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运动也会过度劳累?年轻人的现状,你需要了解一下“脑疲劳”
不少忙碌的年轻人会对此产生共鸣,分明是从事脑力工作,半点体力都不费,却时常觉得全身都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甚至陷入一种越睡越困、越困越睡的死循环,如果有相似症状,那么你就需要了解一下“脑疲劳”了。

脑疲劳是什么?
脑疲劳就是大脑疲劳,是一种慢性疲劳综合症,即由于脑力工作持续时间过久、强度过大,导致的大脑血氧含量降低,血液循环不畅,脑细胞活力被抑制,主要表现为早晨醒来也不愿起床、走路抬不起腿、逃避社交、说话有气无力、记忆力减退、考前焦虑等等。
如果类似的症状才出现不久,那么证明你尚且处于早期的轻微疲劳阶段,这时还无需就医,想办法放松身心、工作学习中注意合理用脑,改善饮食,做到劳逸结合即可。
如果相关症状已经持续很久,那么可能已经进入重度疲劳阶段,需要警惕的是,这一时期的疲惫不堪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疲劳,而是很可能潜伏疾病,所以非常有必要尽快就医。
脑疲劳的原因是什么?
1. 用脑过度:这里的用脑时间并不只是坐在工位上的持续工作时间,还包括为相关工作操劳思虑的“负责任的时间”,也就是说,即使是待在家里,如果你的大脑还在思考工作,那么这一时段也是属于工作时间的。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应该超过八小时,所以如果下班了,就别再让工作困扰自己。
2. 休息不足:休息与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指出,一般情况下,一天的休息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
此处需要注意,连续睡眠才算是真正的休息,持续时间长短无法确定的打盹儿对缓解疲劳用处不大,不仅不能使人的精力恢复如初,还可能降低工作效率,即使能够短暂地让人觉得清醒不少,之后疲倦感也会翻倍涌上大脑。
3. 24小时节律:即人体系统的工作表,如:6点时身体血压会逐渐上升,心跳慢慢加快,肌体开始苏醒;23点时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们预备开展修复工作等等。
这种人体的节律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各不相同的节律才能适应各个人不同的需求和习惯,但是一旦稳定成型后就很难改变,所以如果作息不规律且不正常,身体无法适应生活节律就会造成大脑疲劳。

如何缓解脑疲劳?
1. 按摩:两手食指、中指分别夹住左右耳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揉动,速度缓而均,力度适中,按揉20次为一组;或者用双手中指按揉太阳穴3分钟。
2. 氧疗:即吸氧治疗,简单地说就是用制氧机或者氧气袋进行吸氧,在一些运动员的幕后采访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吸氧场景。
这样做能有效增加体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调节血氧供给,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最终达到预防和缓解大脑疲劳的目的。
3. 睡眠:不仅只是睡眠时长,更重要的是睡眠质量,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能活动,比如:散步、慢跑,让缺乏运动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劳累感。

同时还应该避免在睡觉前做工作,如果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睡眠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当然饮食方面也要合理,不喝浓茶咖啡,不宜过多过饱,食物来不及消化就意味着睡眠时间的胃部还必须继续工作,那么身体其它部门也必须给予相应的配合,这种不安稳的状态就很容易影响到主体的睡眠质量。
如果始终无法自行调节睡眠质量,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