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区别大,到底哪些人要买

01
我第一次买寿险。
是初入社会到郊区工厂跑业务时,被明抢钱包。
那一天破财了三百块,回到深漂的租处,想想后怕。
痛定思痛,追加了三百,给自己买了一份定期寿险。
50万,交20年保30年,受益人写了我妈。
那时候钱不多,想要和想做的事情却很多,一想到如果自己一不小心咯嘣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辛苦养大,来人间走一趟未免太不值得……
一般二十多岁,总觉得生老病死离自己很遥远。
除非某个特定的时刻,突然会发现生命无常。
后来结婚了,有孩子了,有房子了,有贷款了。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责任心开始爆棚了,每年都会追加一定的寿险额度。
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配置的都是定期寿险。
便宜,免责少,杠杆高,覆盖黄金事业期。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早死,要留不少钱给家人。
但万一长寿,六七十岁以后的身价保障却是个空白。
手头上的积蓄攒了点后,开始想给孩子一些长久的东西。
加上生活中零零碎碎的支出,钱花哪儿了?这钱该花吗!
你开始为自己的无脑消费打上了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
所以,我开始励志要给自己强制买一点终身寿险。
不得不感叹: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迭代、更新和重塑。
年轻时偏爱定寿,年纪大点终身寿险也需要了。
那这两种类型的寿险,到底有何区别,又适合什么人购买呢?
02
寿险:保意外和疾病导致的身故和全残。
(包括2年后的自杀、猝死、突发急性病身故等)
目前主要有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种形态。
主要区别在于:
✔ 保障期限的不同
定期寿险:保的是一阵子,20年/30年/至60岁/至70岁,一般覆盖责任期或者事业黄金期。
终身寿险:保的是一辈子,只能选择保障终身。
✔ 保障形式不同
定期寿险:人死了才能赔,是纯粹地死了都要爱的保险。
每年交一笔保费,20年/30年内如果出事了,保险公司赔钱,没出事钱没得退,就当消费掉了。
终身寿险:100%会赔的保险,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保单对应的现金价值后期趋于保额,有很大机会超过所交保费,可以理解为储蓄型。
✔ 适合人群不同
定期寿险:胜在保费低,保障高,杠杆高,对压力山大或者预算有限人群十分友好,多数普通家庭、工薪阶层都可负担起。
但凡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有负债都一定要配置。
本质是用极低的成本来转移人生负担最重阶段的风险。
终身寿险:相对而言保费要求更高,具备一定的杠杆,但一般适合收入尚可、城市中产及需要进行资产传承需求的人群。
相比其他金融工具,优点在于「高效」、「确定」,用较少的保费高效给受益人留下一笔确定的、较多的钱。
具体区别,没耐心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图:

选择定期寿险就好像是长期租赁,保险公司就是房东,在你租房期间,房东给你一个稳定的房租(保费),一旦租期到期后,再重新租赁房租就会高到吓人。
但租房住总好过睡大街上,定期寿险对很多年轻人或者普通家庭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赚钱高峰期、家庭责任比较重、负债过高时。
当你的收入慢慢递增,年龄越来越大时,则可以适当地去补充终身寿险。
毕竟终身寿险就相当于是你自己的房产,并且你同时拥有了现金价值和身故保障。
而且是从你缴纳了第一笔保费开始,你就可能拥有保险金额那么多的利益。
这一点,要比贷款买房子好许多,因为你在没有交清贷款之前,永远不会拥有整套房子。
所以,其实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定期寿险搭配终身寿险,是可以满足阶段性的保障需求的。
比如黄金事业打拼期,把保额尽可能做高一些,退休后保额就可以降低。
通常来讲,终身寿险的保额与总保费的杠杆大于2倍。
例如30岁的人投保100万终身寿,5年交,每年只需4万出头,总保费20万即可撬动100万。

用20万能给后代留下100万,这就是终身寿险的最大价值。
总而言之,无论有钱没钱,定期寿险一定要买,而终身寿险看情况而买。
温馨提醒,无论是定期寿险,还是终身寿险,都建议指定受益人,把人生的身后事提前做好,才是人间真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