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防撞预警系统
(注:如有不明白地方评论交流或者主页有交流方式) 一声巨响,船帆桥毁人亡,这是2007年6月15日震惊全国的九江大桥坍塌事故,至今仍敲打着人们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怎么就让船撞上了?怎么就船毁桥塌人亡了?这里除了自然及人为因素,还隐含着其他的原因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科学的剖析一下船撞桥的几个客观要因。一、桥梁分布数量的合理性。自古以来,修路架桥使得艰险变为通途,被誉为难能可贵的善举,桥梁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相对于船舶来说,桥梁却又是水面上的人为障碍物?以长江为例,据统计,总长为六千三百千米的长江上已经修建了各类桥梁或隧道共计124座之多,桥梁作为相对于船舶成为航道上的重要障碍物,其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船撞桥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由于架设桥梁数量的不科学增长。给船舶的安全航行加大了难度,极易在恶劣天气影响下形成撞桥的威胁,对桥梁安全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出台这方面行业或者国家的标准,由于事故频发,对两岸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二、航道建设。我国内航道里程长达12.3万公里,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水系。根据内河航道分级标准,我国有四级以上的航道15328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千万吨级船舶航道8631公里,只占总航道的7%。这些航道大部分建设落后于船舶航运的发展,加之内河航运的天然基础差,航道多数地方弯曲狭窄,河床不稳定,由于经济原因,航道的疏浚工作大多不到位等,这些都成为了船舶不能顺利通行,从而造成船桥相撞的诱因。三、内河运输量猛增。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时间,内河运输量量。从四亿吨一增至5002亿吨,这十年间,我国的造船也飞速发展,高速化、大型化的船舶越来越普及,很多桥梁建设从一开始就忽视了船舶的发展,这些也都增加了船撞桥的概率。四、船舶体量与外形的客观原因。根据调查显示,船撞桥事故发生的船型和体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大型平底驳船组成的船队发生撞桥事故远远多于单个船只。由于驳船队体量大,在狭窄处遇到,当桥梁通航孔方向与水流主流方向夹角较大时,岸壁效应就造成了船撞桥事故的发生。五、综上所述,目前采取的一些防撞措施造成船撞桥事故发生有多方面因素。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建立一个风险预测系统,依据计算方法行之有效地指导船舶航行的避险工作,从而降低事故风险。再就是从桥梁和船舶的构造安全考虑,实施有效的防撞措施。如卡本固定式防撞导系统,由于该结构内部采用了大量闭孔高强消能介质材料,可在撞击瞬间改变撞击方向并拨开船头,瞬间削减撞击力度达70%以上,同时延长撞击时间,能够吸收船体撞击动能超过5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轻桥墩和船舶的损伤。要加强对驾驶船舶人员的技术培训,引导他们将船舶行驶安全放到第一位,在确定航行前,对航程中所要经过的桥梁的通航、进高空、航空宽度及桥梁防撞设施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收集相关航道的水文、气象资料,预先确定遭遇恶劣天气时船舶抛锚地点,当行驶靠近大桥时使用安全航速通过。加强桥梁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在国内桥梁防撞预警系统从2011年,参与由东莞市公路管理局完成的广东省公路管 理局科研课题:太阳能激光感应限高龙门架系统课题研究项 目(粤公研2011-24),在东莞市中堂镇江南大桥进行实 施。2016年11月25日,该项目取得成功,经专家组验收合 格(粤公科验字(2016)11号)。 2018年,该系统在原有限高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舶偏 航预警、能见度预警、水位预警、AIS船舶身份识别、VHF甚 高频、船舶防互撞等功能。 2021年,经过10年探索及积累,对该系统进行全面升 级,同时系统更名为:桥隧监测预警系统。新系统增加桥隧 健康监测、坍塌预警、车辆超载预警、APP端、远程控制等 功能,而且自主研发的了自动对焦激光。升级后的桥隧监测 预警系统在软件及硬件上进行了很大的提升,不单适用于水 上桥梁,而且适用于高架桥、隧道等。 该系统本着“没事故监测、事故前预警、事故中取证、 事故后止损”的原则,致力于桥隧安全防护。 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建议?请在评论区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