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火灾(和宋瑞有关的部分)、《宋史·文天祥传》辩证、对道教佛教的批判、个人拙见
独活氏【首发自制】
【转载】2020.11.19来源于网络的网页截图

《宋史·文天祥传》辩证
(本文转载于杨正典的《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一书)





对道教佛教的批判
(本文转载于杨正典的《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一书)











【以下仅为我的一些拙见】
大概是2020年到2021年交界的时候,看完杨正典的《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一书。我最大的收获是——男神有很多思想观念,站在当时的角度来说是超前的;现在的角度来看是进步的;让我这个现代人都有些惭愧自己的保守和落后。
看完《文天祥评传》、《南宋全史》二给我的感觉是——宋朝时期的大众对道教和佛教都是包容的,宗教也和儒家还有后来的理学有所融合,所以能为当时大部分人所接受。
《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这本书上说,他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一直以批判为主,作者引用了很多论据进行说明。我不否认,但不完全认同,认为有待商榷。
古人普遍很重视子嗣和香火传承,有着很强的宗族观念。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道生,次子叫佛生。难道他不喜欢或不在乎?那为什么最后会过继儿子呢?这显然不可能,也很难说得通。
我的看法是:也许后来的他思想观念上因为各种自身的人生经历而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所以三十岁前后,这样给两个儿子取名。
以佛生为例,他在《六歌》中的其中一首写到:“有子有子风骨殊,释氏抱送徐卿雏。四月八日摩尼珠,榴花犀钱络绣襦”。在《四月八日》中写“今朝浴佛旧风流,身落山前第一州”。单从这两首诗歌来看,都是称赞他儿子的话(类似于现在“我家宝贝真好”一类的话)。还有在写女儿的诗《得儿女消息》中也说过“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综上所述,这三首后期所作诗歌,都提到了和“佛”相关的内容和观念,但都没有看出有批判的性质。注:诗歌创作时间我是在《文天祥诗集校笺》中看到的。
以下是几天后,我在修晓波所著的《文天祥评传》一书中找到的相关内容,可以从旁印证我之前的说法。






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态度是批判,所以有意取这样的名字的可能。就像现在网上的梗和段子,多用于调侃某某人事物,是一样的道理。
总之,如果说他从来没有,或完全不信佛教、道教,我是不相信的。说了这么多,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不是他本人,谁也不知道。只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有的,或能找到的其他文献论文,也只能仅供参考吧。
【题外话】
以前为了让生活不顺的自己得到一些心理的慰藉,让自己舒服点;为了了解佛教和家里人有一些话题可聊。于是听过一段时间的佛经,有一些也念诵过若干次。可能是我念力、愿力、信力都不够,也可能是没坚持、或细节没做好。我觉得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显著(也许是心理作用或巧合)。
道教呢是过了一年以后了解的,最早是看陈师行的视频,还有确实能让我心里清静的《常清静经》等经文。后来听了孟圆辉的《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和《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很喜欢十方韵的旋律曲调(觉得好听,会去模仿),道教是本土文化,不是舶来品。也了解了相关的一些知识。
我本身对宗教的看法就是——信一部分,但不全信(比如信因果缘分、前世今生);离“信仰”还差得远。现在求神佛保佑,也不求什么大的愿望,或最想要的,知道很难或不能达成,能实现也不是短时间或轻易可以做到。
自己对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都帮不了自己,神还帮得了你吗?发誓需要慎重,不能随便发,真到实现的时候,会发现低估了代价的沉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走出低谷的是自强不息的信仰、心态和行动……对我来说,男神女神他们就是我的信仰;生命不息,“追星”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