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靠租借法案赢得的卫国战争吗?
说起盟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在国内的研究著作屈指可数。到目前为止,只有朱贵生的学术期刊论文《论战时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时殷弘的学术期刊论文《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对苏租借援助》及著书《美苏从合作到冷战》,李牧晨的辽宁大学硕士毕业论文《苏德战争期间西方国家对苏联租借援助》及其精编版学术期刊论文《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以及沈志华的学术期刊论文《“无条件援助”:租借与战时美苏经济关系》等。以上研究中,仅有李牧晨的研究是列出了部分具体物资数据的。因此,本文引用数据凡未注明来源者,均引自李牧晨的研究文章。
说起二战时期盟国对苏租借援助,西方国家出于某种目的,总是刻意夸大其对苏联取胜的作用,甚至声称如果没有这些援助苏联就会崩溃;而苏联官方著作往往对此刻意回避,,即使涉及到了也是着墨很少。本文试图就着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盟国对苏联援助工作的简要回顾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当天,丘吉尔在广播讲话中表示坚决支持苏联。三天后,白宫也宣布中立法不适用于苏德战争,并解冻由于苏芬战争而遭到冻结的苏联在美财产。尔后,英、美先后与苏联结为盟友。10月1日,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英国、美国、苏联三国代表会议议定书》(第一次议定书),标志着盟国对苏租借援助的正式开始。盟国对苏租借援助分期叙述如下:
(一)《第一次议定书》之前的对苏援助情况。这一时期的货物供给数量总计约为16.87万吨,包括444辆卡车,59架战斗机,4655吨金属,132446.17吨石油制品,4801.6吨化学制品及爆炸物,3980.88吨食品以及2664.97吨其他物资。
(二)《第一次议定书》期间的对苏援助情况。截止到1942年6月30日,大约相当于预定数量80%的货物被运往苏联,总计达144.54万吨。包括1311架飞机(其中1239架为散件经海运运往苏联,72架直接飞抵苏联),263具船用引擎,2010辆坦克,20辆战场维修卡车,6292辆越野吉普,36881辆载重货车,1200辆摩托车,70491挺冲锋枪,1887吨无烟火药和10488吨TNT炸药;其余物资还包括:金属43.13万吨,化学制品及爆炸物5.69万吨,石油产品17.07万吨,食物30.99万吨,其他物资7.74万吨。
(三)《第二次议定书》(1943年6月30日到期)期间的对苏援助情况。西方各国共向苏联运输310.33万吨的货物,相当于计划数量的 76%。按照援助国别构成划分来看,美援货为304.51万吨,相当于货物总量的98%;英国与加拿大援助货物为5.79万吨,相当于货物总量的2%。就货物的类型而言,包括3816架飞机,1335台船用引擎,882门海军用火炮,1206辆坦克,284辆战地维修卡车,16158辆吉普,77555辆卡车,10200辆摩托车,1719辆拖拉机,62292支轻机枪,35834吨无烟火药以及23415吨TNT炸药,21.68万吨石油制品,101.3万吨食品。
(四)《第三次议定书》(1944年6月30日到期)期间的对苏援助情况。这一时期的援助物资总量为583.79万吨,其中美国援助物资为550.22万吨,占物资总量的94%,英国及加拿大援助物资为33.57万吨,占总量的6%。从货物种类来看,美国向苏联提供了5735架飞机(其中1732架飞机为在议定书框架下以英国名义向苏联援助),70艘猎潜艇,3172台船用引擎,2958门海军炮,1770辆坦克,800辆战地维修卡车,20012辆吉普车,121947辆卡车,12716辆摩托车,2610辆拖拉机,2850挺轻机枪,包括8864吨无烟火药及64431吨TNT炸药在内的45.53万吨化学品和爆炸物,102.86万吨金属,45.39万吨石油及石油制品,1640辆平板货车,339辆蒸汽机车。
(五)《第四次议定书》期间的对苏援助情况。这一阶段援助物资的总量为562.15万吨,其中美国援助物资为529.89万吨,占物资总量的94%,英国及加拿大援助物资为32.26万吨,占总量的6%。援助物资包括2983架飞机(178架为以英国名义向苏联运送),35艘猎潜艇,2650门船用引擎,1182门海军炮,1978辆坦克,350辆战地修理卡车,6615辆吉普车,105006辆卡车,9939辆摩托车,2413辆拖拉机,18487吨无烟火药和42590吨TNT炸药,1256辆蒸汽机车和8358辆平板货车。117.59万吨食品,76.07万吨石油制品,40.57万吨化学制品,114.06万吨金属。
(六)《第四次议定书》之后的对苏援助情况。日本投降后,美英两国在9月2日至20日之间,仍然按照租借的方式继续向苏联提供了一部分物资。10月15日,美苏两国代表还达成了苏联以优惠价 格购买价值约3000万美元物资的协议。这一时期,英美及加拿大总计向苏联运送了156.64万吨的各类货物,其中美国援助物资为145.97万吨,英加援助物资为10.68万吨。在这期间,美国通过阿拉斯加—西伯利亚航线向苏联运输了744架飞机,其他的货物还包括454台船用引擎,92辆坦克,89辆占地维修卡车,2426辆吉普,42599辆卡车,1115辆摩托车,1119辆拖拉机,包括2459吨无烟火药和5429吨TNT炸药在内的57788吨化学制品,316台蒸汽机车和2台平板货车,41.27万吨石油及制品,26.23万吨食品,25.32万吨金属。


盟国租借援助总额占苏联本国生产的比例

由上表可知,苏联的1942—1944年的GNP分别为1668亿、1854亿、2203亿卢布,同期分别净进口78亿、190亿、229亿卢布,分别占GNP的4.6%、10.2%、10.4%,比例并不大。
再看西方援助物资的劳动力价值占苏联工业从业人口比例:

可见,相对于按美元计算的援助价值,西方援助物资的劳动力价值对苏联工业从业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最高时仅为6.44%。
再看看苏联受援的份额占美、英对外援助总份额的比例:

二战期间,英国受美国援助300.73亿美元(其中英国本土受援270.23亿美元,参见朱贵生:《租借法剖析——论二次大战时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及其互助》),占美国对外援助份额的69%(本土61.9%);苏联受美国援助106.7亿美元,占比24%。美国受英国援助12.012亿英镑,占英国对外援助总份额63%;苏联受英国援助3.12亿英镑,占比16%。由此可见,苏联受美国的援助只有美国对英国援助的1/3多一点,受英国援助只有英国对美国援助的约1/4。
当然,美国对外租借援助的同机还有其它几种口径,不过不影响结论。遂在此一并列出:



盟国援苏物资具体情况
一、武器装备

1、在火炮方面,西方援助的火炮和迫击炮仅有9497门(朱世巍:《东线·终结卷》,2019年版,第315页);而同期苏联生产各种口径的各类火炮则有482200门,迫击炮351800门。盟国援助的火炮和迫击炮仅占苏联自产量的1.1%。
2、在坦克装甲车方面,西方根据租借法案一共向苏联提供了1209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坦克11390辆,自行火炮707辆。另外还提供了135辆坦克回收车和架桥坦克;而苏联同期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102800辆。盟国援助的装甲车辆仅占苏联自产量的11.9%。
不光是在数量方面,在性能方面,盟国提供的坦克装甲车也无法与苏联自产的相提并论:
其他租借装备,特别是战斗车辆和飞机被证明不怎么有效,这让苏联人更加无端猜疑自己是不是拿到了破烂。苏军指挥员对西方设计的武器相当不满,但事实上其设计缺陷和盟国政治策略毫无关系。比如英制“瓦伦丁”和“玛蒂尔达”坦克的炮塔很小,无法安装4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这让它们在面对口径更大的德制IV号、V号和VI号坦克时几乎毫无用处。相比之下,苏式T-34和美式M4“谢尔曼”坦克的炮塔足够大,可以容纳在战争后期制造的更大口径主炮。然而“谢尔曼”还是让苏联人非常失望,因为它的履带过窄,与德制和苏制坦克相比在泥泞地形中的通过能力较差,而且油耗更大。事实上,美国陆军军械部门的计划者在战争初期就已将“谢尔曼”的车体宽度标准化,以确保它能进行海运,并通过美制架桥器材——不过这两点对苏联人来说毫无意义。
【英】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巨人的碰撞》,2020年中文版,第217页
3、在枪械方面,英美一共向苏联援助了112000支冲锋枪,11500支手枪,3725挺重机枪,8500挺轻机枪,3200支反坦克步枪;而苏联同期生产了6173900支冲锋枪,1450000支手枪,1515900挺各种机枪,近470000支反坦克步枪(机枪、冲锋枪数量来自上表)。盟国提供的冲锋枪、手枪、机枪和反坦克步枪分别占苏联自产量的1.8%、0.8%、0.8%和0.7%。
4、在军用飞机方面,根据租借法案,美国总共向苏联提供了14278架各种型号的飞机,英国额外提供了4343架飞机,两国总计向苏联提供了18621架飞机,其中战斗机13754架;而苏联同期生产作战飞机112100架。盟国提供的飞机总数仅占苏联自产量的16.6%。
同坦克装甲车一样,盟国提供的作战飞机在性能上也不怎么样:
类似地,红空军认为盟国的运输机很有价值,但租借到的作战飞机很差劲。基于1941年的经验,苏联人希望得到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对地攻击机和低空战斗机。可不巧的是,美英空中力量的拥护者们偏爱截击战斗机和远程轰炸机,从而忽略了上述需求。此外,性能卓越的A-20轻型轰炸机在苏联人那里表现优异,只是对很多战斗机而言就不一定如此。为尽早得到物资,苏联贸易委员会不得不接受那些(西方盟国)现有且即将淘汰,但已经投入生产的型号,包括P-39“空中眼镜蛇”、P-40“战鹰”和英国早期型号的“飓风”战斗机。由于苏联不允许盟国机械师和飞行教官对本国飞行员进行实机培训,战机使用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不过,诸如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克雷什金和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维奇·列奇卡洛夫等苏联空中王牌还是用P-39获得了无数次胜利。1943年春,正是这些来自盟国的飞机帮助红军夺取了亚速海以东、德军盘踞的库班桥头堡上空的制空权。
【英】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巨人的碰撞》,2020年中文版,第217—218页
5、海军装备方面,根据租借法案,苏联海军从美国获得一艘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从英国获得一艘君权级战列舰,均于战后还回,此外还从英国获得9艘平甲板驱逐舰,4艘潜艇,24艘鱼雷艇,2艘坦克登陆舰;从美国获得28艘护航驱逐舰,197艘鱼雷艇,105艘猎潜艇,60艘巡逻炮艇,52艘登陆艇,13艘坦克登陆舰以及161艘其他舰只。以上共计657艘;而苏联同期仅生产各类舰艇70艘。二战前夕,苏联海军包括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北方四大舰队以及里海,多瑙河等分舰队,拥有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领舰7艘,驱逐舰52艘,护卫舰22艘,扫雷舰80艘,布雷舰18艘,鱼雷艇269艘,浅水重炮舰和装甲艇190艘,潜艇218艘,共计867艘。二战期间,苏联造船部门一共向苏联海军交付了2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38艘扫雷艇,54艘潜艇和900艘作战快艇,苏联海军则损失了1艘战列舰(马拉号),2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99艘潜艇,36艘护卫舰,92艘扫雷舰,128艘猎潜艇和140艘鱼雷艇,共计532艘。截止到战争结束时,苏联海军的规模为:总兵力 54 万余人,舰艇总数1700余艘,作战飞机3000余架,舰艇包括战列舰3艘(包括一艘英国提供的战列舰阿尔汉格尔斯克号),巡洋舰6艘(包括美制轻巡洋舰摩尔曼斯克号),驱逐舰43艘,潜艇128艘,小型战舰和辅助舰只1500艘。可见,在海军装备方面,盟国援助起到的作用也并不大;同时考虑到海战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占绝对次要的地位,这样一来,在海军方面盟国援助所起的作用就更不值一提了。
6、通讯设备方面,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35809台无线电台,5899台无线电接收机,348台船/陆用无线电定位机,705台无线电导航系统,538台无线电测高仪,63台无线电信标。英国则提供了2000台野战电话,4338台无线电台,1474台陆军雷达系统,329台船用雷达系统,293套船用声呐系统;苏联在战时主要型号无线电台从1942年起到战争结束产量分别为28755台,51105台,62249台,43057台,总计185166台,如果加上1941年下半年的产量的话大约为185600台,按照这个数字计算,西方援助无线电台总数相当于苏联生产总量的21.63%。同期,苏军部队接收了无线电台15.14万台,战前拥有3.74万台,合计18.88万台(如下图),则盟国援苏无线电台占苏军拥有总数的21.26%。

另外,盟国援助苏联33万部电话机和16万公里电话线(【法】马塞尔·博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1988年中文版,第499页),而苏联某工厂1942—1943年共生产了31万部野战电话单机(出处未知):

7、轴承方面,苏联战时共生产轴承15720万件(见下表6.20项):

而盟国援助的轴承总共只有1251.1万件,另有6.65亿件滚珠和滚子:

另外,还有T-34坦克的炮塔是否依赖外国机床才能生产的问题,可参考知乎上的这些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1550919230
https://www.zhihu.com/answer/2898333909
https://www.zhihu.com/answer/1555090383
二、给养和被装

1、在给养方面,如按照粮食计算,卫国战争期间,美、英、加共向苏联援助了4915818吨粮食(徐振伟、田钊:《二战期间苏联的粮食供应及盟国对苏的粮食援助》),而同期苏联生产各类谷物21140万吨,其中最少的1943年生产了2940万吨。由此可见,盟国提供的粮食仅占苏联自产的2.3%;如按照食品来计算,则盟国向苏联输入了600万吨以上的食品(【法】马塞尔·博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1988年中文版,第499页),而同期仅苏军消耗的给养就有:苏军各种给养物资的总消耗量约为4000万吨,其中仅从地方筹措来的给养物资就达2000万吨以上(【苏】库尔科特金主编:《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1979年中文版,第257页)。由此可见,盟国提供的食品总量仅占苏军给养总消耗量的15%。这还没有算上后方的食品储备以及民众的消耗量,如果算上,则这个比例会更小。
2、在被装方面,盟国向苏联提供了3400万件军服(【英】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巨人的碰撞》,2020年中文版,第216页),以及1700万双鞋(【法】马塞尔·博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1988年中文版,第499页)。而苏军同期消耗的军服和军鞋就有:3800多万件军大衣、7000多万套布军服、1亿1700万套内衣、约6400万双皮靴、约2000万套桁絮棉衣和马裤、1100万双毡靴、200多万件毛皮短大衣和许多其他被装品(【苏】库尔科特金主编:《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1979年中文版,第267页)。所以,盟军在被装方面的援助也是不够用的。
三、交通及生产工具
1、在轨道交通工具方面,盟国援助苏联铁轨总量为62.2万吨,而同期苏联共生产铁轨153.8万吨(分别为87.4万、11.2万、11.5万、12.9万及30.8万吨)。盟国援助铁轨总量为苏联自产量的40.4%,而如果从1941年年中开始算,则为56.6%;盟国援助苏联1900辆机车(【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1983年中文版,第664页),而苏联同期生产蒸汽机车800辆,内燃机车1辆,电力机车6辆。照此计算,盟国援苏机车数量为苏联同期自产量的2.35倍。但是,苏联在卫国战争前即拥有2.6万辆机车,战争中共损失了1.6万辆机车:

这样算来,战时苏联至少有1万辆可用机车。这样一算,盟国提供的机车就只占苏联总拥有量的19%。而且,如果只靠盟国援助的机车,根本就无法完成战争最初几个月的工厂大搬迁(共向东疏散了1523个企业,其中1360个大型企业),因为租借机车是1943年7月才开始交付的:

2、汽车方面,根据租借法案,美英共向苏联援助了413576辆汽车;而苏联同期生产342624辆,其中约205000辆汽车是在1941年6月到1945年5月生产的。而据《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一书公布,卫国战争期间苏军部队接收了15.44万辆战时生产的国产新车。苏军战时接受的汽车总数如下:

由此可见,战时苏军通过各种手段(生产、征用、缴获、进口)获得了74.44万辆汽车【注:苏联学者波斯佩洛夫主编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后方》第1册指出,截至1941年6月1日,苏联国民经济部门共有82万辆汽车,其中载重汽车70万辆以上(转引自《世界军事后勤史资料选编(现代部分)》(中二) ,1993年中文版,第125页)。】,租借汽车总量占苏军获得汽车总量的55.56%。如果将总库存量101.7万辆作为分母,则只有40.7%。而且,并不是所有租借汽车都投入了苏军部队,还有相当一部分投入了国民经济部门;况且,租借汽车的大约10%为1945年5月13后发运,而此前发运的汽车也并没有在苏德战争期间全部到货并交付使用。而在1945年5月1日,苏军部队共有66.44万辆汽车,其中21.81万辆来自租借(参见《巨人重生》上册第309页俄译者注);同时,根据另外一份统计,1945年5月苏德战争结束时,苏军部队的640821辆汽车中,62%是国产的(显然包含了战前生产的汽车),31%是租借的,其余的是缴获的德国车辆(见下面第二张图):


由此可见,盟国援助的汽车对苏联卫国战争的推动作用主要不体现在数量上。而实际上,盟国援助的汽车所起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质量上:(1)苏联缺少特殊用途的汽车(如水陆两用车、半履带输送车等);(2)苏联的许多汽车存在老化和技术落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盟国租借汽车到来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米高扬曾说:
至于我们所获得汽车的数量,根据我的记忆,即使算上运输途中的损失的话也达到了40万辆之多,(而且)这些汽车都是诸如斯蒂庞克、福特之类的卡车,威利斯轻型汽车以及水陆两用两栖汽车等等一流型号。事实上,(这使得)我们的整支陆军都成为了乘坐在车轮上的部队,而且是那种(一流)汽车!这显著地提高了部队进攻的机动性……没有租借法案物资的援助,战争可能还会继续一年到一年半。
转引自李牧晨:《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
苏军部队将盟国援助的越野性能较好的汽车作为牵引车使用,朱可夫在回忆1943年春季苏军准备夏季战局时提到:
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得到越野性能好的“斯图贝克”汽车后【注:该句在1969年版中被删去】,大量炮兵改成摩托化牵引。工程兵部队和通信兵部队装备了国产汽车和美国的“斯图贝克”汽车。各个最重要的方面军的后勤部门都领到了大量汽车。有几千个新的汽车营和汽车团加入红军后勤系统,大大提高了整个后勤的机动能力和工作效能。
《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2003年中文版,第558页
由此可见,盟国提供给苏联的车辆相比其他援助物资来说作用较为突出,而且主要体现在质量上,而非体现在数量上。
3、在生产工具方面,西方援助苏联43225台金属切削机床;而同期苏联生产的情况为:1941年上半年生产28100台,下半年生产16400台,1942年——22935台,1943年——23281台,1944年——34049台,1945年——38419台(【苏】克拉夫琴柯:《苏联军事经济(1941—1945)》,1984年中文版,第151、241—242页),共计163184台,如扣除1941年上半年产量,则为135084台。苏联在1940年共有金属切削机床71万台,到1942年还剩下60万台左右(同上,第130页)。另外,沃兹涅先斯基所著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公布,苏联在战时共损失金属切削机床17.5万台。虽然苏联自身所拥有的金属切削机床比盟国提供的多得多,但苏联的机床大多较为简单,而盟国的机床大多较为复杂。可即便如此,苏联靠盟国所提供的高级机床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数量太少了。而苏联在战时拥有的机床远远少于德国所拥有的,所以,苏联才大力提高机床的利用率。下面是1942年世界主要国家每十亿度电、每千台金属切削机床和每百万吨钢能造出技术兵器的数量:

四、工业原料
1、盟国援助苏联268万吨钢(【法】马塞尔·博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1988年中文版,第499页),而苏联同期生产5770万吨钢(参见“给养和被装”一节),其中最少的1942年生产了810万吨。盟国援助的钢铁总量占苏联同期总产量的4.6%。
2、黑色金属方面,美国援助苏联黑色金属延压品2354341.81吨,而苏联同期生产3944万吨,占6%;援助生铁7330.35吨;而苏联生产4028.49万吨(苏联产量见附录),盟国所援助的生铁对苏联自己生产的来说几乎等于没有。此外,美国还援助了14337.5吨合金钢。
3、有色金属方面,西方国家援助近42吨铜及铜制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称援助24万吨铜),而苏联同期生产铜70.9万吨(苏联产量见附录),占59.2%(33.8%);援助铝产品26.9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称援助铝17.04万吨),同期苏联产铝35.09万吨铝(苏联产量见附录),占76.7%(48.6%);其他有色金属,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的镁是苏联自产产量的2倍,锡及锡合金是苏联产量的1.8倍,铈则是苏联不产的金属,其他例如汞,钴,镉等金属的数量也达到了苏联本国产量的70%左右。
4、油料方面,盟国援助苏联约2046213吨航空汽油和浅色分馏汽油,同期苏联生产553.9万吨,占36.9%;援助汽车汽油242366吨,同期苏联生产1092.3万吨,占2.2%。如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的说法,盟国援助汽油300万吨,而同期苏联生产1657.6万吨(苏联产量见附录),占18.1%。而苏军(不含海军)油料消耗的情况为:共消耗油料1335.9万吨,其中83%是苏联石油工业部门在战时生产的,9%是进口的,仅有1.2%是从敌军那里缴获的,其余部分是用降低国防人民委员部所属油库的储备的办法或由其他来源解决的(【苏】库尔科特金主编:《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1979年中文版,第225页)。
5、关于橡胶制品,美国援助苏联10000吨橡胶(其中9808吨合成橡胶),英国援助114539吨(大部为天然橡胶),共计124539吨;苏联同期橡胶产量估计如下(总数为1941—1945年产量):

由此估计,盟国援助的橡胶占苏联产量的32.7%(33.39%)。另外,英美援助的汽车外胎数量达到了苏联总产量的44%(另,《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称援助378.6万副轮胎,苏联产量未见具体数字)。
战争前两年盟国援苏情况

盟国援苏物资分期统计(【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1983年中文版,第665页)
判断盟国援助是否关键,还要判断它是否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1941—1942年)的作用。由上表可知,1941—1942年西方共援助2813875吨物资,仅为1943年的58.7%。美国学者威廉·哈代·麦克尼尔在提到斯大林格勒会战时指出:
红军给了德军一个永远恢复不了的打击。德军再也不能盼望军事上获得全面胜利了,除非有某种革新的秘密武器突然之间改变了力量的对比。一面是俄军士气高涨,另一面是德军士气消沉。胜利似乎定局了。进一步说,这将是俄国的胜利,因为西方盟国对俄国的成功,贡献不甚显著。在1942年夏季和秋季,运送给养的工作迟延不前,直到1943年才有大量的武器、食品和军事运输工具从西方调来,用以供应俄军日常的给养。
【美】威廉·哈代·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1941—1946年)》,1995年中文版,第341—342页
以坦克和飞机为例,截至1941年底,美国交给苏联182辆坦克,204架飞机;1941年10—12月英国交付苏联487辆坦克,330辆轻型坦克,669架飞机(【苏】安德罗尼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4卷,1981年中文版,第308页;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5卷,1984年中文版,第703页)。总计999辆坦克,873架飞机。而苏军在1941年1月1日分别有7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野战部队保有量2200辆)、作战飞机12000架(野战部队5400),分别占13%、7.2%。

截至1942年底,估计(据沈志华《“无条件援助”:租借与战时美苏经济关系》指出,截至1942年底,第二次议定书共完成了55%,所以1942年下半年所援助的物资即按同比例计算)盟国向苏联运输了2673辆坦克,3469架飞机,分别占1943年1月1日苏军拥有总量的13%、15.8%。
再以汽车为例,在第一次议定书之前和第一次议定书期间(截至1942年6月30日),盟国共援助了43637辆汽车,干脆我们就简单粗暴一点,把它们都算成1941年的援助;而1942年1月1日苏军共有31.85万辆汽车(参见“交通及生产工具”一节的“汽车”部分),占比13.7%。而1941年6月22日至年底的汽车总库存量为47.75万辆,占比9.1%。
从战争开始到1942年底,苏联估计总共接收租借汽车95335辆,而1943年1月1日苏军共拥有汽车40.45万辆(参见“交通及生产工具”一节的“汽车”部分),占比23.6%;而从战争开始到1942年结束苏军共接收汽车35.78万辆,再加上战前拥有的27.26万辆,则库存量共计63.04万辆,占比15.12%
结论
综上所述,盟国租借援助的物资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苏联的短板(如汽车运输、部分有色金属),加速了苏联胜利的进程。但是,从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看出,盟国对苏联的援助远没有达到再造苏联的地步,即使没有盟国的各种援助,苏联也要赢,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戴维·格兰茨和乔纳森·豪斯指出:
盟国另一项争议颇多的贡献是为苏联运送物资的租借法案。冷战时期,苏联方面一直在贬低租借物资对于其战争成就的重要性。在1941年和1942年初运入苏联的租借物资数量并不足以扭转胜败,此时的成就应完全归功于苏联人民,归功于斯大林、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华西列夫斯基及其下属的钢铁意志。可随着战争进行,美国人和英国人便为苏联人送去了大量获胜所必需的战争工具和原材料。如果没有租借法案提供的食物、被服和原料(特别是金属),苏联经济还将为战争承受更为沉重的负担。尤其是租借的卡车、铁路机车和铁路车厢,它们支撑起了苏军每次攻势的发展胜利阶段【引者注:从前引资料来看,租借的卡车确实起到了这种作用,但铁路机车和车厢则没有。】;要是没有这些交通工具,每次攻势都会随着逐渐远离后勤末端而在早期阶段就陷入停顿。反过来讲,这也会让德军指挥官们至少得以逃出某些合围圈,从而迫使红军为了能推进相同的距离而准备和实施更多次数的需要精心组织的突破战斗。如果西方盟军没有提供装备且进攻西北欧,斯大林及其指挥员或许便要多花12至18个月才能干掉德国国防军。最终的结局大概不会有什么不同,只是苏联军人很可能将不得不打到法国的大西洋海岸,而非在易北河与盟军会师。这样一来,尽管在盟军阵营中红军的流血牺牲占据了大多数,可要是没有西方国家盟军帮助,他们就会洒下更多鲜血,流血的持续时间亦会更长。
【英】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巨人的碰撞》,2020年中文版,第400页
而斯大林早在德黑兰会议上就说:
我要说,依照苏联方面的看法,罗斯福总统和美利坚合众国为胜利做了贡献。在这场战争中武器是主要的。美国证明他们可以在一个月内生产八千架至一万架飞机。英国一个月生产三千架飞机,主要是重型轰炸机。所以美国是个武器的国家。根据租借法案得到的这些武器将有助于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此我要举杯……
【苏】瓦·米·别列日柯夫:《外交风云录》,1981年中文版,第189页
既然苏联并不是专门倚靠外国而过活,那么,什么才叫真正的依赖外国呢?
先看苏联的对手德国。在欧战爆发前,德国有一半以上的能源依赖从外国进口:
但是,德国军事的弱点不是决定它失败的最终因素:德国人进行战争的致命弱点是战争所依赖的资源匮乏。真相是希特勒没有资源去发动一场全面的战争。尽管在合成能源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德国依然有一半以上的能源供给上依赖于国外进口。各种资源供给各不相同:橡胶够用2个月,镁够用4个月,铜够用7 个月,铝够用12个月,锰够用18个月,钴够用30个月。德国几乎45%的铁矿石依然从瑞典进口。冶金领域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在有些方面是惊人的:锌为23%,铅为50%,铜为70%,锡为40%,镍为96%,矾为99%。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在铬、钨、钼、钒方面,德国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德】克劳斯·费舍尔:《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下册,2005年中文版,第580页
而德国在侵略了波兰何西欧国家后,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和消费品工业领域不同,主要工业原材料的生产,是大大地增加了。规定从1936年开始实行的第二个四年计划的措施,现在开始逐渐获得成绩。这个计划在1940年又延期生效,当时把注意力直接集中于完成备战任务,这样就更加加速了这个过程。此外,德国在归并区和占领区发展生产,于是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原料潜力。几乎每个被归并和占领的国家或者受德国影响的国家,都为德国获得重要工业原材料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奥地利有铁矿,捷克斯洛伐克有锰矿、黄铁矿和木材,波兰有煤、铅和铜,罗马尼亚有石油,匈牙利有铝土矿和黄铁矿,意大利有黄铁矿、铝土矿、铅和锌、法国有煤、铁矿和铝土矿,比利时和卢森堡首先拥有煤矿,余略。
【西德】德国经济研究所:《1939—1945年德国的战时工业》,1959年中文版,第22页
于是,到1941年年中,德国的各种资源有了成倍的增长:

然而,如果你认为德国的资源问题这时已经完全解决了,那么你就错了:
由于建立了独裁政权并从1936年起开始推行旨在使德国经济独立的四年计划,因而国外、特别是伦敦普遍认为,1941年的德国是一部动力强、结构完整、效率高的工业与经济机器,它已准备好打一场长期的消耗巨大的世界大战。事实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为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德国采取了某些措施,开发利用了国内低品位的铁矿石。然而,即便如此,大量的铁矿石仍须不断从瑞典和法国进口。到1942年人造橡胶的生产解决了橡胶不足的问题,而且在生产人造汽油、石油和石油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41年德国是在两线作战,发动了德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而其石油的年配给量几乎还不到战前英国国内石油消费量的百分之七十。储备的锡和铜于1939年已消耗殆尽。德国生产不出炼钢用的钨、铬和镍。1941年它的石油、铝矾土、锡、铜、铅和锌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进口。
【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1983年中文版,第50—51页
而到了1943年,这种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希特勒及其顾问们愚蠢无知而又刚愎自用,直到很晚才认识到德国处境的严重性。本来,有三年大好时光可以用来改进德军的装备。但基本上被浪费掉了。尽管如此,1943年德国的军工生产与苏联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今后还会继续提高。军工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却令人有些担忧,因为德国有百分之四十七的铁矿石主要靠从瑞典与法国进口,百分之百的锰与铝土矿主要靠从苏联与巴尔干国家进口,百分之四十五的铜靠从瑞典进口,百分之七十五的钨靠从葡萄牙进口,所有的铬靠从土耳其进口。德国消费的石油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石油数量因运输困难而受到了限制。
【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1983年中文版,第444—445页
不光在资源方面,而且在财政方面,德国也严重依赖掠夺被占领国。根据德国学者格茨·阿利的最低估算,二战期间德国对外侵略的收入为1680亿德国马克:

而根据同一作者的最高估算,同期来自德国内部的收入为840亿德国马克:

由此可见,二战期间德国从国外掠夺的收入至少占其总收入的2/3。
再来看看英国。1942年10月英国生产大臣奥利弗·利特尔顿向丘吉尔提供的备忘录表明,英国在军火、物资供应方面有不少都依赖美国的支援:

了解到这一事实,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对英国的租借援助会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占同期美援总份额最大了。

附录
以下分别是苏联在1940—1945年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和美国在战时提供给苏联的援助物资分类统计。图中的中文翻译由本人手动渣翻,如有不准确之处请见谅。
苏联战时主要工业品产量(1940—1945)





美国援助物资分类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