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个人对四省联考的看法
没有排版,如造成阅读不便请见谅,我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
总结:心态上,如果是单纯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做,我认为这张卷子不会显得特别难。但问题就在于,考生已经习惯了纯粹应试的模式,习惯了套公式,习惯了从表面直接判(猜)断(测)题目难度,所以哪怕只是形式上的微小变动都会给他们造成巨大压力。
客观难度上,一方面这张卷子对理解题目的要求偏高,而且还有多选,所以时间会变紧;但同时,具体操作上计算量都压得比较低,所以也不至于紧很多(主要还是心理因素)。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张卷子(当然我喜不喜欢不重要,我既不是出题的也不是考试的),它比较好地做到了意义和区分度,计算和理解,难度和引导的平衡,甚至很明显有站在应试的角度考虑(比如8和16,这两个题最大的难点其实是严格证明,但是因为选择填空的性质可以规避掉)。
但是如果要给今年甚至明年的同学考这种卷子,还是不太地道,因为他们受那种纯粹的应试教育影响太大了。哪怕说非要考这种卷子倒逼学校老师憋教死书,思维习惯的改变乐观点说三年,悲观点说可能要往初中小学去。
语文教我们感性地认识世界,数学教我们理性地认识世界。但很可惜,目前数学的考法就是在逼着大家花式打算盘,别的没了。所以大家都觉得数学没用,当然了,有用的东西没教页没学啊orz……几乎所有人高中(或者大学的高数高代,哦对这两个的平均教学水平也是依托答辩)以后不会再接触数学,所以数学该留给学生的,本来就不是什么三角函数圆锥曲线,而是归纳总结的能力,演绎推理的能力,化繁为简的能力,以及有逻辑地准确地表达、交流、理解的能力。只能说,我希望以后的卷子是这样风格的。

首先记录一下我看到的高等背景
12球面几何(沾点边吧)
16布尔代数(也可以是组合数学?)
21射影几何,极点极线,调和点列
22椭圆曲线上的加法群

然后简单评论一下各个题目。
1-5,常规。
6-7,需要一点分析,但尚属正常难度。
8,其中CD容易排除,有极限思想的话可以确定答案,因此作为选择题难但可以接受。但是严格证明难度颇大。
9,能画出图还做不出来就是你的问题。
10,每个选项都中规中矩,同样是图别画错就行。
11,非常规吗?我不觉得,环形跑道赛跑罢了。还是一样的,你能想出那个过程应该就能做出来,当然这个也许比前两题难想一点(空间想象不行的同学那就是9题更难想)
12,图都喂到你嘴里了,ACD三个选项对着那些个直角三角形式子一列就完事。排除B确实需要动动脑筋,极限思想也好,利用α和γ,β和δ的对称性也好。但是保底2分不是吗?
【选择题总结:难度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夸张。多选题导致耗费更多时间,这可能是问题了。搁那叫难的人,是不是常规卷子选择都50+啊(笑),不是你叫什么?】
13-14,常规。
15,这个不会做该找语文老师。
16,要是大题我带头开骂,可惜这是填空,意味着你并不需要严格证明。凑出那个方案来应该不是太难(尤其是,如果你大胆地猜测了这个方案关于对角线对称),难的是证明那是最小值。证明的方法很多,但基本都对知识或者技巧有要求,这就是我认为它不能当大题但是能做填空的原因。具体来说,各路up讲的技巧拉满的办法就不说了。说两个(对有点数竞基础的人)算朴素的想法。
第一个,如果知道异或运算(定义,交换律,结合律,以及p异或p=0),那么把第一行的开关状态(按不按)设为x,y,z,那么由第一行的最终结果可以确定第二行按不按;再由第二行的结果确定第三行按不按,最后第三行的结果给出三个条件(装逼点说是F_2上的三元线性方程组),可以唯一确定x,y,z
第二种如下。
1. 按开关的顺序毫无影响
第一问,你硬求导都是可以做的,而且不难算。至于代数做法,出题人生怕你想不到配方,还要专门放个立方差公式提醒你。
第二问,纯粹益智小游戏,难点在于理解规则。
第三问,联立求直线方程韦达定理,所以说除了第二问那真是一点超纲都说不上。
大部分喷什么导数没了的人,我估计它除了背求导公式和解题套路屁都不会。把这题和8题换换,它们的下场也未必就会更好(笑)
【大题总结:常规题很少吗?怎么,圆锥曲线堆计算量,导数死卷极值点偏移的时候不叫。现在需要稍微动动脑子把题看懂,一个个就开始了是吧】
本来还想yygq一波的,算了,希望蹭流量拱火人讲点良心。
另外对那些叫难人的有句忠告:与其在这上蹿下跳,不如认认真真改变习惯多动脑筋,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们。中考高考甚至考研都可以给你把题出得只要死记硬背刷熟练度就能考好,但等你出来了连个ai都不如,你找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