权。阿莱克修斯篇中其实我已经提过我的观点,这样的行为是一种透支未来的无奈之举,如果现在都没有了还谈何未来?只不过伊萨克的处境更糟,卖未来也卖的更彻底,几乎把整个海权都卖给了威尼斯人。此外还有一点区别是,阿莱克修斯一世靠着签贸易特权,赢得了帝国重建恢复的时间。而伊萨克二世卖完后,一直到阿莱克修斯三世时期都没能很好地重建,以至于十字军打到君堡城下时都没有像样的海军协助防守。还不只是在对威尼斯人的态度上,安杰洛斯兄弟在外交上的智慧远远比不上他们的曾外祖父。不论是西方拉丁人,北方的库曼人,还是东方的土耳其人,阿莱克修斯一世虽然处在各方敌对势力的中间,却总能做到借一家打另一家,这样才能掌握外交上的主动权。而伊萨克二世也许是自身实力有限,外交上也没有自信,能够被动自守就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也许对伊萨克二世还有很多可以分析的点,不过在这里我们的重点还是他做了什么,因此也就不再多说。至于如何评价伊萨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简单来说,我觉得一个“庸”字,可能是对他很合适的评价了。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伊萨克 安杰洛斯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