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相日主题:“天堂与地狱的过山车”,怎样理解双相病人的痛苦?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这种周期性的情感波动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在 天堂与地域的过山车上,无法预测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双相情感障碍
说到双相情感障碍,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尽管近年来相关的宣传科普已经越来越多,公众、甚至是病人家属对于该病的理解却仍然存在着很多误解——

“你的情绪波动又不大,自己可以控制的……”
“你只是普通的忧郁或情绪不稳定……”
“你缺的是‘积极的心态’和‘克服它的毅力’……”
“这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你没必要看医生……”
事实上,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 常见的心境障碍 ,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 ,他的艺术成就举世闻名,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严重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
梵·高 在一生中经历了多次周期性病程,在情感高涨期,他的创作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灵感,画作色彩鲜艳,充满了激情和力量,但在情感低落期,他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创作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他的病情甚至导致了自我伤害、饮食失调和精神错乱等问题,最终导致他在1890年自杀身亡。

为了纪念 梵·高 ,国际双相障碍协会将 梵·高 的生日(每年的3月30日)作为世界双相日,以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双相障碍的患者,并进一步宣传双相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心境障碍,主要特征是情绪和活动水平的极端波动,包括情感高涨期和情感低落期。
双相情感障碍有两种亚型——双相I型和双相II型,不同亚型也有不同的特征表现:
01
双相I型 Bipolar Disorder
躁狂发作至少持续1周,且严重程度较高,表现为情绪高涨、多动、话语增多、自信过度、冲动、易怒等症状;
抑郁发作至少持续2周,且严重程度较高,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能量下降、自我评价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
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间歇期持续时间不确定,可能长达数月或数年。
02
双相II型 Bipolar Disorder
抑郁发作至少持续2周,且严重程度较高,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能量下降、自我评价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
轻度躁狂发作至少持续4天,且没有严重的行为冲动和社交或职业后果,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兴奋、话语增多、睡眠减少等症状。
总的来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作和预防复发。
要深度理解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痛苦,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01
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Bipolar Disorder
在情感高涨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极度兴奋、冲动、自信和乐观的情绪,而在情感低落期,则表现出极度沮丧、消极、无助和自卑的情绪。
在情感高涨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过分的自我陶醉、自我中心、不现实的幻想和冲动行为,而在情感低落期则表现出自责、悲观、思考缓慢和行动迟缓等情绪和行为特征。对于患者的情感和行为表现,需要有耐心和同情心,理解他们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对其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02
了解患者所面临的社交和家庭环境
Bipolar Disorder
患者可能会面临家庭冲突、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剧患者的情感波动和痛苦,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03
考虑患者的治疗方案
Bipolar Disorder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情感波动的频率和强度。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波动和行为特征,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智力。
2023年3月30日是第9个“世界双相日”,今年的主题是“双面人生,与爱同行”。
在此,我们祝愿更多的双相人士能被世人和家属理解,并获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与双相共生并不容易,但用梵高自己的话来说,“开始可能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困难,但只要振作起来,一切都会慢慢好转。”(The beginning is perhaps more difficult than anything else, but keep heart, it will turn out all right.)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但是尽早的发现与干预也可以尽快地减轻患者的症状与痛苦。
一份专业的自评量表可以帮助您发现潜在的双相问题。
扫码即可获取
双向情感障碍自评量表

测试完成后
您可通过本公众号
获取完整测评报告
如您 可能 或 已有
双相情感障碍
建议您尽早咨询专业医师
作进一步检查
您可通过本公众号首页
菜单栏-诊疗服务-预约
进行就诊预约或视频咨询
医师介绍
PROFILE

主任医师
方贻儒
擅长各类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谱系障碍,强迫症,慢性疼痛等躯体化症状、神经衰弱等的咨询与治疗;精神病性障碍的处理;以及精神疾病疑难重症的诊断及治疗。
海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美国麻省总院精神科访问学者。
曾任世界双向情感障碍协会主席,现任中国神经科学会员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
教育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七年制《精神病学》教材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精神病学》教材编委。
同时担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精神科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上海精神医学》杂志编委。
曾获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在国内外相关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SCI论文约40篇。

思睿明心理
专业的精神心理
诊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