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突然消失,幸好我拿到了Columbia商业分析offer

背景信息:
学校专业:NYU 经济学专业,辅修数学和哲学
GPA: 3.77/4.0
GRE: 324 (V156+ Q168, AW3.0)
实习经历:两段PE, 一段律所
申请结果:
Admitted:哥大BA
Timeline:
一月份在世毕盟办公室见了孙老师—>三月份决定签约世毕盟—>四五月份开始看科研准备—>六月份定好了暑期实习—>七八月份复习GRE+实习—>九月份定了选校+实习—>10月份终于开始写文书cv—>11月底改好了文书终稿—>12月初投了三所学校,月底前拿到了哥大BA offer—>1月投递了剩下的两所学校
申请前期:
我的本科专业是经济学,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是偏文科的。major必修两节微积分base数学课,coding在计量经济学课上用过R和STATA。大四之前我对自己的规划一直是保持好gpa读law school,因此我做过的前两段实习跟传统quant fiance并不很相关,成绩单上也没有上过高难度的数学编程课。不过这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我考了半年lsat无果后终于被打破。大四第一学期结束后,我决定申请一个跟专业相关的master读。
因为当时的时间线比较紧张,我也希望能更高效的开始准备master申请, 就请我我本科的好朋友推荐了世毕盟。我和家人先一起找到了孙老师,她很耐心的帮我分析了一下可以准备的方向。我的专业和课程上是偏商科文科的,直接匹配的申请方向MPA/MPP,强化quant背景可以申请BA/DA的master。考虑到之后的职业方向(希望商学和数据两手抓),项目时长和课业设置(一年时间有点紧张,mpp很多经济相关课程我本科都已经学过了),我还是选择了申请更有挑战的BA master。咨询完后我就立刻安排自己补上了线代,概率论和离散等数学课作为quant背景补充。
申请中:
签约并制订了申请方向后,世毕盟就为我匹配了在哥大读BA的美女mentor和超可爱勤劳的小蜜蜂🐝Shelly老师。在申请过程中,老师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mentor在我写文书毫无头绪时帮我Brianstorm,从我已有的实习经历中挖掘出了一条逻辑性强的career goal方案,并细心指出了cv中每条bullet point应该强调的点。我们聊ps大概讨论过三次meeting,从框架构思开始,到文书血肉的填充。每次meeting结束,我对自己的信心都会增添几分。
去年申请季,因为我时间线设定的相对紧凑人又有点拖延,年底时Shelly老师几乎每天都会温和的督促我干活(我们俩的聊天记录能翻好多)。常常我在晚上把刚出炉的文书/推荐信/cv发给Shelly老师后,过两个小时就会收到改好的版本。不仅如此,她还能设身处地的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在12月1号ddl前两周,一位早就答应给我写推荐信的教授突然消失了,连续多封邮件不回复。当时已经没有时间找新的教授补推荐信了(人也在国内不能跑去办公室抓人),我很慌就询问Shelly老师还有什么办法能reach out。她就说可以在官网找到教授的手机号和办公室座机,先礼貌的写个短信问问不行的话再打跨过电话。最让我感动的是Shelly突然就把一段写的特别工整的询问text写好发给我了。因为我是个写邮件表达废柴,每次给教授发这种请求帮助的邮件我要纠结好久措辞是不是严谨得体。当时看到Shelly直接发给我就特别惊讶和感恩。幸运的是很快教授回复了我的短信,最后及时上传了推荐信并没有耽误任何学校的申请。在世毕盟,得到培训师老师和mentor老师这样的关怀帮助是超出我的预期的!
科研:
本科阶段因为缺乏准备,我其实是没有任何直接的research经历的。所以跟老师们聊完就决定先尝试一段世毕盟合作的实习项目,体验了如何自己从万矿下数据建模的量化金融科研。我cv上另一段research是我和mentor老师一起完善了一下之前计量课上做过的project。筛world bank数据,用lasso regression model分析了疫情时期经济政策的影响和波动。
实习经历:
大一暑假在一家小型PE公司参加了公司培训实习生的项目,第一周有manager讲解基础投资知识和如何分析,research公司。之后每周自己要独立看一个潜力上市公司的资料(包括招股书,年报季报和其他分析师的资料),预估走向并做presentation给E-board讲解。这段实习经历我主要是get了一些practical的金融知识,锻炼了一下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为我之后的职业规划打一个小基础。
大二暑假在一个主要做并购,corporate law的律所实习。当时跟进的项目是甲方要收购西安的一个国有药企,我大部分时间是在西安现场出差做尽调。有访问多家当地医院,医疗器械机构等,也用excel做了不少的数据整合分析。大四暑假在一家成熟PE做Strategy Development实习。我跟的项目是公司举办的线上医疗投资的峰会。在准备阶段和后续收尾都有用到数据收集和分析, 并自己观察了几个国内外的医药企业。在文书的撰写中,我我串联了这两段实习中和生物医药公司接触的经历和想做更多生命科学相关分析的展望,成功申请到了哥大ba的healthcare analysis branch。
标化考试:
GRE我7,8月份准备了大约一个多月,然后幸运的报到了9月份初的线下考试名额。考完出来分数也比较普通,好像差一点才能到大家的理想线。所以这方面我就没啥经验可以传授给大家啦!
推荐信:
我是大四上的时候决定好要找那学期的两个专业课教授要推荐信。于是风雨无阻的每周都去office hour问问题(混脸熟),在学期结束就顺利得到了老师会给推荐信的promise。这里要建议大家一定要勇敢的让教授记住自己,去OH前复习这周内容准备好几个问题,实在不行也可以讨论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填申请时教授的推荐信可能想写的很短,但是会给大家在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之类方面打分。如果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印象深刻或者和我们有了一些有趣的学术探讨后,会给我们选含金量更高的percentage。
还有一个tip是大家一定要选那种真的care about同学的老师。我邀请的宏观经济学教授是一个老教授,他有一套自己写推荐信的体系和timeline。我在期中时问了他对推荐信有什么要求吗,他就详细说了要准备好什么样的资料,包括ps初稿,成绩单,选校list,和最终成绩达到A range。另一位教授直接说我们约个appointment专门聊一聊你想申请什么样的项目和职业规划吧。
申请后期:
面试:
BA申请我收到的大部分面试都是video面,这个大家不用紧张。世毕盟有系统的面经题库,一般不会和之前相差太大。自己跟自己多练习练习就没问题了,几乎没有出专业相关问题。我遇到的只有Yale是真人面,世毕盟也帮我安排了一位native expert帮我mock interview。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并缓解了我紧张的情绪,后来学校面试时我自己对自己的表现也还满意。然而并没有录
结果:
我对自己的申请结果还算满意啦。因为收到哥大的offer很早,我spring也只申请了这一所就接了offer去读书啦。年后我只交了MIT和Yale两个冲刺校,也意料之中的没有中奖。谢谢大家看我写了这么多,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转专业”申请的小经历吧。我很感恩一路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因为有很多帮助我的人才能一次一次幸运的解决困难。我也真心希望以后能成为申请季帮助大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