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学就懂 | 11.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2023-04-20 15:28 作者:小马大研-马理论考研  | 我要投稿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产生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根源,社会历史观的认识对象是人类社会,它与自然现象有很大不同。自然界的变化纯粹由无意识的、盲目的自然力量所引起,在社会历史中活动着的则是赋有思想和意识的人,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任何事件都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相关。人们的认识如果停留于人的活动的表面动机上,就会得出“意见支配世界”的结论。

        二是历史根源,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前,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发展速度缓慢,人们之间直接的经济联系封闭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并且被政治等级的外衣所掩盖,使社会的本质关系、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不能充分显露出来。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超经济剥削占优势,被剥削者直接感受到的是剥削者个人意志的支配,这也是历史观上的精神决定论能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历史原因。

        三是阶级根源,剥削阶级长期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精神生产及其成果,劳动群众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文化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 必然要歪曲社会历史,夸大精神作用,贬低物质生产和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人民。

       对唯心史观的批判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心史观有着这样一段论述:“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因此,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因此,这种历史观只能在历史上看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看到宗教的和一般理论的斗争, 而且在每次描述某一历史时代的时候,它都不得不赞同这一时代的幻想。”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把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唯心史观的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它给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


一学就懂 | 11.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