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22风洞碾压美国20年,中国高超音速武器步步领先,美国害怕了
6月2日,英国《金融时报》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转发了关于中国科学院高超音速风洞的科研进展。文字当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其实这座叫做JF22的风洞主要是为了开发民用高超音速技术而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韩桂来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它能够模拟超音速30倍的飞行速度。按照这个数字,用这座风洞开发的技术来制造民航客机,可以在三个小时之内抵达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因此,韩研究员表示,这座风洞可以让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科研级水平领先世界20多年。
高超音速是非常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可以拿来造客机,也可以拿来造导弹。西方媒体显然对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更感兴趣。报道认为,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军事现代化,到2050年将拥有一支能够与美国匹敌的“世界级军队”。其中当然少不了高超音速导弹所提供的战斗力。按照《金融时报》的说法,中国在2019年公开展示的东风-17是一种“航母杀手”,飞行速度可以达到10倍音速,打中任何军舰都可以把它立刻送进海底。即使是福特号航母这样的超级战舰,挨上一发,就算不沉底,也会完全失去战斗力。10倍音速的导弹就具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么20倍甚至30倍威力的导弹不是更可怕了吗?
要想实现这么高速度的气流,用鼓风器或者空气压缩机都是做不到的。JF-22使用火药燃烧来产生猛烈气流,据说燃烧速度是普通燃气炉的1亿倍。那么,美国最先进的高超音速风洞是什么水平?这个风洞的绰号叫做透镜II,正式的名字叫大能量国家激波风洞,它只能吹出3倍到9倍音速的气流,持续时间只有30毫秒。相比之下,JF-22的平均飞行模拟时间可以达到130毫秒。
按照中方的说法:“我们的实验时间比他们长得多,所以飞机模型可以比他们大,实验可以比他们先进。这决定了我们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这样先进的试验设施,不但预示着中国高超音速技术的光明未来,也不得不让人们追溯历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能在高超音速领域领先世界呢?
这里有个公开的秘密,“高超音速”这个词汇的发明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在1946年,钱老通过研究发现,当气流超过5倍音速后,物理性质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热与化学反应对气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提出了“高超音速”的概念。
钱老回国之后,一方面教书育人,一方面着手建设科研体系。中科院力学所就是钱老亲手创办的。因此中国的高超音速技术能够在几十年后领先世界,功劳簿上排名第一的,还应当是钱学森。
虽然中国取得领先,但世界主要科技国家都没有放弃高超音速技术的追逐。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甚至澳大利亚和印度,都在积极推动自己的高超音速客机和高超音速导弹计划。俄罗斯已经在先锋洲际战略导弹上装备了核弹头,围绕高超音速导弹的竞争还将激烈进行下去。只要中国坚持科研投入,坚持突出重点,就一定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