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黑域光速不是16.7Km/s?


引子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 )
在水中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二万五千千米()
在玻璃中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如果能发明一种“玻璃”,光在其中的速度很慢很慢,比如说一天只走一毫米,那么把一块这样的大玻璃放在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一段时间,再把它搬回家里,封存在玻璃里的湖光山色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也与光速有关,不过这个想法更加疯狂。
正篇
(大刘的三体三里,提到了黑域的概念:如果把太阳系的光速降到16.7Km/s,即第三宇宙速度,那么由于光速不可超越,太阳系内的物体就将无法达到逃逸速度,形成一个低光速黑洞,从而向宇宙发布安全声明……)

那么这个速度对吗?其实应该是不对的,16.7Km/s、第三宇宙速度,指的是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实际上地球的公转已经为航天器提供了一定的动能了。甚至地球本身的公转速度29.8Km/s都超过了这个速度。

那么这个速度应该是多少呢?
首先来简单复习一下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的部分
第一宇宙速度:假设飞行器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向心力完全由万有引力提供
第二宇宙速度:飞行器从地球表面以速度出发,恰好到离天体无穷远处,由于机械能守恒,那么动能将全部转化为引力势能,即
对于地球这个速度是

即第二宇宙速度,对于太阳该公式也成立,这个速度只与物体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该速度越小,所以实际上太阳系里的逃逸速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更不是第三宇宙速度
比如在太阳表面该速度为

在冥王星轨道处为

那么,如果要让冥王星轨道内形成一个黑域,那么降低后的新光速应该取哪个值呢?
如果取617.421Km/s,那么太阳系里的其他地方的逃逸速度都低于该值,所以仍然可以逃逸,如果取6.707Km/s,也有很大的问题,和选择16.7km/s的问题差不多大,除去部分行星运行速度大于该值外,此时光速已经小于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
没错,如果光速低于617.421的话,光就没法逃离太阳表面,所以说误触死线引发的那个黑域里,根本就看不到“太阳”,是不是细思极恐。
另外,将光速降低,也不符合能量守恒,由于
将光速降低也会凭空让一部分能量消失,尽管此时由于
速降低物体的质量会增大,但是通过简单举例后计算可以知道能量并不守恒(有些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下),非要解释的话,可能这部分能量被封存在了扭曲的空间里吧。


所以,这个速度不是16.7Km/s,也不是某一个恒定值,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这个速度需要成为一个变量,与太阳系内某点的逃逸速度保持一致才可以,而这是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做到的。换言之,黑域作为三体三内的一个重要概念,基本上是无法自洽的。
大刘犯下这个错误的原因可能是,首先,错误的理解了第三宇宙速度定义,认为这个速度是普遍适用于太阳系这片广阔空间的,其次是,想当然的认为太阳系内的宏观物体都低于这个速度。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对黑域的质疑,很多都有道理,但绝大多数都忽略了这个速度本身是有问题的。
这个现象本身就很有意思,大刘自然而然地将宇宙的可怖图景潜藏于三个精致的童话故事里,当谜底揭晓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拜服在这巧妙的构思下(当然我也不例外),而忘记去思考是否真的是这个速度。
其实只要了解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这个错误就会不攻自破,比如说地球的公转速度是29.8Km/s,远超第三宇宙速度。
结尾
无奈的和美丽的错误——科幻硬伤
仅从科幻意义上来说,最高级的科幻小说是什么?
在大刘早年的一篇小随笔里,他把科幻硬伤分成了四类:由于知识和认知水平有限导致的疏忽硬伤和知识硬伤,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背景硬伤和灵魂硬伤。大刘说,灵魂硬伤是对于科幻来说最重要的一类硬伤,“硬伤成了这类科幻的灵魂,它本身就是科幻,这类科幻的理念就是要考查宇宙带伤运行时是什么样儿,这也只有科幻能做到。”

如果你熟悉刘慈欣的早期作品的话,那你应该知道蓝鲸长牙的梗(蓝鲸是不长牙的,而在大刘的早期作品《鲸歌》里鲸鱼却长出了牙齿),大刘后来也无奈地说“这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但笔者写的时候确实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办法。”

黑域也犯了这样的知识硬伤,不过这不要紧(三体将来影视化的时候我希望这一点能得到解决,至少把这个概念圆过去作注释),作为一个科幻概念而言,黑域是很棒的,它也是大刘所追求的那种科幻:
他要在自己创造的宇宙规律下使世界自洽,这是写科幻时最难的思想体操,是造物主的活儿
大刘偏爱写这种科幻,对读者而言,我们很幸运,因为这就是最棒的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