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休门氏病的前世今生(一)

2023-03-21 11:49 作者:小大夫D调  | 我要投稿

休门氏病的最早发现就是由于它给青春期孩子所造成的后凸畸形即圆形驼背;是青春期中最常见的胸椎或者胸腰椎的后凸畸形。

休门氏病的历史:

最早的一副展示青少年后凸畸形的图像

1923年有德国学者发现这样一种后凸畸形在从事重体力活的年轻人中较多,因此将这种后凸畸形命名为“学徒的后凸”。

上图是丹麦学者Scheuermann HW描述休门氏病文献中的珍贵图像资料

一个20岁男性,自14岁开始出现的胸椎后凸畸形,他将这种畸形命名为“青少年驼背”

1920年丹麦学者 Scheuermann HW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所以这种疾病也被称为休门氏病(Scheuermann's Disease,SD)或者是休门氏后凸畸形。

Scheuermann HW首次描述休门氏病的特点:

一种疼痛,柔韧性差的背部后凸;椎体楔形变;终板形态异常;发生于青少年。


在此之后又有学者发现腰椎表现出相似的影像学特征,并将其命名为“青少年驼背的腰椎形态”或“青少年腰肢骨软骨病”。现在我们将其命名为“腰椎休门氏病”。

影像学标准:

1964年,Sorensen K 提出:(SD最早的系统性的影像学标准)

1.连续3个或以上椎体前方楔形变>5°;

2.同时终板不规则改变;

该标准的缺陷:部分SD楔形变椎体不足3个

1977年,Brdford修正:

1.终不规则改变;

2.椎间隙变

3.一个或多个椎体楔形变>5°

4.胸椎后凸>40°

缺陷:

胸椎后凸>40°:临界角度过低,会造成SD后凸畸形的定义会过于宽泛。不能适用于脊柱所有节段(胸椎型SD、腰椎型SD、胸腰椎型SD)

目前SD影像学定义: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胸椎后凸(TK)后凸顶点T7-9

1、一个或多个椎体楔形变>5°

2、终不规则改变;

3、椎间隙变

4、胸椎后凸增加

Scheuermann病的主要影像学病变:椎体楔形变、Schmorl结节、椎体终板不规则、椎间盘受损。

胸型SD:椎体楔形变和椎体终板不规则。


非典型:胸腰椎后凸(TLK)后凸顶点位于胸腰部或腰部

主要标准:终板不规则改变;椎体前后径增大;椎间隙变窄;

次要标准:椎体后缘离断;腰椎前凸凸丢失或出现后凸;许莫氏结节

腰椎型SD:椎体终板不规则,T11至L4的中央Schmorl结节,L2和L5的前上缘Schmorl结节,L2-L3和L4-L5之间的椎间盘受损。

病因学:

多因素相关,目前大家公认的假说 :生物学因素、力学因素、遗传因素相互作共同造成

流行病学:

患病率:0.4%-10%

既往认为男性多见,近年来发现性别比例接近于1:1

发病年龄:10-12岁

Spine 空间

专业知识科普分享,脊柱脊髓疾病临床随笔。

1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加我微信“spinekj666”一起交流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1] Scheuermann HW. The classic: kyphosis dorsalis juvenilis. Clin Orthop RelatRes 1977;128:5–7.

[2] Sorensen K. Scheuermann’s juvenile kyphosis. Copenhague: Munskgaard;1964.

[3] Scheuermann’s disease: An update


休门氏病的前世今生(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