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量化:原理解析》第二章 建立严谨的计划观念
第一节 超量恢复:为什么健身会让你越来越强
一、适应(应激):超量恢复的理论来源
无论是力量训练、位移训练、球类运动或者其他的竞技类项目,只要健身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会在该项目上有一定水平的提高。
这叫作“超量恢复”。
二、超量恢复是什么
警觉期(体能下降)
适应期(超量恢复)
衰退期(体能回归)
第二节 训练记录:量化训练的基石
如果健身者想要让自己每次训练都能够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那就一定要做好“训练记录”。
超量恢复的关键在于稳定提升训练压力,避免过于随机的训练。
如果你想要每一次训练都比上一次训练有所进步,你就应该充分贯彻渐进性超负荷的原则。每一次的训练都比上一次难一点点。
在做训练记录的时候,我会建议所有的训练者都记录以下内容:
“时间”:写下训练的日期。
“训练项目”:指深蹲、俯卧撑、跑步等。
“强度”:指训练重量、动作难度或者跑步的速度。
“容量”:指组数、次数安排,或者跑步的路程。
“时间”:做完一个动作所用的时间,或组间休息时间。
“感受建议”:写下本次训练的感受,训练的难易程度,动作的完成幅度,动作的速度,身体的感知情况,是否有疼痛,以及对下次训练的建议等内容。
避免随机性,量化训练压力,这是记录训练计划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运动中为何会出现“平台期”
超量恢复是由于身体对外界的刺激(比如压力训练)有适应能力而产生的运动学现象,而训练压力过大和恢复能力不足则容易引起“过度训练”。
原因1:训练刺激不足
1.训练强度不足。
2.训练容量不足。
3.训练频率太低。
4.训练计划不完善。
5.训练计划单一。
6.训练者执行问题。
7.身体存在极端薄弱环节。
原因2:恢复不足
过高的训练容量和强度导致恢复不足
有极端薄弱环节导致恢复不足
长期的疲劳累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原因3:身体功能限制
一种是身体活动度差,导致某些动作无法流畅完成,或在完成中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代偿。另一种是身体稳定性差。
原因4:动作技术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