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再“健身”的适马85ART还有没有“艺术”细胞?

2020-09-15 10:45 作者:评者N大  | 我要投稿


在发布会上山木先生说的两点我很在意,轻巧化的同时尽量不妥协光学设计的品质:

在保有用光学设计解决诸如色散,像散这类像差的前提下,把畸变与暗角交给后期数码修正。

这也是不少现代镜头减少体积与成本的做法,把后期容易解决的交给数据后端,让光学端大幅减负从而消减体积与重量,这也是我在意的原因:这枚象征意义的ART镜头是不是一个开端,无反版ART是否将不再执着于体积重量,这个“开端”的实战表现如何。

全新设计光学结构的尾部镜片十分靠近卡口面,充分利用了短法兰优势,相比单反版本小得多的体积,能带来如何的拍摄体验?

下面就是我的心得分享:

这是一枚高反差镜头,

即使隔着玻璃拍摄依旧可以获得高对比度的画面,清晰度感人。

解析力方面,在主流大光圈中焦镜头普遍薄弱的全开远景,这枚85dg dn依旧表现得可圈可点。

即使是全开边角依旧犀利,这个表现好得有些出乎意料。

(我拿到的不会是SSR吧?)

中距离物距就更无顾虑,完全是甜品区域,素质表现十分优异,无论是解析力,色散抑制都是顶级水准。

单论全开解析度,反差以及色散抑制,甚至可以这么说:

很可能是目前自动对焦85mm 1.4这个规格里最佳表现。

最近距离的全开细节表现也很优秀,画面反差几乎没有下降的倾向,解析度也维持得很好,这点对于静物拍摄很有帮助。

当然,由于放大倍率限制,更小的如植物花卉拍摄,肯定是勉为其难了。

由于滤镜口径缩小至77mm,口径蚀的表现确实不如单反版本,不说靠近画面边缘,稍微偏离中心区域就开始出现了“猫眼”现象,

当然,这种效果是否符合审美,由拍摄者主观判断。

焦外的虚化处理比较平衡,前,后焦外的光斑都留有一定的二线性,可能是为了焦内高反差与高解析力做的权衡。

我使用的是L口版本,配合松下强力的机身防抖,无论是近距离还是远景,手持1/2s依旧有很高的清晰度。

最后说点俗的吧:

颜值与外观,没有之前单反版那种头重脚轻的感受,这款镜头的外观更为匀称。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内外在都具有现代气息的镜头,会被主流群体所喜欢。

高素质的呈现,高速静音的对焦性能以及自定义按钮与有级/无级光圈设计,让这款镜头的实用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虽然焦外有些许妥协,但这款适马85 dg dn镜头的体积与描写力性能实在是让人惊讶,配合适当的售价(中国区域),产品力实在高得惊人。

这种“以退为进”会不会是未来适马的设计方向?我们拭目以待。

不再“健身”的适马85ART还有没有“艺术”细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