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食记 其一】从大阪烧到广岛烧

2021-06-23 11:32 作者:暮色苍空  | 我要投稿

提起“大阪烧”这种食物,不知朋友们有怎么样的印象呢。

其实我曾对大阪烧抱有某种偏见,那种偏见像是对40岁左右说话时脸上的八字纹会抖动的大叔一样,实在称不上喜欢。这种偏见一直保留了三年,直到今年初才有所改观。

 

非要说的话,最初我尝到过被称为“大阪烧”的食物,是在老家的一条小吃巷的街尾。走过整条小吃街才能看到。那家店招牌上就写了“大阪烧”三个字。我后来在外卖中点过,接过手时只剩些许温热,也许是没能趁热吃的缘故。品尝后只觉得是薄面饼夹着些切碎的蔬菜,跟我曾在大学小吃街里吃过的烤冷面有些接近,只是加入了甜酱油的味道。现在一想,又或者是那家烤冷面也不太正宗,反倒彼此接近了。

 

如果没有去过专卖大阪烧的饮食店,确实鲜有机会能品尝到这种日本当地的美食。

 

仍记得第一次在日本吃到真正的大阪烧时的,还是四年前的一个傍晚。

那时我初到日本,午饭是与同行的同学在吉野家点了牛肉盖饭草草解决,分量满足,价格实惠。无所事事地待到六七点钟,我就从民宿里出来,到附近寻找餐馆。

 

印象中,日本的晚霞总是有着鲜艳的颜色。

一边观察着异国的风景,一边漫无目的地在附近闲逛。民宿坐落于大阪南部的泉佐野市,稍微逛一逛也能马上知道这并不算是热闹的地方,走了来十分钟,天色渐暗,而我还在寻找中意的店,大概对于初到异国的、自选的第一餐,算是颇有仪式感的一顿。我心里暗暗想着如果还没有感兴趣的店,就只好再去吉野家。


正这么想着,转过一个拐角,面前是一个空旷的停车场,而旁边有一家打着“お好み焼”招牌的店,招牌又宽又大十分显眼,招牌上焦糖色的大阪烧看起来味道十足,引起了我的兴趣,索性推门而入。


店里十分宽敞,客人三五成群地分开坐着,我窃窃地跟店员打了声招呼,便坐到一个角落里翻看菜单了。毕竟还没有跟当地人说过几句话,点菜时吞吞吐吐地讲了几句日语。虽然还向店员里请教了店里的特色牛肉汉堡肉大阪烧是什么做法,结果听得稀里糊涂,也只好作罢。


那时我还留着一口中国胃,印象很深刻地是我饶有兴趣地学日剧里那样,打了个生鸡蛋到白饭中,浇上日式酱油,尝了几口,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日本的鸡蛋几乎没有腥味,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酱油拌饭并不好吃。


随后就是这家店的特色,牛肉汉堡肉大阪烧了。

后来我才发现,汉堡肉之于日本人,就像狮子头之于中国人,都是将肉制品大口吞咽的类型,不愿接受的人便觉得油腻并且撑肚子。


而我就是不愿接受的那类人,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点了这样的食物。

上桌之后,酱油和牛脂的香味就从厚厚的、外表煎出焦糖色的大阪烧上溢出来。

因为一同附赠了小巧的铁铲,很自然地就拿来使用,用小铲子如切蛋糕般切下一大块,放到碗中,再用筷子夹起送入口中。吃第一口时,厚实的汉堡肉的口感让人十分满足,日式甜酱油的味道虽然不够刺激,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新鲜的体验。于是我就着米饭大口吞咽带着焦香的牛肉汉堡肉大阪烧。但实话实说,我同时也意识到大阪烧或许并不是能迎合中国人口味的食物。

因为它过于……单调?并不是说它的配料或配菜,单单只是因为,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你只能吃到一种味道,一种对于咸味和肉香所组成的、刺激感的溢出,还有些甜而咸的酱油味。而我所期待的却是能配合荤食的那种麻辣的口感,只有那种味道才能刺激我的味蕾。

因此那一餐我并没能全部下肚,我承认这家店的牛肉汉堡肉大阪烧刚开始吃着非常满足,但甜酱油味实在没有后劲。油腻感让我迅速饱腹,剩下一半实在没有胃口。

换句话说,第一次品尝大阪烧,大阪烧在我心中的印象就变成了40来岁的中年油腻大叔,虽然有些年长者的阅历,却没有丝毫幽默感或浪漫,只管说教而没有优雅感。


于是从那以后不管路过的大阪烧或广岛烧的店面上,有多么精美或诱人的插图,我都嗤之以鼻,再未尝试过。


后一次品尝大阪烧时已经是三年后了。疫情以来我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周只是定期两次去超市准备一周的食材和日用品,其余时候难得出门几次,我逐渐在怠慢中感受到一种迫切地想要寻求新鲜感的冲动,再加上归国的日子逐渐临近,我才决定索性将附近一些餐厅都尝一遍,将附近的景点都走一遍,如此一来即使灰溜溜地回国倒也算不虚此行。


于是在偶然路过那家大阪烧店时,一想到寿司店已去过,烤肉店太昂贵,咖喱店几乎尝遍,终究还是轮到大阪烧店了。


如果要类比国内,这家店大概就是街边上没有设门面的小炒馆的级别,并且明明是透明的门,上面却贴满了各种菜品和啤酒的广告,从外面看不见里面,相比隔壁的中华料理,这里一副没有人气的样子。门口摆放着两个贴满料理照片和手写宣传语的招牌,“今日特例招牌大阪烧套餐850日元”,配料有猪肉、鱿鱼、洋葱、白菜等,看起来十分实惠(要知道,在日本一碗清汤拉面都要卖500日元,稍微有点料的拉面甚至要花1000日元才能吃到,明明是除了盐和碳水几乎没有其他养分的食物罢了,虽然这么说着,我倒是经常去各个店里尝拉面)。


进去之后,确实十分冷清,没有其他客人。服务员是个高中生模样的小伙子,说着:“请随意坐。”便带着营业式的笑容将菜单递给我。

我稍微翻了一下,都是些十分常见的大众料理,果然心里已经内定了招牌大阪烧套餐,其他的便看不进去了。

“招牌大阪烧套餐。” 

“招牌大阪烧套餐!”小伙子便对厨房喊了一句。

很快,伴着滋滋的,滚烫的食物与铁板接触的美妙声音,一份饱满的大阪烧就来了。

日本的大阪烧店桌面上都设置有一个宽阔的铁板,用来保温或者进一步加热,一并进行着铁板烧的业务,比烤肉的铁板还要大许多。

将食物从餐厅送到桌上的并不是服务员,而是厨房里出来的四十多岁外貌的大姐。她熟练地将大阪烧放置在我面前的铁板上,让我用一把小铲子来切开食用。以及顺便提示了右边放着的有甜辣酱、味噌酱和酱油味的酱料,还有木鱼花和芝麻可以随意使用。

别问为什么拍的时候已经是这样了,因为吃到一半才悠悠然地想起,是不是应该拍一张照片,如此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大概是一开始就抱着一些成见,导致我对大阪烧没有多少期待。


我试探性地用小铲子将堆砌成圆柱形的大阪烧切开一角,先尝了尝原本的味道。夹起一块大阪烧,首先是焦油的香味进入鼻腔,紧接着是油煎过的切薄的猪里脊肉和鱿鱼块,伴着切碎的白菜一齐入口的滋味,咸香爽口,口感丰富,猪肉回味,鱿鱼弹牙,白菜爽口,一口下去,极大地刺激了味蕾。接下来,我便添上了一些甜辣酱,再撒上一层木鱼花,木鱼花在腾腾热气中飘动起舞,给这份日式煎饼赋予了海产物特有的鲜香,一口下去,浓郁可口的甜辣酱带着各种食材在嘴里跳动,味觉像禁欲过度的小伙子碰见了村里最美的姑娘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般地狼吞虎咽。


然后在战斗的后期,我才发现这份大阪烧是用鸡蛋和面条打底的,像极了担心你吃不饱的奶奶,在晚饭过后的夜里还关心地要为你下一碗面。腹中已经饱食的我,终究还是没能收拾干净。虽然还是没能完全战胜敌人,心里对于大阪烧的成见确实已经抛之脑后了。那时候忽然觉得,起先刚到日本时,懵懂的、寻求新鲜感的、没有忧虑的我,或许期望的是一次更精致更细节的料理,而如今的我,用餐的主要目的也仅仅是以填饱肚子为主了,如此的差别使得大阪烧这种极其平民,极其土味(じみ)的料理,重新获得了我的认可。


当我重新认识大阪烧后,又趁机品尝了另外一家广岛烧店。

因为那家店在去附近一家廉价超市的路上,总是路过而不入,疫情期间他们打出了“电话预约可优惠15%”的招牌,我便按耐不住了,挑了个好日子去打包了一份回家享用。

那次倒是有认真地拍了照片:

(上面写着的是“炒面葱花蛋黄烧”)
(卖相实在算不上好,不过真的很大一份)

大阪烧和广岛烧都写作“お好み焼”,有译为“御好烧”,或者更粗暴地译为“日式煎饼”。这种毫无卖相的食物,又根据作法的细微不同,分为大阪风格(关西风)和广岛风格,于是分别被称为大阪烧和广岛烧,至于区别,有说法是大阪烧是将全部材料切碎均匀混合,而广岛烧则是先做一个煎饼为底子,再一层层把材料累上去,最后再用一层煎饼盖住,将材料夹在中间。就两者的区别我曾询问过大阪烧的店员,店员的回答是大阪烧会将材料切碎混合,而广岛烧则会直接将蔬菜切好煎烤。两者的共同点就是用煎饼和面作为主体。

 

上面这份广岛烧虽然更贵一点(980日元),但完全是物超所值,使用专用的封盒细心地包好,带回去打开还是热乎乎香喷喷的。一层厚厚的煎饼上还铺了一层由蛋黄酱、海苔碎、葱花和芝麻组成的牌面。主体则是炒荞麦面、白菜和鸡蛋,口口满足,比脸还大的一份广岛烧最后竟然被我吃完了。我想着,这大概是连那种大胃口的大叔在下班后也能迅速填饱肚子的料理吧。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吃御好烧。

 

……直到回想起来我才注意到,我去过的大阪烧店中,来店里的顾客清一色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颤颤微微地走进来,顺手从报栏上取走一份最新的报纸或杂志,随后不紧不慢地点餐,跟厨师或者服务员闲聊起来也是常有的。同样是大阪烧店,在之前的住所我也常去一家大阪烧店(虽然从不点大阪烧),去了几次过后,很快就跟店家达成了某种默契,店家婆婆见到我就微笑着说:“跟往常一样对吧。”

“对,跟往常一样。”

热情平和的店员,沾着油污的桌面,还有毫不拘谨的环境,这大概是大阪烧、大阪烧店与顾客之间的默契吧。


【日食记 其一】从大阪烧到广岛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