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人雅士的必备书写工具 砚滴中的智慧

2023-10-22 12:46 作者:透明雨y  | 我要投稿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作为传统的书写用具,在古代必不可少的。笔墨文章是大多数文人一生的追求,文房用具在文人的书斋中频繁出现。




在文人的书斋中,仅仅有笔墨纸砚是远远不够的,如水盂、 笔筒、笔架等一些辅助用具,也常常放置在书斋中。“文房四宝”与一些辅助性书写用具成为文人书斋的必备品。



在古代的甲骨、陶器和简帛上发现了书写痕迹,证明了人们使用了一种工具来书写。这种工具在使用后需要清洗,才能再次使用。在磨制书写颜料和墨汁时,也需要加水来调制。



古代的墨和颜料都比较珍贵,人们主要使用松烟作为制造墨汁的原料。为了制造墨汁,需要选择肥沃且壮实的古松树,这导致许多古松树被砍伐殆尽。



随着制造墨汁的原料越来越稀缺,墨汁的价值也随之提高,古人都懂得珍惜墨汁,不轻易浪费。




为了一天的使用,需要磨制较多的墨汁,墨汁具有挥发性,容易被风干,这样就会导致浪费。



水盂是用来给砚台添加水的一种文房用具。水盂的口比较宽大。当需要给砚台添加水时,尤其是在墨快要干涸时需要加水以保持墨湿润,有时候会倒出过多的水,这会影响到书写。



磨墨或调制颜料时,如果不能精准地控制滴水量,滴水过多的话,就要研磨更多的墨或者调制更多的颜料,若是一时半会用不完,就会造成浪费。



于是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对水盂加以改进和创新,制作出水流细缓、且可以通过按压进水口控制水流的砚滴。砚滴出水细缓,得益于它的结构特点,大多数砚滴都比较小巧精致,长宽高基本上不超过十厘米,有的甚至不到五厘米。



同样是注水于砚的用具,砚滴和水盂有很大的不同。水盂一般只有一个口,整体呈扁圆形,圆口鼓腹,平底、圈足或带足。虽然有一些水盂会做成动物、植物等形状,但基本没有变。而大多数砚滴有两个口:一个为进水口,一个为出水口。因为要让出来的水流细缓,所以出水口跟水盂相比要小很多。




砚滴设置成上下两孔,不单单是为了进水和出水,进水口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做控制水流之用。砚滴注水方式运用虹吸原理,如果用手按住进水口,则出水口就不会有水流出来;而松开手的话,水就又流出来了。这样就能精准地控制滴水量了。



在瓷器成功烧制之前,砚滴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金属和玉石等器物,如铜、玉、玛瑙等。在魏晋时期,瓷质的砚滴开始出现,与其他材质的砚滴相比,瓷质砚滴的可塑性突出。金属器需要通过铸造来制作,玉石器需要工艺,这两种材质都无法随意改变自身的形状,只能通过模具或者其它的方式来进行成型。



而瓷砚滴可以通过捏塑的方式,使形状多变,随心所欲地塑造出各种所需的形状。瓷器经过高温烧制后,吸水率极低,且具有釉层的保护,不易渗漏,也不会生锈是最佳选择。



砚滴无需存储过多的水,通常小巧精致,造型可谓是丰富多样,多以如蟾、龟、龙、象、瓜果等,在结构功能的设计上也蕴藏着智慧。



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的魅力,通过毛笔的灵活变动和水墨的丰富变化来展现。书法艺术的兴盛发展也离不开文房用具的发展,文房用具与书法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





文人雅士的必备书写工具 砚滴中的智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