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尸鲲、进阶为异兽,这都是10年前玩剩下的


安妮丨文
“南京小哥不在家时,老婆竟和隔壁老王联手练出腐鲲!转眼吞噬进阶成异兽 麻花藤!”

前阵子这类包含“吞噬、进阶”元素的页游广告火爆全网。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面码酱提到这个就来气:“我现在随手打开五个网站,其中四个的右下角就搁那儿吞鲲。”
当然令人来气的不是这些尸鲲、腐鲲、麻花藤,而是点开后发现游戏本体是和吞噬养成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仙侠类页游。

在举报了不下数十个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游戏广告之后,热心网友小面叹了口气:
“唉,什么时候才能玩到真正的吞鲲进化呢?”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这类型的游戏早在10年前就被《模拟城市》之父Maxis做出来了,并且有个非常俏皮的名字——《孢子》(Spore)。

这款沙盒大作出生在2008年,对于那是刚上高中的我,这部游戏留下的印象是非常震撼的。
玩家在游戏内将会体验从单细胞生物一步步进化成太空文明的过程,经历6个阶段就算完成通关。

其中包括细胞阶段、生物阶段、部落阶段、文明阶段、宇宙阶段以及隐藏的终极目标。
听上去多么高大上啊,玩家在游戏里就和上帝没有任何区别了,看着别的大神捏的各种龙霸天,甚至会开始产生一股自己就是世界主宰的错觉。

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实际进了游戏的细胞阶段,你只能操纵这些像鸡儿一样的东西。

在单细胞阶段,玩法就像“吞鲲”一样。
吃掉比自己低等级的生物来生长发育,再干掉以前一直欺负自己的高级生物,最终进化出双腿,从海洋走向陆地。

食物也决定了这个生物的DNA构成,第一个进食对象也就决定了你是食肉生物、食草生物还是杂食生物。
而你迈出的第一步也将会影响后代的属性。
食肉会偏向重武力,食草会偏向重视知识,杂食则会崇尚和平。

来到生物阶段,小孢子脱离海洋,长出了双腿,开始学会了发出声音、交流感情。

但“弱肉强食”的原则依旧存在,上一秒可能你和他还是朋友,下一秒就要沦为食物。

玩法类似需要打怪升级的RPG游戏,你可以选择消灭敌人,也可以选择“化干戈为玉帛”、累积社交经验。
我个人不太建议“斩草除根”的做法,毕竟没有敌人的人生是非常无聊的。
这是我在《文明6》里核平了除自己以外的所有国家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阶段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彩蛋:如果你有天害怕了想游回海里冷静一下,会在游到一半的时候被深海怪物吞掉。
而这个彩蛋其实触发的效应是因为玩家游到了地图边界,不得不说,早年EA的用心程度真是让人感天动地。

以上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一个大阶段,因为有个统一的目标:活下去。
而每一次的存活,就会激发游戏的奖励机制,也是这款游戏的核心目标:进化。

游戏里的进化方式其实是繁衍,俗名:“啪啪啪”。
不过对着这些奇奇怪怪的形象和姿势,玩家可能无法想歪。
之后的部落模式你开始正式脱离个人、走向团队,布控自己的部族,玩法类似于《魔兽争霸》这种RTS类游戏。

从部落迈向文明,又需要你统筹整个国家,感觉又回归到Maxis最擅长的《模拟城市》系列。

你以为到这儿就结束了?
不,热衷于模拟万物的EA不会就此停下,玩家会冲出自己的母星球,拥抱太空。
“玩家可以透过外交手段创造一个联邦或引发星际战争来联合或征服整个银河。”
话虽这么说,但游戏进行到宇宙阶段时,诸多玩家已经开始觉得无聊,后期玩法过于单一。

我玩到上天之后会格外怀念单细胞生物时,遇到过那些会放毒屁的哥们,以及部落时代那些唱着歌的邻居。

当然这款游戏能在10年前火遍全球并不止靠这些丰富的游戏玩法,强大的编辑器是它受欢迎的另一重要原因。

真大佬能在里面肆意捏出高达、死亡之翼等经典形象,而普通玩家只能在里面搞一个“鸭嘴兽”到通关。

总体来说,《孢子》是一款“玩法跟不上想法”的游戏。
10年过去了,它的口碑依旧是褒贬不一,有人把它奉若神作,有人把它弃如糟粕。

曾有人这样评价过《孢子》这款游戏。
“MAXIS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物的进化史,但是真正的生物的进化却是漫长而复杂的,将其压缩成游戏,注定会变成一款大杂烩”
事实证明,《孢子》的游戏模式确实成了一锅大杂烩,但它的题材即使过了10年,还是如此惊艳。
就单单把其中的“大鱼吃小鱼”拿出来做个吞噬游戏,依旧能令玩家兴致盎然,更何况其领域从海洋横跨至星河。

很多人认为《孢子》的乐趣在于上帝视角,但我反而认为是玩家对这类模拟生物进化游戏产生了对自身的共鸣。
就像最近大火的《底特律:成为人类》一样,部分玩家会理解、倾向仿生人们的革命理念,是因为人类自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而他们乐于探讨的未来实则就是历史的重现。

用巧妙的方式诠释出生命的曼妙和矛盾,也许这款老游戏做的远远不够,但它确实做到了。
-END-
戳这里关注→ BB姬(๑•́ ₃ •̀๑) ←戳这里喔~
我们还有很多不可描述可以看喔(ฅ´ω`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