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明】新国辩笔记《未来五年,中国考研更应该扩招还是缩招》华工vs复旦

声明:本文章为新国辩笔记,内容来源@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仅供参考学习,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符号说明:蓝色为对方在质询或申论中提出的质疑,红色为判罚意见,(X)表示观点/证据不采纳或被推翻,(1)表示观点证成或证据有效力,划线表示该口径在后续环节中被推翻,(—)表示双方均未证成或证据对冲。

未来五年,中国考研更应该扩招还是缩招
华南理工vs复旦
正方
定义:不改制度
环节二改口径:不改制度的前提是聊狭义考研
正方可以修改配套政策,类比征兵
扩招:研究生不等于考研扩招。(反方:保研不是考研)
(正方:考、保都扩招)(反方:考不扩,保扩)
(反方:正方需要总量和考研比例都扩大)
评:正方改考研制度,正反方都可以不改总量改比例/改总量也改比例(对等)
判准:(未明确表示)
背景:日常研究生招生增长6%,疫情22%
论点1:毕业生分流到国内,减少就业压力(X)
论据:
(1)失业率19.9%,美国签证下降99%,本科生就业需求减少16%
求职者增加69%,景气指数1.56,降低26%(X)
(反方1:需要举证未来五年的就业问题,现在的不行)
正方:根据现在的数据推算未来不景气
(反方2:观念问题,眼高手低)
正方:经济整体不好,眼高手低的少——论点2的领域缺人
(反方3:疫情后开放了之后,2022年7月-11月后失业率下降了3%)(1)
(反方3-2: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业反而出现了上升)(X)
正方:2009年后经济持续下降,中等收入陷阱
(反方3-3:预测2022年之后经济增长5%以上)(1)
评:反
论点2:储备战略性人才,弥补高端型人才缺口(1)
论据:
(1)千人研究生中国2人vs西方9人,6.08%vs 西方21.07%(1)
(2)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交叉学科,芯片缺口人才26万(—)
(3)钟南山,全科医生缺口70万,排名全球90名(—)
(反方1:有行业要扩,有行业要缩,整体趋势如何判断)
正方:所有专业都扩招
正方2:交叉学科,如计算法学的出现让原本拥挤的专业也要扩招
(反方2:如果资源分配下降,质量会继续下降)
正方:不扩招无法补充人才缺口
正方:反方也不能解决质量问题(—)
(反方3:保研也可以解决交叉学科问题,例如只招收推免生的专业)
评:正
论点3: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势所趋(1)
论据:
(1)日本学者,研究生学历可以实现人才红利
(2)美国,中产的学历门槛不断提高
(反方1:人才质量会下降——反方论点1)
正方:增加老师的数量、人均教育经费等等,120亿的经费投入并不多
1万3千999亿的教育经费总量,且经费增速4%。(1)/(X )
反方:扩导师也需要钱,应该纳入成本(该口径是否纳入,不同评委意见不同)
(反方2:学生质量已经差了,找不到质量好的导师)
正方1:堆人数是培养高质量的最基本方法,20万留学生vs1个钱学森(1)
(类比)培养新国辩辩手需要培养大于四个人(1)
正方2:科研机构承担部分责任
评:正/反
攻防1:考研可以实现双非大学的阶级上升(1)
(反方:双非可以拿到更高比例的保研名额)
正方:现行制度下,名校的保研名额更多,所以减损了考研的人群阶级上升的途径
反方1:能者居之也是一种公平
反方2:考试只是逆袭的机会,不是真正的公平
评:正/平
反方
定义:总量不应该扩招,保研比例大于考研
(正方1:合题性问题:比例调整是否属于扩招和缩招的讨论)
反方:如果讨论的是总量,题目应该叫“研究生总量”
(正方2:质疑反方态度:考研全部取消是不是理想状态)
(正方3:人数不变怎么提高质量)
判准:研究生质量
背景:中国研究生规模世界第二
评:反方定义合题
论点1:缩招可以弥补财政缺口,减少质量问题(X)
论据:
(1)安徽奖学金减少,清北人均经费是西方七分之一,
(2)部分大学取消研究生宿舍,需要额外支付1万元/月
(3)南昌大学研究:导师交流时间40%达不到45分钟
评:正(见正方论点3)
论点2:毕业生不满足就业需求
论据:
(1)智联招聘,68.3%缺实习,44.9%缺技能,20%缺学历
(2)集成电路缺少的是最低端和最高端的人才,都不是考研能解决的
评:不纳入
论点3:保研比考研好(—)
论据:
(1)考研大三大四花时间考试,保研可以先进实验室开始研究
(正方1:需要先筛选再培养,绩点的筛选导致有能力的人可以研究)
反方:反方模式会增加时间成本
(正方2:没有能力就先开始研究更浪费时间)(1)
(2)九成大学认为保研学生质量比考研好
(正方1:保研的水分导致质量的评判是不准确的)(—)
(3)浙江大学,考研生基础差/某个研究,考研生考试能力强,科研能力低。
(正方0:反方需要论证考研可以替代保研)(X)
(正方1:怎么把质量差的研究生筛选出去?)
反方:考研做不到,保研能做到
正方质疑保研的选拔机理:是否意味着应该用自主招生代替高考
论据:中科大少年班
(正方2:保研生本来就比考研生的质量好,与制度无关)(1)
正方:北京大学研究,考研生科研能力更高(对冲数据)
(正方3:考研也看科研能力)(—)
论据:北京协和医学院复试要了一个初试分数更低的,华南理工初试复试比例相同
反方:保研比考研更看重科研能力
反方2:考研初试3:1,复试1.2:1,复试基本不筛选人,不能突出科研能力
反方3:考研质量的问题来自于死记硬背的选拔制度,人才过于应试
(正方4:考研保研可以都扩招)
评:平/正
评委点评:
HJB:(印象票正)
(1)正方环节二口径跳动问题:是否改变考研制度
接受正方的口径跳动,原因:达成共识时对政策认知有问题
正方跳动后回应了反方提出的新政策,不是恶逃,可以接受。
(2)反方论证责任高,证成度低
正方核心主张:
1. 减轻就业压力(反方挑战成功:就业前景数据)
2. 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正方成功)
3. 阶层跃迁问题(非论点)(成立)
反方核心主张:总量减少+比例调整
(问题:1. 奇袭要求正方无法拉平 2. 两个都加作为回应)
1. 提高质量(正方挑战成功:总体资源增加+堆人数)
2. 保比考好(正方挑战成功:数据对冲+保研成绩本来就好的机理)
LQY:(印象票正)
(1)本科毕业去向问题
正方:岗位减少,就业人数增加
反方:失业是暂时的,会改善
反方:学历不是关键问题+观念问题
(2)双方政策跳动
正方:总量也要减少/增加
反方:总量不变,只调整比例
(3)人口红利
正方:堆人数
反方:缺最高端和最低端,考研做不到
正方:考研可以做到+保研不一定
正方:有的是钱(值得进一步推敲)
正方:可以招导师(存在逻辑问题)
反方:导师找不到/没有钱
LY:(印象票反)
(1)终局战场判断(方法略)
1.就业问题
正方:未来五年的经济形势没有足够论据
反方:失业问题没有论述清楚
正方没有论证成功
2.高精尖问题
正方:缺少堆人数导致高质量的证据
3. 保研和考研谁更好
保研有水分
反方:考研提倡浑水摸鱼+应试突击的导向
4. 资源问题
正方:师生比问题,为解决教师资源来源的问题
投票结果:正方5,反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