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苏联是当之无愧的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四)——生命之路
朱可夫力挽狂澜

列宁格勒,旧名彼得堡、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924年,为纪念已故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而改此名。它位于苏联西北部的涅瓦河口两岸,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是十月革命的摇篮,也是苏联人民心目中的“第二首都”。在战前,列宁格勒市内共有310.3万人,郊区共有338.5万人。它是苏联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中心:1940年,其工业产值占全苏工业总产值的10%。它是极其重要的波罗的海港口,通过铁路与摩尔曼斯克相连,通过斯大林运河与阿尔汉格尔斯克和白海相连。它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朱可夫元帅曾经说过:
对于我们来说,失掉列宁格勒,在各方面都会使战争形势严重复杂化。如果敌人攻占该城,并且德、芬军队在此会合,那么,我们就必须从北面建立保卫莫斯科的新战线,并消耗掉最高统帅部准备用于保卫首都的战略预备队。此外,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失掉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
对于敌人来说,占领列宁格勒就意味着,在卡累利阿地峡作战的“北方”集团军群和芬军能轻而易举地同在斯维里河地域的德、芬军队会合,并切断我方通向卡累利阿和摩尔曼斯克的交通线。总之,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列宁格勒争夺战的极端残酷性和紧迫性。
《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2003年中文版,第382页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指令,决定月底向莫斯科发起进攻,同时规定了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
在东北战线,应与向卡累利阿地峡进攻的芬兰诸军建立联系,包围正在列宁格勒地区作战的敌军(占领该地区后,还要包围施吕塞尔堡地区之敌),以便最迟在9月15日能将快速部队和第1航空队的主力部队(尤其是第8航空军)腾出来用于中路陆军方向。但是,在此之前应努力至少在东面更严密地封锁列宁格勒,而且如果天气情况允许,即应派空军对列宁格勒实施大规模空袭。特别重要的是要炸毁自来水厂。
为了使芬兰军队易于突破俄国—芬兰旧边界沿线的工事,为了大大缩小作战地区,为了摧毁敌空军基地,北方集团军群部队必须尽快渡过涅瓦河地段向北实施进攻。
应在芬兰军队的协同下,以水雷障碍和炮兵火力封锁喀琅施塔得湾,以阻止敌军逃入波罗的海(汉科、波罗的海诸岛)。
只要能抽出兵力,就应向东前出到沃尔霍夫河下游以掩护列宁格勒战场;只有在确保能歼灭列宁格勒附近之敌的情况下,才可向斯维里河推进,与卡累利阿集团军会合。
载《希特勒战争密令全集(1939—1945)》,第117—118页

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敌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莱布于同日命令其所属部队尽快合围列宁格勒。他企图利用尚未调离的快速部队首先达此目标,尔后通过地面封锁和空中轰炸征服列宁格勒。他判断,红军已将主要防御方向移至列宁格勒前哨沃尔霍夫一线。为此,他做出如下部署:歼灭瓦尔代高地以西的红军集团后,原主要突击部队第16集团军主力应沿伊尔门湖南北两侧至沃尔霍夫河一线转入防御,第39装甲军继续突至拉多加湖沿岸,在斯维里河附近同芬军会合;得到第28军等部队加强的第4装甲集群改任主攻,通过列宁格勒南部的外围筑垒地域向该市实施主要突击;第18集团军东部集群担任助攻,经红村向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湾沿岸红军岸防工事实施辅助突击。合围行动计划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先沿施吕瑟尔堡—杰茨科耶谢洛—乌里茨克一线形成包围,第二期在此基础上紧缩包围圈。

1941年9月8日,敌北方集团军群在第1航空队支援下,向列宁格勒和瓦尔代高地方向发起进攻。在列宁格勒以东,敌第39装甲军攻陷了施吕瑟尔堡(今彼得要塞),切断了列宁格勒最后的陆上通道。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只能在空军掩护下,通过拉多加湖或从空中进行。德军沿着拉多加湖打开了一段10多公里宽的缺口,把列宁格勒方面军同姆加以东沿沃尔霍夫河一带的第54集团军隔离开来,从而迫使苏第42、55、8集团军退入列宁格勒的防御圈内和芬兰湾沿岸一带。自此,法西斯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872天的惨烈围困战开始了!
9月9日,在列宁格勒南部和西南部,敌第4装甲集群之第41摩托化军和第18集团军之第38军从赤卫军城(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以西地域向列宁格勒外围乌里茨克—普尔科沃高地—斯卢茨克一线筑垒地域发起进攻。在这里,伏罗希洛夫以第42、55集团军守卫列宁格勒南部接近地、赤卫军城和斯卢茨克—科尔皮诺筑垒地域,第8集团军在西面提供侧翼掩护。这一天,敌第41摩托化军之第36摩托化步兵师突破加特契纳西北14公里的红军阵地后迅速向前推进了4公里。当敌人前出到红村附近时,遇到近卫民兵第3师的坚决抵抗,该师炮兵击毁、烧毁27辆敌坦克,但是敌人仍然利用其数量优势(特别是坦克),径直向前突破,楔入了民兵防御10公里。9月10日,第42集团军对敌人进行了猛烈的炮火反准备,并以近卫民兵第3师全力发起反冲击。敌第41摩托化军第1装甲师投入战斗,并前出至赤卫军城—红村公路,迫使该部民兵向北退却。但其后,红军的抵抗越来越强,迫使第4装甲集群司令莱因哈特企图让第6装甲师来支援,但该师卷入到了红村的争夺战中,无法增援。能够提供支援的仅有第8装甲师的一个营。伏罗希洛夫在该方向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但敌第1装甲师还是于9月12日占领了红村,其后被普尔科沃的民兵第5师所阻。第36摩托化师则从侧翼迂回了第42集团军近卫民兵第2师设在赤卫军城的防御,并威胁到第55集团军守卫斯卢茨克—科尔皮诺筑垒地域的部队之后方。从红村突围出来的红军向着沃洛达尔和乌里茨克撤退,而从加特契纳和塔伊齐突围出来的红军则退向普希金。

在地面部队猛烈进攻的同时,德军对列宁格勒城内的重要目标——工厂、大专院校、车站、医院、中小学校、商业中心进行炮击和轰炸。一名德军俘虏后来交代了他们炮击列宁格勒城的罪恶目的:“对列宁格勒的炮击是早晨8—9时,中午11—12时,晚上17—18时,随后是20—22时。炮击的基本任务是,杀伤市民,破坏工厂和重要建筑物,震撼列宁格勒人的精神。”但是,由于德军大炮够不到列宁格勒市中心,炮击效果十分有限。于是从9月8日起,德军飞机开始对列宁格勒狂轰滥炸,3天内竟投下燃烧弹8000枚!贮存了列宁格勒大部分食物的巴达耶夫仓库在这次空袭中被炸毁。
与此同时,在瓦尔代高地方向,德第16集团军南翼各军从波拉河附近继续展开进攻。9月8日,杰米扬斯克失陷。次日,西北方面军17个师的部分兵力在杰米扬斯克以西被合围,4天后全军覆没。在拉多加湖东北部,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于9月4日分三路恢复进攻,其北路奥伊诺宁集群以2个旅向奥涅加湖北部前进;中路第7军以2个师的兵力向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首都彼得罗扎沃茨克方向实施突击,10月1日占领该市,并进至奥涅加湖西岸;南路第6军以3个师又1个旅的兵力沿拉多加湖东岸向东南方向突击,于9月7日进至斯维里河下游一线,仅距德第16集团军北翼100余公里。
斯大林对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的表现十分失望,气愤地骂他是“撤退专家”,并于9月9日与贝利亚、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联名给伏罗希洛夫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日丹诺夫发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

由于列宁格勒形势危急,斯大林于9月10日派朱可夫前往列宁格勒,接替伏罗希洛夫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并于12日正式生效。

朱可夫一到列宁格勒,就着手整顿混乱的局势:
我们走进二楼司令员办公室。在一间大屋里,10来个人坐在一张铺有红呢绒的桌旁。同伏罗希洛夫、日丹诺夫相互问候后,我们经允许列席会议。过了一会儿,我将斯大林的短信交给伏罗希洛夫。必须承认,我是带着焦急的心情交出这封信的。元帅默默地读完了信,轻轻点点头,将信递给日丹诺夫,继续开会。
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讨论的问题是:一旦扼守不住列宁格勒,应采取哪些措施。大家简短而冷静地发表了意见。提出的措施包括破坏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及其他目标。现在,从30多年以后的今天来看,这些计划是难以置信的。而当时呢?当时局势危急。但是还有一些未被使用的力量。讨论的结果是,决心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
在我到达的那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了。希特勒军队向第42集团军防御地段发起极其猛烈的攻击。敌坦克曾突入乌里茨克,又被我反坦克炮兵击退到原来的位置。在坦克、航空兵和炮兵的支援下,敌步兵不顾极大伤亡,向普尔科沃高地、普希金城、科尔皮诺连续攻击。在这些激烈的交战中,第42集团军司令员用完了自己的预备队。
在列宁格勒东南接近地进行防御的是И.Г.拉托列夫将军指挥的编成很小的第55集团军,其兵力显然不足。科尔皮诺城郊战线已接近伊若拉工厂,该厂正在为前线完成军工生产任务。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工厂党、团员带头参军。德国法西斯军队要在该地域突破列宁格勒防御的整个企图都以失败而告终,伊若拉人死守着阵地。
经查明,在方面军各个地段上都感到反坦克炮严重缺乏。于是,我们决定用能穿透坦克装甲的高射炮代替反坦克炮。为此需要立即从城市防空部队中抽调部分高射炮,并将其配置到最危险的地段。
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一致认为,必须在各个易受攻击的方向上立即组织纵深梯次配置的、完整的防御,在通向城市的要道上密集布雷,敷设部分带电网的障碍物,并特别注意普尔科沃高地。
但是,需要火速给予加强的,首先是普尔科沃高地——乌里茨克地区的防御。为此,从卡累利阿地峡(芬军在这里受阻)抽调第23集团军的部分兵力给第42集团军。除方面军的火器外,决定将波罗的海舰队所有的舰炮火力集中支援这里。
同时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列宁格勒各院校人员组建5至6个独立步兵旅,限在6至8天内完成。
上述措施,从9月11日清晨开始执行。
《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2003年中文版,第384—385页

9月13日清晨,德军以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的兵力沿赤卫军城—红村方向进攻乌里茨克。这一天,他们突破了近卫民兵第3师和海军步兵第1旅设在红村北面的防御,随后攻陷康斯坦丁诺夫卡、索斯诺夫卡和芬兰科伊洛沃,进逼乌里茨克。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从西面进攻列宁格勒,打开了一个很深的缺口。”晚上又写道:“在列宁格勒附近取得了重大胜利。我军向‘城堡内防线’的突进,可以说是完成了。”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被迫决定将最后的预备队——步兵第10师用来支援防守的第42集团军。
次日清晨,在短促而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步兵第10师在航空兵的支援下与友邻部队协同,对敌人实施了猛烈的反突击,收复了索斯诺夫卡和芬兰科伊洛沃,恢复了原态势。但是,第42集团军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由于敌人进攻的主要危险在乌里茨克—普尔科沃一线,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即从市区抽调部分高射炮配置在这一地段,实施直接瞄准射击,以加强其对坦克的防御,并在这一地区迅速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埋设地雷。同时,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将从卡累利地峡抽调来的第23集团军部分兵力,划归第42集团军指挥,以加强乌里茨克地区的防御,并下令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以全部舰炮火力集中支援守卫在乌里茨克—普尔科沃高地地段上的第42集团军。列宁格勒民兵第5、6师在突击完成兵员补充后,也分别于9月12日和13日开赴普尔科沃高地前线。列宁格勒军民全力加强乌里茨克—普尔科沃—科尔皮诺一线的防御,并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地守住这一条防线,不让敌人冲进列宁格勒。同时,列宁格勒军民还不辞辛劳地沿铁路线的外围环城防线修筑了第二道防线,并且经乌戈利港口—尼古拉耶夫—沃洛达尔—法尔弗罗夫车站—罗蒙诺索夫工厂抢修了第三道防线。
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朱可夫等人发现,莱布的进攻已处于被动,部队在宽大正面上分成了3个集团。朱可夫确信,莱布认为在列宁格勒南部的战线中央可以一举突入列宁格勒,因此将主要兵力从南面指向列宁格勒。然而,由于列宁格勒郊区建筑物密集且有大片森林,德军只能沿道路进攻。红军可以利用这一情况,用炮兵和迫击炮火力严密封锁所有道路;以航空兵的轰炸破坏道路;用工程障碍物加强防御。同时,德军对红军在防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十分敏感,红军的每一次反突击和反冲击都迫使他们减缓进攻速度。结果,德军往往疲于应付,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把突击力量集中在主要方向上。这就为红军组织积极的反机动措施赢得了必要的时间。同时,在奥拉宁包姆登陆场防守的第8集团军和在施吕瑟尔堡—姆加走廊东部的第54集团军牵制了敌人的部分兵力。因此,斗争的成效将取决于列宁格勒方面军在主要地段上行动的积极性。
为重新夺回主动权,朱可夫于9月15日命令第55集团军坚守普希金、赤卫军城和科尔皮诺,并确立了列宁格勒方面军新的首要任务:
——在部队和居民中加强党的政治工作,加强纪律性和树立战胜敌人的信心;
——继续以陆、空、海军的所有兵力兵器最大限度地杀伤敌突击集团,使其无力突破红军防御;
——9月18日前,再组建并装备5个步兵旅,2个步兵师。这些军队的主要部分加强给第42集团军,以建立集团军第4道防御地区;
——为了把敌人兵力从列宁格勒城下引开,第8集团军继续向敌人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
——方面军部队的行动应同第54集团军的行动相互配合,收复姆加—施吕瑟尔堡地域;
——给活动在列宁格勒以南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下达更积极的任务。
但是,就在这一天,敌人前出到了沃洛达尔斯基和乌里茨克镇南郊。为了防止敌人通过乌里茨克突入列宁格勒,朱可夫将重新组建的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边防部队步兵第21师、民兵第6师、2个海军步兵旅和临时组建的防空部队加强给第42集团军。第42集团军的防御沿从芬兰湾海岸起经利戈沃、米亚索科姆比纳特、雷巴茨科耶到涅瓦河一线城市筑垒地区的外廓展开。这样一来,第42集团军建立了强大的第二梯队,构成了防御的战术纵深。朱可夫严令:未经他允许,不得从该防线调离任何一支部队。斯大林坚决支持朱可夫的做法。

朱可夫发现,敌人进抵沃洛达尔斯科耶镇和乌里茨克后,其突击集团的左翼拉得过长。因此,朱可夫决定以第8集团军对该集群实施反突击。但是在9月16日,德军进攻第42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左翼,破坏了该计划,并于当日前出到芬兰湾,攻陷彼得戈夫、斯特列利纳和乌里茨克。第8集团军与列宁格勒的联系被切断。9月19日,该集团军以4个步兵师组成突击集群,从奥拉宁包姆登陆场东部朝红村方向的德军侧后实施反突击。次日,敌人又向该集群实施进攻,迫使该集团军退至新彼得戈夫—托穆济—彼得罗夫斯卡亚一线,双方的战线在那里彻底稳定下来。
在列宁格勒西南的乌里茨克地域激战的同时,列宁格勒南部的争夺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莱布在红军至关重要的普希金支撑点发起了一场钳形攻势,企图从东西两面实施向心突击,将第55集团军主力歼灭在斯卢茨克、普希金和赤卫军城地域,尔后进攻第42集团军左翼,打开通往列宁格勒的大门。
9月12日,敌第41摩托化军第6装甲师、第50军党卫军“警察”师,以及步兵第169师向东进攻赤卫军城和普希金。与此同时,第28军步兵第96、121师也从伊若拉河向斯卢茨克和普希金发起进攻。13日,赤卫军城陷落,红军在斯卢茨克—科尔皮诺筑垒地域坚决阻击敌人的进攻,将其迟滞了3天之久。在科尔皮诺,有一家大型兵工厂,其战略原料和军工产品尚未及时运走,列宁格勒方面军一时又派不出正规部队来保卫它。此时,敌人距离科尔皮诺仅有8公里。科尔皮诺苏维埃执委会主席安纳西莫夫率领了一批机关工作人员和工人民兵赶到了工厂,号召全厂职工立即拿起武器,投入保卫工厂和城市的战斗中去。工厂职工当即按车间、班组和科室编成战斗队和战斗小组。车间的生产工人们甚至连工作服都来不及换,就整队前往第9中学领取武器。工人民兵们编成了两个歼敌大队,防守在通往兵工厂的要道上。他们经过浴血奋战,把德军阻滞在距科尔皮诺3公里的地方达半个月之久,直至红军正规部队前来接防为止。安纳西莫夫于9月19日光荣牺牲。
敌第1装甲师向普尔科沃高地突击。9月13日,德军攻陷了普尔科沃阵地右翼的戈列罗沃车站,对普尔科沃阵地造成严重威胁。民兵第5师的两个团紧急投入战斗,并迅速夺回了车站。当天下午,敌人再次攻陷了车站。1个小时后,民兵第5师的战士们再次实施反突击,夺回了车站。直到14日晚,德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第三次攻陷了车站。
9月17日,敌人恢复了进攻,向第55集团军在斯卢茨克和普希金的防御阵地发起猛烈突击。当日,位于列宁格勒南部18公里的普希金陷落。在这一危急的情况下,朱可夫于当日下达了一道措辞严厉的死命令:

9月21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布了第39799号训令,严令朱可夫等人对附敌者,不管是谁,出于什么原因,一律不得同情:

9月18日晨,敌第28军攻陷斯卢茨克,迫使第55集团军撤至普尔科沃、大库济米诺、诺瓦亚和普特罗洛沃的新防御阵地。列宁格勒西南电车线路的终点站亚历山德罗夫卡也于当日被敌第1装甲师攻陷,此处距列宁格勒市中心只有14公里,德军甚至用轻炮就可炮击列宁格勒市区。敌人企图从左侧包围普尔科沃高地(此处距列宁格勒只有12公里),从右侧包围科尔皮诺,但被第42集团军所属部队所阻,该部在乌里茨克和旧帕诺瓦东北郊掘壕据守。
敌人在进攻普希金和普尔科沃的同时,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猛烈的炮兵和航空兵突击。被红军俘虏的德第768炮兵营上等兵维利·别克尔供认:“第768炮兵营的任务就是炮轰列宁格勒。我一到连队,连长就对我说,‘你的任务是消灭列宁格勒’。我们知道列宁格勒市区住有许多和平居民,我们是在向他们发射炮弹。……每当我们向市区打炮时,总要说一句‘这是向列宁格勒致敬’。我们连内有两门大炮甚至被取名为‘列宁格勒’。”德军炮兵丧心病狂地把举世闻名的列宁格勒“爱尔米达日”美术历史文化博物馆定为第9号炮击目标,把列宁格勒市少年宫定为第192号炮击目标,把列宁格勒妇婴保健院定为第709号炮击目标,就连冬宫和古老的列宁格勒大学这样有名的建筑物和最高学府也在其炮击目标之列。德军采取每隔15—30分钟炮击一次的神经战术,妄图以此摧毁列宁格勒人民和城市保卫者的抵抗意志,并迫使列宁格勒人民整天待在防空洞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9月17日,列宁格勒遭到德军炮击的时间累计长达18小时30分钟。9月19日1时5分到19时,列宁格勒又遭到了近18小时的炮击。同时,德航空兵对城市进行6次空袭,276架敌轰炸机突入列宁格勒。敌机除了向列宁格勒市内扔下大批爆破弹和燃烧弹外,甚至还扔下大石头和废铁轨。

9月23日,敌第18集团军在乌里茨克—普尔科沃一线的进攻势头已经疲软,只出动了20辆坦克参加战斗。第42集团军成功地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住了利戈沃—下科叶罗沃—普尔科沃防线,从而彻底挫败了德军妄图于9月下旬通过乌里茨克和普尔科沃高地攻入列宁格勒的计划。
在列宁格勒东北,列宁格勒方面军已于9月2日组建起涅瓦河战役集群,该集群沿涅瓦河西岸部署,正面朝东。同日,最高统帅部组建第54集团军,由库利克指挥,该集团军位于拉多加湖南岸,向西与列宁格勒的联系在9月上旬就被敌人切断。朱可夫到列宁格勒后不久,最高统帅部就试图以第54集团军从东面突击,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并要求朱可夫派部队接应。但是,由于列宁格勒方面军已经把所有的部队用到了主要方向,因此,朱可夫决定以1个师和涅瓦河战役集群一个旅的兵力同第54集团军相向进攻。朱可夫后来说:“这些部队要在涅瓦杜布罗夫卡附近,在敌人连续不断的火力下,强渡水势汹涌、宽达800米的涅瓦河,尔后穿过沼泽地和森林向敌人冲击。这一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可以说是难以胜任的。”
9月10日,第54集团军向锡尼亚维诺实施进攻。经过16天断断续续的激战,仅向前推进了6—10公里。9月14日,朱可夫与该集团军司令员库利克联系,讲明了自己东西对进以解除列宁格勒之围的方案,要求他立即组织炮火准备,向姆加总方向进攻。但库利克却声称他要到16—17日才能进攻,甚至还将敌人在施吕瑟尔堡—利普卡—锡尼亚维诺—贡托瓦亚利普卡地域的夜间侦察当成了进攻。朱可夫批评他只关心本集团军的安全,对列宁格勒的危急情况则漠不关心。朱可夫声称:“我清楚,我不能寄希望于你的积极行动。我自己能完成任务。”9月20日,最高统帅部再次催促库利克组织决定性进攻,但库利克拒不执行。
由于库利克不积极配合,朱可夫只好单独行动。9月20日,涅瓦河战役集群步兵第115师和海军步兵第4旅渡过涅瓦河,但仅在河流左岸的莫斯科夫斯卡亚杜布罗夫卡地域夺得一座小型登陆场,没有什么进展。9月26日,最高统帅部将第54集团军拨归列宁格勒方面军指挥。库利克被免职,其职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参谋长霍津接任。
由于列宁格勒久攻不下,且北方集团军群的一些兵力被抽去支援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其兵力大大减少,莱布只好于9月24日向陆军总部(OKH)报告,称其无法继续向列宁格勒进攻,只能转入防御。从9月25日起,列宁格勒方面军部队终于完全制止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疯狂进攻,南部战线稳定在了乌里茨克—普尔科沃高地—科尔皮诺—施吕瑟尔堡一线,拉多加湖上那条使列宁格勒今后能同苏联内地保持一线联系的狭窄航道也仍然牢牢地控制在列宁格勒方面军手中。同时,被围困在芬兰湾沿岸的第8集团军始终坚守着芬兰湾沿岸的奥拉宁包姆至彼得罗德沃列茨这一小块同列宁格勒没有陆上交通联系的出击基地,而在奥涅加湖和拉多加湖之间的敌军则一直被固守在这一地段的红军第7集团军死死地阻挡在斯维尔河畔。
但是,敌北方集团军群仍然有足够的兵力来围困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方面军要想摆脱围困,就必须打通与内地的联系。这就要求红军必须在内外线同时出击。9月26日,刚刚被划归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54集团军奉命向西进攻姆加、锡尼亚维诺和第六工人村,涅瓦河战役集群也力图向东与第54集团军在锡尼亚维诺会师。敌第16集团军立即将助力部队调集到红军东西合击的这一地区,并占领有利地形,用每小时2000发的密集炮火阻止红军前进。第54集团军虽经英勇奋战,但没能按时到达锡尼亚维诺与涅瓦河战役集群会师,致使涅瓦河战役集群缺乏足够的兵力楔入敌方纵深,解围计划失败了。不过该行动仍然牵制并杀伤了敌第16集团军的不少兵力,使其无法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构筑围困列宁格勒的第二道防线。
9月30日,德军被迫停止了对列宁格勒的进攻。
进攻列宁格勒的敌北方集团军群受到严重损失,仅在争夺海岸登陆场、赤卫军城和斯卢茨克—科尔皮诺筑垒地域的战斗中,就损失了6万人。德军的推进速度从7月份的每天5公里降至8月份的2.2公里,到9月份降为每天1.4公里。
红军在2个月零20天的防御作战中,阵亡和失踪214078人,负伤和患病120848人,合计344926人。损失坦克1492辆,火炮和迫击炮9885门,作战飞机1702架。红军虽然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但却守住了列宁格勒这一战略要地。特别是新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在上任后坚决稳定了混乱的形势,并阻止敌人冲进列宁格勒。德军仅仅只是削弱了列宁格勒的南部防线,但未能突破它,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涅瓦河防线依然完整。同时,朱可夫还发动了一系列反突击,虽然未能突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但却使敌北方集团军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并使他们丧失了夺取列宁格勒的最佳时机。
争夺提赫文
10月8日,朱可夫被斯大林召回并被派往西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员由费久宁斯基接任。
希特勒为加速夺取列宁格勒和抽调兵力用于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决定向提赫文(季赫温)发动进攻,以便从东面深远迂回列宁格勒,在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预定由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所属摩托化第39军、第1军(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4个步兵师)向格鲁济诺、布多戈希、提赫文、洛杰伊诺耶波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而向小维舍拉、博洛戈耶实施辅助突击。最终,这两股突击力量将夺取提赫文、沃尔霍夫和拉多加湖东南岸,从而切断苏联人通往拉多加湖和列宁格勒的剩余铁路线。
与此同时,红军最高统帅部于10月12日命令(10月14日再次下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准备并实施一场钳形攻势,预定于10月20日发起,目的是粉碎施吕瑟尔堡走廊的德军,夺取锡尼亚维诺,恢复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的陆地联系。在德军准备进攻的地带,红军正面为拉多加湖至伊尔门湖之间,沿利普卡、沃罗诺沃、基里希,以至沃尔霍夫河东岸一线。防守这一200公里地区的,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54集团军(司令员为霍津),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第4集团军(司令员为雅科夫列夫,1941年11月9日起为梅列茨科夫)和第52集团军(司令员为克雷科夫),西北方面军所属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全部兵力70%都集中于第54集团军地带,该集团军准备参加即将发起的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结果,在德军即将发起主要突击的正对面,130公里防线上只有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坦克营、5个炮兵团和1个反坦克团,此处德军的人员比红军多0.5倍,坦克和炮兵多1倍以上。由于兵力不足,红军未能构成必要的防御纵深。此外,红军也没有战役预备队。

10月16日,德军抢先红军一步,跨过沃尔霍夫河发起了进攻。至20日前,突破了第4、第52集团军接合部的防御,并以主力向布多戈希、提赫文发展进攻,而以一部兵力分别向北方向基里希和向东南方向大、小维舍拉发展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统帅部仍然要求列宁格勒方面军按时发起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但进展甚微。
10月22—24日,大维舍拉、布多戈希和小维舍拉先后失守,提赫文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为从西北保障敌提赫文集团的侧翼,扩大突破口和把红军从提赫文方向引开,敌人于10月23日向北面的沃尔霍夫发起进攻。红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停止业已发起的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并向提赫文方向调去4个师(其中2个师空运)。拉多加湖舰队从湖西将参加防守提赫文和沃尔霍夫水力发电站的2个步兵师和1个独立海军陆战旅运到东岸。同时,由大本营预备队开来3个师,由西北方面军预备队开来1个师,由独立第7集团军开来近2个旅。大本营还要求继续在锡尼亚维诺牵制敌人兵力。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10月27日,第4、52集团军分别在提赫文西南40公里和小维舍拉以东阻止了敌人进攻。
为恢复沃尔霍夫河地区的防御,红军第4集团军于11月1日向布多戈希和格鲁济诺发动反突击,但进攻失败。敌摩托化第39军于11月5日恢复对提赫文的进攻。8日,提赫文陷落,经拉多加湖向列宁格勒运送物资的最后一条铁路线被切断。但到了11月18日前,德军的进攻陷入了僵局:其位于沃尔霍夫河以东的战线从70公里拉长到350公里,部队也疲惫不堪,且位于补给线最末端。
这次战役,红军疲惫并削弱了在近350公里正面上摆开的敌突击集团,打破了德军统帅部在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并用北方集团军群兵力实施进攻以便从北面迂回莫斯科的企图。敌人经由沃伊博卡洛突向拉多加湖的企图亦未得逞。红军阵亡和失踪22743人,负伤和患病17846人,合计40589人。

早在德军向提赫文进攻的同时,最高统帅部就着手准备在提赫文地域发动反攻。10月下半月和11月上半月,大本营抽调预备队和从正面其他地段调来了9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1个坦克旅、1个步兵团和一些分队,在沃尔霍夫河以东行动的第4、54、52集团军得到了加强。德苏双方在此处的兵力对比已发生逆转:红军人员比敌人多30%,炮兵(76毫米以上)多40%,但坦克与敌方的比例为1:1.3。红军对敌提赫文集团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预定由第4集团军从提赫文地域实施主要突击,该集团军分为北、南、东三个战役集群:北、东战役集群负责从北、东两面进攻提赫文;南战役集群负责进攻提赫文西南部的敌交通线。在夺取提赫文后,该集团军应在基里希地域与第54集团军会合,在格鲁济诺地域与第52集团军会合。西北方面军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2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无坦克)、1个骑兵师】,主力应与第52集团军协同,负责歼灭小维舍拉地域的德军,并前出至沃尔霍夫河,夺取河对岸登陆场,协助切断德军退路。

11月10日,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不待全部军队作好准备,即在诺夫哥罗德以北转入进攻。至12月7日日终前,仅取得了微小的进展。
11月12日晨,第52集团军从小维舍拉南北两面发动进攻。由于准备不周,且将4个师的兵力分散在48公里的正面上,该集团军在4天内进展甚微,敌人也加强了小维舍拉的防御。第52集团军在大本营的催促下于16—17日重组部队,并于17—18日夜间重新发起进攻,突破了敌人防线。20日,解放了小维舍拉。该集团军随后向大维舍拉、格鲁济诺和沃尔霍夫河畔的谢利谢追击敌军,但进展极为迟缓。结果,敌人将从法国调来的一个师加强了被追击的德军师。
第52集团军的进攻将敌摩托化第39军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小维舍拉地域,负责主要突击的第4集团军趁机于11月19日在提赫文东北发动进攻。集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后来回忆:“我军处处遭到敌人顽强抵抗。在不少地段上,敌人反而对我军发起攻击。在进攻发起后的最初几天,几乎在整个前线的战斗行动都基本上是遭遇战斗。对我军来说,严重的障碍是炮弹和迫击炮弹不足。步兵往往不得不在敌支撑点的火力配系未被充分压制住的情况下,发起冲击。”
北战役集群进攻穿过厚厚的积雪向前推进,遭到了敌人的强烈抵抗,进展缓慢。直到12月7日,才前出到提赫文郊外。步兵第44师分队进过反复争夺,拿下了敌人在提赫文以西设置的最坚固支撑点之一——拉扎烈维奇村,随后即遇到严重困难。该师企图派出先遣部队截断铁路,未获成功,拉扎烈维奇村也被敌人夺回。敌人又向该村调来了飞机、坦克和步兵师,迫使步兵第44师各分队后退。
在东战役集群进攻地带,步兵第65师在夺取了多处居民点后,遇到了敌人的坚固工事,进攻受阻。由于缺乏火炮和炮弹,该师被迫转攻提赫文南部,但在这里也遇到了敌人早已布置好的抵抗。该师在数天内推进数百米后,即停止前进。
朝西北方向进攻的东、南战役集群威胁了敌人交通线,但不久之后敌人也在此地积极行动起来,使得两个战役集群进攻速度减缓,最后完全停下来。
在第4集团军进攻的最初几天中,虽然推进缓慢,但毕竟严重削弱了敌提赫文集团:例如敌摩托化第39军第18摩托化师损失5000人,其作战兵力只剩下不到1000人。由于缺少冬装,大量的敌人冻死在雪地中。该集团军还占领了较为有利的阵地:北战役集群的右翼部队进逼拉扎烈维奇,并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守住了重要的铁路段。德军由提赫文向西和向西北运动已不可能,他们只剩下一条提赫文—利普纳亚戈尔卡—布多戈希的土路。这样一来,红军逼近了敌人的交通线,并随时可以切断它。
12月初,梅列茨科夫决定将主要力量转到集团军左翼,主要突击由南战役集群沿夏西河实施。辅助突击由北战役集群的右翼兵团实施。东战役集群的步兵第65师应加强自己的左翼,以便从南和西南方向对提赫文实施突击。
在得到补充加强并变更部署后,第4集团军于12月5日重新发起进攻。北战役集群在进攻第一天就肃清了自己当面的提赫文河右岸的敌人,并控制了提赫文—沃尔霍夫公路,从而能够对较长地段的铁路实施炮兵的直接瞄准射击。南战役集群各部队于12月5日日终切断了提赫文至布多戈希的土路,并开始向利普纳戈尔卡方向推进。12月7日,该集群逼近锡托姆利亚,威胁到敌提赫文集团与后方的联系。德军被迫于12月9日撤出提赫文城内的部队。当晚,提赫文解放。此时,敌摩托化第39军第8、12装甲师各自只剩下了30辆坦克,均降至团级兵力。第4集团军则乘胜追击溃逃的敌军。
11月下旬,第54集团军在沃尔霍夫地域阻击进攻沃尔霍夫以掩护敌摩托化第39军侧翼的敌博克曼军级集群(10月28日,敌摩托化第39军军长施密特以步兵第21师一部加强在基里希停滞不前的步兵第11师,并于11月21日将其命名为博克曼集群)和敌第1军。至11月25日,第54集团军已将敌第1军的推进阻挡在沃尔霍夫以南6公里和西面的沃伊博卡洛车站。26—29日,该集团军对敌第1军步兵第21日发动进攻,迫使其南撤数公里。11月底,第54集团军两个旅在沃伊博卡洛车站南面勉强阻挡住了博克曼集群1个步兵师的进攻。12月3日,第54集团军在在沃尔霍夫市以西分别转入进攻,将敌第1军左翼向南击退,成功地包围并歼灭了该军第254步兵师的几个连。12月15日,2个新锐师进入战斗后,第54集团军开始较顺利发展进攻。12月17日,该集团军进抵奥洛姆纳地域,包围敌第1军左翼。此前,第4集团军部队已包围其右翼。该军在被合围的威胁下仓促撤往基里希。12月16日,第52集团军粉碎大维舍拉的敌军守备部队,开始向沃尔霍夫河推进。至12月28日前,第54集团军将敌第1军赶过姆加—基里希铁路。
12月12日,第4、52、59和突击第2集团军合编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为梅列茨科夫)。至12月底前,该方面军进抵沃尔霍夫河,夺取该河左岸数个登陆场,将德军击退到向提赫文发起进攻前的地域。
红军在提赫文地域的反攻,恢复了从苏联内地通往列宁格勒的唯一铁路线,保障了直达沃伊博卡洛站的铁路交通,希特勒完全切断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联系和用饥饿困死该城的计划破产了。在战役进程中,红军击溃了敌人10个师(其中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前进了100—120公里,自身阵亡和失踪17924人,负伤和患病30977人,合计48901人。
饥饿围困
1941年9月22日,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W)发出命令:
1.元首已决定将圣彼得堡城从地球表面抹去。我对这座大型城市在苏俄战败后的继续存在不感兴趣。芬兰人也表示对这座位于其新边境的城市的继续存在毫无兴趣。
2.OKW非常清楚海军舰队先前提出的关于保留码头、港口和类似海军设施的要求;但基于对圣彼得堡采取的总体方针,似乎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3.我们建议紧密封锁该城,并以各种口径的火炮火力和持续不断的轰炸将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去。
转引自【美】戴维·格兰茨:《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第91—92页
根据这一命令,敌人对列宁格勒进行了野蛮的炮击。从1941年9月4日到11月30日,敌人对列宁格勒炮击272次,总共持续了430个小时!只是由于列宁格勒方面军炮兵和波罗的海舰队炮兵对敌炮兵进行了坚决的还击,才使得敌军炮击的效果减弱下来。
敌航空兵也对列宁格勒城进行了狂轰滥炸。敌机在9—10月对城市轰炸了100次,投下了数万颗燃烧弹和爆破弹。列宁格勒的防空兵进行了坚决还击,仅在9月份就抗击了敌机23次空袭。参加空袭的2712架敌机中仅有480架窜入市区,其中有272架被击落。
最为丧心病狂的是,敌人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灭绝人性的饥饿围困!1941年9月8日,施吕瑟尔堡失守,列宁格勒在陆地上被完全封锁,拉多加湖也仅剩下中间一段仅65公里宽的水域不在敌人大炮射程之内。贮存了列宁格勒大部分食物的巴达耶夫仓库也在这些天被敌机炸毁。而此时的列宁格勒,除去作战部队以外,还有250多万市民。
早在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列宁格勒的粮食库存就骤然减少:面粉只能够供应52天,大米——89天,肉——38天,动物油和植物油——各47天。另外,虽然战争爆发后列宁格勒人口已在逐步疏散,但因从波罗的海三国撤出的10余万难民涌进列宁格勒,8月的面包供应量仍比7月增加了12.4%,突破了每天供应面包2000吨的大关。列宁格勒市疏散委员会准备在冬天到来之前再经拉多加湖疏散100万居民,也因施吕瑟尔堡的失守而被迫停止。列宁格勒的食品供应越发紧张了。
为减少粮食消耗,增加库存储备,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责成全市各个粮食仓库、食品供应点、企业机关食堂对本单位库存粮食普遍进行一次清点,登记造册,非经上级批准不得擅自动用。这次清点出来的面粉可供全市居民吃14天,大米——23天,肉与肉食品——19天,食用油——23天。此外,鉴于拉多加湖区舰队派出的运粮船队最早也得在9月10日以后才能从拉多加湖东岸的新拉多加返回西岸的奥西诺维茨,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又于9月2日决定第一次降低全市居民的面包供应定量:工人从每天800克减为600克,职员从600克减为400克,儿童从400克减为300克。
可是,列宁格勒的粮食储备仍然在一天天减少。斯大林得知后,立即派出国防委员会全权代表Д.В.巴甫洛夫前往列宁格勒负责处理前线部队和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事宜,同时又命令民航总局从速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之间开辟一条空运粮食的专用航线,并特地调拨64架运输机,以保证每天为列宁格勒运送100—150吨粮食。
9月10日,巴甫洛夫收到了一份报告:按军民每天实际消耗的口粮计算,从9月12日算起,谷类、面粉和面包干的库存量还可供应35天,大米和通心粉——30天,肉和肉食品——33天,食用油——45天,糖和点心——60天。为此,苏联人民委员会于9月11日通过了《关于列宁格勒城军民粮食供应定量的决定》,责成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统筹解决全市军民的粮食供应问题。次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第二次降低全市居民的面包供应定量: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由每天600克减为500克,职员和12岁以下的儿童由400克减为300克,其他居民则一律每天供应面包250克。
此外,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还要求列宁格勒郊区集体农庄庄员把定量之外的土豆和蔬菜全部交售给国家,严格取缔集市贸易上的粮食自由买卖;同时动员大批城市居民到郊区农庄帮助抢收土豆和蔬菜。为安全起见,庄员们在夜间借着月光,以田埂作掩护,秘密挖掘土豆。他们共抢收到9600多吨土豆和蔬菜,大约可维持全市居民一周的生活。
可是,每天从拉多加湖运来的粮食根本就填补不了缺口,列宁格勒的粮食储备仍在继续减少。为节约面粉,面包工人们不但将每个面粉袋反反复复全部抖落干净,还尽量在面粉中掺入大麦粉、燕麦粉、玉米粉、麦芽粉、大米粉、黄豆粉,甚至连麦麸子都被用来烘烤面包。不久,全市啤酒厂也都停产,那里的8000吨酒曲全被拿去磨成细粉,供面包厂配用。从9月15日起,列宁格勒人每天食用的面包,有52%的黑麦粉、30%的燕麦粉、8%的大麦粉、5%的黄豆粉和5%的酒曲。
列宁格勒后勤部也竭力搜罗一切代用饲料:他们将5000吨饲料燕麦节约出来供部队使用,还将在列宁格勒林业管理处和十月铁路管理处存放的许多业已截断和捆扎好的细树枝用水泡软并粉碎后,再掺入一定数量的棉籽渣和食盐,充作喂养马匹的代用饲料。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潜水员则冒死将拉多加湖底下被炸沉的运粮船和所运的谷子打捞上来,为全市增加了2800吨粮食储备。这些谷子后来被运到啤酒厂里烘干,磨成细面掺在其他谷粉中烘烤面包。拉多加湖区舰队全体船员也不顾一切地抢运给养,在湖面冰封之前为列宁格勒军民运来了24万多吨粮食和100多万只鱼、肉罐头。
9月底,冬天即将来临。为了度过漫长的严冬,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从10月1日开始第三次降低全市居民的面包定量: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每天只有400克面包,而职员和儿童则只有200克。至20日,列宁格勒市内库存的大麦粉已经全部吃光。人们食用的面包成分又改变为63%的黑麦粉,12%的酒曲,8%的燕麦粉,5%的用霉烂谷子磨成的粉、4%的黄豆粉、4%的亚麻籽渣和4%的麸子。至月底,米和面粉的储备仅够两周食用,而肉类已全部吃光。
11月,列宁格勒方面军粮库中的面粉只剩下7928吨。而列宁格勒每天最少也得消耗1100吨面粉,仅够7天食用。工人们通过在面包中掺杂3—10%的棉籽渣,使列宁格勒的粮食储备又增加了4000吨。11月8日,提赫文失守,从苏联内地经拉多加湖向列宁格勒运送物资唯一的铁路线被切断了。13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第四次降低居民的面包定量: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每天减少到300克,其他居民一律供应150克。居民在食品店里除了能买到定量供应的那一点面包外,再也买不到其他任何可吃的食品了。同时,人们的体力消耗却增加了:他们既要坚守日常生产岗位,又要担负诸如扑灭火灾、抢救物资和搬运伤员这样一些消耗大量体力的额外工作。这样,因长期饥饿而患营养不良症和坏血病的病人与日俱增。这类病人约占整个门诊病人的18%。不久,市卫生部门就发现已有1万多人(其中2/3是老人和儿童)因患此病而死。
为了对付坏血病,列宁格勒的科学家们成功地从一种松针叶里提炼出了维生素。在共青团列宁格勒市委的号召下,团员们都到郊外去搜集鲜嫩的松针叶,足足收集了40车皮。这些松针叶经伏特加酒厂和食品厂加工制作成含有维生素的针剂和饮料。被采集的松树也被团员们称为“救命树”。
11月下半月,拉多加湖开始封冻,水上运输暂停。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不得不第五次降低全市居民的面包定量:从11月20日起,工人每天供应250克面包,其他居民只供应125克黑面包。饥饿的列宁格勒人民不得不将猫、狗,甚至老鼠、松鼠都拿来食用。列宁格勒的科技工作者还对大量供造纸用的植物纤维素进行复杂的化学处理,使之能够供人食用。掺有植物纤维素的面包吃进嘴里有一股苦涩的青草味。
列宁格勒党组织、苏维埃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动员大批共产党员、机关工作人员和共青团员到市内各个角落去发掘和寻找一切可供食用的东西和代食品:他们竭力将磨坊的墙壁和地板上附着的面粉全部刮下来,送往面包厂;在一个被炸毁的码头仓库内找到了战前遗留下来的2000吨准备出口的羊肠衣;在残存的火车车皮内发现了1000吨亚麻籽、500吨面粉、100吨桶装鲟鱼和30吨动物油;在啤酒厂里找到了100多吨酒曲。这些东西经加工处理后,使全市军民的粮食供应可延长25天。
由于在两个月的时间内5次缩减了粮食供应量,列宁格勒患营养不良症的病人因之急剧增加,12月的全部门诊病人有70%都是这类患者;当时因营养不良症而死的就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5%。
无数人由于饥饿而倒下了。一位巡诊的女医生在其工作日志中记下了她看到的惨象:“大门洞开着。我没有敲门就走进了房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极其可怕的景象。房间内冰冷昏暗。漏在地板上的积水结成了一层薄冰。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死在一张椅子上,另一个小男孩死在一辆摇篮车内。床上躺着死去的房主人万吉莉,而她的奄奄一息的大女儿米卡则倚立在床旁。在一天之内,米卡的妈妈、弟弟和儿子都因饥饿和寒冷而相继死去。第二天,米卡也死了。”1941年12月,死亡人数由上个月的1万人飙升到5万多人,翌年1月又猛增到12万人以上!当时在民事登记处负责死亡登记的尼基京娜后来回忆: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仅她一个人每天就要登记150名死亡人口!
据当时统计,在整个1941—1942年的冬天,列宁格勒共有199187人死亡。而在整个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共有632253人死于饥饿和战争,若加上在疏散途中的人口损失,则多达100万人!这是德国法西斯欠下苏联人民的又一血债!
活着的人们也备受折磨。市民霍赫罗娃后来回忆:“女孩子们的自我克制力强一些,而托利亚、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却痛苦极了,他根本吃不饱,有时躺在那张吱吱作响的小床上,不停地摇晃着,滚动着,总想压下饥饿的感觉,当遭到母亲的大声叱责时,他才稍稍停下来。但紧接着又开始摇晃起来,滚动起来。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听说他死了……”
身体相对强壮的青年人的情形也未尝稍佳。当时15岁的少女莫罗兹后来回忆:“仿佛感觉到抬不起脚来。您能明白吗?是这样一种感觉,需要把一只脚抬起来蹬上台阶,但是这只脚却象棉花做的,软绵绵的。只有在梦中才有过这种情况:你要跑,可是脚却不听使唤,抬不起来。你想喊,可是却喊不出声来。”“我还记得这种感觉,当需要挪动两只脚的时候(这还是在妈妈还活着,我必须外出的时候),当需要把脚蹬上台阶的时候,突然脚却不听你的使唤了,它好象不属于你了。你可能因此倒下去。然后再憋足劲儿,挣扎着爬起来。”
到了1942年1月,列宁格勒的自来水不通了,下水道堵塞了,燃料和电力也近乎枯竭。

法西斯德军在实行惨无人道的围困战的同时,还对列宁格勒军民实行“心理战”。德国飞机向列宁格勒战壕中抛撒传单,上面写着:“你们吃炸弹吧——你们准备好棺材吧!”“列宁格勒吃扁豆了,投降吧!”德国特务们还利用列宁格勒城内的饥荒,积极策动市民们要求开放防线,停止抵抗。
列宁格勒人民的口粮不能再压缩了!为了保证供应全市居民那份微薄的口粮,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动用储存在停泊于喀琅施塔得港内几艘军舰上的应急面粉和方面军部队储备的以防万一的面包干。列宁格勒党组织和苏维埃组织想尽一切办法从速改善劳动人民的困境,降低居民的死亡率。列宁格勒的共青团员和青年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动组织日常生活服务队,深入街区住宅,关心老弱妇孺,照顾病人孤儿。党员和团员们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最大限度地保证列宁格勒人民的生活保障。一位日常生活服务队的共青团员,有一次在给居民分发面包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无法安葬。为了纪念他,人们将沾满他鲜血的面包当作他的遗体隆重安葬。
根据列宁格勒市委的决定,全市开办了30所供3万多名8—12岁小学生免费用午膳的公共食堂;开设了85所保育院,使几万名无家可归的孤儿又得到了大人们的抚爱和关怀;所有的托儿所都改为全托,幼儿园也改为住宿,婴托班增加到1275个。市委还要求各个仍在继续开工生产的工厂企业都要在厂区内开辟公共宿舍,以供家离厂较远的职工过夜之用;同时责成各街区房管部门沿街设立备有火炉和开水的接待站,供上下班职工和年老体弱居民临时休息之用。
列宁格勒人民积极组织互助。一位面包厂的卡车司机在运送面包途中,被敌人炮弹击中,汽车驾驶室被炸毁,司机被炸死,面包也撒了一地。过路的行人将散落在地上的面包一一捡起,小心地拭去沾上的尘土,仍旧放进那辆汽车的车斗里,然后自动地守卫在车旁,直到面包厂另一辆运输车驶来之后才散去。他们没有一个人私吞那些面包。
为缓解城内的饥荒,列宁格勒州的人民冒死穿过封锁线的漏洞向城内运送食物:1942年1月28—30日,该州东南部地区的民众将300吨食物偷偷运入城内;1942年5月,城内居民从被占领地区获得500多吨面包、肉类和其他食品。其他各地人民也向列宁格勒伸出援手: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劳动人民省吃俭用,把他们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搜集到的粮食,作为礼物运往列宁格勒。雅罗斯拉夫斯基农业劳动组合的成员还给列宁格勒运去了80普特小麦、66普特大米和155公斤干果。“东方之光”集体农庄主席从自己家里的口粮中给列宁格勒人托运去了100公斤面粉和75公斤腌肉。江布尔州的库尔达斯克地区的集体农庄庄员为列宁格勒运去了5吨烟叶、80公斤蜂蜜、2吨稻子和300公斤干果。克齐尔奥尔达州的劳动人民给列宁格勒人送去了3万公斤稻子。卡斯皮和咸海的渔民则为列宁格勒运去了82吨鲜鱼。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劳动人民为列宁格勒人运去了大量的鱼和肉以及100头活鹿。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代表团给列宁格勒人带去了15车皮面粉、16车皮蔬菜和肉类、12车皮水果和胡桃、7车皮大米和烟草。莫斯科、远东、伏尔加河沿岸和西伯利亚的城乡人民也给列宁格勒人送去大批农副产品。

在饥饿中的列宁格勒劳动人民坚决不向法西斯屈服,他们仍然竭尽全力生产更多的战争物资:1941年下半年,他们制造了713辆坦克,480辆装甲车,58辆装甲列车,3000余门团属加农炮和反坦克炮,约1万门迫击炮,300多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8万余发火箭炮弹和炸弹。弹药的产量,1941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9倍。在1941年第四季度莫斯科保卫战期间,列宁格勒人民给英勇的莫斯科保卫者送去了1000多门团属加农炮和迫击炮。对列宁格勒人民忘我的劳动,朱可夫后来动情地说:“列宁格勒市党组织和劳动者为把列宁格勒变成攻无不克的要塞进行了极其大量的工作。由于饥饿,列宁格勒的劳动者虚弱不堪,不少人饿死在工作岗位上、饿死在大街上、饿死在没有取暖设备的住宅里。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不是!”
生命之路
1941年8月30日,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向列宁格勒输送物资的决议,规定通过拉多加湖水路把物资送入列宁格勒市内。从此,拉多加湖便成为列宁格勒人的“生命之路”。
德军在陆地上封锁列宁格勒以后,列宁格勒城内的物资给养状况便一天天恶化。而运输船队在拉多加湖上又常常遇到风暴天气,码头和船只也不足,再加上敌机的不断轰炸,货物运输量受到严重限制。但是,在整个秋季,运输船队仍然通过拉多加湖向列宁格勒输送了6万吨物资,主要是粮食。仅在10—11月,列宁格勒就得到约2.7万吨谷物、1.55万余吨面粉、1265吨大米、214吨肉类、88吨鱼类、51吨油类、20多万罐肉类和鱼类、近100万罐炼乳;列宁格勒方面军得到了5400支卡宾枪和步枪、1200挺机枪、约1万发炮弹、11万发迫击炮弹、10万多枚手榴弹、300多万发各种子弹。此外,还有6000多吨物资(主要是高热量食品、武器和弹药)是由运输机空投到列宁格勒的。但这些物资并不能弥补日常消耗,城内的各类物资储备仍然在一天天减少。
德军攻陷提赫文并切断了从苏联内地向列宁格勒运输物资的最后一条铁路线后,又于11月底推进到沃伊博卡洛车站附近,直逼拉多加湖东南岸的科博纳,企图切断列宁格勒经拉多加湖同内地联系的最后一条交通线。列宁格勒军民拼命死守拉多加湖南岸地带,并积极组织冰上运输。11月19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立即沿着靠近施吕瑟尔堡海湾那段业已冰封的湖面,从西岸的博里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至东岸的列德涅沃修建一条冰上军用公路。由于提赫文仍在德军手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立即动员湖东岸人民沿森林地带抢筑一条从扎鲍里耶车站经谢列勃梁斯卡亚—维利基得沃尔—拉赫塔—尼库利斯科耶—舒戈泽罗—叶列米纳戈拉—诺文卡—卡尔皮诺—夏西斯特罗伊—新拉多加直至列德涅沃的临时公路。12月6日,这条长达300多公里的临时公路终于全线通车。

但是,列宁格勒军民在修建冰上公路时却遇到了难题。如果要组织大规模的冰上汽车运输,湖面冰层厚度至少要达到200毫米,如安全运输则须300毫米。但到了11月16日,拉多加湖面冰层的厚度仍只有100毫米,最多只能供不载货的马拉雪橇勉强通过。11月20日,拉多加湖的冰面厚度已达180毫米。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用马拉雪橇进行试验性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博里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结果有不少马拉雪橇因冰面破裂而掉进了冰窟窿。由于雪橇不仅载运货物少,运输速度慢,而且耗费饲料多,在遇到暴风雪时,还极易迷失方向,掉进冰窟,这种方法不久后就被淘汰了。
11月21日,修筑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13公里地方的第一条冰面汽车运输线——科博纳—奥西诺维茨冰上公路终于通车了!第二天晚上,由60辆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冒着暴风雪,沿着这条路向列宁格勒输送救命物资。

由于此时湖面冰层还不十分结实,随时可能破裂,司机们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还必须打开车门,以防万一遇到冰裂时能够迅速跳出车外。同时,司机们也缺乏在冰面上行车的经验,因此每辆卡车开始时不仅载货少,而且速度慢。一辆载重量为2吨的卡车有时仅装运300—400公斤粮食;有的车队跑完一个运输全程需要耗费10—12天。11月23日,车队给列宁格勒运来33吨粮食,第二天就锐减到19吨。11月25日通过冰上道路运来70吨物资,26日154吨,27日126吨,28日196吨,29日128吨,与每天2000吨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11月30日,冰面一度开始化冻,每天装运的货物又降至62吨。从11月23日至12月1日,卡车和马拉雪橇只为列宁格勒运来了800吨面粉,只够用不到两天,同时却有40名司机和驭手陷进冰窟,大批粮食也被积压到拉多加湖东岸。
11月26日,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向全市各机关和企业紧急征用了500辆各种吨位的载货汽车和100辆配有司机的油槽车。但是,这些汽车多已破旧不堪,急待修理,且缺乏备用零件,汽车完好率往往不到50%;且冰上公路上当时还未及修建停车站、加热站和加油站,再加上缺乏组织和指挥冰上运输的经验,来回的车辆都挤在同一条冰上公路线上行驶,运输效率不高,溺水事故不断发生。由于冰上公路的路面比较狭窄,车辆只能一辆接一辆地缓慢而行,不得超车和错车,万一哪辆汽车发生故障抛锚停车,后面的车辆就只好全部停下来等待,遇到敌机轰炸就更危险了。仅据两个汽车大队的统计,当时发生了94起汽车因遭轰炸而掉进湖里的严重事故。
11月28日,第二条冰上道路开通了。这条湖上运输路线长27公里,从科科列沃起,经克洛奇亚岛至科博纳。随着冰层的加厚,工程兵们还在北面修建起多条新路线。这些冰上道路共长1770公里,其中1650公里需要反复清扫积雪。为此,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道路勤务部门铲平了824公里冰墙和雪墙,清扫了2200公里路面上的积雪,并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修建了260公里迂路。方面军还沿这些路线精心设置了路标、通讯点、道路勤务指挥所、医疗救护勤务站、饲料供应点、战斗警戒哨,以确保运输路线的可靠运行,仅通讯网络就长达168公里。

12月上旬,两次寒潮来临,气温骤然下降了20多度,使湖面冰层厚度达到300毫米;汽车行驶的速度也加快了,时速达30—40公里,个别车辆甚至达到60公里;12月9日,被德军侵占了1个月的提赫文解放,从内地经拉多加湖通往列宁格勒的交通线恢复。提赫文收复后,沃洛格达—提赫文铁路线迅速恢复通车,以前卸在波德鲍洛维耶车站和扎鲍里耶车站这两个货物转运站上的粮食、燃料和武器弹药可以直接调运到提赫文,然后再从提赫文用汽车把货物运到拉多加湖畔。从12月25日起,汽车队改从提赫文出发,经新拉多加至湖东岸的科博纳,再驶过冰上公路直抵湖西岸的货物转运站汽车的运输全程从原来的308公里缩短到180公里。在日丹诺夫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等党的领导人的亲自负责下,冰上交通线的日补给装载量12月22日上升至700吨,23日达到800吨,首次超过列宁格勒的每日消耗量。于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从12月25日起,提高居民的面包供应定量: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增加100克,职员和儿童增加75克。12月底,沃尔霍夫方面军进抵沃尔霍夫河,收复了沃伊博卡洛车站。列宁格勒方面军工程兵部队立即抢修在德军逃跑时被炸毁的铁路桥梁,使提赫文—沃尔霍夫—沃伊博卡洛铁路线于1942年元旦胜利通车,使汽车运输的路程又缩短了2/3。从此以后,在沃洛格达装上火车运往列宁格勒的粮食和燃料就可以经提赫文一直运到沃伊博卡洛车站卸货,然后再装上汽车径直驶过拉多加湖冰上公路直抵西岸的转运站拉多加湖车站,而从沃伊博卡洛车站到拉多加湖车站这段汽车路程只有55公里。
然而,运输车队又遇到了新的困难。由于湖冰面时常断裂,而从冰缝渗出来的水又很快被冻住了,结果冰面又光又滑,汽车轮胎经常空转打滑,汽车也难以掌握方向。而狂风有时候会将汽车刮离车道5—6米。德军飞机也常常轰炸冰面。结果,12月28日运来货物622吨,其中面粉和大米只有462.2吨,而计划规定每天运送的货物为1200吨。12月29日只运来602吨,其中面粉和大米为431.9吨。1942年元旦,列宁格勒仓库里只剩下面粉980吨,谷种3吨,大豆82吨,大米和通心粉334吨,肉和肉制品624吨,鱼24吨,动物油16吨,植物油187吨,其他油料102吨,食糖337吨。同时,燃料储备仅为21.7万吨,仅相当于36列火车运载的燃料或120列火车运载的木材,远低于每日所需要的1700辆货车载运量。

针对上述情况,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即在施吕瑟尔堡德军炮兵射程之外的的安全地段另外开辟四条单向公路线:两条供满载货物的汽车从湖东岸的新拉多加驶往西岸;两条则供载着疏散到大后方去的列宁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车由西岸驶回东岸。为了提高运输效率,1942年1月上旬,列宁格勒特地组建了一个由60辆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组成的汽车大队,该车队保证每天把150吨货物从湖东岸的沃伊博卡洛运往湖西岸的奥西诺维茨。1月1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在沃伊博卡洛和拉夫罗沃之间迅速修筑一条长达34公里的铁路支线,以便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能够由火车直接运抵拉多加湖畔。同时,列宁格勒方面军派出步兵和航空兵、防空兵到湖区布防,这些部队守卫着冰上公路的诸多路线、毗邻湖泊的公路和铁路、位于湖上或接近地的基地及仓库。防空部队投入200门中口径高射炮、50门小口径高射炮、100挺高射机枪和100部对空探照灯用以对付敌机。方面军还在沿途设置交通控制站,以指挥交通,到1942年元旦已设置了75个。而在此前,负责控制车辆的间隔、行驶和分散以及检查冰层的厚度和状况的交通管理员已被派出350名,他们沿冰路设置了150—200盏灯火管制时使用的手提灯,以为司机们照亮道路。这样,到了1月18日,冰路运输终于实现了方面军规定的标准,这使列宁格勒方面军增加了每日配给,并开始建立物资库存。截至1月20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已在城内仓库、湖西岸的拉多加车站和冰上道路途中囤积起10—11日的面粉、5日的谷物、9—10日的黄油、4日的油脂、8日的糖。湖东岸和通往沃尔霍夫铁路线上的沃伊博卡洛、日哈列沃也储备了同样数量的物资。1月24日,列宁格勒军民的面包配给量又有所上升:工人每天能得到400克面包、职员300克,家属和孩子各250克,在重要车间工作的工人每天可获得575克面包(原为500克)。同时,前线士兵的面包配给量增加到每日600克(原为500克),后勤人员400克(原为300克)。2月11日起,所有人的配给量再次增加:工人每天的面包定量增加到500克,职员——400克,儿童——300克;其他食品(肉、鱼、大米和食油等)的供应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工人每月供应的鲜肉从400克增加到1350克,鱼从100克增加到500克,大米从1500克增加到2000克,食油从150克增加到800克,食糖和点心从600克增加到900克。

在拉多加湖的交通线上,气温低至零下30—40℃,并且伴随着十级狂风。但是,为了给饥饿的列宁格勒市民及时送去给养,为了给红军指战员们及时送去武器弹药,为了把列宁格勒城内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早日疏散到安全地带,为了把重要的设备和珍贵的文物尽快向后方转移,汽车司机们顶风冒雪,坚持一天之内跑两趟,甚至多趟。他们之间互相展开了竞赛,吃住都在冰上帐篷里,每天驾车16—18小时!1942年1月,有261名司机完成了一天两趟的任务;3月有627名司机达标,其中355名完成了一天三趟的任务,有100名甚至达到每日五趟!2月,列宁格勒市民获得的每日食物配给量已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工人相当,而面包中的添加物在1942年第一季度中已降至1.7%。1941年12月,每天平均装运的货物量为361吨,而到1942年4月,则达到了每天3695吨!在这一过程中,粮食在整个货运量中所占的百分比相应地从95.5%下降为69.2%,使得列宁格勒居民们可以得到其他供应。
整个冬季,在拉多加湖“生命之路”上共向列宁格勒运输了361109吨货物,包括262419吨食物、8357吨饲料、31910吨弹药和炸药、34717吨燃料和润滑油、22818吨煤和888吨其他货物。另外还有2000吨抗坏血病和增进健康的高热量食品(例如巧克力和鸡蛋)运到了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在冰上运输期间所囤积的物资,足以保证从冰雪融化到恢复水路运输这一期间城内居民的供应。司机们还通过“生命之路”向内地大量地疏散难民:1942年1月,疏散了11296人,2月就上升到了117434人,3月高达221947人,4月为163392人。截至4月,总共疏散了514069人,平均每天5000—6000人!司机们还大量地疏散工业设备: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列宁格勒方面军派出3677节车皮将拆除的机器设备、珍贵文物和支援内陆的货物从列宁格勒运往拉多加湖东岸。这些运输工作中的20%都是沿冰上公路进行的。
走出谷底
随着春天的来临,气候逐渐转暖,列宁格勒城内的传染病开始流行了。1942年3月26日,列宁格勒市委和市苏维埃执委会联合作出决定,从3月27日至4月8日(实际上持续到15日)进行全市性大扫除,清理市内各街道、地下室、住宅、建筑物、下水道的所有害虫和垃圾。在此期间,除老弱病残者外,凡年满15岁的男女公民都必须上街打扫卫生。全市平均每天有30万人参加大扫除,清扫了1.6万栋建筑、300万平方米街道小巷和广场,还清理了100万吨废弃物和垃圾。列宁格勒的传染病被初步控制了。
但是,饥饿引起的营养不良仍然是列宁格勒人民的主要威胁:1942年3月仍有9万人死于该病。1942年3月,丧葬部门埋葬了89968具尸体,4月——102497具,5月——53562具。恢复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了列宁格勒各级党组织的当务之急。4月21日,列宁格勒市委和市苏维埃执委会责成各企业开办给予职工粮食补贴的内部食堂,一个星期后,全市就有5万职工在这种食堂内用膳了,5月上旬,用膳人数增加到10万人,约占全市居民人数的9%。三个月内,在内部食堂用膳的职工达26万人。6月6日,列宁格勒市委决定给全市20万工人每月补助一定数量的粮食,因此从1942年8月1日起,这类内部食堂就停办了。但从8月15日起,列宁格勒全市15个区又都开设了可供300—500人用膳的病员食堂。这样,到了9月,全市因营养不良症而死亡的病人锐减到6800多人。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蔬菜问题,全市所有的工厂企业和机关学校自开春以来都利用一切空地种植瓜果蔬菜:例如,基洛夫工厂全体工人种植了40公顷蔬菜地;列宁格勒钢铁厂工人1942年收获了40万公斤蔬菜。20万列宁格勒人一共种植了2000公顷的菜地。全市组成了633个蔬菜队(郊区468个,市区165个),管理着全部菜园地。
由于天气转暖,从4月中旬起,拉多加湖的冰面开始融化,在冰面上负责运输的汽车队经常发生溺水事故,仅4月20日就发生了80起。因此,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下令从4月21日起停止使用冰上公路。5月22日,拉多加湖水上运输恢复运转。1942年5—12月,总承载能力达3.2万吨的200多艘船只共向列宁格勒运送了779586吨货物,其中食物占50%、煤炭占15.4%、润滑油占16.7%,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占17.9%。食品主要是面粉、谷物、通心粉、黄油、脂肪、肉、糖、果酱和巧克力。另外,列宁格勒还获得4186只绵羊/山羊、7723头小牛、4388匹马、41638立方米木材、5967吨各类商品和1300吨医疗用品。同时,在夏季,拉多加湖船队和相关湖上运输工具将539597人和29.29万吨工厂设备向后方疏散。返航时,他们又为列宁格勒方面军送来31万名补充兵员。方面军通过这种措施,避免了1942年底的冬季再度发生饥荒。


城内的工厂也恢复生产了,特别是军事工业。由于缺乏燃料和电力,许多工厂不得不用手工操作。1942年1—3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制造出5.78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16.1万颗手榴弹、8.42万个雷管。此后,军工厂的产量从4月的5挺机枪、649支冲锋枪、6.79万枚炮弹和地雷增加到5月的150挺机枪、2875支冲锋枪、15.07万枚炮弹和地雷。整个1942年的军火情况如下:

为恢复城内电力供应,列宁格勒的工人阶级日夜奋战,忘我劳动,短短45天就在沃尔霍夫和列宁格勒之间架设了一条长达140公里的输电线,其中有一段长度为22公里的输电线路架设在封冻的拉多加湖上。这条重要的输电线于1942年9月建成后,列宁格勒1/3的电力由沃尔霍夫电站提供。
为保证城内燃料供应,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议,在拉多加湖施吕瑟尔堡湾的东岸和西岸之间铺设了一条水下输油管道,于1942年6月18日开始输油,每昼夜的输油量为300—350吨。
1942年秋季,为准备过冬,城内军民并肩奋战,收集了包括7.6万吨蔬菜在内的食物,大大减轻了拉多加湖运输线的负担。劳动支队维修了81531平方米屋顶和4.8万个炉子,清理了22万个烟囱,并对55万平方米烟道、墙壁和窗户加以封闭或配装玻璃。他们还修理了5万个消防栓、489688米水管和其他管道。入冬前,这些劳动支队还修复了6131座建筑。

向后方疏散难民的工作仍在继续。虽然从1941年底到次年初的冬季已经通过拉多加湖疏散了约55.5万人,但到了1942年7月初还有110万人。7月5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通过一项《关于列宁格勒的必要措施》的决议,规定撤退丧失劳动力的居民和一部分有高度技能的工人以及部分工业设备,还规定加强军队防御和其他防御措施。1941年6月29日至1943年4月1日,共撤出了近175万人。同时向国家内地撤退了近31万吨物资,其中2.8万多件工业设备(含2.2万多台金属加工机床)。
列宁格勒的防御也加强了。1942年的夏秋,列宁格勒人构筑了8100多个机枪和火炮的火力点,挖掘了1500多个掩体,构筑了200个指挥所和观察所,建造了17公里以上的街垒,25公里以上的反坦克壕和52公里以上的交通壕。总共建立了6个防御区——基洛夫区、莫斯科区、沃洛达尔斯基区、赤卫队区、维堡区、滨海区,以及在列宁格勒中央的波罗的海舰队的一个防御地带。至1942年底,共建成了150公里防坦克壕、崖壁和断崖、202 公里铁丝网、7178个步兵班战壕和627公里交通壕,包括140个预制钢铁和钢筋混凝土工事、487个装甲发射点、176个坦克和坦克炮塔掩体、1500个锥形防坦克障碍、1395个土制和木制掩体、809个建筑物内发射点、1089个指挥所/观察所或防弹护墙。
同时,列宁格勒保卫者还进行了反炮战。敌人在1942年6月前每月发射炮弹3000—4000发,7月——2010发,8月——712发,9月——926发。在红军航空兵和防空兵的打击下,德国空军轰炸的效率也大大下降:1942年,德军对列宁格勒苏军运输线的轰炸仅使货物运输量减少了0.4%,自身却损失了160架飞机。
解围的努力
1941年12月拉多加湖通往内地的铁路运输线恢复以后,列宁格勒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同时,西北方向上苏德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有利于红军的变化:1942年元旦,北方集团军群计有66.5万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160辆坦克,而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共有72.5万人、9000门火炮和迫击炮、230辆重型和中型坦克。而且,由于红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发展顺利,因此敌人无法从苏德战场其他地段抽调多余的兵力来加强北方集团军群。因此,最高统帅部认为,必须尽快粉碎敌北方集团军群并解除敌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接受了这一任务。
沃尔霍夫方面军的任务是:击败在诺夫哥罗德以北防守沃尔霍夫河的敌军,尔后向西北方向发展进攻,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各集团军共同围歼对列宁格勒实行围困的敌军。
列宁格勒方面军应协助沃尔霍夫方面军,粉碎列宁格勒城下的守敌,解除列宁格勒的围困。
西北方面军右翼部队应向旧鲁萨、索尔策、德诺方向实施突击,切断敌诺夫哥罗德集团的交通线,并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左翼集团军协同动作摧破该集团,从而加速为列宁格勒解围。
柳班进攻战役 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将实行列宁格勒—沃尔霍夫进攻战役。根据计划,突击第2集团军应从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地域的沃尔霍夫河河段向西发起主要突击,并由第59集团军提供支援,后者突破德军前沿防御后,前者将对第59集团军的战果加以扩大。尔后,两个集团军应攻往柳班、杜博维克和乔洛沃,切断列宁格勒—德诺和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铁路线,与列宁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发起进攻的第54集团军协同、歼灭柳班、丘多沃地域之敌。尔后,三个集团军应攻往西北方,与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其他集团军相配合,打破敌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方面军左翼的第52集团军将渡过诺夫哥罗德北面的沃尔霍夫河发起进攻,并协助西北方面军第11集团军歼灭德第16集团军位于诺夫哥罗德、索利齐、德诺地域的部队。第4集团军将沿基里希以东的沃尔霍夫河部署,负责支援主要突击和辅助突击,并掩护沃尔霍夫方面军右翼。
为完成这一战役,红军共在这一方向投入了32.57万人。
与拉多加湖和伊尔门湖之间地带的第54集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第4、第59集团军,突击第2集团军,第52集团军)对峙的是德第18集团军的17个师,他们在沃尔霍夫河左岸和基里希附近组织了坚固防御。沃尔霍夫方面军对敌优势是,人员多1.2倍,坦克多2.2倍,炮兵多0.5倍。在进攻地带(30公里),第54集团军仅在人员和火炮方面略占优势,敌人在飞机方面占优势。
按照红军最高统帅部的计划,参加进攻的部队应于1941年12月26日前进入出发阵地,并完成兵力集结。但到了12月底沃尔霍夫方面军仍未集结完毕,其中第59、突击第2集团军只有1个师到达。为此,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将进攻时间推迟到次年1月6日。然而到了这时,第59集团军也只展开了5个师,还有3个师尚在开进途中;突击第2集团军只有一半多一点的部队到达;其余的兵团、集团军炮兵、运输车辆和某些部队还沿着唯一的铁路跟进;航空兵也没有到达。即使是已经到达的部队,其保障工作也很差劲:第59集团军的炮兵没有光学仪器和通信器材,有些炮兵连甚至没有火炮前车;运载技术装备的列车也开到各集团军的原来配置地去了。梅列茨科夫只好向斯大林告急,斯大林派红军炮兵主任沃罗诺夫来到沃尔霍夫方面军。沃罗诺夫带了几节装着电话机、野战被复线和炮兵仪器的车皮,部分地解决了方面军的弹药供应,但方面军一直没有充足的炮弹,到1月初,军队的弹药基数不足1/4,粮秣的储备更是微乎其微。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1942年1月6日,在方面军部队尚未集结完毕之时,第59集团军就仓促发起了突击,其先头部队先遣师力图夺取并扩大沃尔霍夫河西岸登陆场,以便突击第2集团军次日向西顺利进攻。但该集团军遭到了敌人的顽抗,当日日终前不得不停止进攻,在许多地段也被迫退回原地。
1月7日,第59集团军余部和突击第2集团军再度发起进攻,企图突破敌人在沃尔霍夫河的防御,但由于协同不良,部队损失惨重,突击第2集团军在进攻的头半个小时内即损失3000多人。1月10日,最高统帅部下令停止进攻。与此同时,第54集团军在波萨德尼科夫—奥斯特罗夫地域的冲击也未奏效。1月13日,沃尔霍夫方面军在各选定突破地段建立了突击集团后,再度发起进攻。突击第2集团军向柳班实施了主要突击,第59、第52集团军分别从翼侧支援该集团军。由于缺少道路,积雪很深,给军队机动和供应造成了困难:弹药、粮秣不足。仅在主要突击方向和第59集团军左翼,经顽强战斗才于1月25日前在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以南突破了敌人防御。骑兵第13军进入了突破口。突击第2集团军各兵团在发展进攻中,于1月底前以狭窄楔形队前进达70—75公里,并从西南深远包围了敌柳班—丘多沃集团。至此,已有10万红军楔入了德军后方。
为配合沃尔霍夫方面军完成对该集团的合围,2月底,第54集团军与突击第2集团军对进,向柳班总方向实施了突击。第54集团军在基里希以西突破敌防御后,于3月15日前推进22公里,并从东北进至柳班接近地。但因敌人抵抗日益增强,红军未能发展进攻和完成对敌合围。由于第4集团军迟迟无所作为,敌人得以从第16集团军和西线抽调兵力增援柳班,同时抽调了第1航空队的250架轰炸机支援地面部队,并于3月底挡住了第54集团军的攻势。3月15日,德军对突击第2集团军侧翼实施猛烈的反突击,19日在该集团军突破口根部切断其重要交通线,并于次日合围了该集团军。3月27日,第52、59集团军打开了一个3—5公里的缺口,但仍未能解救该集团军。
4月初,梅列茨科夫本来打算恢复进攻以解救被围的突击第2集团军,但碰上了春季泥泞,道路只能步行,突击第2集团军供应、通信联络和军队指挥均中断,集团军司令员克雷科夫亦病倒。4月20日,经斯大林同意,梅列茨科夫将其副手弗拉索夫派到包围圈内接管了该集团军,并令其重新振作突击第2集团军的进攻,若失败,就设法让该集团军突围。梅列茨科夫后来这样评价了他的副手:“这个丧尽天良的冒险分子根本就不想改善前线的态势。我迷惑不解地观察着我的副手,他在会议上沉默寡言,毫无主动性。弗拉索夫执行我的指令心不在焉,我很生气和不满,当时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我的印象是,弗拉索夫不甘心当方面军副司令员,这个职务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他想得到‘更显眼’的岗位。当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克雷科夫将军病重的时候,弗拉索夫被任命为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员。”
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霍津认为:只要把沃尔霍夫方面军并入列宁格勒方面军,他就能以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现有兵力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为此,4月23日,最高统帅部命令列宁格勒、沃尔霍夫方面军合并列宁格勒方面军,霍津任司令员,原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改任西方向总指挥部副司令员,后任第33集团军司令员。新列宁格勒方面军分为沃尔霍夫和列宁格勒两个军队集群。4月30日,柳班地域的进攻被迫停止。

为解救突击第2集团军,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霍津的建议下,最高统帅部于5月14日命令突击第2集团军向东突围,同时第59集团军从包围圈东面实施进攻。突围成功后,突击第集团军应与第59、52集团军会合。但是,第59集团军部队实力严重不足,缺乏坦克和预备队,突击第2集团军亦十分虚弱,结果,两路苏军迟迟无法会合。德军于6月上旬封闭了红军之前打开的狭窄走廊。此时,包围圈内仅剩2万人。
6月8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刚刚合并的列宁格勒方面军重新拆分,霍津被解职,改任第33集团军司令员,而原第33集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则重新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原列宁格勒军队集群司令员戈沃罗夫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
7月10日,突击第2集团军除少数人突围外,全军覆没,弗拉索夫亦叛国投敌,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随后,弗拉索夫更是与德国法西斯沆瀣一气,利用战俘拼凑了所谓“俄罗斯解放军”,屠杀苏联人民。

柳班战役未能解除列宁格勒之围。相反,红军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1月7日到4月30日,红军牺牲、被俘和失踪95064人,负伤和患病213303人,合计308367人。在尔后的突击第2集团军突围战役中,红军又牺牲、被俘和失踪了54774人,负伤和患病39977人,合计94751人,其中突击第2集团军阵亡、失踪或被俘人数超过6.6万。
关于此次战役失败的原因,原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霍津后来总结道:





杰米扬斯克包围圈 在柳班进攻战役发起的同一天,杰米扬斯克(迭勉斯克)进攻战役也打响了。根据计划,西北方面军(突击第3、4集团军,第11、34集团军,方面军空军;司令员为库罗奇金)应以基本兵力在旧鲁萨和托洛佩茨两方向进攻,而以第34集团军围歼敌杰米扬斯克集团:第34集团军应从正面牵制敌杰米扬斯克集团主力,而以翼侧各师协同第11集团军和突击第3集团军各一部对配置在杰米扬斯克地域的敌军集团翼侧实施突击,将其围歼。方面军在兵力兵器上比敌人(德第16集团军8个师)多0.5—1倍。但用于直接围歼杰米扬斯克集团的第34集团军未占此种优势:该集团军5个师当面有德军近4个配置在第一线的师。森林沼泽地和很深的积雪,对实施进攻造成了巨大困难。

1月7日,方面军右翼的第11集团军沿旧鲁萨方向发起冲击,在进攻第一天内推进了6—7公里,第二天则累计推进了约50公里,前出至旧鲁萨东郊。集团军编成内的几个滑雪营绕过德军支撑点,跨过城市北面冰冻的伊尔门湖,切断了从旧鲁萨通往希姆斯克的公路,集团军其他部队则沿南面的洛瓦季河掘壕据守。1月10日日终前,该集团军从北、东北和东面包围了旧鲁萨。但随后夺取城市的战斗由于敌人的顽抗而遭到迟滞。
同在1月7日,第34集团军沿杰米扬斯克方向发起进攻,一举突破德军防线。但由于天降大雪,部队进展缓慢。该集团军左翼和突击第3集团军右翼的多数部队在进攻的头几天就陷入了进攻敌各支撑点的持久战。该集团军右翼部队力图切断雷奇科沃—波拉铁路线,但进展同样缓慢。1月中旬,第34和突击第3集团军前出至杰米扬斯克南面的沃托利诺和莫尔沃季齐地域,从南面将德第2军包围在镇内。由于敌人在杰米扬斯克南部顽强抵抗,方面军司令员库罗奇金下令绕过敌人支撑点,切断其交通线。到1月底,西北方面军几乎将德第2军彻底包围在杰米扬斯克,只有一条狭窄的拉穆舍沃走廊将该军与第16集团军在旧鲁萨地域的其他部队相联结。
与此同时,西北方面军左翼的突击第4集团军在托洛佩茨方向顺利进攻。
1月2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准备用于粉碎敌勒热夫—维亚济马集团的突击第3、4集团军编入加里宁方面军,突击第3集团军一部兵力则转隶第34集团军。

为保证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地带进攻战役的顺利发展,大本营于1月26日以突击第1集团军和近卫步兵第1、2军加强西北方面军,并命令西北方面军由旧鲁萨地域向南和由莫尔沃季齐地域向北实施突击,围歼杰米扬斯克登陆场之敌:第34集团军和新到的两个近卫步兵军负责将德军包围在杰米扬斯克,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则赶往索利齐和希姆斯克,切断据守诺夫哥罗德和旧鲁萨的德军交通线。
1月29日,在没有道路、积雪很深的情况下,近卫步兵第1、2军从北面攻向拉穆舍沃走廊,第34集团军从南面发起冲击。2月26日,近卫步兵第1军和第34集团军步兵第42旅终于在扎卢奇耶附近会师。近卫步兵第2军未遇敌人激烈抵抗,于2月底前进抵霍尔姆市接近地。由于近卫步兵第1、2军的进攻,敌旧鲁萨集团和杰米扬斯克集团被切断,由第16集团军步兵第2、第10军的6个师组成的敌杰米扬斯克集团7万人(一说9.5万人)被包围在杰米扬斯克地域。在包围战期间,德军损失3个师,阵亡1.2万人,损失185门火炮、135门迫击炮、29辆坦克、340挺机枪、4150支冲锋枪和步枪、320辆摩托车、560辆自行车和125辆补给大车。而包围圈内德军一昼夜的粮食、弹药、油料最小需要量约达200吨。
包围杰米扬斯克后,大本营命令库罗奇金尽快消灭被围德军,尔后开赴西北方、协助列宁格勒、沃尔霍夫方面军打破列宁格勒遭受的封锁。大本营将加里宁方面军的突击第3集团军、第34集团军和近卫步兵第1军全部归库罗奇金指挥。3月初,大本营又提供了5个炮兵团和3个迫击炮团,3月中旬又提供了一个航空兵突击群。
3月6日,库罗奇金发动了对包围圈内敌军的攻势。德军依托大量支撑点,迫使红军分散力量各个解决,并迟滞其前进以争取组织坚固防御的时间。红军对被围敌军集团也未能从空中严加封锁,结果,德军运输航空兵仍然能给被围部队空投补充兵员、弹药和给养:仅3月内就向杰米扬斯克地域出动了飞机3000余架次,增援近10个营以及大量弹药和给养。从2月19日到5月18日,敌人平均每天给包围圈内空运273吨补给品,并运出2.2万名伤员和1.5万名补充兵员,却因此损失了265架运输机(一说262架)和大量本来就紧缺的燃油,以及383名空勤人员。
3月16日,德北方集团军群在旧鲁萨以南地域集结了5个师编为“赛德利茨”军级集群,该集群将从旧鲁萨向东进攻,解救被围的德第2军。3月20日,该集群向拉穆舍沃方向第11集团军和突击第1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击,进攻由大量航空兵支援。稍后,敌被围部队也在扎卢奇耶以北向拉穆舍沃方向实施了相向突击。经过一个月在泥泞条件下的激战,4月21日(一说23日),东西对进的两路德军会师了,并在拉穆舍沃地域打开了一条宽4公里的走廊。4月底,该走廊又扩大到6—8公里。
5月3—20日,西北方面军发动了旨在封锁拉穆舍沃走廊并肃清敌杰米扬斯克集团的进攻,但因军队准备不足,进攻收效甚微。德军在整个1942年一直坚守着拉穆舍沃走廊。
在杰米扬斯克进攻战役中,红军牺牲、被俘和失踪了88908人,负伤和患病156603人,合计245511人。红军付出了如此重大的代价,却未能歼灭杰米扬斯克合围圈之敌,这是因为:方面军和各集团军首长没有进行合围战役的经验;将兵力分散在宽大的正面并沿许多方向进攻;缺乏足够的加强兵器;敌情侦察组织不周。
第二次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 1942年7月初,苏军情报部门获悉一股德军在锡尼亚维诺和丘多沃地域集结,可能正在准备向沃尔霍夫大举进攻。为防范德军的进攻,并为己方更大规模的进攻行动铺平道路,列宁格勒方面军于7月底和8月初发起几场局部进攻,打击列宁格勒以南的德军:第42集团军自7月20日至8月26日向旧帕诺沃发起进攻;第55集团军自7月23日至8月4日向普特罗洛沃和亚姆伊若拉地段发起进攻。但是,这两次进攻代价高昂且进展不大,只夺取了德军在普特罗洛沃和亚姆伊若拉的支撑点。不过,这两次进攻迫使德第18集团军将第121、第61步兵师、第5山地师、第12装甲师一部调至受威胁地域。与此同时,为消灭德军突出部和降低德军在列宁格勒发起进攻的概率,西北方面军分别于5月3日至20日、7月17日至24日、8月10日至21日、9月15日至16日,多次向杰米扬斯克和旧鲁萨的德军发起进攻,均未取得进展,不过牵制了德第16集团军,使其无法支援列宁格勒的第18集团军。
7月23日,希特勒签发了第45号指令,要求北方集团军群实施代号为“魔火”(又译为“鬼火”“猛烈射击”)的战役,要在9月初以前拿下列宁格勒。为此,希特勒命令曼施泰因的第11集团军司令部连同5个步兵师从塞瓦斯托波尔北调,增援第18集团军,一些重型火炮也已调往该地区。一周后,陆军总部将该计划更名为“北极光”。
但是,红军却抢先德军一步发起了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苏军最高统帅部要求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抢在德军有可能发起进攻前实施一场大规模突击,可能的话,打破德国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主要突击目标为拉多加湖以南的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姆加突出部,在这里有一条宽16公里的地带把两个方面军划分开。对此,梅列茨科夫后来评论道:
选择这一方向的优点是:它是从东南通向涅瓦河和列宁格勒最近的路线。可惜的是,该突出部的地形和其他地区的一样,很不适于展开进攻行动。这里的泥炭开采场面积很大,从拉多加湖岸边一直延伸到锡尼亚维诺村,而锡尼亚诺维村以南则是茂密的森林和大片的沼泽地,步兵在这里都难以通行,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军队的机动,而对防御的一方却十分有利。在这个方向上惟一干燥的地方是锡尼亚维诺高地,它高出周围的平原10—15米。自然,它就成了我军进攻路线上的敌主要阵地,而且敌人从高地上可以观察方圆数公里的情况。
在11月个内,德国占领军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使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成为攻不破的堡垒。他们利用各种地形,沿着河流湖泊、深沟和沼泽、高地和森林地带,构筑了防御阵地,设置了许多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在抵抗枢纽部中央配置了炮兵和迫击炮连。防坦克火炮的密度每平方公里正面平均为七八门。人员则在坚固的掩蔽部内,阵地前沿架设了铁丝网,埋设了地雷。
这样一来,本来就不便于进攻的地形就变得更易守难攻了。因此,德军指挥部根本没料到苏军会在这一方向展开进攻。德军陆军元帅曼施泰因后来写道:“我们从来没有在这种地形上组织过突破。”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2008年中文版,第253—254页
战役总的意图是:在波罗的海舰队和拉多加湖区舰队协同下,以两个方面军的相向突击来击溃敌姆加—锡尼亚维诺集团,从陆上突破列宁格勒的围困。为了达到出敌不意的效果,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部和司令部采取了一系列散布假情报的措施,但未能如愿。而且,红军对敌第11集团军已调往列宁格勒地域一无所知。

8月19日,列宁格勒方面军第55集团军发起进攻,其步兵第268师强渡涅瓦河,在伊万诺夫斯科耶和乌斯季托斯诺夺得几座小型登陆场。但是,由于指挥不力,炮兵和工程兵支援不足,再加上敌人的顽抗,该集团军未能扩大登陆场。敌人迅速调来了两个团来增援,第55集团军从涅瓦河登陆场向东突破的行动失败了。戈沃罗夫不得不推迟行动,以等待沃尔霍夫方面军从东面发起进攻。
8月27日,沃尔霍夫方面军第8集团军向德军第227与第223步兵师接合部发起进攻。在进攻的第一天即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渡过了乔尔纳亚河并突破了敌军防御。第二日日终前,前出至锡尼亚维诺东南接近地。但是,该集团军的冲锋枪子弹由于大量浪费而不足,且敌人又增援了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并加强了火力密度,从进攻第三天起速度便慢下来。该集团军直到8月31日才到达锡尼亚维诺南接近地,距涅瓦河岸仅隔7公里。这时,敌人又向锡尼亚维诺地域派出了援兵和坦克。
由于第8集团军损失严重,梅列茨科夫不得不投入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尽管如此,第8集团军中央部队在锡尼亚维诺南部的突击还是于9月1—2日失败了。左右翼部队也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9月5—6日,梅列茨科夫换下了损失严重的部队,投入了新锐部队。9月7日,新锐部队到达锡尼亚维诺东南沼泽地,但由于必须穿过敌人火力网,且遭到空袭,他们的力量已遭削弱。
9月3日,列宁格勒方面军第55集团军和涅瓦河战役集群再次投入战斗,强渡涅瓦河并从东岸登陆场发起突击,力图与沃尔霍夫方面军会师。但由于指挥不力和火力不足,他们被迫于12日退回出发阵地。
9月5日,梅列茨科夫被迫将重新组建的突击第2集团军余部投入战斗,但仍未能取得进展。敌人也将第26军的4个师投入战斗,阻挡了红军的进攻,并发起反突击。
9月10日,曼施泰因集结了第11集团军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从东南进攻红军突破口,但步兵遭到猛烈的火炮和迫击炮火力、坦克遭到了地雷场而损失惨重,进攻失败。曼施泰因遂下令第11集团军压制红军炮火,并准备从南北两侧实施进攻。9月4—20日,德军另外4个师从北、西、南三面发起反冲击,将进攻的红军击退到锡尼亚维诺东南—盖托洛沃突出部。
9月21日,曼施泰因从南北两面进攻锡尼亚维诺东南—盖托洛沃突出部。25日,包围了第8、突击第2集团军主力。但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部队于26日再次向东发起进攻,在河东岸夺得了几个小型登陆场,但未能继续扩大。10月1日和10日,红军被迫退回原来的阵地。10月15日后,列宁格勒战线一直稳定到年底。德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2.6万人。
在第二次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中,红军牺牲、被俘和失踪40085人,负伤和患病73589人,合计113674人,未能解除列宁格勒之围,但破坏了德军的“北极光”计划,使其无法再向列宁格勒突击。
“火花”行动 1943年1月,红军再次发起了解围列宁格勒的行动。苏军统帅部的企图,是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向锡尼亚维诺和第五工人新村方向实施相向突击,尔后向南发展进攻至莫伊卡河、米哈伊洛夫斯基镇、托尔托洛沃一线。

沃尔霍夫方面军担任主要突击的是突击第2集团军,该集团军辖12个步兵师,2个滑雪旅和4个坦克旅(共21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任务是摧毁利普卡、盖托洛沃地段的敌军防御,向锡尼亚维诺实施主要突击,前出到第一工人新村、第五工人新村、锡尼亚维诺地区,尔后继续发展进攻,直到同列宁格勒方面军部队会合为止。第8集团军应以部分兵力在该地以南向托尔托洛沃、米哈洛夫斯基镇实施辅助突击。由空军第14集团军(约有飞机450架)负责支援沃尔霍夫方面军突击集团的进攻。
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是第67集团军,任务是从冰上强渡涅瓦河,把主要作战力量集中于马里诺、锡尼亚维诺方向,突破敌军在莫斯科夫斯卡亚杜布罗夫卡、施吕瑟尔堡地段的防御,在第二工人新村、第六工人新村地区与沃尔霍夫方面军部队会合,尔后前出到从莫伊卡河河口至克尔科洛沃的莫伊卡河地区。集团军编成内共有7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1个滑雪旅和3个坦克旅,拥有19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00辆坦克。为了配合第67集团军部队作战,还调用了红旗波罗的海舰队88门130—406毫米的火炮。由空军第13集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总计约450架作战飞机)负责支援第67集团军作战。

在两个方面军当面,是敌第18集团军的26个师,其中在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纵深不超过15公里)的兵力密度最大,仅在姆加城和拉多加湖之间就有约5个师,共有约7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5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各师的人员也都已补充足额(每个师有1—1.2万人)。这个突出部地域的森林沼泽地,对敌人组织防御十分有利。锡尼亚维诺泥炭采掘场一带的广阔地域沟壑纵横,坦克和炮兵均难以通行。各个工人新村沿道路两旁的砖石建筑物被敌人构成环形防御工事,所有空地都建成了绵亘的坚固筑垒地带,其中有抵抗枢纽部和许多支撑点,都配备了大量火器,并广泛地构筑了堑壕、散兵壕、掩体和掩蔽部。
在这一地段,红军步兵比敌人多3.5倍,炮兵多5—6倍,坦克多9倍,飞机多1倍。

1月11日晚,航空兵对敌炮兵阵地,突破地带内指挥点、机场和铁路枢纽实施了密集突击。1月12日9时30分,两个方面军开始了强大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突击第2集团军和第67集团军的该准备分别进行了1小时45分和2小时20分之久。炮火准备结束后,第67集团军从冰上迅猛强渡了涅瓦河,并攻占该河左岸,该集团军左翼向施吕瑟尔堡发动进攻。当日日终前,两个方面军分别从东西两面对进3公里。13日日终前,两个方面军的距离缩短到5—6公里,1月14日,缩短到2公里。

1月15—18日,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奋力向前推进,相互靠拢,同时向两翼扩大突破口。敌军伤亡惨重,阵地相继丢失。红军对防守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北部的敌军的合围圈越收越紧。

1月18日上午,突击第2集团军和第67集团军部队在第一工人新村和第五工人新村地域胜利会师。被围德军试图强行突围,并与力图歼灭被围德军的红军部队爆发了激烈战斗。当日中午,施吕瑟尔堡和利普卡解放。日终前,拉多加湖南岸的敌人已被肃清,零散的小股敌人也遭到歼灭。沃尔霍夫方面军部队还在上述战斗中缴获了一辆德国新设计的“虎式”重型坦克。被围德军残部于1月19—20日逃往锡尼亚维诺。至此,两个方面军已经沿拉多加湖南岸打开了一条8—11公里宽的走廊。17天内,红军在该走廊铺设了铁路、汽车公路各一条。敌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终被突破了!

饱经苦难的列宁格勒人民奔走相告,热泪盈眶。他们激动地欢呼着:“红军会师了!”“乌拉!列宁格勒!”“乌拉!斯大林!”亲历了整个围困战的诗人吉洪诺夫在1943年1月21日《红星报》的一篇文章上写道:“前所未有的欢乐热潮冲击着这伟大的城市。最近一些日子来,全城一直在期待,在希望,在为自己的英雄们骄傲。全城了解,在那边,在涅瓦河对岸,他们的英勇子弟兵正在奋战。他们默默地期待着来自前线的消息,感觉到解放的时刻即将来临。”列宁格勒的各工厂、机关和学校都举行了庆祝大会。人们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一位老工人高兴地说:“昨晚,大家是多么的快乐啊!我们早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现在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敌人想困死我们的黑镣铐被砸烂了!”一位在突围战斗中英勇负伤的红军战士豪情满怀地说:“1月17日的早晨,我们连夺下了第一工人村,我这时才进了野战医院。我在保卫列宁城的战斗中负了三次伤。为了使大家少流血,我流了三次血。我决心为最后战胜德国法西斯而献出自己的全部鲜血,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2月7日,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在芬兰火车站迎来了从苏联内地开来的第一列火车。
两个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第67集团军和突击第2集团军试图在锡尼亚维诺—姆加方向上继续进攻,但未获进展。敌人不断向这里调来新锐部队,守住了高地。为打消敌人重新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第67集团军和突击第2集团军在第二基洛夫镇以北和以东、第六工人新村以南、锡尼亚维诺以北、贡托瓦亚利普卡以西和盖托洛沃以东一线转入顽强防御。第67集团军继续扼守莫斯科夫斯卡亚杜布罗夫卡地域涅瓦河左岸一个不大登陆场。1月30日,红军停止了进攻。
这次解围战役,红军付出了33940人阵亡、被俘和失踪以及81142人负伤和患病的代价,取得了列宁格勒附近的作战主动权。列宁格勒市、列宁格勒方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情况骤然好转,德军和芬军会合的威胁消除了。
“火花”行动结束后,虽然初步解除了敌人对列宁格勒的围困,但还没有完全解决恢复该城与各地联系的任务。所有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仍然留在敌人手中,且德军重兵集团仍盘踞姆加车站地域,所以德军仍有再次突向拉多加湖和重新封锁列宁格勒的危险。为此,红军又发起了“北极星”行动,力图击败敌北方集团军群,解放整个列宁格勒地区。根据计划,西北方面军负责清除杰米扬斯克突出部,经旧鲁萨和德诺向普斯科夫、纳尔瓦推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负责对列宁格勒周围的德国第18集团军展开进攻,消灭姆加突出部,最后与西北方面军辖内部队会合,包围列宁格勒以南几乎整个北方集团军群。

2月10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首先从北部发动进攻,但只向前推进了几公里就遭到敌人强烈抵抗,被迫先后于13日和20日停止了进攻。2月15日,西北方面军向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发起了主要突击,并于28日清除了敌人固守了17个月的杰米扬斯克登陆场,但未能全歼突出部敌军。在第二次杰米扬斯克进攻战役中,红军阵亡失踪10016人,负伤患病23647人。

嗣后,三个方面军又于3—4月开始了“北极星”行动的第二次尝试,但未取得多大战果。红军于4月2日被迫停止进攻。
在1—3月的进攻战斗中,红军战损严重:仅西北方面军在3月就损失了103108人,其中彻底损失31789人。德军也受到很大损失:1943年1月后,北方集团军群几乎已没有战役预备队,各部也伤亡惨重,仅西班牙第250步兵师在2月份的战斗中就损失了3200人,相当于该师总兵力的30%,其他各师也大抵如此。由于严重的消耗,补充兵员也严重不足,北方集团军群此后再也无法阻挡红军进攻的浪潮了。

在1943年夏秋战斗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以积极行动打破了敌人再度前出拉多加湖沿岸和重行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红军肃清了沃尔霍夫河岸基里希登陆场的德军,攻占了敌人坚固防御枢纽部锡尼亚维诺,从而改善了自己的战役态势。

参考资料
1、【美】戴维·格兰茨:《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
2、陈仲厚:《保卫列宁格勒》
3、【苏】阿达莫维奇等:《围困纪事:列宁格勒大血战》
4、《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5、《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6、【苏】莫罗佐夫、帕罗季金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5、6卷
7、【苏】格列奇科等主编:《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
8、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
9、【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
10、【德】蒂佩尔斯基希:《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