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伊织生平——来自WIKI
序:本来想要发在百科的,可惜中文互联网烂透了。文尾附播磨鉴地址。 宫本伊织,1612年11月13日-1678年5月18日,江户时代初期武士,讳贞次(さだつぐ)。剑豪宫本武藏的养子,宫本武藏亲哥哥田原久光的次子。 全名:宮本 伊織 平假名:みやもと いおり 出生日期:1612年11月13日(庆长17年10月21日) 逝世日期:1678年5月18日(延宝6年3月28日)
生平
宫本伊织生于庆长17年10月21日(1612年11月13日)。 15岁时经由宫本武藏推举,在宽永3年(1626年)成为播州明石藩主・小笠原忠真(当时是忠政)的贴身侍卫。 20岁时以出头人的身份担任执政职(家老)。 在第二年,即宽永9年(1632年),随着肥后熊本藩主·加藤忠广的改易,细川忠利被移封到肥后,小笠原家将丰前小仓藩移封至宫本伊织的领地,2500石。 同年,即宽永15年(1638年),岛原之乱时担任侍大将与惣军奉行,因战功增加1500石,合计4000石。因此,宫本伊织超越家中谱代、一门众,成为首席家老。 根据伊织在出生地重建的泊大明神社和米田天神社的栋札(“泊神社栋札”)记载的《田原家传记》,他的出身正如《小仓宫本家系图》和由绪书中记载的那样,是播磨国印南郡米堕邑田原久光的次子。 伊织在武藏死后的第9年,即承应3年(1654年),在小仓郊外赤坂·手向山的山顶用巨石立了武藏的彰德碑。小仓碑文(汉文)一千一百余字,成为以后《武州传来记》、《二天记》等宫本武藏传记的基础,石碑也成为后来歌川广重的《诸国名所百景》中描绘的丰前名胜。“严流岛的决斗”和“与吉冈一门的决斗”等也是根据这个碑文而被认定为史实。 宫本武藏在伊织之前有个养子三木之助(宫本三木之助),侍奉姬路藩本多家,宽永3年与主君本多忠刻共死。
妻子是美作津山藩中村氏之女。
在《宫本家系图》中贞次(第一代 宫本伊织)一项里写道“室为作州津山城主森美作守家士中村氏女”。普遍认为是伊织的妻子来自仕官地明石城下、小仓城下,或是伊织的出生地播州印南郡,其实不然,是美作津山藩。伊织迎娶妻子是在1620年或1630年,在稍后的元禄二年(1689年)的《森家分限账》中,记载了三位中村氏,三人加起来不过三百石左右。 付升(払枡)廿五石 五人扶持(扶持米) 中村藤八 一百三十石 中村权右卫门 一百五十石 御金奉行 中村善右卫门 与之相比,伊织在小仓移封的宽永九年(1632年)的俸禄是两千五百石,岛原之乱后的宽永十五年(1638年)的俸禄是四千石,另外,石高也差一位数。 其次,在《美作逸史》中还出现了新免家臣“中村源□兵卫”和“中村刑部”的名字。这些家臣中包括了像《宇喜多秀家分限帐》中的“地侍 二十石 平尾清六”那种,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新免家家臣的人,但一起行动这一点是不变的。因此,伊织妻子的娘家中村氏很可能是武藏的同乡,美作国吉野郡出身,从中可以感受到武藏对乡土的强烈执念。而且,这位妻子还担任了联络乡土的角色,将后述的平尾与右卫门也召了过来。
田原家传记
伊织在武藏死后的第8年,即承应2年(1653),在故乡播磨重建了泊大明神社,在神社的屋梁上留下了一块被称为“泊神社栋札”的木牌,上面记载了伊织的祖先。背面明确记载着“愿主,源贞次、舍弟玄昌,田原家传记交由当社、米堕天神宫单独保管书毕”,所以正式名称应该是《田原家传记》。“余祖乃……”这块木牌以伊织的叙述方式记载了田原家的祖先,子孙世世代代都出生在米堕邑,曾祖父贞光、祖父家贞、父亲久光,以及伊织成为武藏养子的经过等。 作州有显氏神免者。天正年间无嗣卒于筑前秋月城。受遗承家曰武藏掾玄信。后改姓宫本。亦无子以余为义子。故余今称其氏。 也就是说,作州的名族神免(新免)氏没有继承人,根据遗言继承神免家的是武藏玄信。之后称其为宫本武藏,但由于没有子嗣,自己成为义子(养子)后便称其为宫本。
播磨鉴
宫本伊织伊织是宫本武藏的养子,米田村人,父亲叫甚兵卫,原本是三木武士,在别所城陷落后来到米田村生下伊织。(《天狗传说》略)当时赤石城主小笠原家收留了天下无双的兵术者·宫本武藏,成为其客卿。伊织十六岁时,被武藏收养,成为他的义子,后来随侍在主家·丰前小仓门下,岛原一揆起义时,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被赐三千石作为奖赏。最初无役职,后来成为家老,他的后代居住在米田村,后来以伊织氏宫为名,建造了泊大明神社的社头、拜殿、舞殿、舞台、门守等等,石灯笼上有着工作的奉行人(工作人员)等铭刻。他们还将泊的旧宫迁移至米田村,取名为内宫。泊神社收到了堂上家的三十六枚歌仙(三十六歌仙)和其他珍贵物品的捐赠。其后,宫本伊织的后代们每次从小仓前往江户都会参拜泊神社。他的母亲是加东郡垂井庄宫胁村的人,因此,伊织也长期居住在宫胁村。 在《小仓宫本家系图》中,武藏和伊织是同姓的叔侄关系,但在伊织当地的地方志中并没有记载,这一点值得注意。武藏收伊织为养子,是因为伊织在宅邸中担任佣人,姿容出众。书中详细记载了伊织的出身、经历、事件、后代,以及伊织小时候被天狗掳走的传说,地方志编写者·平野庸修和伊织一样都是印南郡人,作为同乡出身的伟人,他非常了解。老。另外,文中还介绍“米堕至今仍有其后代(田原氏世代为米田的庄屋)居住”,表明邻村平津的医生·平野,走访并调查了田原氏的子孙。 此外,在其他项目中,武藏和伊织被并列介绍,并特意强调了他们出生地不同的事实。 宫本武藏:生于揖东郡鵤边,宫本村也。少时好兵术,于诸国修行,闻名天下,即武藏流,其下门徒众多。然则并未侍诸侯,其至明石,谒见小笠原右近将监侯,当是时,收伊织为养子,而后,随小笠原侯共赴丰前小仓,赐养子伊织五千石,仕官大老。今其子孙三千石,人称家老。此宫本武藏,居于佐用郡平福,与风水翁之说有出入。另书记之。 宫本伊织:生于印南郡米田村也。旧书记宫本伊织为武藏之养子。
武州传来记
筑前黑田藩的二天一流师范·立花峰均(丹治峰均)编纂的武藏传记《武州传来记》中也有关于伊织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记载了武藏成为小笠原公亲信时的经过。 一、武州,壮年无妻、子。宫本伊织同造酒之助,二人皆养子也。伊织为商贾所出。仕于丰州小仓城主小笠原右近将监忠贞公。武州,某时,传之序,令护其子,携至。然无暇时,难脱身。乃成御侧,传于家老总务,其终为御用人,陈毕。武州,识人明,渐起,凌驾小笠原总家臣,获五千石。天下老中知伊织矣,皆誉名臣。较各家臣,伊织之身无二格,厌尘垢,其行前而众人随后。然则未尝自傲。曾历忠贞公、忠雄公。忠雄公,壮年,鲁莽任为,家老闻之,乃令至江户,值此时,伊织上表,公弗听从,无力为之,彼未获叱 ,不往东府也。而今伊织后嗣尚为小笠原家臣哉。 在后半部分,描述了伊织在小笠原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受到忠真和忠雄两代君主的深切信任,以及他被幕府知名的政治家所知晓的事实。
二天记
根据《二天记》中的记载,他是出羽正法寺村的孤儿,父亲是奥州最上家的浪人。武藏路过正法寺原时,将抓泥鳅的少年·伊织收为养子,这个故事以“泥鳅伊织”而闻名。
鹈之真似
江户后期小仓藩的藩士、曾任御书院番和御近习头的小岛礼重记录了小仓藩的逸事、风俗和地志,名为《鹈之真似》。这里记录了10多件有关伊织的逸事,从中可以了解到具体的人物形象。这里只介绍两个例子。 一、宫本伊织殿下是著名的武士,当时正爆发岛原一揆,九州各大藩都遣散各自家臣归国。当时,伊织急急忙忙的返回家中,诸家同样如此。将军家派人来问是谁留守家中时,众家老都回答道是宫本伊织,一听到是他就放心了。因为伊织在家中就不会有顾虑,所以能够迅速回城,真的是十分感激。君臣都能保持武家风度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一、流年不利,江户大火之时,众人被派往和田仓阻止火势蔓延,因为任务紧急,大家都在全力阻止火势的蔓延。正是因为有伊织殿下在,才能够像火之子般奋勇防火,而且伊织殿下表现得非常冷静,令人安心。当御用人对伊织殿下说,由于火势太猛烈,殿下亲自参与是否妥当时,伊织殿下却愤怒至极。他认为,正是因为自己亲自参与了这项工作,每个人都全力阻止火势,现在的和田仓才能够有效地防火。又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呢,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应该全力扑灭大火。如果自己不这样表现,那么谁又应该全力阻止呢。现在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如果不这样行动,就会被责备,御用人也因他的勇敢而畏缩。伊织殿下不愧是有着十五万石俸禄的武士大将,真的是一位令人感激的家老,可以称为国之柱梁。
伊织的领地
伊织在丰前的领地在哪里,此前的研究都未有提及,但伊织生前,延宝五年《小仓藩知行帖》记载的宫本家领地被写在《丰前丛书·副楫第一号》中。 四千石:宫本伊织 内二千石:上知 七四〇石五五八 南 方 六一一石九九〇四 德 光 三八七石七三三三 白野江 一九一石四一二八 弁 城 九三七石六〇二六 下伊方 九七七石六九三五 神 崎 二三八石五一二五 宫 床 南方指的是今天的小仓南区,白野江是位于门司区的周防滩地区,弁城和神崎则位于田川郡,这些地名在今天仍然存在。宫本家的领地遍布丰前地区,横跨7个村庄。这些领地的合计4085石有余,其中有2000石被归还给藩(上り知),所以宫本伊织实际保留的领地有2085石。 宫本家的封地自从第五代的贞陈时期就是2100石,一直到明治维新时小仓藩最后的家老左织贞介为止,都是这个家禄(家臣笔头)。 播磨鉴:https://musasi.siritai.net/ref/t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