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一些父母的问题便是不把孩子当人来看

2023-08-14 10:00 作者:南方河川  | 我要投稿

这个标题很吓人,但我觉得似乎也符合事实,当然要有不同意见可以交流。这是我对于教育的一点想法。我认为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便是不把孩子当人来看。当成什么呢?当然是一种工具,或者是把孩子当成人来看待。至于具体的方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不把孩子当人看,其中一种表现便是,成为父母理想的容器。父母未能实现的,便希望孩子替他们实现,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理想安在孩子的头上,不管他是否喜欢。即使他并不喜欢,父母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或是CPU孩子,或是打着为了你好的名义对他们进行逼迫,强制去执行。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是无可厚非,但这是他们的人生。况且自己做不到的事,便希望别人去做,还强制,这不是道德有亏吗?真心要为他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去选择自己的路,而不是替他们进行选择。在这种把孩子当成自己理想的容器的情况下,每当孩子做出父母不满意的选择,相信只有少数的父母会选择尊重,因为他早就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二次机会,怎么会放弃?到这个时候父母就会用各种手段让孩子走向他们希望的正道中。不论这种手段多么残忍。2023年初一位父亲因为孩子体育只考了18分便把孩子用武士刀刺死,可悲啊,据他写下的回忆说,他有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成才,他说他很爱他的孩子。我不相信,我相信他更爱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当他看到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便打骂起来。在他眼里,孩子只是他理想的容器罢了。也许孔老夫子说的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值得我们深思。其二便是成为父母释放焦虑的对象。而这种焦虑也在外界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说什么那年级的暑假最可怕,如何如何,在贩卖焦虑。而它的来源便是家长焦虑。为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不断地施加负担,这是要跑步还是要举重啊。人生不是赛跑,最终的终点是火葬场,人人如此,那到底在比什么?比谁先进入火葬场?恐怕不是吧。想办法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一些,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其实只是一种害怕,害怕自己的子女比不上别人,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害怕被别人赶超。孔子弟子3000人,但贤人才72。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龙凤,我们要做的是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而不是一股脑的往死了竞争,去卷,这是种内耗。但这种内耗的原因是教育的不平均。中国还需要再发展,再努力才是。其三便是把孩子当成成人看。鲁迅先生说过“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只能说鲁迅先生有远见。中国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便是如此。譬如说吧,读一个故事,看完了,也就结束了,父母非得要我们讲出那些故事的意义,压根不管看不看的懂。读《西游记》我们会欣赏孙悟空的智慧与法力,但他们会希望孩子像一个B站百万UP主一样把那些阴谋,手段,底层设计,全给讲出来。在他们看来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要学会像成年人一样思考,会懂得那些其实自己都半懂不懂的道理。到了上学,刚开始学习,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语文上是曹雪芹,在数学上是华罗庚。好像他们生的不是一个儿子或女儿,而是一个同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弟弟或是妹妹。会懂得他们的一切,一遇到不满意,他们会说“你们怎么这么不懂事。”可能你根本没有给他们理解的机会吧。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困难的,要真是那么容易,那会有那么多孤独的人啊。人是一步步成熟的,不是一夜之间就能长大的。我们去读书,要是能一下就读出这么多道理,那我们为什么还在家里。 回到两千多年前,当孔子说出那句“君子不器。”时,他何曾想到现今的教育好像不把孩子当人看待了。100多年当鲁迅写下《我们现在应当如何做父亲》时,他所提出的理解,指导,解放这三条路逐一推进时,他也没有想到,如今的理解似乎也很困难了。这值得我们深思啊!

中国一些父母的问题便是不把孩子当人来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