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考的核心是谦逊

2023-08-01 22:31 作者:若终有一天  | 我要投稿

前言:

再聊一次思考,这次聊聊思考的立足点。



「思考」是一类行为,这个行为的目的,可以大体上认为是「为了形成理解」。


举几个例子。


有一个问题你弄不明白,你想弄懂它,你开始思考。你可以选择自己去努力弄懂它,也可以选择直接去问别人,在这之间你都需要思考。


或者,有一个现象你觉得很有意思,你想探究这个现象的规律,它是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会消失?有没有强度的差别?这也是思考。


亦或者,你对某类事物很好奇,你想知道这个事物有什么功能、可以发挥什么作用…这依然是思考。


无论你是想弄明白,还是想探究规律,还是想知道用处——它们都可以归结为「想理解」,你想对特定的事物,形成理解


大致上,可以认为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形成理解」。


思考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这是思考之行为的起点。


在什么情况或什么条件下,这个起点能够「站得住脚」,能够「稳定存在」?


这个情况/条件,就是立足点。


思考的立足点,是「谦逊」


谦逊的人能思考,越谦逊,其思考的成果越令人叹服。


傲慢的人无法思考,越傲慢,其大脑运转的结果越令人厌恶。


谦逊和傲慢是一对伴生概念,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对己、对TA、对世界。


谦逊的人对自己谦逊,不过分高估自身的能力。对别人谦逊,不低估别人的能力。对世界谦逊,不低估世界的精妙。


傲慢的人以自身为傲慢之本,高估自身能力,低估别人能力,低估世界的精妙。


谦逊的人——


不高估自身能力,所以对自身已有的观点、看法、想法、念头、方法…不会持有「固执」的立场,不会默认自己毫无疑问的正确、绝对的正确。


相反,谦逊的人总是抱着“也许还有比我目前知道的,更恰当的观点、看法、方法…”的念头。


不低估别人的能力,所以在自己与别人发生观点、看法等方面的碰撞时,不会急于否定对方提供的信息,而是以「也许对方在这方面比我更优秀」为前提,认真的对待对方提供的信息。


不低估世界的精妙,所以在与世界相处的时候,始终对大自然抱有足够的敬畏,这些敬畏主要以「认真对待因果」为主,多体现为「广结善缘、不结恶缘」。


因为不认为自己绝对正确,相信还有更正确的路线,相信这个路线可能掌握在对面正在发言的那个人手里,相信这个世界的精妙远超自己的想象——所以谦逊的人不会停止理解,所以谦逊的人总能保持思考,所以谦逊的人思考空间之辽阔,远超一切「非谦逊」的人


普通人虽然不是傲慢的人,不过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可以分成三个领域:在A领域谦逊,在B领域中间态度,在C领域傲慢。


所以普通人属于「非谦逊」的人,普通人会在谦逊的A领域思考,会在不感兴趣、中间态度的B领域停止思考或随波逐流,会在傲慢的C领域拒绝思考。


至于傲慢的人,傲慢已经成为这个人的主要性格,已经成为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事作风,所以傲慢的人在多数时候,会以傲慢的态度为主


继而,傲慢的人在多数时候会拒绝思考。


谦逊和傲慢是两个极端,前者带来的是非常辽阔的思考空间,后者导致的是非常狭窄的思考空间。


思考的空间,到底是辽阔好?还是狭窄好?

想想你在生活中见到的那些人,想想你是更喜欢那些思维开阔、能接纳你之想法的人?还是更喜欢那些思维封闭、认定一个死理就再也听不进任何话的人?


你的想法、你的经验,就是答案。


严格来说,傲慢的人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同样属于「思考」,同样是「为了形成理解」。


只是傲慢的人,他的思考不是为了更恰当、更正确的理解事物与现象,而是为了理解“自身为什么正确”


也就是说,当傲慢的人认定自己正确了,他的所有思考都会用来寻找「我为什么正确」和「你为什么错误」的证据。


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信息会被他筛掉。


比如你列举出了他的错误之处,他会直接无视你的列举,他会认为「你列举错误的行为」存在问题,故而「你列举的结果」无效、不构成证据。


类似于你和他是同学,你认为他的某道题错了,他说你不是老师、你说了不算。哪怕你在这道题上的思路和结果都很正确,他也会以“你不是老师”为理由,拒绝你的判断。


谁是老师呢?


他是老师,他是自己的老师,他说自己对,自己就对


傲慢的人也会思考,但这样的思考只是一次次的把自己送往更狭小的空间。


而谦逊之人的思考,是通过默认「我不一定正确,别人可能比我更正确」的方式,一次次走向更辽阔的空间。


因此,思考的核心是谦逊。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112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 


思考的核心是谦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