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豐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衝、彭城王據、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仪生赵王幹;孙姬生临邑殇公子上、楚王彪、刚殇公子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郿戴公子整、灵殇公子京;周姬生樊安公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棘;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
豐愍王昂字子脩。弱冠举孝廉。随太祖南征,为张绣所害。无子。黄初二年追封,谥曰豐悼公。三年,以樊安公均子琬奉昂后,封中都公。其年徙封长子公。五年,追加昂号曰豐悼王。太和三年改昂谥曰愍王。嘉平六年,以琬袭昂爵为豐王。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二千七百戸。琬薨,谥曰恭王。子廉嗣。
相殇王铄,早薨,太和三年追封谥。靑龙元年,子愍王潜嗣,其年薨。二年,子怀王偃嗣,邑二千五百戸,四年薨。无子,国除。正元二年,以乐陵王茂子阳都鄕公竦继铄後。
邓哀王沖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歳,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沖谓曰:“待三日中,然後自归。”沖於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沖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沖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戮,而为沖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後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後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寛喩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據子琮奉沖後。二十二年,封琮为邓侯。
黄初二年,追赠谥沖曰邓哀侯,又追加号为公。
三年,进琮爵,徙封冠军公。四年,徙封己氏公。太和五年,加沖号曰邓哀王。景初元年,琮坐於中尚方作禁物,削戸三百,贬爵为都鄕侯。三年,復为己氏公。正始七年,转封平阳公。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戸。
彭城王據,建安十六年封范阳侯。二十二年,徙封宛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章陵王,其年徙封义阳。文帝以南方下湿,又以环太妃彭城人,徙封彭城。又徙封济阴。五年,诏曰:“先王建国,随时而制。汉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下损耗,并省郡县。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封诸王,皆为县王。”據改封定陶县。太和六年,改封诸王,皆以郡为国,據復封彭城。景初元年,據坐私遣人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戸。
三年,復所削戸邑。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六百戸。
燕王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封都鄕侯。二十二年,改封鲁阳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下邳王。五年,改封单父县。太和六年,改封燕王。明帝少与宇同止,常爱异之。及即位,宠赐与诸王殊。靑龙三年,徴入朝。景初元年,还邺。二年夏,復徴诣京都。冬十二月,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後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帝意亦变,遂免宇官。三年夏,还邺。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五百戸。常道鄕公奂,宇之子,入继大宗。
沛穆王林,建安十六年封饶阳侯。二十二年,徙封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谯王。五年,改封谯县。七年,徙封鄄城。太和六年,改封沛。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戸。林薨,子纬嗣。
中山恭王衮,建安二十一年封平鄕侯。少好学,年十餘歳能属文。毎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二十二年,徙封东鄕侯,其年又改封赞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官属皆贺,衮曰:“夫生深宫之中,不知稼穑之艰难,多骄逸之失。诸贤既庆其休,宜辅其阙。”毎兄弟遊娯,衮独覃思经典。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诏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称陈衮美。衮闻之,大惊惧,责让文学曰:“脩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適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其戒愼如此。三年,为北海王。其年,黄龙见邺西漳水,衮上书赞颂。诏赐黄金十斤,诏曰:“昔唐叔归禾,东平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王研精坟典,耽味道真,文雅焕炳,朕甚嘉之。王其克愼明德,以终令闻。”四年,改封赞王。七年,徙封濮阳。太和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纴,习为家人之事。五年冬,入朝。六年,改封中山。
初,衮来朝,犯京都禁。靑龙元年,有司奏衮。诏曰:“王素敬愼,邂逅至此,其以议亲之典议之。”有司固执。诏削县二,戸七百五十。
衮忧惧,戒敕官属愈谨。帝嘉其意,二年,復所削县。三年秋,衮得疾病,诏遣太医视疾,殿中、虎贲赍手诏、赐珍膳相属,又遣太妃、沛王林并就省疾。衮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着终诰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绝之日,自殡及葬,务奉诏书。昔卫大夫蘧瑗葬濮阳,吾望其墓,常想其遗风,原託贤灵以弊發齿,营吾兆域,必往从之。礼:男子不卒妇人之手。亟以时成东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舆疾往居之。又令世子曰:“汝幼少,未闻义方,早为人君,但知乐,不知苦;不知苦,必将以骄奢为失也。接大臣,务以礼。虽非大臣,老者犹宜答拜。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良之行,当造膝谏之。谏之不从,流涕喩之;喩之不改,乃白其母。若犹不改,当以奏闻,并辞国土。与其守宠罹祸,不若贫贱全身也。此亦谓大罪恶耳,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嗟尔小子,愼脩乃身,奉圣朝以忠贞,事太妃以孝敬。闺闱之内,奉令於太妃;阃阈之外,受教於沛王。无怠乃心,以慰予灵。”其年薨。诏沛王林留讫葬,使大鸿胪持节典护丧事,宗正吊祭,赠赗甚厚。凡所著文章二万餘言,才不及陈思王而好与之侔。子孚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戸。
济阳怀王玹,建安十六年封西鄕侯。早薨,无子。二十年,以沛王林子赞袭玹爵邑,早薨,无子。文帝復以赞弟壹绍玹後。黄初二年,改封济阳侯。四年,进爵为公。太和四年,追进玹爵,谥曰怀公。六年,又进号曰怀王,追谥赞曰西鄕哀侯。壹薨,谥曰悼公。子恒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戸。
陈留恭王峻字子安,建安二十一年封郿侯。二十二年,徙封襄邑。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陈留王。五年,改封襄邑县。太和六年,又封陈留。甘露四年薨。子澳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戸。
范阳闵王矩,早薨,无子。建安二十二年,以樊安公均子敏奉矩後,封临晋侯。黄初三年追封谥矩为范阳闵公。五年,改封敏范阳王。七年,徙封句阳,太和六年,追进矩号曰范阳闵王,改封敏琅邪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戸。敏薨,谥曰原王。子焜嗣。
赵王幹,建安二十年封髙平亭侯。二十二年,徙封赖亭侯。其年改封弘农侯。黄初二年,进爵,徙封燕公。
年,为河间王。五年,改封乐城县。七年,徙封巨鹿。太和六年,改封赵王。幹母有宠於太祖。及文帝为嗣,幹母有力。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靑龙二年,私通宾客,为有司所奏,赐幹玺书诫诲之,曰:
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诗著‘大车惟尘’之诫。自太祖受命创业,深睹治乱之源,鑑存亡之机,初封诸侯,训以恭愼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常称马援之遗诫,重诸侯宾客交通之禁,乃使与犯妖恶同。夫岂以此薄骨肉哉?徒欲使子弟无过失之愆,士民无伤害之悔耳。髙祖践阼,祗愼万机,申著诸侯不朝之令。朕感诗人常棣之作,嘉采菽之义,亦縁诏文曰‘若有诏得诣京都’,故命诸王以朝聘之礼。而楚、中山并犯交通之禁,赵宗、戴捷咸伏其辜。近东平王復使属官殴寿张吏,有司举奏,朕裁削县。(令)有司以曹纂、王乔等因九族时节,集会王家,或非其时,皆违禁防。朕惟王幼少有恭顺之素,加受先帝顾命,欲崇恩礼,延乎後嗣,况近在王之身乎?且自非圣人,孰能无过?已诏有司宥王之失。古人有言:‘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弗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愼其独焉。’叔父兹率先圣之典,以纂乃先帝之遗命,战战兢兢,靖恭厥位,称朕意焉。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戸。
临邑殇公子上,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後。
楚王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进爵,徙封汝阳公。三年,封弋阳王。其年徙封呉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太和五年冬,朝京都。六年,改封楚。初,彪来朝,犯禁,〔靑龙〕元年,为有司所奏,诏削县三,戸千五百。二年,大赦,復所削县。景初三年,增戸五百,并前三千戸。嘉平元年,兖州刺史令狐愚与太尉王凌谋迎彪都许昌。语在《凌传》。乃遣傅及侍御史就国案验,收治诸相连及者。廷尉请徴彪治罪。於是依汉燕王旦故事,使兼廷尉大鸿胪持节赐彪玺书切责之,使自图焉。
彪乃自杀。妃及诸子皆免为庶人,徙平原。彪之官属以下及监国谒者,坐知情无辅导之义,皆伏诛。国除为淮南郡。
正元元年诏曰:“故楚王彪,背国附姦,身死嗣替,虽自取之,犹哀矜焉。夫含垢藏疾,亲亲之道也,其封彪世子嘉为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戸。
刚殇公子勤,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後。
谷城殇公子乘,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後。
郿戴公子整,奉从叔父郎中绍後。建安二十二年,封郿侯。二十三年薨。无子。黄初二年追进爵,谥曰戴公。以彭城王據子范奉整後。三年,封平氏侯。四年,徙封成武。太和三年,进爵为公。靑龙三年薨。谥曰悼公。无後。四年,诏以範弟东安鄕公阐为郿公,奉整後。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八百戸。
灵殇公子京,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後。
樊安公均,奉叔父蓟恭公彬後。建安二十二年,封樊侯。二十四年薨。子抗嗣。黄初二年,追进公爵,谥曰安公。三年,徙封抗蓟公。四年,徙封屯留公。景初元年薨,谥曰定公。子谌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戸。
广宗殇公子棘,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後。
东平灵王徽,奉叔公朗陵哀侯玉後。建安二十二年,封歴城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庐江王。四年,徙封寿张王。五年,改封寿张县。太和六年,改封东平。靑龙二年,徽使官属挝寿张县吏,为有司所奏。诏削县一,戸五百。其年復所削县。正始三年薨。子翕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戸。
乐陵王茂,建安二十二年封万歳亭侯。二十三年,改封平舆侯。黄初三年,进爵,徙封乘氏公。七年,徙封中丘。茂性泬佷,少无宠於太祖。及文帝世,又独不王。太和元年,徙封聊城公,其年为王。诏曰:
昔象之为虐至甚,而大舜犹侯之有庳。近汉氏淮南、阜陵,皆为乱臣逆子,而犹或及身而復国,或至子而锡土。有虞建之於上古,汉文、明、章行之乎前代,斯皆敦叙亲亲之厚义也。聊城公茂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先帝以为古之立诸侯也,皆命贤者,故姬姓有未必侯者,是以独不王茂。太皇太後数以为言。如闻茂顷来少知悔昔之非,欲脩善将来。君子与其进,不保其往也。今封茂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後下流之念。
六年,改封曲阳王。正始三年,东平灵王薨,茂称嗌痛,不肯發哀,居处出入自若。有司奏除国土,诏削县一,戸五百。五年,徙封乐陵,诏以茂租奉少,诸子多,復所削戸,又增戸七百。嘉平、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戸。
文皇帝九男:甄氏皇后生明帝,李贵人生赞哀王协,潘淑媛生北海悼王蕤,朱淑媛生东武阳怀王鑑,仇昭仪生东海定王霖,徐姬生元城哀王礼,苏姬生邯郸怀王邕,张姬生淸河悼王贡,宋姬生广平哀王俨。
赞哀王协,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曰经殇公。靑龙二年,更追改号谥。三年,子殇王寻嗣。景初三年,增戸五百,并前三千戸。正始九年薨。无子。国除。
北海悼王蕤,黄初七年,明帝即位,立为阳平县王。太和六年,改封北海。靑龙元年薨。二年,以琅邪王子赞奉蕤後,封昌鄕公。景初二年,立为饶安王。正始七年,徙封文安。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五百戸。
东武阳怀王鑑,黄初六年立。其年薨。靑龙三年赐谥。无子。国除。
东海定王霖,黄初三年立为河东王。六年,改封馆陶县。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霖异於诸国。而霖性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太和六年,改封东海。嘉平元年薨。子启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六千二百戸。髙贵鄕公髦,霖之子也,入继大宗。
元城哀王礼,黄初二年封秦公,以京兆郡为国。三年,改为京兆王。六年,改封元城王。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悌嗣礼後。六年,改封梁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五百戸。
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三年,进为淮南王。四年,改封陈。六年,改封邯郸。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温嗣邕後。六年,改封鲁阳。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四百戸。
淸河悼王贡,黄初三年封。四年薨。无子。国除。
广平哀王俨,黄初三年封。四年薨。无子。国除。
评曰: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号靡定,大小歳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